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_第1页
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_第2页
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_第3页
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_第4页
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矿业权评估:采矿权评估案例2收益法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德曼矿评报字[2004]第112号

评估机构:北京德曼矿业权评估事务所。评估委托人: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评估对象: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金矿采矿权。

评估目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为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现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第一金矿采矿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需对“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人提供该采矿权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03年12月31日。评估方法:收益法。

评估结果:经评估人员现场查勘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采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认真估算,确定评估基准日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为8009.66万元人民币,大写人民币捌仟零玖万陆仟陆佰元整。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结果确认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此评估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评估。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以及报送有关主管机关审查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

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请认真阅读该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全文。

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

北京德曼矿业权评估事务所(盖章)

二00四年四月十三日

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德曼矿评报字[2004]第112号

北京德曼矿业权评估事务所接受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采矿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采矿权评估方法,对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进行了评估。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进行了实地查勘、市场调查与询证,对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评估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在2003年7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将采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评估机构

名称:北京德曼矿业权评估事务所;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56号;

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324567894: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3]08号。

2.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人

本项目评估委托人即为采矿权人。

名称: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黄金地质探矿、开采、选冶;贵金属、有色金属制品提纯、加工、生产、销售;黄金矿山专用设备及物资、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汽车出租;设备维修;黄金矿山电力供应;批准范围的进出口业务及进料加工“三来一补”业务。

3.评估对象和范围:本项目评估对象为“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为:111112223;矿区面积0。9164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0年,自1999年09月至2019年09月;发证机关:国土资源部;开采矿种:金;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为:共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450米至36米标高。

4.评估目的: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为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现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第一金矿采矿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需对“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人提供该采矿权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5.评估基准日(略)

6.评估依据

(略)

7.评估原则

(略)

8.评估过程

(略)

9.采矿权概况

9.1矿区位置和交通(略)

9.2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略)

9.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略)

10.矿区地质概况

10.1矿区地质简述

10.1.1地层(略)

10.1.2构造(略)

10.1.3岩浆岩(略)

10.2矿产资源概况

10.2.1矿体特征:第一金矿床中矿体分布主要受断裂蚀变带控制,根据其赋存特征及矿石品级特征可分为I、Ⅱ号矿体和Ⅲ号矿体群,浅部Ⅵ号矿体。I号矿体:分布于52~136勘探线之间,矿体走向长1200米,厚度0.5~65米,平均5.74米,厚度变化系数84%;矿体最大斜深900米左右,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走向NEl0~50。,倾向NW,倾角25~45°,浅陡深缓,矿石金品位3.17~52.29g/t,平均4.75g/t,品位变化系数157%。矿体沿走向及倾向膨胀、狭缩、分支复合现象显著,向南西侧伏,矿体中部厚大,两头薄。Ⅱ号矿体:位于I号矿体下盘,分布于80~114线之间,距主裂面80米以内的构造透镜体带内。矿体走向长15~500米,最大斜深150米,厚度1~20米,平均3米,厚度变化系数86%。矿体走向.NE40。左右,倾向NW,倾角30~70°。矿石金品位1.5~71.12g/t,平均5.18g/t,品位变化系数为176%。Ⅲ号矿体群:分布于60~116线间的钾化硅化花岗岩带内,总体赋存在一230米以上至地表范围,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单个矿体一般规模较小,走向长15~75米,延深10~100米,厚度一般1~3米,最大15米,厚度变化系数87%。矿体走向NEl0~40°,倾向SE或直立,倾角60~90°。矿石金品位平均4.96g/t,品位变化系数164%。平面或剖面上有雁行或斜列产出的特征,侧伏不明显。Ⅵ号矿体实际上是Ⅲ号矿体群中位于东部的规模比较大的矿脉群,主要分布在100~112线之间,矿体特征与Ⅲ号矿体相同。

10.2.2矿石物质成分及组构:金属矿物:自然金属有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银、自然铋、自然铜、铋银金矿、六方碲银矿;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菱铁矿等。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磷灰石、锆石、榍石等。矿石结构:常见的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和碎裂状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以脉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为主。

10.2.3金的赋存状态:第一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可划分为六种类型:包体金、晶隙金、裂隙金、包体晶隙金、连生晶隙金和连生裂隙金,以前三种为主。

10.2.4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依据矿山开采的实际资料划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低硫型金矿石。

