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_第1页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_第2页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_第3页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_第4页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程焕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第七讲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1.《永乐大典》失《永乐大典》的编修背景《永乐大典》的编修过程《永乐大典》的收藏与流《永乐大典》的特殊形式《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1.1《永乐大典》的编修背景《永乐大典》的修纂始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七月间,其时正值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于建文四年率兵攻入南京,夺取建文帝帝位后不久。因为朱棣纂位有悖封建正统观念,为此引起了一批士大夫的反抗。为了消弭朝野间的不平之气,朱棣于是利用纂修类书,以笼络人心,炫耀文治。正如《春明梦余录》所说:“至靖难之举,不平之气,遍于海宇,文皇借文墨以销块垒,此系当日本意”。所以明成祖命令修撰《永乐大典》与宋太宗修类书的目的是一致的。1.1《永乐大典》的编修背景基于这个目的,明成祖于永乐元年命令解缙等人负责编纂《永乐大典》,并交待了编纂宗旨,他说:“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

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聚之,而统

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尝观《韵府》、《四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1.2《永乐大典》的编修过程解缙等召集147人,匆匆编纂,第二年(永乐二年)十一月就编成了《文献大成》。明成祖览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单,不合其意。在永乐三年再命姚广孝等人重新修纂,并召集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达2169人,分别

担任编辑、校订、绘图、圈点等工作。《永乐大典》全书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辑入的各类书籍达七八千种之多。1.2《永乐大典》的编修过程永乐五年定稿,明成祖赐名为《永乐大典》。又向全国各地征召一大批书手,开始清抄,到第二年冬天便正式完成了。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约3.7亿字。1.3《永乐大典》的收藏与流失《永乐大典》修成后收藏在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朝迁都北京以后,亦将其北运到北京藏于文楼。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宋为防止不测之虞,遂命人重录一部,六年后抄毕,并藏于皇史宬。《永乐大典》的正副二本在修成以后均深藏宫中,正本大约在明清变动之际已经亡佚。副本则一直藏在皇史宬,乾隆年间库开馆时曾进行过一次清查,发现已缺1000多册,合2422卷。1.3《永乐大典》的收藏与流失《四库全书》修纂完毕以后,一些馆臣视其为精华采尽,糟粕可捐的多余之物。其后逐渐流失,到光绪年间仅剩800余册。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劫去部分。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永乐大典》或被损毁,或被劫掠,便彻底地散佚而尽。据统计,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约370册,共8010卷,散存于10多个国家的30余个公私收藏家手中。1959年,中华书局将收集到的《永乐大典》730卷影印问世,其后又在进一步收集的基础上影印了《永乐大典》797卷本,并于其后附印了《永乐大典目录》60卷。这便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永乐大典》的基本面貌。1.4《永乐大典》的特殊形式《永乐大典》收辑各类典籍十分宏富,其数量达七八千种之多,超越历代类书数倍,而且内容广泛,包罗万象。由于《永乐大典》修成以后,其所收录的图书已逐步散佚,因此,它在保存许多失传古籍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清修《四库全书》时,曾从中辑出佚书385种,

4926卷。其后又有学者从中辑出部分书籍,总计辑出的书近600种。其中如《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5《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首先,尽管《永乐大典》在客观上保存了不少失传的古文献,但是,它在主观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其编纂的目的乃是“借文墨以销块垒”。这是自宋以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强化的一种反映,它上承宋修类书,下接清修四库,三者一脉相承,是中国封建专制在图书文化上的写照。1.5《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其次,它表面上是炫耀文治,实质上则对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并无实际的效益。《永乐大典》的编纂并非是为了弘扬文化,而是为了明成祖“考索之便”,供皇帝个人所用。

