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一般意义上说,虽然历史学以过去发生的事实为研究对象,但是历史学研究不仅仅是学者书斋里的“好古敏求”,还是一项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新时代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工作者既不能只沉醉于碎片化的研究分析,也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究先生,而应当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中国文明历史的研究方向,发扬传统史学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优良传统,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长期以来,“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不仅令马克·布洛赫这样的年鉴学派史学巨匠颇感困惑,也使不少青年学生心生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这不仅道出了中国文明历史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也深刻回答了困扰历史学研究领域多年的“有用无用”之辩。我们绝不能将绵长悠远的中华文明仅仅看作博物馆中展陈的各种古物,而要从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和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的高度认识中华文明,从而珍视我们的历史,传承我们的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传入,中国传统学术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少学者开始用西方视角观察中国文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深埋于地下的遗址、文物重见天日。几代学者接续努力的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新时代的史学研究工作者需要在中西思想激荡与交融中站稳脚跟,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历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学术原创能力;同时,也应对史学研究的前景充满信心,以如椽之笔书写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摘编自马延炜《增强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自觉与自信》)材料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经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结合研究,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这一结论性认识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多学科研究,人们对各地区文明之间交流互动、汇聚融合,并最终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格局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各地区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中华大地各个区域之间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产生了交流,稻作和粟作农业技术由此得以在各地传播,为各地文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各地人们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在此过程中,中原地区汇聚了各地先进的文化因素,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深刻的思想基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大量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是在自身基础上起源、形成的,但并不是封闭的。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产生过各种各样的交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中国人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最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国家观,以国家的出现作为判断一个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突破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三要素”的桎梏。我们提出的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包括: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上述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丰富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理论做出了中国贡献。(摘编自王巍《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历史学以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其作用超出了揭示历史本身。B.“历史有什么用”,这一问题困扰着年鉴学派史学巨匠和一些青年学生。C.几代学者接续努力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得出的结论性认识意义深远。D.中华文明和西亚文明的交流始于距今4300年前,标志是前者学习后者的冶金技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中展陈的各种古物仅仅是绵长悠远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研究中国文明历史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研究分析。