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古代诗歌鉴赏统编

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老学庵壁【注】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

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

简陋。

B.颔联中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

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山阴,但可以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内

心依然是感到高兴的。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

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

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

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章凄凉,字字酸楚。

C.尾联意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

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

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

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

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

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

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

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

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2).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重,一生仕途抑

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

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以动衬

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

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

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

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渡江

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优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诗题“渡江”,诗人打算回乡,可到渡口才知江水高涨,

客船不敢出行,不由新添愁绪。

B.颔联“白日忙于我”意在说明自己在外奔波忙碌,而青山对自

己发笑,是在反思自己追求功名。

C.颈联直说自己在想念家乡,并说明自己来到京都本希望获得功

名,却落得破裘满风尘的下场。

D.尾联写自己境况,用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自己的自由自在,表

达自己畅游在外,悠游自在之感。

(2)诗歌首联所说的“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②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

欢乐。②篱东: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

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

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

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

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7.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

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

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

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

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此用该典,

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杆的角落。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名题旨,离愁烦乱,扣住

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

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到泪珠涟涟,突显了

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词尾思妇翘

首终日,写尽离愁。

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未解玉骋骄,我欲醉眠芳

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照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

下来,等不及卸下马褥,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

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

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

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

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

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

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

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③另一方面,

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

人感到忧虑。

解析:1).颈联其实是说北方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江南一隅的

“太平”,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2).从“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和“唤得南村跛童

子”看,诗人生活窘迫,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一;从“衰老形枯少睡

眠”看,诗人年事已高,身体衰老,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二;从“太

平民乐无愁叹”看,诗人关心国事,忧虑百姓安于现状,这是少睡眠

的原因之三。

【诗歌鉴赏】

本诗首联概写修建老学庵的事情,“只数椽”说明老学庵很小,

“架竹苫茅”说明老学庵也很简陋。''此生生计愈萧然”说明诗人愈

来愈萧条窘迫的生活境况。颔联写诗人在这个小小的书斋里的读书生

活。“万卷”突出书斋里的书很多。“古今”是指书中自古至今的丰富

内容。他便是在万卷书中度过自己整整的一天。“一窗昏晓送流年”

表示自己从早到晚坐在窗下,生命的河流便静静地流淌过去。这两句

对仗非常工整,不仅词性与平仄相对仗,而且意义上也相互对照关联。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对的修辞手法,直接描绘作者废寝忘食的

读书形象。颈联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

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

句描写客观因素的同时,也饱含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已

经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

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

复失地,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但是又无法改

变这种状态,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衰老形枯少睡眠”应该说

的是实况,陆游退居山阴时已是七十岁上下了,说“衰老形枯”也不

过分。此联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我们还可

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尾联是说诗人请了南村一个痛腿的

小孩,来帮他做点煎茶扫地的事情。这两句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但是

有了这两句,才有生活画面,也才有生活气息。

2.答案:1).D;

2).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

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

②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

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

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

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说明诗人

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

意味无穷。);

解析:“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是含蓄,有些语句

有讽刺意味。

3.答案:1).D;2).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

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

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

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

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

兼寓知音之意。

解析:1).“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

2).译文: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4.答案:1).B;2).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

桃的美丽。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

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

“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用意:词人以花自喻(托物

抒怀),寄托了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解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

动人情态和词人的惜春情绪,并无以动衬静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第一问是考查碧桃这一物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

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

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考查这一物象的作用,联系注释可知,秦观叹碧

桃时,寄寓了自己不为世所重”的身世之感,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

自喻,借物抒情。

5.答案:(1)D;

(2)①奔波忙碌之愁。“几问津”“忙于我”等表现自己的奔波忙

碌。

②孤独之愁。"孤枕"''客愁”“沙鸥”等表现自己客居异乡、孤

身在外的孤独之愁。

③思乡之愁。“乡国梦”等表现自己的思念家乡之情。

④朋友零落之愁。“交游落落俱星散”直言本身就不多的友人四

处飘零。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应当是衬托自己孤单漂泊的处境,表达自己客居他乡、孤单寂寞

之感。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

歌先是指明自己在路上奔波的羁旅愁思之苦,接着借助'‘孤枕”“客愁”

等表现自己漂泊孤独之愁,然后抒发思乡之苦,最后点明知交零落,天

涯相隔的思念友人之苦。

6.答案:1).A;2).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

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

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

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

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7.答案:1).C;2).(1)以景衬情。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

萋,杨柳依依,一派大好春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

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

(2)以事写情。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

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极度的相思。

(3)以典寓情。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

寄寓相思离愁。

(4)直抒胸臆。“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

的深情与苦楚。

解析:1).“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相思意,

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

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写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

2).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

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

者心弦的作用。''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