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衡阳市高三三模]宋代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土地可卖、可典、可租。不仅百姓买卖土地,国家也参与其中,“官庄”“营田”“没官田”无不经常投入土地的流通领域,并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得以自由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D.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2023·山东泰安期中]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3.[2023·辽宁丹东测试]两宋时期,官僚富豪之家服役的“人力”和“女使”,与主人形成雇佣关系,仅在契约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他们享有独立的人格权和去留的决定权,法律禁止强雇人或强制人为奴婢,严禁主家以私刑惩治奴婢。这表明当时()A.新的生产关系形成B.豪强大族势力衰落C.法律维护奴婢权益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4.[2023·重庆高三三模]在宋代,城市获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区域向城外扩展形成“大都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打破使得商业区域扩展;通过建楼扩展立体空间。这反映出()A.城市发展推动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C.城市发展促进社会流动D.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分布5.[2023·河北涿鹿期中]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B.促进北方人口增加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D.促进了货币的发展6.[2023·山东师大附中质检]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缓解人口增长压力B.实现经济重心南移C.加速农产品商品化D.刺激重农政策变革7.[2023·山东德州期末]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代()A.都城夜生活活跃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C.城市化进程加快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8.[2023·邯郸市高三二模]元朝人陈椿曾任盐司官吏,在其关于浙西海盐生产的重要著作中附诗云:“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这说明元朝()A.匠户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继续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政府试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D.注重平准食盐价格以维护稳定9.[2023·江苏淮安期中]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B.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C.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D.印证宋朝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10.[2023·山东泰安期中]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1.[2023·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如袁采在《世范》中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唐宋服饰风格的变化反映了()A.市民文化的影响B.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D.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12.[2023·湖北九师联盟联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学体系而存在,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塑造了一种十分具体的、以理学为特质的儒家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宋代理学()A.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B.已经成为官方哲学C.开始关注家庭的教育D.注重探讨现实生活13.[2023·广东佛山月考]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场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A.刻画文人形象B.反映秀美景色C.体现世俗乐趣D.描写都市生活14.[2023·浙江高中联盟联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辽、金史的记录。据此可知,辽、金()记录出处辽太祖多用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制契丹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元)陶宗仪《书史会要》(金)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元)脱脱《金史》A.照搬汉字辑录民族历史B.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C.构建民族文化发展脉络D.模仿汉字创造民族文字15.[2023·福建莆田期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元杂剧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元杂剧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杂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二、非选择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16.[2023·河南许昌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唐、北宋、金(或南宋)南北方兴修水利工程次数表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合计唐3211322418442029210北宋127252043861845256金(或南宋)42144731853663381——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农业地理》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7.[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6分)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1.解析:题干“宋代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不仅百姓买卖土地,国家也参与其中”等,与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下土地私有制发展相吻合,故选D项;“自由发展”不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只是得到松动,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丧失”人身自由而依附于封建地主的状况,题干未提及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排除B项;“大幅增加”与题干无关,题干未提及国家投入市场的利润与成本的收支,排除C项。答案:D2.解析:士大夫参与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说明商品经济影响下,士大夫行为发生变化,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变化,而非市民阶层,排除A项;宋代理学兴起,传统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排除C项;明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盛行,排除D项。答案:B3.解析:题干表明两宋时期官僚富豪之家的主仆关系实质是雇佣关系,不再是人身隶属关系,双方的关系仅存在于雇佣期间,且对主家有严格的约束和限制,这说明人身依附关系在减弱,D正确;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与生产力有关,材料中的内容不涉及物质生产,排除A;材料只能说明官僚富豪之家与奴仆之间的人身控制关系变化了,没法反映豪强大族势力的衰落,排除B;两宋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时代的组成部分,其法律本质上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排除C。答案:D4.解析:材料“城市区域向城外扩展”“商业区域扩展”“扩展立体空间”说明宋代城市获得了较大发展的表现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城市空间,B项正确;“商业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成员的流动,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城市空间的拓展,不是城市布局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答案:B5.解析:据“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发展,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纸币与通宝同时使用的情况,“取代”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北方人口增加,排除B;从题意不能看出货币使用混乱,排除C。