10.2.5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降雨量较少,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河流不能补充地下水,对矿床充水没有影响。矿体绝大部分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断裂上盘裂隙发育程度差,富水性较弱,使得海水不能渗透,上盘水质较好,是极好的生活用水。下盘地下水具有承压特征,断裂带构造发育,节理裂隙密集,导水性良好,是矿坑涌水的主要来源。断裂带下盘为黑云母花岗岩,其硬度大,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透水性差,不会对矿坑涌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矿坑总体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山涌水不大,适宜开采。

10.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金矿区的岩石质量属劣~中等,岩体完整性属差~中等,局部岩石质量极劣,岩体相当破碎。

I、Ⅱ号矿体赋存于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带中,属松软岩组,岩石裂隙发育密集,松软破碎稳定性差,尤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发生塌方、片邦、冒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Ⅲ号矿体赋存于钾化硅化花岗岩中,构造发育相对较少,岩石钾化硅化强,整体稳定性好。

11.矿山生产现状:第一金矿开始建于1978年,设计规模500t/d,现已形成1200t/d的生产能力,现在-70米以上已基本回采完毕,进入残采阶段;-110米、-150米两个中段的主矿体回采基本结束(仅有少量的顶柱正在回采),次级矿体(3#脉)正常回采;主要生产中段为-190米、-230米、-270米三个中段。

11.1开拓系统:××金矿采用沿脉倾斜分期开拓方式,经过多期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形成目前的下盘中央混合竖井、南北两翼风井、管揽斜井加辅助斜坡道开拓系统,中段高为40米。

11.2采准及回采:采场采准工程布置采用下盘脉外斜坡道方式,在斜坡道相应的位置分别向矿体方向掘进分段联巷,在矿体下盘合适位置掘进平行于矿体的分段平巷,其垂高为10米,可服务三层采场。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主要有两种: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I、Ⅱ号矿体大采场及部分Ⅲ号矿脉采场用柴油铲运机出矿。

12.评估方法: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矿业权评估指南》,鉴于第一金矿为一正常生产矿山,该矿年产量基本满足设计生产能力、销售正常,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可选取参数基本具备等因素,确定本项目评估采用收希法.其计算公式为:Wp=Σ[(Wai-Wbi)/(1+r)(i-1)

式中:Wp—采矿权评估价值;Wai—年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Wbi—年净利润分成额;r—折现率:i—年序号(i=1,2,…,n);n—计算年限。

13.评估指标与参数:

本项目评估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是依据《第一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03年12月31日)》(以下简称储量核实报告)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详见附件);其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选择,根据第一金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表结合评估人员掌握的其他资料确定。

13.1评估基准日保有储量及评估利用储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至2003年12月31日第一金矿总资源储量矿石量610.01万吨,金属量26.32吨,平均品位4.31克/吨。其中:(111b)矿石量455.77万吨,金金属量18.69吨;(122b)矿石量154.24万吨,金金属量7.63吨。伴生银矿(122b)银金属量84.97吨,平均品位13.93克/吨。则第一金矿基础储量=(111b)+(122b)=610.01(万吨)。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利用基础储量为610.01万吨

13.2产品方案:第一金矿最终产品为成品金(99.95%)、成品银。

13.3可采储量:评估用可采储量=评估利用基础储量一设计损失量一采矿损失量。根据《第一金矿总体生产布局调整及-270米以下开拓工程初步设计书》(详见附件),矿山开采-190米以上设计损失率为10%,采矿损失率为10%,矿石贫化率9%,-270米~-230米中段设计损失率为10%,采矿损失率为15%,矿石贫化率12%,-270米以下设计损失率为l0%,采矿损失率为20%,矿石贫化率15%。第一金矿未来以开采-190米、-230米、-270米三个中段为主,深部矿体渐薄,为简化计算,综合考虑各中段开采情况,取算术平均值为作为本项目评估的设计损失率、采矿损失率及矿石贫化率。则设计损失率为10%,采矿损失率平均为15%,矿石贫化率平均为12%。设计损失量=610.01×10%:61(万吨);采矿损失量=(610.01—61)×15%=82.35(万吨);评估用可采储量=610.01—6l一82.35=466.66(万吨)

13.4矿山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本评估项目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33万吨/年。矿山经过改扩建后已达到1200吨/天的能力,即39.6万吨/年。根据矿山生产能力、矿山开采年限与矿山储量规模相匹配的原则,本次评估确定第一金矿年生产能力为39.6万吨。

矿山的合理生产服务年限根据下列公式计算:T=Q/A(1-p)

