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感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30例_第1页
复感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30例_第2页
复感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30例_第3页
复感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30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感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30例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简称再感染)是由反复疾病引起的,这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体质。笔者运用复感宁治疗RRTI非急性感染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与核酪口服液作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呼吸道感染次数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0~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年龄3~6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年龄6~1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第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但不能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折抵下呼吸道感染,需观察1年)。临床分为2期:急性发作期(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指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后的一段时期,包括迁延期、缓解期、恢复期)。符合RRTI诊断标准且处于非急性感染期者可纳入本观察。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儿科学》中有关病证的分型标准,分为肺脾肾气(阳)虚,肺脾肾阴虚、夹湿、夹热、夹滞、夹痰证。排除标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儿科学》中有关病证的分型标准,分为肺脾肾气(阳)虚,肺等原发性疾病;1月内曾用过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者均不纳入本观察。1.2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03年7月2004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0~3岁13例,3+~6岁12例,6+~12岁5例,平均(4.25±2.75)岁;平均体重(16.28±5.50)kg;病程1~4年,平均(1.81±0.84)年;病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8例;发作频率:每年8~14次,平均(9.00±2.08)次;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每次6~14天,平均(8.53±2.03)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14例,3+~6岁12例,6+~12岁4例,平均(4.24±2.63)岁;平均体重(16.23±5.44)kg;病程1~5年,平均(1.83±0.94)年;病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3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7例;发作频率:每年7~14次,平均(9.17±2.18)次;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每次6~15天,平均(8.23±2.2.7)天。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经统计学处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2003年7月~2004例,3+~6岁12例,6+~12岁5例,平均(4.25±2.75)岁;平均体重(16.28±5.50)kg;病程1~4年,平均(1.81±0.84)例;发作频率:每年8~14次,平均(9.00±2.08)次;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每次6~14天,平均(8.53±2.03)天。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14例,3+~6岁12例,6+~12岁4例,平均(4.24±2.63)岁;平均体重(16.23±5.44)kg;病程1~5年,平均(1.83±0.94)年;病频率:每年7~14次,平均(9.17±2.18)次;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每次6~15天,平均(8.23±2.2.7)天。2组患儿性别、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鸡内金3g,生甘草3g口服复感宁治疗。处方:五爪龙、太子参、薏苡仁各12g,茯苓、芒果核各15g,人参叶5g,鸡内金10g,生甘草3g。每天1剂,以水300mL煎至150mL,分3次温苡仁各12g,茯苓、芒果核各15g,人参叶5g,鸡内金10g,生甘草3g。每天1剂,以水300mL煎至150mL,分3次温服。以上剂量为2~5岁小儿用量,6~12岁小儿可用上药量的1.5倍。2.2治疗方案2组口服核酪口服液,2~5岁每天2次,每次1支(10mL);6~12岁每天3次,每次1支(10mL)。2组用药期间如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给予相应对症处理,缓解后继续使用上述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相关的治疗药物。2组疗程均为8周,停药后随访1月进行疗效评价。2.3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包括观察治疗期间(12周)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病种、持续天数等情况;②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③体重测定:清晨空腹用标准衡量器测量,于治疗前后各测量1次,参照我国九市区儿童体重表(1995)(《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理想体重。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3治疗效果和效果的标准3.1治疗效果标准3.1.1急性呼吸道肺炎疫情评定总疗效评定参照国内有关文献中有关疗效标准结合病情分级(0级:无发病;Ⅰ级:平均每月发病1次,每次发病<5天,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Ⅱ级:平均每月发病2次,每次发病5~10天,病种为急性支气管炎;Ⅲ级:平均每月发病>2次,每次发病>10天,病种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拟定:①服药后不再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Ⅰ级以上;②服药后病程缩短Ⅰ级以上;③服药后病种减轻Ⅰ级以上。④用药后免疫指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显效:上述评定条件第①项为必备,并同时具备其余3项中任何2项以上。有效:具备上述评3.1.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国内有关文献中有关疗效标准定条件4项中任何1~2项。无效:上述4项均不具备。3.1.2中医症候评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症候评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有症状,但可以忍受;3分: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其中主症双倍计分)拟定。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为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为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则》中的中医症候评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不症候积分减少<30%。3.2治疗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2.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症候积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2.3两组均病毒综合征的疗效见表3。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2.4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差值/治疗前各组体重均数比较体重增加比(治疗前后体重差值/治疗前各组体重均数)治疗组为(0.28±0.21)%,对照组为(0.12±0.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体重差值/治疗前各组体重均数)治疗组为(0.28±0.21)%,对照组为(0.12±0.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rrti非急性感染期病机主要表现在以复感宁治疗为例RRTI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因病机目前还未完全明确,许多学者认为,本病是环境、药物、病原微生物、免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主要使用核酪口服液、胸腺素、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调节、增强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但疗效不甚确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专家李宜瑞教授长期致力于RRTI的防治研究,其根据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认为该地区RRTI患儿证型以肺脾气虚、夹湿夹滞为主要特点,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或感染、药物以及饮食等因素损伤肺脾之气,卫外失固,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所致。同时,由于反复感染外邪,肺气失宣,脾虚失运,饮食不化,水液聚而生湿,则可见夹滞、夹湿之兼证,而湿、滞属阴,黏腻难祛,故导致病情反复。治疗上应以健脾补肺、化湿消滞为法。李教授临床上拟定了复感宁方作为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基本方剂。方中重用五爪龙为君药,补脾益气,祛痰平喘,健脾化湿,本品功似黄芪但甘温而无黄芪之燥热,又因产于南方,故有“南芪”之称。太子参补气生津;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人参叶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兼清热化痰止咳;薏苡仁健脾利水且能补肺清热,其微寒之性又能制五爪龙之温;芒果核有健脾、镇咳、祛痰、行气与消积之功;鸡内金健脾消食,共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用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肺固表、化湿消食之功效,补而不温,清而不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