在明成祖之后也只有明孝宗和明世宗常阅《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在更长的流传过程中实质上是束之高阁,冷落深宫。只是到了数百年之后的清乾隆年间,它才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而得以部分地流传使用。1.5《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其次,它表面上是炫耀文治,实质上则对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并无实际的效益。历时6年,动用2000余人力,耗去大量的财力,而仅仅只是为了“借文墨以销块垒”,供皇帝个人一时偶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图书文化上的一种腐败和悲哀。《永乐大典》之所以以写本形式出现,而不以印本流传于世,恐怕远远不仅是因为其部轶浩繁,刊印耗资巨大之故,更重要的是其编辑的本身就不是为了流布。1.5《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第三,从《永乐大典》的流传与厄运来看,它也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上的腐朽和衰败。尽管《永乐大典》被举世共誉为最早最大的

“百科全书”,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它留给我们的并不是骄傲和自豪,而是悲哀和痛切。这正是中国图书文化与其它民族图书文化迥异其趣的特质之所在。2.《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纂的背景《四库全书》编纂的目的《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四库全书》的收藏《四库全书》的存毁2.1

《四库全书》编纂的背景文字狱禁书运动2.1.1文字狱清代凶残而野蛮的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所惩办的均是被认为反清复明的书籍作者,尽管被惩罚者本人在主观上未必如此,其重在消除汉人的民族意识。乾隆朝文字狱所惩办的则主要是不满时政者,其重在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彻底禁锢人们的思想。此时文字狱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朝的文字狱则是上述两朝间的过渡。2.1.1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不计其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吕留良案汪景祺《西征随笔》案查嗣庭试题案谢济世注《大学》案……庄廷鑨明史案这是康熙时的第一件禁书大案。康熙二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在朱国桢编写的明史的基础上又请人续写了明末天启、崇桢两朝的历史,自己署名刊印了《明书辑略》。因书中多有指斥满洲的文句,被人告发,于是清统治者把已死庄廷鑨开棺戮尸,庄氏一门15岁以上男子、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斩首凌迟的至少在200人以上,庄门妻妇及与该案有关的人员或发配边疆、或充为奴蟀,不计其数。吕留良案此案发生在雍正年间。先是曾静投书岳钟琪劝其反清,事泄被捕,供出受吕留良思想影响,于是追查到吕留良所著诗文集、日记等书籍。吕留良、吕葆中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斩立决;吕留良诸孙从宽免死,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吕留良门生严鸿逵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沈在宽斩立决;还有不少受牵连的人被处死,或发配边疆为奴,而吕留良的著作则尽行焚毁。2.1.2禁书运动尽管清统治者在不断掀起的文字狱中禁毁了不少的书,但毕竟有限,这对于威胁当时的士大夫,禁锢其言行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将已有著作中的一切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东西彻底肃清。于是,乾隆时在继续大兴文字狱的同时,又编修《四库全书》,采取寓禁于征的方式,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禁书运动,使得中国古代的禁书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2.2

《四库全书》编纂的目的清代为何要编纂《四库全书》?任松如认为:“编纂《四库全书》,就表面而言,有三大原因:周永年先唱儒藏说,提倡集合儒书,与释藏、道藏鼎足而三。一因也。乾隆帝继下诏求遗书,令直省督抚学政搜集名著,汇送京师。二因也。朱筠、王应采复秦请校办《永乐大典》,主张择起其中散片,各自成书。三因也。就实际言,则乾隆帝一人之私意而已”。2.2