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年);Q—矿山可采储量(万吨);A—矿山生产能力(万吨/年);p—矿石贫化率(%)。

T=466.66÷39.6÷(1-12%)=14.39(年)

根据计算结果,本项目评估确定第一金矿的剩余生产服务年限为14年零5个月,即从2004年1月初至2018年5月底。

13.5固定资产投资:本项目评估用固定资产由截至评估基准日第一金矿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净值及在建工程构成。其中,采矿部分及选矿部分最终形成的固定资产与矿山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匹配,而冶炼部分生产能力包含了自产金的冶炼及外购合质金的冶炼,因此本次评估用冶炼厂固定资产按矿山自产金能力占冶炼厂实际冶炼能力的百分比分摊。依据2003年度《财务会计报表》(附件十二)中的《资产负债表》和《2003年12月固定资产统计》,截至评估基准日××金矿固定资产净值总额为18078.44万元,详见下表

第一金矿冶炼厂生产能力为冶炼自产金与外购合质金之和,因此本项目评估用固定资产部分冶炼厂按矿山自产金能力占冶炼厂实际冶炼能力的百分比分摊。根据2003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产品销售明细表》,2003年☆☆金矿冶炼外购合质金1.934吨,冶炼自产金为1.826吨。本次评估冶炼厂分摊固定资产的比例为1.826÷(1.826+1.934)×100%=48.56%。

则截至评估基准日第一金矿评估用固定资产为17488.89万元,计算过程如下:详见附表2。

13.6成本费用

13.6.1关于成本估算的原则与方法的说明:根据委托人提供的2003年第一金矿《财务会计报表》(附件十二),取2003年度采、选、冶单位成本作为本次评估吨矿石采、选、冶单位成本费用。

13.6.2外购原材料及辅料费: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产品成本表》,2003年度第一金矿吨矿石采选冶外购原材料及辅料费为69.99元,本项目评估单位外购原材料及辅料费为69.99元。

13.6.3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同“13.6.2外购原材料及辅料费”的参数选取说明,2003年度第一金矿吨矿石采选冶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27.11元,本项目评估单位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27.11元。

13.6.4工资及福利费:同“13.6.2外购原材料及辅料费”的参数选取说明,2003年度第一金矿吨矿石采选冶工资及福利费为46.76+3.61=50.37(元),本项目评估单位工资及福利费为50.37元。

13.6.5折旧费用: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房屋建筑物20~40年,设备8~15年。本项目评估中房屋建筑按30年综合折旧期计算折旧,设备按10年综合折旧期计算折旧。根据“国土资发[2002]271号”文的规定,井巷工程按服务年限提取折旧费,折旧年限按矿山服务年限取值,本项目评估,井巷工程的折旧年限取14.88年。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均采用直线法,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取5%,井巷工程不留残值。房屋建筑物折旧额=6931.14×(1—5%)÷30=219.49(万元);机器设备折旧额=6273.44×(1—5%)÷10=595.98(万元);井巷工程折旧额=4284.31÷14.39=297.73(万元);吨矿石折旧费=(219.49+595.98+297.73)÷39.6=28.11(元)。详见附表3。

13.6.6修理费: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制造费用明细表》,2003年度第一金矿修理费累计753.91万元,则第一金矿吨矿石采选冶修理费为753.91÷47.64=15.83元,本项目评估单位修理费为15.83元。

13.6.7其他制造费用: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制造费用明细表》,2003年☆☆金矿制造费用累计3242.58万元,扣除折旧费1345.24万元、修理费753.91和资源税70.03万元,则第一金矿吨矿石采选冶其他制造费用为(3242.58—1345.24—753.91—70.03)+47.64=22.53元,本项目评估单位其他制造费用为22.53元。

13.6.8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主要为管理部门发生的经费和公司经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顾问费、交际应酬费、场地使用费、技术转让费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中的《管理费用表》,2003年第一金矿管理费用为3729.97万元,扣除折旧费283.24万元和无形资产摊销63.24万元,则第一金矿2003年吨矿石管理费用为(3729.97—283.24—63.24)+47.64:71.02元,本项目评估单位管理费用为71.02元。

13.6.9销售费用:《财务会计报表》中的《损益表》销售费用为48.93万元,为自产金及外购合质金的销售费用。由《产品成本表》得☆☆金矿自产金管理及销售总成本费用为3750.98万元,由《管理费用表》得第一金矿自产金管理费用为3729.97万元,则2003年第一金矿自产金销售费用为(3750.98—3729.97):21.01万元,折合吨矿石销售费用为21.0l÷47.64=0.44元,本项目评估单位销售费用为0.44元。