B.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引发了我国传统学术的深刻变革,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无视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根基的理由。C.中华民族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确凿无疑的,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凭借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得出的科学结论。D.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有着自身的基础,判断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我国的自身情况,和所谓的文明社会“三要素”无关。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20世纪末,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只能从商朝后期开始算起,因为这一时期有甲骨文的证明。B.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广,参与的单位和学科多,研究的内容复杂,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难度较大。C.为了防止山洪侵害,良渚人在古城以北修建了长10余公里的高坝和低坝,反映出良渚王权组织开展大规模公共建设的能力。D.陕西的石峁城有着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在城内还发现多处埋有青年女性头骨的祭祀坑,这是夏王朝建立前夕陕北地区阶级分化已相当严重的明证。4.两则材料的主题虽都关涉中华文明历史的研究,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的侧重点。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根据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实际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冲破了国际学术界“文明三要素”桎梏,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观点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船[法]贝尔纳·克拉韦尔“站着,”镇长叫道,“我不许您去!”托年嘿嘿一笑:“可怜的孩子!”说话间他已跳到了船上,抓起撑篙喊道:“解开船绳。”托年将撑篙顶着台阶,正要向茫茫的水面开去,镇长却跳到了他的身边。船跳荡了起来。托年生气地说:“你疯了。不能让两个人去找死,一个就够了。”“别说了,老爹。我虽然不是救护队的成员,可我是一镇之长啊。在这类事情上,我尤其应该带头。开船吧,别浪费时间。”小船轻轻摇荡起来。撑篙捣进了水底,小船动了,慢慢掉转头,向拱桥下开去,平稳地前进,好像被流水牵向又窄又黑的低洞。镇长心下明白:“要穿过拱洞是困难的。”穹洞渐渐近了。手电已能照出它的大致轮廓了。它在波浪和旋涡中好像被混浊不清的河水扭弯得变了形。船头离穹顶的距离只有两米高。镇长转身用手电照了照托年的腿。老头子双脚叉开,立在船尾,紧握撑篙,毫不犹豫地导船向前。镇长蹲下身,把手电放在靠着第一道曲梁的船板上,光束斜照着他们面前的拱洞。他又对了对光,双膝浸进船舱里,双手抓住水淋淋的冰冷石壁。小船在簸动,好像启动的马达。托年将撑篙从水中拉出来,平放在船壳板上。他低着头,不停地抱怨。风平息了一会,忽地又刮了起来,像是从河里窜出来的,又像是最凶猛的恶浪。镇长感到小船有掉头转向、横堵在穹洞口的危险。镇长弯下腰,低下头,他身后的托年大概已跪了下来,压得船底条板咯吱吱地响。托年每一动,船就猛一颠。船底与条板之间的水左右乱溅,溅湿了镇长的腿,钻进了他的高腰靴子。扣着石头的指甲快卷起来了。他正要叫,却听托年喊道:“注意,进洞了!”镇长很快转过身,坐下,继而又躺倒,头转向已进入穹洞的船头。手电光刺得他眩晕,使用右手轻轻移了移灯头,左手操纵着船身,在洞的中间行驶。他略抬了抬头,见托年脚朝着他也躺下了。船颠簸不停,两边的壳板擦着了穹洞的石壁。水溅进了船里,湿到了镇长的大腿。托年几乎全身都泡在了水里。小船慢慢向前走,整个船身大都进了穹洞。镇长只能看见老头子抓住石头的一双手。冰冷的水不时地飞溅在石壁上。整个洞壁都潮乎乎的,风吹了进来,破蜘蛛网飘来摆去。尽管有流通的空气,但仍有一股臭水沟似的难闻气味。老头子一个劲儿地骂着:“臭得像屎洞,待久了真能把人熏死!”然而,他们仍小心翼翼地移船向前。操作稍有偏差,就会使小船横堵在洞中。船两边离洞壁仅有几厘米的空儿。镇长觉得拱桥好像向前歪了似的。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是错觉,是视觉的错误。铁道下的拱桥都很坚固,而且都是垂直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突然,船头撞着了石壁,船板乱颤乱响。“当心,”老头子叫道,“别偏,直直地向前。”“我没偏。”“肯定偏了。”“我敢担保……”镇长没再争辩下去。他犹豫了一下,手松开石头,抓起手电,照了照石壁。“怎么了?”托年问。“走不成了,”镇长大声说,“走不成了,船两边的壳板都撞着洞壁了。”“这不可能,”托年说,“船尾不会擦着洞壁,至少有五厘米的空儿,而且船壳板上部都是水平的。”“您的身子显得更重了!”镇长说着,用手电照了照托年,见他正折身朝自己这边走来,而且愤愤地嘟囔道:“船卡在洞的中间,现在也无法退了。”托年越向前移,船前面的负重就越大,使小船失去控制,左右颠簸。“你看,不能走了,”托年说,“活见鬼,想不到水涨得这样快。”“是拱桥倾斜了。”“你胡说。”“不,一点也不。”他俩说话的声音在这个窄小闭塞的拱洞里嗡嗡作响。“应当退回去。”“不能退,孩子,应该穿过去。”没多久,老头子又双手撑着石壁,移船前进了。走了一米,也许两米,船两边又碰着了洞壁。他骂了一声,知道自己让船又移这一点距离是错误的。现在不仅船的头部贴着了洞壁,差不多半个船身都不能动了。老头子躺下身,手撑着洞顶,向相反的方向推,同时喊道:“来呀,快快后退,别让我们给夹扁了。”没等老头喊之前,镇长已仰卧在船的条板上,用力推着洞顶。他觉得俩人好像快要把拱桥连同上面的四条铁轨与道床一起掀掉似的。身下的格子条板给压得嘎嘎作响,船板能撑得住吗?“动了。”“不,托年老爹。船只有响声,可是连半寸也没有退。”“退了,退了,用劲推呀!”“我告诉你说,船没有动。”“来,咱俩同时用劲推,准备好没有?嗨。推呀……嗨,用劲推呀!”他俩推了十来下,镇长听到老头子的胳膊甩落到船内。他自己也松了手,累得筋骨疼,脊背硌得难受,手掌上带着血。“我做了一件蠢事,”托年气急败坏地说,“不,不是一件,是两件。一不该让你来,二不该硬把船向前开。我这把年纪了,还这么没用。再说,这条河的每粒沙子,我都熟悉!”“不怨河流,托年老爹。