《四库全书》编纂的目的乾隆帝编撰《四库全书》的真正目的乃是借稽古崇文之名,蹈寓禁于征之实。姚福申认为编辑《四库全书》的目的十分清楚:乾隆之所以编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大丛书,是为了夸耀于当代和后世,博取‘文治休明’、‘嘉惠艺林’的美名,犹如为自己在文化史上营造一块纪念碑;统治者深深懂得,宜传封建道德文化,是禁锢民众思想、麻痹人民反抗情绪、巩固专制统治的有效办法,康熙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大量工作,编《四库全书》是它的继续和发展;康熙、雍正两朝的文字狱,已使汉族士人谈虎色变,为了缓和这种对立情绪,通过编书来征集天下遗书,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加以纂改和销毁,打着提倡文化的旗号来消灭异己文化,无疑是一种最聪明的办法”。2.3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征集图书查禁图书大兴文字狱收录图书与编纂产生的新书2.3.1征集图书编纂《四库全书》初期的一项规模浩大的重要活动就是在全国范围搜访征集图书。这项工作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迄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而以三十八、三十九年间为最高潮。2.3.1征集图书乾隆三十七年乾隆颁发征书之谕;“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巨者羽

翼经训,垂范方来,固足称千秋法鉴;即在识小之徒,专门

撰述,细及各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居家,亦莫不有所发

明,可为游艺养心之一助。是以御极之初,即诏中外搜访遗

书”。乾隆在谕旨中还规定了征求书籍的范围与具体办法,“历代流传旧书内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至若发挥传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实用者,亦应备为甄择;又如历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沉潜经史,原本风雅,……均应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其有未经镌刊,只系钞本存留者,不妨缮录副本,仍将原书给还”。2.3.1征集图书至于“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鹜,编

刻酬唱诗文,琐屑无当者,均无庸采取”。乾隆帝还十分自信地说“各省搜辑之书,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鉴别,悉令呈送,烦复皆所不免”。并明确地道出了他下诏求书的目的是“庶几副在石渠,用储乙览。从此四库七略,益昭美备,称朕意焉”。谕旨发出以后,并未引起各地督抚的重视,各地奏报的书很少,且大多是近人解经论学诗文私集,而唐宋以来名家著作和旧版书籍竟不概见。正当乾隆征书之举濒于流产之时,朱筠提出了搜书及校辑《永乐大典》的建议,于是,乾隆帝决定开馆校辑《永乐大典》,进而汇集天下图籍,编纂《四库全书》。2.3.1征集图书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再次下诏访求图书。他一方面努力打消各地方官对访书之事大多观望不前的顾虑。他说,这种观望不前的原因“必系督抚

等因遗编著述非出一人,疑其中或有违背忌讳字面,恐涉乎干碍,预存宁略毋滥之见,藏书家因而窥其

意指,一切秘而不宣”,因而信誓旦旦地声称:“文人著书立说,吝抒所长,或传闻互异,或纪载

失实,固所不免,果其略有可观,原不妨兼收并蓄,即或字义触碍,如南、北史之互相低毁,此乃前人

偏见,与近时无涉,又何必过于畏首畏尾耶!朕办

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岂有下诏访求遗籍,顾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藏书之人乎”?2.3.1征集图书另一方面又进一步严令必须认真执行。他说“若此番明切宣谕后,仍似从前疑是,不肯将所藏书名开报,听地方官购借,将来或别有破露违碍之处,则是其人有意隐匿收存,其取戾转不小矣”。并严令各省督抚“予以半年之限,即遵朕旨实力速为妥办,俟得有若干部,那陆续奏报,不必先行检阅。若再似从前之因循搪塞,唯该督抚是问”。自此以后,各地督抚始大力搜访,藏书家也纷纷献书,大规模征书活动进入高潮。2.3.1征集图书浙江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江苏马裕四家因进书500种以上,获奖励《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江苏周厚堉、蒋曾莹、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溧,和京官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和藻等9人则由于进书百种以上各获《佩文韵府》一部。于是在乾隆的恩威并施之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征集图书总数达为13501种(内272种

重本),其中包括不少举世罕见或海内仅存的珍本秘籍。2.3.2查禁图书继征书之后,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到五十八年乾隆又掀起了一场较之征书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的查缴、销毁所谓违碍、悖逆书籍的禁书运动。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乾隆见各省搜访征集图书的工作已大体完成,遂公开下达禁书谕令,把征书活动逐渐扭向查缴所谓违碍书籍的轨道。2.3.2查禁图书他要求各省督抚在征集图书时“应将可备采择之书开单送馆,其或字义触碍者,亦当分别查出奏明,