13.6.10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为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流动资金按扩大指标法估算,有色金属矿山一般按固定资产资金率的15%~20%;本项目流动资金按固定资产的18%计。则本项目流动资金为17488.89X18%=3148(万元),70%需要贷款解决,利率按评估基准日的六个月至一年贷款利率5.31%计算,估算吨矿石财务费用为:3148×70%×5.31%÷39.6=2.95元/吨。

13.6.11总成本费用:总成本费用是指生产(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之和。经计算本项目总成本费用为289.36元/吨。详见附表5。

13.7销售收入:第一金矿的最终产品为成品金与成品银,其年销售收人的计算公式为:年销售收入=年产金销售收人+伴生银销售收入;年产金销售收入=年产金量×金价;伴生银销售收入:年产银金属量×银价;上海黄金交易所2003年1~12月31日公布金加权平均价(99.95%)的算数平均值为96.98元/克(不含税)。伴生银价格采用《中国金属通报》2003年1~12月份公布的每月平均价的算数平均值,即为1.38元/克(含税),不含税价格为1.38÷1.17=1.18元/克。;年产金量=年产量×地质品位×(1一矿石贫化率)×选冶综合回收率=396000吨×4.31克/吨×(1—12%)×92.30%=1386298.74(克);年产银量=年产量×产率=396000吨×1.39%=550440(克)。以2004年为例:年销售收入=黄金年销售收入+白银年销售收入=(1386298.74×96.98+550440×1.18)÷10000

=13509(万元)

13.8销售税金及附加

13.8.1黄金的销售税金及附加: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24号《关于黄金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黄金生产免征增值税。与增值税相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不再缴纳。

13.8.2伴生银的销售税金及附加:(1)应纳增值税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销项税税率;进项税额=(原材料及辅料,燃料及动力)购买价×进项税税率;销项税税率按17%计算,为简化计算,进项税额以外购原材料和动力费用为税基,税率按17%计算。根据2003年第一金矿的《产品成本表》,最终产品白银的直接材料费为266.58元/公斤;直接动力费为89.79元/公斤。本项目评估采用上述值作为评估基准日伴生银的直接材料费和直接动力费。年销项税额=年销售收入×销项税税率=64.92×1796=11.04(万元);年进项税额=(年直接材料费+年直接动力费)×进项税税率=547528.27÷1000×(266.58+89.79)×17%÷10000=3.32(万元);年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11.04—3.32=7.72(万元)。(2)城市维护建设税:其计算以应纳增值税为计税基数,本评估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其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应纳增值税的7%。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年应纳增值税×7%=7.72×7%=0.54(万元);(3)教育费附加:按《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规定教育费附加按应纳增值税额的3%计税。年教育费附加=年应纳增值税×3%=7.66×3%=0.23(万元)

13.9资源税:依据第一金矿《企业缴纳的税、费及税费率说明》及财政部财税字[1996]82号文“对有色金属矿的资源税减征30%,即吨矿石按2.1元的70%征收”的规定,第一金矿目前缴纳资源税率为吨矿石2.1×70%=1.47元。故本项目评估第一金矿应缴纳资源税按1.47元/吨计算。年应缴资源税=年生产原矿量×单位税额=39.6×1.47=58.21(万元)

13.10企业所得税:按33%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计算基础为收入总额减掉准予扣除项目,包括总成本费用、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

13.11年净利润分成额: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净利润分成率为36.74%。年净利润分成额=(净利润合计×净利润分成率)/评估计算的收益服务年限=(19909.85×36.74%)/14.39=508.33(万元)

13.12折现率(略)

14.评估结论:本矿业权评估事务所在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评估对象及市场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评估程序,选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计算,确定“北京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金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为8009.66万元人民币,大写人民币捌仟零玖万陆仟陆佰元整。

15.评估有关问题的说明

15.1评估结果有效期(略)

15.2评估基准日后的调整事项(略)

15.3评估结果有效的其他条件(略)

15.4评估报告的使用范围(略)

15.5评估假设前提(略)

16.报告提交日期: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04年4月13日。

17.评估责任人: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

18.评估人员:(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李明(工程师)(签名)

北京德曼矿业权评估事务所(盖章)

二OO四年四月十三日矿业权评估:探矿权评估案例3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

志宇矿评报字[2004]022号

志宇矿业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队的委托,遵循国家有关探矿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对该队拟转让的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在评估基准日时点的公平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综

