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均与朱元思书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入。他曾任奉朝请(一种安置闲散官员的官职),长于史学,也擅诗文,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敩(xué)之,谓为‘吴均体’。”著有《吴朝请集》,另有小说《续齐谐记》。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简介

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罢了他的官,焚烧了他的书稿。仕途遇阻,吴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之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受其影响,产生归隐之情。这在文章中也有所流露。背景资料这篇文章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与朱元思书吴均读准字音缥()碧急湍()窥()谷轩()邈()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经纶()横柯()上蔽

嘤()嘤成韵千转()不穷piǎoxuānmiǎolíngyīng

kējīnglún

yuānlìkuī

tuān

zhuàn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课文朗读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疏通文意:同样的颜色表示约数独一无二(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跟、随都向东或向西消散从随意任意到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译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浅青色奔腾的骏马“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甚,超过。湍急的江流。湍,急流。都像看障碍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轩,高,这里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美丽的停止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发出“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向上争着凭借表示并列关系,不译尽邈,远,这里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冲击,撞击形成鸟鸣声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译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至、到达平息名利之心筹划、治理同“返”,返回。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仍互相掩映树木的枝干看,看到……的人阳光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译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共分三段,第1段为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山。第1段,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2段,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第3段,写“奇山”,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草木、鸟兽,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风景美不胜收,写不胜写,作者是如何着笔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里写的是空气明净所造成的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环境氛围此时乘船又是多么舒畅、惬意的事情啊!环境美好,怡情悦目;人心情也是轻松闲适的。人物心情

观景位置

(舟行水上)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体印象小引总纲2.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水之“异”在哪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缥碧(发亮的青色)侧面描写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奔涌静态动态水色—水质—清澈透明夸张静中有动(游鱼)夸张比喻俯视平视2.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水之“异”在哪里?由于是行舟观景,作者便先从近处的水写起。在他的笔下,不仅空气是明净的,江水也是明净的。这一段文字,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而静中又有动;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都描写得很有特色,突出了一个“异”字。小结3.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两岸山之“奇”在哪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山本身山高林密令人心生寒意地势高峻连绵陡峭千姿百态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化静为动拟人伏笔感叹下文仰视山本来是静止的,这里却有了动感;山本无生命,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这又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通感(视觉与触觉)3.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两岸山之“奇”在哪里?泉水、好鸟山上的景物清越美妙和谐动听动听的天籁鸣蝉、猿猴对偶听觉泉水声、鸟鸣声、蝉声、猿声混杂在一起,似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万物欣荣欢快自得以动衬静(反衬)3.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两岸山之“奇”在哪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美景的作用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间接描写反衬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陶醉美景净化心灵由景生情3.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富春江两岸山之“奇”在哪里?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光影的变化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收束全文最后一句,景物色调又发生变化,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枝密林茂,幽暗不见天日。这里实际是写光影的变化,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又是一个奇景。枝密林茂不见天日景物多变由动返静视听结合

作者通过这一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作为景物的欣赏者和自然之美的传递者,作者将身影隐于景物中,不动声色地引导读者俯观远察,用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悄悄地感染了读者。

小结:问题探究:1.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问题探究:2.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问题探究:3.“寒树”如何理解?本文中的“寒树”,意为又绿又密,让人心生寒意的树木。这种解释以人的心理感受写树木的浓密青翠,正显出炼字之妙,所写之景也与上下文相协调。“寒”表现意念、感受中的寒冷而不是实际的寒冷。有学者认为“寒树”是从“高山”而来,山高必寒,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可备一说。问题探究: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主语究竟是“高山”还是“寒树”?从“夹岸高山”写到山上的树,山中的泉、鸟、蝉、猿,文章显得较有章法。但以写实言之,山固然无法“竞上”,树的生长也并非肉眼一时可见,其实也无法“竞上”;若以想象言之,则山与树皆不妨“竞上”。何况众多“寒树”或可呈竞相攀登之势,但如何能“千百成峰”?其实前文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于水之“异”描写甚详,问题探究: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主语究竟是“高山”还是“寒树”?于山之“奇”似乎不能只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此句所写之景并不奇”)草草带过,后面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才当得一个“奇”字。由此看来,该句主语应为“高山”,整句都是描写山的情形;如认为后边四句主语脉不畅通,且于全文文法,有扦格难通之处。问题探究: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主语究竟是“高山”还是“寒树”?从某种意义上讲,文中所写之景甚至未必全然是想象之景。高山“负势竞上”“千百成峰”符合我们行船观景的真实感受。以行进中的船为立足点观景,因参照物的不同,有时会感觉山在往后走。问题探究:5.这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又称骈文。骈体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第一,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可以说就是对仗。本文从开头起,两两配对,直到篇末。所谓“四六”,指骈体文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问题探究:5.这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第二,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这与对仗有关,在对仗时,应以平对仄,仄对平。这对后来格律诗有较大影响。第三,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本文用典不太明显,藻饰也较为节制,多用平常词语,这使其有别于其他繁复华丽的骈体文,呈现出清丽的特点。素养提升: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动静结合,光影变化。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4、按地点转移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朗读背诵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写异水奇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视听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