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第1页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第2页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第3页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第4页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首先追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历史教育是我们目前从事或者将终生从事的职业,如果我们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那我们的工作就是盲目的,我们也就不知道自己每天忙碌辛苦地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就好比毫无目的地低头赶路,即欣赏不到沿途的风景,又不清楚自己匆匆忙忙要去往何方,身心是很容易疲惫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化解职业倦怠带来的困扰将是有积极意义的。对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中学历史教育要服务人生,其目标是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也就是说,虽然历史学科承载着很多的东西,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自于历史。人文、艺术、政治、科技等等。但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任务是: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面向未来。亦即“一个是“发展观”,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个是“人文观”,面向学生的精神与情感的培养。※中学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国际意识的培养,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建立起更加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最重要的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本国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即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爱国情怀的激发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世界上一切国家概莫能外。※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也就是培育学生具备科学地“鉴往知来”的文化素质和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当然只能是促进他们初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历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最终指向人——历史上的人,生活中的人;课堂上的人,社会中的人。古人已然逝去,学生正在成长,人人借助于形形色色的人来思考如何做自己。历史教育的本质,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希望自己能抛弃愚蠢,学会睿智,忘掉仇恨,增加理解,生活更加美好。在对话中,教师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必须时时要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正向度发展。也就是要通过学习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育应当以陶冶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历史在人类成长历程中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肖川说,历史“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在历史的荒原中,有我们可以发现的、能够深刻地校正我们观念的最为异己的文化,使我们获得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状态的一种洞见,从而使我们自己获得应付陌生事物的信心,就是这样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狭隘走向广阔”当我们对历史教育的功用加以梳理之后,内心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也进一步明晰为什么说历史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理论支撑:即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所以我很喜欢这样一种诗意的说法: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乡,历史是人类智慧的行囊。二、审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毫无疑问,历史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干巴枯燥,死记硬背,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为什么肩负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重要使命的历史教育会有如此境遇?朱汉国教授总结了这样几个原因:第一,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没有应有的学术地位,加之“文化大革命”等社会运动造成的影响,历史教育忌讳犹深。如今,我国的发展虽然异常迅速,但从公共教育的角度看,还没有形成社会人文科学产生质的飞跃的社会环境。第二,社会人文科学的现代理论基础不够丰厚,尤其是治学环境受竞争因素的干扰极大,历史教育信誉危机的现实不见扭转。第三,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教育的重心在大学。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都瞄着升大学的思路办。结果是:历史教育不是大学的热门学科,甚至被排除在人们必备教养之外,当然无需重视;校长就不齿教育家的涵养,自然不想让学科教育家存活。第四,师范院校学科教育的苏联模式仍在延用,教师们的“师范专业性”,即表现在“学教学法”上。这样环环相扣,与时俱进的教学法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气喘嘘嘘往前跑,到头来,既进不了历史学的门,也进不了教育学的门。进而使教学法训练出来的教师,都没有做教育家的抱负,做个好的教书匠已经满足了。这便是历史教育的现代尴尬。因此,好多年历史学科就顶着一顶“小三门”的帽子,因为历史学科被轻视直接导致历史老师被轻视,这都是事实,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我们在座的历史老师身处其中感受最深。针对这种现象,省实验中学的钟红军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位学生到动力车组参加列车乘务实践,写下了这样的心得:我们在动车组干得还是打扫卫生之类的工作,为什么大家乘坐动车组有如同坐飞机般有档次的感觉?因为当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也就提高了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来改变世俗的无知才是我们能做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在针砭现实的时候也应该反思自己。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一直被人们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一门重要学科。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尴尬境遇,究其原因,首都师大刘新成教授说:“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进一步指出:“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彩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一半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在我们菏泽已经实施了五年了,但是我们目前的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的现象。就“历史”机械地说历史、死背历史,是很多人的习惯。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历史教师在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强调,“某某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背过”、“某某问题特别重要,一定要死死地背过”,等等。这种做法,显然是把历史看成了僵死的东西。这就难怪,为什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历史就等于机械地死记硬背了,学生越来越不买这个帐,经由我们如此训练的学生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式鲜活的中考试卷。当我们继续坚持“背多分”这样一种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时候,很明显我们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自己都是缺乏信心的,这种状态下的我们也是不可能向学生传递有生命有激情的历史的,也担负不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而里面最杂的。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但我们要不断努力,尽量争取。新课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构。自主、合作、民主、宽容、反省、创新,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找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就得明了这一点。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我们并没有对袁腾飞文章中的错误吹毛求疵,毕竟人人都会犯错。尽管袁老师的错误之多,已远远超过了“偶尔”的范畴,但我们更加反感的是袁老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