一、

探矿权人与评估委托人

探矿权人:××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队

评估委托人:××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队

法定代表人:朱××。××地质队队长二、

评估(受托)人

法人名称:志宇矿业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三、

评估对象

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号:3400000430015;有效期限:自2004年1月9日至2006年1月8日。

地理位置:××省××市××区境内

评估范围:即勘查许可证划定的范围,面积:4.25平方千米,由6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如下:

序号

经度

纬度

1

117°32′30″

30°30′30″

2

117°32′30″

30°30′45″

3

117°33′00″

30°30′45″

4

117°33′00″

30°31′15″

5

117°34′45″

30°31′15″

6

117°34′45″

30°30′30″

四、评估对象的变动史和评估史:1999年8月,××地质队依法取得上述勘查区块的金(银、铜)矿普查探矿权,其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证号:3400009910062,有效期限:自1999年8月23日至2002年12月22日。2002年10月,该队为转让上述探矿权,曾委托本公司进行评估。评估采用了原《矿业权评估指南》(2001年4月版)中的地质要素评序法,评估结果探矿权价值为145.78万元。但转让最终未能成功。2004年1月,该队在保留探矿权登记时,将探矿权名称变更为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证号:3400000430015;有效期限:自2004年1月9日至2006年1月8日。

五、评估目的:××地质队为国有地勘单位,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的勘查资金性质为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本次评估目的是为××地质队的探矿权转让提供价值咨询意见。

六、评估结果的价值类型及其定义:本报告中的评估结果是在下述定义下的公平市场价值。本评估报告所言公平市场价值的定义是,探矿权在评估基准日进行的公开的无限制的市场交易中能够获得的、并被普遍接受的价格。交易中的各方都是充分拥有相关知识、信息通畅、谨慎行事、行为独立的,交易不受任何强制压迫。

公平市场价值定义中的市场条件是一种假设的、理想的环境。

七、评估基准日:经与委托方协商同意,本项目评估基准日定为2004.年9月30日。报告中所采用的一切取费标准均为2004年9月30日时点的价格标准。

八、评估原则:本探矿权评估遵循:(1)独立、客观、科学、公正和谨慎的基本工作原则;(2)尊重地质规律和资源经济规律的原则;(3)遵守地质勘查规范的原则。

九、评估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3)《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4)《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版);(5)《评估委托合同书》;(6)《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7)《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9)《××省××市自来山金(银、铜)矿普查阶段报告》及有关原始资料。

十、评估过程

本次评估过程自2004年9月20日~2004年10月20日。9月20日~9月25日,接受评估咨询,项目接洽。委托人介绍委托事项的事由、委托评估的对象、范围、权属情况及以往勘查工作及投资概况等。接受评估委托,并就委托事宜达成协议,双方签订探矿权评估委托合同书。组成由一位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和一位有相关工作经历的高级地质工程师等组成的三人评估小组,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查阅有关评估背景资料。9月26日~9月30日,进行探矿权勘查区现场核查;确定评估方法,选取评估参数;聘请有相关矿种勘查工作经历、并与委托人及可能关联人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五位高级地质工程师作为专家参与本次评估的有关工作。评估人员向专家介绍评估对象的情况,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规则和方法。专家在详细查阅、分析有关地质报告和图件、数据后,分别、独立地进行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10月1日~10月10日,进行具体的评定估算,撰写、提交探矿权评估报告书初稿,并与委托方交换意见。10月11日~10月20日,根据委托方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提交探矿权评估报告书。十一、对评估对象的现场核察

2004年9月28日,本公司评估人员(注册矿业权评估师、高级地质工程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地矿经济研究员)、(高级会计师)和被聘为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专家(教授级高级地质工程师)、(高级地质工程师),在委托方主要负责人(队党委书记、高级地质工程师)、(副队长兼总工程师、高级地质工程师)的引领下,对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及其周边进行了现场考察。重点察看了位于勘查区中部的婆猪形铁矿床。该铁矿当地曾试图开采,留下竖井和地面建筑物。沿途未见其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在婆猪形铁矿床西约1千米处有一座已被强行关闭的小水泥厂,供电及其他设施较齐全,其厂房稍加改造即可作为勘查区整体转让后先期开采铁矿的选矿厂利用。勘查区东约500米尚有一座库容约5万立方米的水库,可供下步勘查、开采时的供水水源利用,但其对今后资源开采不会构成明显影响。勘查区距长江××港约27千米。区内有简易公路与连接318国道的县道公路相通。318国道从勘查区西北侧约22千米处通过,可与计划建设的××—××铁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其他有关情况与地质报告记载的情况基本相同。基础设施条件与2002年初次评估时所见情况也无明显变化。

