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探讨_第1页
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探讨_第2页
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探讨

总体规划的环境政策可以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不会进一步恶化,并且会得到改善。考虑到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污染物排放量并不是越少越好,它应该有一个最佳数值,在这一点上既能保证环境质量,同时又能确保经济增长。有关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模式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简称EKC),该模式对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后人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即是参考EKC的分析模式,探讨根据GDP增长率确定排污总量的方法。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对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表现为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缩小,如果以收入差异为纵坐标、以人均收入为横坐标,则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古斯曼和克鲁格(Grossman和Kreuger)、谢费克和班德帕亚(Shfik和Bandyopadhyzy)通过对66个国家不同地区的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物质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呈倒U形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就像反映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那样。据此,他们在1995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说,并试图以此研究模式来说明:若存在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表现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自此以后,国际上环境经济学界的研究者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并利用模型来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研究发现,这条曲线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是普遍适用的,如美国、西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分析均符合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我国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进行了特定研究,吴玉萍与董锁成等人选取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发现了显著的倒U形曲线特征;杨凯等学者对上海城市废弃物的研究,高振宁等人对江苏省典型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也呈倒U型。而张云、申玉铭等学者对南京市的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呈N型,沈满红等对浙江地区环境库兹涅茨状况的研究发现结果也成N型。李周与包晓斌根据“单位GDP污染排放量预测”和“GDP总量预测”方法对“污染物总排放量”进行估算,预测了中国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到顶点的时间分别是:废水在2006年前后、废气在2010年前后、固废在2004年前后,而且从东部到西部存在阶梯性差异;陈艳莹根据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理论发展了EKC模型并用该模型剖析了几个国内城市案例。上述学者研究出的结论是: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会自动地发生,它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有赖于严格地限制污染的环境政策的实施。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笔者选取我国1989—2005年的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分析数据(表1),建立如下环境经济计量模型:y=β0+β1x+β2x2+β3x3(1)(1)式中,y为污染物排放量,x为人均GDP,β0、β1、β2、β3为模型参数。以人均GDP为横轴,分别以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纵轴,画出拟合曲线(图1)。曲线的R2检验和F检验效果都很好(见表2)。对图形的研究表明,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不很明显,即使未来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关系,其顶点也不会出现太早,环境污染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减轻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强度,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于平坦化,即“穿越环境高山”。3关于决定全球污染总额的方法研究3.1环境质量和负荷下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升降分为三阶段:①工业化阶段:环境负荷不断上升;②大力补救阶段:环境负荷以较慢的速度上升,达到顶点后逐步下降;③远景阶段(尚未完全实现):环境负荷继续下降,直到很低的程度。我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陆钟武先生将此曲线比喻成一座高山,并认为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翻过了这座“环境高山”。然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空间相对狭小的国家,不能再沿续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了,因为如果我们对环境掉以轻心,很可能会超过环境“承载阈值”,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甚至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国家不能再走翻山的老路,而需另走一条新路,那就是在半山腰上开凿一条隧道,我们要从这条隧道中穿过去,使翻山活动变成穿山活动,从而付出较低的环境代价,而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增长。3.2年、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总量预测下面我们以二氧化硫为例,根据环境负荷的控制方程探讨“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每年的排污总量确定方法。环境负荷包括资源能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等,它的控制方程为:I=P×A×T(2)式中I-环境负荷,本文中特指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P-人口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T-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环境负荷。如果令P×A=G,则上式就变为:I=G×T(3)式中G是国内生产总值。现具体说明如何应用环境负荷的控制方程将二氧化硫的远期排放目标总量分解为近期每年度的目标。假设GDP呈指数增长,年增长率为g;单位GDP环境负荷呈指数降低,年降低率为t,则:Gn=G0×(1+g)n(4)Tn=T0×(1-t)n(5)In=Gn×Tn=G0×(1+g)n×T0×(1-t)n(6)I0=G0×T0(7)其中,Gn、Tn、In分别为第n年的GDP值、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和第n年总的环境负荷;G0、T0、I0分别为基准年的GDP值、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和基准年总的环境负荷。国家环保局确定的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目标是比“十五”期末削减10%,所以将2005年作为基准年,I5=I0×90%。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49万吨,即I0=2549万吨,则I5=2294万吨。此外,据有关专家预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如果坚持经济的稳步转型,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平均增速将在7.9~8.3%的范围之内,在此将g取为8%,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如下:在此式中已知I5=2294万吨,I0=2549万吨,g=0.08,即可求出t值。将求解出的t值代入公式(6)中,即可求出每一年的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现将具体数值代入公式(8):2294=2549×(1+0.08)5×(1-t)5,计算得出:t≈0.0934。将t值代回公式(6),得出各年的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见表3)。通过以上计算,在2010年远期目标总量已定的情况下,每年度的允许目标总量即可以确定。4定出未来五年的污染允许排放总量本文围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环境经济学界研究热点,结合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污染排放目标和GDP增长趋势,确定出未来五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