《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_第1页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_第2页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设计者:东山学校黄翼新PAGEPAGE3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翼新教学,助你成功!课题夜归鹿门歌三维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孟浩然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难点:本诗是怎样通过景物意象创造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班级及时间子任班2011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内容与步骤复习导入我们以前学习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大家还能背诵吗?(学生齐背),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意象:鸡黍田家绿树青山轩晒场菜园酒桑麻意境: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画,淳朴诚挚的情谊。情感: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为一片,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夜归鹿门歌》,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朗读背诵(老师范背,学生自由读,集体读,请同学试背)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人,早年隐居鹿门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一生未仕。其诗多描写出山水田园的幽静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清淡却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孟浩然40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意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创业,所以题目“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二)初知意象下面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看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山寺钟鸣:僻静对比,衬托渡头争渡:喧闹三四句叙事:世人回村,诗人进山,对比,显出诗人隐逸的志趣。鹿门月,烟树:优美宁静岩扉,松径:(三)置身诗境这首诗的意象比较常见,而且通篇基调一致,那么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各是怎样的呢?那就需要我们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我们的头脑中,使我们的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进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学生思考,自由讲,然后请一同学讲)参考:黄昏时候,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头争渡声响成一片,非常热闹。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回家去,我也乘着小船,悠闲自得的摇橹回到我的隐居地鹿门。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庞德公隐居的住处,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来去自由。(四)缘景明情(讲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带着一些问题,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即缘景明情)1、诗歌的开篇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渔梁渡口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达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远离人们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这两句是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板书:山寺钟鸣:安静→禅境对比渔梁渡头:喧闹→尘世2、仔细体会3、4句诗,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和世人的不同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志向是什么?明确:“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村人归家引出诗人回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板书:世人还家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诗人归鹿门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3、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呢?鹿门山的林木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又迷离,山日一出,清光朗照,树影清晰,诗人被如此优美宁静景色所陶醉,他忘情的攀登在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板书:鹿门月优美宁静烟树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石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里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公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来分析总结全诗。意象:山寺钟鸣,渡头争渡,鹿门月,开烟树,岩,扉,松径意境:优美宁静,恬淡,寂寥情感:宁静,超脱,悠然自得。自主赏析:通过《夜归鹿门歌》的赏析,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①本诗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物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②长薄: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③闲闲:缓慢悠闲。(1)首联描写作者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归”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清澈的河以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行,显得那样从容不迫。反映出诗人出发时的一种安祥闲适的心境)(2)颈联写到了哪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这一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诗人归隐时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反映出诗人离归隐地越近心情越凄凉的心境。)(3)尾联中的“闭关”二字你是怎样理解的?(“闭关”二字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表达了作者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的心情)布置作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一诗。结束语: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