十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本区属皖南北部边缘中低山区,海拔一般在100~300米,最高峰自来山山顶海拔392.2米,最低海拔约40米。植被发育,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30~240天。本区经济欠发达,以农业为主,尚无大型的工业企业和大规模矿业活动。区内劳动力资源充沛。

十三、以往地质工作及成果简述

探矿权所在勘查区自1953年以来,断续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和物探、化探等工作。

1953年原地质部321地质队填制了包括本区在内的1:5万地质图。1959年该地质队根据区调信息资料进一步对自来山地区进行铜矿普查,并提交了《×Z自来山铜矿评价报告》。1960年1962年该地质队对婆猪形铁矿点开展评价工作,提交了《××自来山铁矿评价报告》。1970年1972年××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即现探矿权人)对铜山牌~李湾地区铜金多金属矿普查时,对婆猪形铁矿施工钻孔验证,扩大了该铁矿资源储量。同时发现鸡公山铁帽含金。提交了《××××铜山牌——李湾地区铜金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2000年该地质队对自来山——乌石地区金银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时,对鸡公山金矿、陈家井铜矿进行了初步调查评价,并提交了《××××南部金银多金属调查评价报告》。以上各时期地质普查工作累计投人的有关、有效实物工作量为:1:2000地质测量2Km2,1:1万地质测量4.25Km2、钻探11孔3191.44m,浅井38m,槽探1180m3。另外还有1:1万土壤测量、磁法、激电测量及1:2000磁法测量工作。2001年2月,××地质队(即现探矿权人)对历次勘查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对婆猪形铁矿按1981年的《铁矿地质勘探规范》重新圈定矿体并计算储量。通过对以前资料的重新整理,提交了《××省××市自来山金(银、铜)矿普查阶段报告》,圈定了一批较有远景的物化探异常,重新核定了铁矿资源量,预示区内有一定的地质找矿潜力和资源利用前景。十四、区域地质概况

探矿权勘查区处在沿江铜铁硫金成矿带与皖南铅、锌、钨、钼多金属成矿带过渡带西部。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中部。该区寒武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较齐全,沿O3一S1g、D3w—C、P—T1、Tl—T2等界面常有走滑断层或推覆断层发育。该成矿带上大部分矿产多分布在奥陶系与志留系、泥盆系与石炭系界面及其附近。Au、Ag多金属矿点及多元素化探异常多受小岩体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已发现多处Au、Ag多金属矿点(如六峰山中型铜矿、抛刀岭特大型金矿等)及多元素化探异常。自来山矿区即位于该异常带中部。1999年××地质队提交的《××省江南过渡带西段银(金、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远景评价》将该区划为Au、Ag多金属矿A类找矿预测区。详细情况请见附件《××省××市自来山金(银、铜)矿普查阶段报告》

十五、勘查区地质矿产概况

探矿权勘查区内广泛分布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地层。岩浆岩发育,与小岩体有关的矿点、矿化点较多。已圈定相互套合较好的磁、电异常各3处,以及2处Au、a、Ag、sb、Cu、Pb、Zn、Bi等8种元素组合的化探异常。主要异常概况如下:婆猪形异常(C-450):经钻探验证,共圈定6个矿体,主矿体赋存于-127m标高以上,D+E级铁矿资源量43.28万吨,其中D级22.0万吨,平均品位36.50%。矿石类型为含硫磁铁矿,类比同类矿山,矿石可选性较好,选矿回收率可达85%。

鸡公山Au异常:经探槽揭露和钻探验证,已圈出铁帽型金矿体。Au品位1.10克/吨~7.87克/吨,厚度1.00~14.10m,地表控制长度100m。枫树岭异常(C-43):范围450×380m,最高峰值2000。经钻探验证,在2个钻孔中见磁铁矿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体厚2.42~10.96m,Cu0.36~0.47%。枫庄异常(C-_42):范围500×250m,最高峰值.5227,经两孔钻探见到磁铁矿化矽卡岩和磁铁矿化矽卡岩化大理岩。陈家井铜(钼)矿点:矿化体平均厚1.10~1.40m,含Cu品位一般0.67~2.63%,平均1.33~2.00%,含钼0.30~0.50%。火龙岩金矿化点:为含金多金属铁帽,品位:Au3.5克/吨、Zn0.92~12.07%、Cu0.2~0.79%、Pb0.17~0.81%、。TFe32.47~37.19%。值得注意的是Ht一2化探异常。该异常Au、Ag、As元素套合较好。Au异常以50×10-9叫圈定,分布d面积大于2km2,呈“U”字形分布,异常中心大于200×10-9,范围750×200m。该类型金矿化与其邻近的抛刀岭金矿(特大型浸染型矿床)极为相似,成矿条件相当有利。详细请见本报告附件《××省××市自来山金(银、铜)矿普查阶段报告》。第二部分评价及估算

