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沧海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2熟读诗歌3掌握诗歌大意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2熟读诗歌3掌握诗歌大意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大意教材分析建安十二年五月,53岁的曹操率部到达无终(今天津蓟县),当时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且积水严重,军队继续行军几无可能,曹操听从谋士建议,最终选择了一条断绝已久但尚且能看到道路痕迹的路线行军。归程途中,天气已经非常寒冷,又逢大旱,行军两百里都没有发现水源,最终向下挖了三十几丈才找到水源。此时人饥马乏,军队又缺乏粮草,曹操不得已杀了几千匹战马给将士们作为补给。北征的行军条件极为艰苦。而此次北征,曹操又损失了一员大将——郭嘉。北伐结束后,曹操率领军队南归,途经秦皇岛的时候登上碣石山,望着波澜起伏的大海,顿生感慨,于是写下了气势雄浑的《观沧海》。

注:此前曹操虽然一直在行军打仗,但"事业"的真正起步却是北伐战争,此时曹操已至人生暮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说到三国的曹操,你们的了解有多少?都是从哪里了解的?生1:一代枭雄,很奸诈。《三国演义》这样演的。生2:多疑,但是很有军事才能,会打仗。生3:"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臣。我也看的《三国演义》。......师:从同学们对曹操的评价来看,有好有坏,坏居多(生笑),且多来源于《三国演义》。老师暂且不做评论,我们先来学习一首曹操的诗歌,学完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些评价是否中肯,《三国演义》"演"得对不对。二、"观"沧海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对照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开始~(此处教师要点拨"朗读节奏、重要生词如'澹澹'、'竦峙'等",这些是单元学习要求也是学习重点之一,此处省)师:题为"观沧海",沧海如何?生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是水波动荡的意思,说明曹操看到的沧海是汹涌澎湃的。还有一些山岛耸立其中师:"何"是什么意思?生1:应该是修饰"澹澹"的,"多么"吧,形容沧海的汹涌。师:当时的画面可能还有点令人害怕,"何澹澹",多么汹涌澎湃啊!竦峙的山岛如何?生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都是很茂密的树木、花草等植物,生机勃勃。师: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回答,这是汹涌澎湃、充满生机的沧海,对吗?(生点头)我们把它归纳为"沧海的第一形象"。有没有第二、第三形象?生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风声吹起沧海波涛,一直在翻涌着,整个画面应该是很震撼人心的。生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月亮的升降好像都是来自沧海,灿烂的星星也好像是从沧海中出来的一样。沧海很大,可以包容下日月、群星。师:这是真实的吗?生4:不是,作者是用了艺术手法。师:什么手法?生4:想象吧,当时作者可能见到了类似的场景,于是就想象日月、群星都是从沧海中出来的。师:有一定道理。沧海是"震撼人心"的,也是"包容万物"的。这是沧海的第二形象。还有吗?(生思考)好,关于沧海的形象,我们暂且到此。三、"观"自己师:面对"波涛汹涌、充满生机、震撼人心"的沧海,曹操在想什么?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师:结合注释看,"幸甚至哉"是"套语",没有太多实际的含义,我们可以直接翻译成"幸运啊,庆幸啊","歌以咏志"呢?生6:用歌来咏自己的志向。师:重点是什么?生6:志向。师:什么志向?生7: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曹操是非常想统一中原的,我觉得他这里的志向可能是一统天下。师:其他同学也认同吗?(生点头)我们不妨先对曹操的"生平经历"做一番了解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先看曹操的"家族背景"。

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祖父曹腾是东汉中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宦官,官拜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父亲曹嵩,门荫入仕,曾担任太尉,位列三公。师:虽然祖父是宦官出生,但总体上也算"上流人士",接受了一定的士大夫教育,"以下犯上"的行为,是否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生思考)师:再看曹操的个人信仰。或者说,看那个时代的"精神哲学"。

道教情怀(黄老思想)。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可分为老庄和黄老两支。其中黄老道尊崇黄帝和老子,后发展为早期道教。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修行(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经世(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致用(技术发明等)。东汉诸帝均与其有接触往来。其中参与桓帝祭祀黄老的一个关键人物是曹操的祖父曹腾。而曹操又出生于信奉黄老道的家族,受黄老思想影响颇深。师: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后来的汉代的"文景之治"便是在这一思想下得来的。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是否真实?(生思考)或者,我们再继续看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

陈寿《隆中对》借诸葛亮之口说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师:当时天下人都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非是借天子的圣意来实现个人野心。但如果曹操的志向是"取代汉家,一统中原成为新的霸主",这是否又与其精神信仰相背离?我们不禁要问,那么曹操的志向到底是什么?生8:我刚刚看老师提供的助学资料说到"碣石"这个地方,原来是求仙问道的山,然后老师你前面介绍曹操的时候又说到了"黄老思想",我在想,曹操在仙山之下,难道不应该是追问长生不老更合适吗?这会不会是曹操的"志向"。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这样的话,我们又如何理解"沧海"形象呢?这和求仙问道、寻长生不老之术有什么关系?生10:三国时期,各个国家分崩离析,"沧海形象"会不会是在说当时的"时局动荡"?因为根据历史来看,曹操这次北伐统一了北方,但是南方还有孙权和刘备等人,所以后面他又南下,就有了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感觉"沧海形象"也可以是形容曹操当时面对的社会环境。但是曹操这个时候又已经有53岁了,按照古代的说法,这是"暮年",曹操求长生是不是想活久一点。师:这个理解可以吗?其他同学觉得有没有道理?(生赞同)那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长生是志向,那么活久一点又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不死吗?生11:我觉得不是,活那么久没事干无聊死了,曹操是军事家,他活久一点肯定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就是还是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像刘备,他当时就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号,都想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是已经有地位的曹操。师:那照你这个说法,这又回到原点了,曹操还是想"一统天下"。对吗?(生笑)生12:不一样的,一统天下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要当皇帝,但是有一番作为不一定要当皇帝。我觉得曹操可能是觉得当时社会太乱了,汉室没用,就想自己站出来,结束乱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种做法,曹操未必这样想。师:这些讨论很有意思,老师稍稍总结一下,在同学们看来,拥有黄老思想的曹操在碣石山下的"咏志"并非是一统中原成为新的霸主,而是求长生,结束乱世,还天下太平。(生赞同)师:很丰富、很智慧的发言,或许曹操的《短歌行》也是对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言论的一种"回应"。四、总结师: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关于"志向"的讨论,有两种不同的出发点——第一种是从《三国演义》出发,认为曹操之"志"在于"一统中原",第二种则是借助历史资料,分析曹操之"志"的可能性。哪一种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生:第二种。师:嗯嗯,实际上曹操的"形象"是很丰富的,他不仅军事才能突出,文学造诣也很高。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能只从一个方面进行了解,更不能简单地借助影视化作品进行了解,历史会告诉我们真相。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出逃至故人吕伯奢家时的"经典台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把曹操塑造成了典型的"奸雄"形象,实际上呢?(ppt展示)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逃离董卓返回乡里,途中经过成皋,借宿于吕伯奢家,当时吕伯奢本人不在。《魏书》记载,吕伯奢的儿子与宾客谋劫曹操,结果曹操杀死数人。[3]师:这一段历史我们已经很难知道真相,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也是今天老师想教给同学们学习古诗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知人论世。(ppt展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出自《孟子·万章下》。师:所以,想了解一个人的全貌,一定要进入他所处的时代,尽可能地多了解他的生平经历、精神信仰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他较为真实的一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曹操形象"问题!

原来教学《短歌行》,我们都会将"志"解读为"统一中原",但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