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闻,方为实力办理。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

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

违碍字迹之理”?并特别提出:“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断言“此等

笔墨妄议之事,大率江浙两省居多,其江西、闽粤、湖广亦或不免”,强调“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

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2.3.2查禁图书他责令江浙并各省督抚“于已缴藏书之家,再令诚妥之员前往明白传谕,如有不应存留之书,即速交出”。又进而恐吓说:“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目,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

能逭,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乾隆皇帝终于显露出了他寓禁于征的真实面目。2.3.2查禁图书乾隆皇帝通过宣示晓谕、利用教官绅士人等查缴、重点检查书肆及藏书家、各省互咨详查、根据郡邑志乘搜觅、专案查缴、刊刻禁书书目等方法,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达8万块以上。至于民间因“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唯恐招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摧烧之”,这类在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下,被文人学士乃至一般民众自行毁掉的书籍,数量当也不在少数。禁书活动给中国古代尤其是宋元以后的典籍带来的损失,对当时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造成的危害,则是无法用区区数字来衡量计算的。2.3.3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动辄于语言文字之间指摘苛求,致使“鲛黠之徒藉以行诬诈”,于是告讦之风骤起。告讦之风与文字狱二者虎啸风生,风助虎威,使清代禁锢思想、箝制言论,摧残文化的愚民政策达到了高潮。因收藏禁书而引起的文字狱就有段昌绪、彭家屏案、查世柱私藏明史案、钱谦益诗文之禁、屈大均《翁

山文外》案、金堡《遍行堂集》案、袁继成《六柳

堂集》案、戴移孝父子诗集案等;2.3.3大兴文字狱因告讦引起的文字狱则有:沈大章诬陷案、鲍体权诬告案、焦禄诬告案、游光辉投递“逆札”案、陈希圣诬告案等等。在这种告讦之风最盛猛,文字之狱最凶肆的时候,文化学术自然也就犹如一潭死水,停滞、沉闷而封闭,并最终走向了没落。2.3.4收录图书与编纂《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从清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各省征集图书,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馆,到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六日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直至乾隆五十二年陆续抄成7部,前后长达15年之久。先后任命正副总裁及各馆职360人,历任誉录人员达3841人,总数不下4200余人。《四库全书》收录图书的来源类别来源数量敕撰本即自清初至乾隆钦命编纂的147种内府本即清宫廷原来收藏的旧刻本和抄本326部存目367部《永乐大典》本即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存书385种存目百余种采进本即由各省搜求缴进的书13501种私人进献本即各省藏书家自动或奉旨进呈的书通行本即采进的社会上流行的书2.3.4收录图书与编纂对收集来的图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区别处理:凡符合《四库全书》收录条件,即有利于清朝专制主义统治的书,全列为“应抄图书”,收进《四库全书》之中;在应抄图书之中,清统治者认为是最好的图书,除收《四库全书》以外,还列为“应刻图书”以刻印流布。凡不符合上述两条标准,又不在禁止之列的图书,则列为“存目图书”,只在《四库全书》里予以著录,而不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凡有违碍不利于清统治的图书则列为禁毁图书,予以全毁、抽毁、删毁。凡戏曲、小说皆不收录。2.3.4收录图书与编纂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首先告成以后,又先后续写了三份;第二份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第三份完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底,第四份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底。在第一份告成之后,乾隆“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有新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口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份,安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用昭我国家藏书美富,教思无穷之盛轨”(《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八日谕》)。2.3.4收录图书与编纂在办理第二、三、四份《四库全书》的同时,四库馆又开始了江浙三阁全书的续缮工作。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十七日,续办三份全书同时告竣。《四库全书》一共抄成正本七份,外加副本(底本)一份,实际上共有八份。2.3.4收录图书与编纂《四库全书》共收书大约3578种,79337卷,而列入存目仅记目录的则有6819部,94341卷。每份约分装为36000册,七份总共252000余册,以全书页数计,文津阁全书2291100页,七份合计约1603万余页,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巨大文化工程。《四库全书》修成以后在装帧上一律采用包背装。经史子集四部各依春夏秋冬四色装潢,各部分以绢面颜色予以区分,经部用绿色、史部用红色、子部用蓝色、集部用灰色。书册装订以后又用楠木制作函套,每若干册书放入一匣,衬以夹板,束之绸带,既精致美观,又能防虫防潮,为《四库全书》的长期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3.5产生的新书(1)《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纂修官根据乾隆制定的标准,对各种书籍进行别择去取,校阅釐定,并选出应刻之书送清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刻印,于是产生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随着《四库全书》纂修工作的大规模展开,应刊书籍的范围和数量也不断扩大,这样逐部刊刻,颇费时日,于是总管大臣金简经再三考虑,提出了制作枣木活字摆板刷印书籍的建议,并拟定了具体的办法。2.3.5产生的新书(1)《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个建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并把他认为名不雅驯的活字版名称改名聚珍版,于是便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之名。金简雇工刻成大小枣木活宇共计253500个,耗银