一、对评估对象的评价

评估人员根据现行勘查规范核定评估对象处于普查工作阶段。已取得一定的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圈定了8处物化探异常,并初步验证了6处。其中3处已经圈定了矿体或矿化体,大致查明了婆猪形矿点上的铁矿资源量,提交了普查阶段报告,有关勘查资料和实物工作量数据基本齐全。

评估人员通过查阅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后认为,由于各次勘查工作不连贯,且侧重点不同,造成部分工作重复。一些点上(如婆猪形矿点)工作量过于集中,而另一些区域工作量偏少;有些异常已验证为矿致异常,但未能圈出矿化体,还有2个化探异常尚未验证。勘查区处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的金、银、铜、铁、硫成矿预测区(带)内,外围已经发现特大型金矿、中型铜矿等多处矿床、矿点,进一步勘查、研究岩体与围岩的关系,找到与已知矿床相似矿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评估方法的确定评估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探矿权勘查区虽然投入了较多的实物工作量,取得了一定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但勘查和研究的程度仍较低,未进行概略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无选矿试验报告等资料,尚不能预测未来的收益,用折现现金流法评估该探矿权价值的条件明显不具备,也不具备采用可比销售法评估的条件。但评估对象的勘查工作程度和已取得的地质矿产信息基本满足地质要素评序法的适用条件。故确定采用地质要素评序法作为本次评估的方法。

地质要素评序法是通过对已完成勘查投入现值及其效用价值的计算和对区内矿产潜力及未来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预测两部分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的。

地质要素评序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Pea=CR×a=CR×Σαi

式中:Pea—探矿权评估价值;CR——基础成本;αi—价值指数;

a——调整系数(a=aI×aⅡ×aⅢ×aⅣ×aⅴ×aⅥ×aⅦ)。

CR=[ΣUbi×Pui(1+ε)]×F

Ub—各类勘查技术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Pu—各类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相对应的现行市价;

ε—其他地质工作、岩矿实验测试、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等“四项费用”分摊系数;i—项目序号(i=1,2,…,n);

n—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项数;F—效用系数。三、评估参数选取

(一)有关实物工作量的确定

按照《矿业权评估指南》的要求,凡计人勘查成本现值的实物工作量必须是有关的、有效的。根据委托方所提供的资料中记载的以往历次地质工作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结合本项目勘查区交错勘查和勘查矿种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述确定原则的,均确定为有关实物工作量。原则如下:(1)本次以Au、Ag、Cu、Fe为目标矿种所完成的普查工作量,为有关的实物工作量,参加现值计算。以往公益性地质工作投人的实物工作量,不参加现值计算;(2)在地质报告或有关正式资料中,由于质量等问题已确定为报废工作量或不予利用工作量的,不作为有关实物工作量,不参加现值计算;(3)属于评估探矿权勘查区块范围内的实物工作量为有关工作量,勘查区以外的实物工作量不参加现值计算;(4)委托方提供的实物工作量与地质资料中的实物工作量不符时,经核实后的实际工作量为有关的实物工作量,参加现值计算;(5)凡属于踏勘、矿点检查、各类样品采集和实验测试、岩矿鉴定、资料综合整理、报告编写等工作费用,已列入四项分摊费用中,不再进行现值计算;经核实,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计人勘查成本现值的实物工作量如表1。表1

来自表1合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

工作精度

计算单位

工作量

钻探

m

3191.44

浅井

m

38.00

槽探

m3

1180.00

地质测量

l:10000

Km2

4.25

地质测量

1:2000

Km2

2.00

磁法测量

1:10000

Km2

3.15

磁法测量

1:2000

Km2

0.48

电法测量

1:10000

Km2

3.15

土壤测量

1:10000

Km2

4.25本探矿权有关实物工作量及其勘查成本现值计算详见附表一。

(二)实物工作量现行价格

本次评估依据《矿业权评估指南》的规定,取费标准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2000年2月制定,2001年2月修订)。地区调整系数为1.00。

