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江苏专用)讲义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江苏专用)讲义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江苏专用)讲义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江苏专用)讲义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江苏专用)讲义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①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②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易错提醒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概况战役时间概况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到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思维点拨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胜利(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日,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判断正误南京解放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解析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但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本题说法错误。深化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2)主观上: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③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④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⑤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归纳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什么样国家,成为时局关注的焦点。中国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国民党集团违背人民和平意愿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经过三年艰苦战斗,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知识结构主题一重庆谈判史料思考上图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答案这幅漫画中,右侧人物表面上谈判,私底下用枪指着对方,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派代表赴重庆谈判也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全国人民期盼民主的愿望。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命运(1)中共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方针: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指出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2)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在重庆召开,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大会,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主题二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思考你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天意”还是“民意”?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民意。原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灵魂);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方向);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中坚);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保障);⑥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基础)。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C.北平和谈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为陪都,指的是重庆,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进行谈判,故A项正确。2.(2019·扬州市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兵力装备实力距离逐渐缩短。随后,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与这一“突破”相关的是()A.南昌起义 B.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可知,时间是1947年,根据“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可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正确。3.(2018·江苏普通高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不是三大决战之一,故D项错误。4.(2018·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锦州战役是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至为关键的一环,被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关门打狗”,故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发生在中原地区的国共大决战,并没有涉及锦州之战,故B项错误;平津战役最终是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结束的,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的夺取目标是国民政府总统府所在地南京,同样没有涉及锦州,故D项错误。5.(2018·江苏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A.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中“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表明是淮海战役,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故B项正确。6.(2018·江苏扬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D.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答案B解析根据“1949年4月”这一时间可以确定,已经完成了战略决战,故A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故B项正确;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故C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政治再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主要原因是()A.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B.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C.蒋介石坚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D.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程度不够答案C解析抗战胜利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但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化为泡影。2.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C解析A项“根本保证”错误;B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项是在1949年。“双十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C项。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答案D解析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又采取的“缓兵之计”。故D项正确。4.(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里“刘伯承”“大别山区”等信息可判断为C选项。5.(2019·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伯承对某一军事行动后的战争形势进行展望:“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这一军事行动应为()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刘伯承指挥,“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说明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故B正确。6.“1948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决定性”“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等信息判断,答案应为C。7.(2019·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第一学期期中)1948年底,蒋介石在军政要员的会议上说:“东北丧失,危及华北,徐、蚌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D.平型关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门户”和所学知识可知,徐、蚌属于淮海地区,故A项正确,“东北丧失”说明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故B项排除;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平型关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故D项排除。8.(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辽沈战役是在东北,故A项错误;平津战役是在北平、天津,故B项错误;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故D项错误。9.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答案C解析联系当时的史实可以判断,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均有参加,歼敌达100多万,故C项正确。10.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答案D解析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是由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故答案为D项。11.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迅速下降”。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12.(2018·江苏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C解析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项正确。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D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选D。14.(2018·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表明()A.蒋介石积极部署围剿红军B.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C.国共两党全面内战已爆发D.阶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1945年9月共产党的武装名称是八路军或者是新四军非红军,故A项错误;1945年9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故C项错误。15.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1949年,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故①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②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③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6.(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是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通过决战,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答案B解析上图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说法错误。17.(2018·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