2339.75两,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五月开始正式刊印,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金简辞世而告结来,在20余年间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134种、2300多卷,使得不少罕见的珍贵古籍藉此得以流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3.5产生的新书(2)《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的姊妹编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乾隆考虑到《四库全书》“卷帙浩如烟海,将来庋去弆宫庭,不啻连楹充栋,检玩为难。惟摛藻堂向为宫中陈设书籍之所,牙签插架,原按四库编排,朕每憩此观书,取携最便”。因而下令“于《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于是便又有了《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四十三年五月,第一份《荟要》顺利完成,乾隆四十四年七月,第二份《荟要》亦将次告竣。每份《荟要》其收书473种,19931卷,分装12000册。另与《四库全书荟要》相配的还有分经史于集四部四十二类三十三子目的《四库全书荟要总目》。2.3.5产生的新书(3)《四库全书总目》在编纂《四库全书总目》的同时,乾隆认为《总目》汇辑各书提要多至万余种,卷帙甚繁,将来成书后

翻阅不易,因此,又下令纪昀等于提要之外,另刊

简明书目一编,于是又产生了《四库全书总目》的

姊妹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四库馆校书时,附粘考订各书签子,奉旨决定后,应钞本附录于每卷之末,应刊本附于卷尾。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谕,命书馆总裁,将所有诸书校订各签,另为编次,与《总目提要》一体付聚珍版排刊流传,于是又产生了《四库全书考证》

100卷。2.3.5产生的新书(4)《宛委别藏》《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卷帙浩繁,难免有遗阙。在《四库全书》告成庋阁之后,阮元自嘉庆四年初任浙江巡抚开始历时10余年征访《四库全书》遗阙,共收集到174种,其中包括不少稀见的宋元旧本,陆续呈进以后,嘉庆皇帝十分欣赏,特下令将其所进之书仿《四库全书》之式,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比装潢,庋置宫中,赐名《宛委别藏》。2.4

《四库全书》的收藏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四库全书》的纂修工作刚刚大规模展开,乾隆就提出:“凡

事预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构”,决定为《四库全书》建造专

门的庋藏处所,以垂久远。并下令仿照宁波天

一阁的规制,建造文津、文源、文渊、文溯四

阁,以分别庋藏《四库全书》。宫中文渊阁沿袭明代之称,其它三阁由乾隆分别命名为文源、文津、文溯,四阁正宇上下皆六楹,各通为一间,其命名与建筑规制均取于范氏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名称地点建造时间宫廷四阁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三十九年(1774)动工,第二年(1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