(三)四项费用分摊及探矿权使用费:按照《矿业权评估指南》,四项费用按勘查直接成本现值的30%提取。经核实,本探矿权自1999年8月开始取得,截至评估基准日2004年9月30日累计已实际缴纳探矿权使用费3400元。

四、基础成本(CR)计算

根据前述技术思路和计算公式,基础成本为勘查成本现值经效用系数调整后的“效用价值”。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勘查成本现值计算见附表2、附表3。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基础成本计算如表2。

表2

自来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基础成本计算结果

勘查成本现值(万元)

效用系数(F)

基础成本(CR)(万元)

178.53

O.97

173.17五、价值指数(aI……aⅦ)的确定

价值指数采取专家评判的方法确定。评估小组聘请有评估对象矿种的勘查工作经历,熟悉相关矿种勘查规范的、实践经验丰富的5位高级地质工程师作为专家参与本次评估的价值指数评判工作,其中包括3名原勘查单位在该区工作过的高级地质工程师,2名曾在评估对象所在省同一成矿带中工作过的高级地质工程师;在专业技术结构上,根据评估对象具体情况,选聘地质矿产专业专家4名,物探专业专家1名;在隶属关系上,没有本评估机构和委托单位的专家。专家们的简历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已作为本评估报告的附件。价值指数评判工作按照《矿业权评估指南》的规定进行。首先,由评估人员向专家们介绍评估意图、评估对象的情况,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规则和方法,并向每位专家各提供一份地质要素分类及价值指数表,作为对照使用。专家们在听取情况介绍后,曾随评估人员到过评估对象现场的专家,依据现场所见所闻;本次未到评估对象现场的专家,则结合各自以往在该地区工作时掌握的情况,分别、独立地对评估对象的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进行评判。评估小组未对专家就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赋值做任何暗示和导向性介绍。评估小组当场对专家的评判表进行了审核,发现个别专家对评判赋值表中的某些概念(如地质要素Ⅱ和地质要素Ⅲ)理解有偏差时,再次做了解释,由专家自己对其评判表进行调整。最终,5位专家的评判表均符合评估方法的要求,确定为有效。

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的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如表3。专家们的评判表和评判结果表附于评估报告之后。

表3自来山金多金属矿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综合表

地质要素

价值指数平均值

I.区域成矿地质条件:1.16

Ⅱ.物化探异常显示:1.48

Ⅲ.矿化强度及蕴藏规模显示:1.08

Ⅳ.矿石质量及选矿或加工性能显示:1.00

V.开采技术条件显示:1.00

Ⅵ.矿产品及矿业权市场条件显示:1.18

Ⅶ.基础设施条件显示:1.00

六、调整系数(a)的确定

(一)评估小组对评估对象7个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

I、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探矿权勘查区处在沿江铜、铁、硫、金成矿带与皖南铅、锌、钨、钼多金属成矿过渡带西部,为Au、Ag多金属矿A类找矿预测区,自来山倾伏背斜轴部及南东翼,近东西向铜山——安子山断裂与北东向马衙——潘桥深断裂交汇处,出露地层为奥陶系、志留系和第四系,中酸性岩浆岩发育,勘查区外围有六峰山中型铜矿、抛刀岭特大型金矿以及马头金矿、马头铜钼矿、官冲铅锌矿、李湾铜矿等。可见该区域成矿条件好,要素I价值指数应为3级,赋值1.2。

Ⅱ、物化探异常显示:勘查区内物化探异常发育,经钻探及山地工程验证。已证实是由铁、铜(钼)、金矿引起的异常外,尚有2个cu、Pb、Zn、Bi、Ag化探异常靶区待查证,特别是Ht-2化探异常。该异常Au、Ag、As元素套合较好。分布面积大于2km2,且该类型金矿化与其邻近的抛刀岭金矿(特大型浸染型矿床)极为相似。物化探异常显示好,要素Ⅱ价值指数可达3级,取值1.5。

Ⅲ、矿化强度及蕴藏规模显示:勘查区内已发现铁、金、铜(钼)、多金属(边界品位以上)矿体,并已估算铁矿石资源量43.28万吨,达到“小矿”标准,其他矿种尚未估算资源量。要素Ⅲ价值指数至少应为3级,可赋值1.1。

Ⅳ、矿石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