答案:D6.解析:“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种做法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能养活更多的人,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故选A项;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是指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与材料强调的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不符,排除B;加速农产品商品化是指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与材料强调的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不符,排除C;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一直没有发生变革,排除D。答案:A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的史实可知,宋朝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因此“灯箱”体现的是宋代都城夜生活活跃,故选A项;材料的重点是宋代汴京城的店铺上都书写店铺名字的“灯箱”,与商业广告形式多样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汴京夜生活活跃,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坊市分区指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分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答案:A8.解析:陈椿的诗描述了元政府的海盐生产制度,由“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等句可得知,政府企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因此选C;诗句“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涉及对盐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但没有完整概括后半部分意思,排除A;题干并未涉及重农政策,排除B;元朝政府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主要是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盘剥所得当做重要收入来源,并非为平抑物价,排除D。答案:C9.解析:据材料可知皇帝推广的雕版印书价格低廉,国子监官方印本价格低,这样的现象能让更多人承担得起读书费用,这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皇帝积极促进文化传播,未提及专制统治对文化的束缚,排除B;材料仅表明当时皇帝推广雕版印刷制品,无法得知百姓使用什么书籍,排除C;宋代印刷技术革新是活字印刷,但材料中提及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排除D。答案:A10.解析:根据“为人处世的天理”“扬善惩恶”“规范族人言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开始把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与理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出了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家族势力控制地方权力,排除B项;材料无关新兴市民阶层,排除C项;材料是理学强化宗族观念的体现,排除D项。答案:A11.解析:衣服简朴是因为儒家正统思想发展、强化,发展出理学,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对服饰产生影响,故选B;市民文化受商业发展影响深,反而会更喜欢奢华时尚,所以A错误;宋朝因为门阀终结,科举制大兴,社会阶层流动较好,C错误;宋朝的理学,有力地应对了佛道的挑战,巩固了儒家的正统地位,D错误。答案:B12.解析:据材料可知,理学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这是因为宋代重视对儒家思想的普及和推广,故选A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宋代包括北宋,而且材料也无法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宋代理学“开始”关注对家庭的教育,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理学的内容,无法得出理学“注重探讨现实生活”的结论,排除D。答案:A13.解析:材料对市井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展现了世俗乐趣,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宋词中描绘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并未刻意强调文人身份,排除A;据材料可知宋词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述传达情趣,重心不在景色上,排除B;材料信息仅表明是江南生活,无法得知是都市还是乡村,排除D。答案:C14.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金辽都有模仿汉字来创造本民族文字,故选D项;“照搬”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展现的是北方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排除B;构建发展脉络的说法太夸张,排除C。答案:D15.解析:根据题干“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可知,元杂剧反映了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故选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元杂剧记载元朝政治黑暗的内容,排除B;元杂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的现状,很少涉及政治主张,且“各阶层”表述夸大,排除C;元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题干强调的是元杂剧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排除D。答案:A16.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论题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后提出。从唐代到两宋时期,南方修建水利工程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超过北方,这说明南方的农业不断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然后,结合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民南迁的相关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阐述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答案:示例1论题:唐至北宋时南方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2分)论述:唐代北方兴修水利工程的次数略低于南方,这是因为当时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但同时南方地区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说明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北宋时期南方兴修水利工程的次数明显超过北方,这是因为唐末五代长期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为了保障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南方水利工程的兴修;北宋时北方地区长期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交替之中,而南方地区长期稳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水利工程兴修的次数自然大幅增加;唐至北宋南方水利工程兴修次数超过北方,也说明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着历史性转变。(8分)综上所述,随着唐、北宋时期南方大量水利工程兴建,南方开发加快,推动了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2分)示例2论题:北宋至金(或南宋)时期南方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2分)论述:唐末五代长期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为了保障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南方水利工程的兴修;金(或南宋)时,北方处于金的统治之下,经济衰退,水利工程长期处于失修状态,因而水利工程兴修次数大幅减少;而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和人口的增加,南方地区为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大兴修筑水利工程之风,水利工程兴修的次数大幅超过北方,说明南方经济已取得优势地位,国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地区。(8分)综上所述,两宋时期南方水利工程兴修次数增加,南方开发进一步加快,经济重心完全南移。(2分)17.解析:(1)第一小问总体特征,据材料一“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可知,呈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