要是拱桥没倾斜的话,我们早到洞的那头了。”……(有删改)故事梗概:洪水突至,平静的小镇一下子陷入危险境遇,镇长、救护队队长托年老爹一马当先,带领着镇上的人们积极应对洪灾,但是在驾驶小船赶往车站的穹洞中遇险,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脱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节选了小镇抗洪救灾的一个小片段,主要以托年和镇长之间的对话来展开小说情节,能够较好地引发读者的共情心理。B.“可怜的孩子!”表现出托年面对危险任务时对镇长的关照,体现了他对镇长的怜悯,认为镇长在任期内遇到洪灾比较倒霉。C.“您的身子显得更重了!”采用了内视角叙事,在漆黑的穹洞中,镇长先感觉到了船身重量的变化,才发觉托尼向他这边走来。D.“要是拱桥没倾斜的话,我们早到洞的那头了。”这是镇长对托年老爹的善意宽慰,也是镇长对当前救灾形势的正确判断。7.关于文中镇长和托年争论拱桥是否倾斜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镇长首先发觉拱桥歪了,但是他希望这只是一种错觉,希望小船能够顺利通过穹洞。B.托年老爹坚持认为镇长把船操纵偏了,这是基于他对于小船及拱桥穹洞的经验认识。C.小船最终卡在穹洞中间,托年老爹还是认为是水涨得太快了,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固执。D.托年坚持要穿过穹洞,镇长有异议,但还是和托年一起努力移船向前,可见镇长缺乏主见。8.在小船驶进拱桥穹洞过程中,托年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抗洪救灾往往会涉及较多人物参与,但是小说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形象,且两人之间关系简单。这一设置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普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当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节选自《说苑·君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B.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C.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D.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与“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B.“说其义”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同。C.“是时海人入鱼”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D.“固辞鱼不受”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南面称霸时,给群臣下令:知道君主的过错而不告知的,判处死罪。B.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忠言后觉得自己耳聪目明,供奉时把这些忠言进献给先王祖宗。C.齐景公在酒宴上射箭助兴,箭射出了箭靶,厅堂上的人齐声叫好,齐景公也很满意。D.弦章因进谏的一番话受到齐景公的丰厚赏赐,但弦章以不违背晏婴的行为准则为由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2)此诸臣之不当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14.齐景公为什么发出弦章是国君、他是臣子的感叹?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金竟陵入蜀崔信明①金门②去蜀道,玉垒③望长安。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西上君飞盖④,东归我挂冠。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注]①崔信明:唐初诗人。题目中的金竟陵为诗人的朋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处。此处指在长安等待天子任命的场所。③玉垒:山名,指玉垒山,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多作成都的代称。④飞盖:意思是驰车,驱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实,既抒发了朋友离长安往蜀地的不甘,又为下文写离别之悲埋下伏笔。B.三、四句具体写长安到蜀地的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艰险,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C.七、八句视听结合,三峡的猿啼令人断肠,月光照着江水显得非常寒冷,景色哀伤寂寥。D.末句以景结情,花开花又谢,月圆月又缺,自此一别,和友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16.本诗的一、二句和五、六句分别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逛消博会时,8大展馆、2800余个参展品牌、100余场配套活动,很难一一全看仔细。走马观花下来,日行两万步不在话下。美妆、珠宝、葡萄酒、时装、瑞士酒吧、特色小食……人们在人来人往中一路观看,在目不暇接中一路品味,在车水马龙中一路体验,消博会为参观者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样子,既有趣,又有料。在其中的某集团展区,奶粉、营养品、矿泉水、气泡水、蛋白粉等

,满足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行走在消博会,消费新趋势可见可感,美好生活图景呼之欲出,让参观者与参展者

,这是消博会的美丽与魅力所在。某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王利军说:“除了传统的消费产品和消费业态变化,消费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样

。我们将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完整的产业链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努力,助力中国消费升级。”向更美好生活出发,消博会吹响了号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人们在人来人往、目不暇接、车水马龙中一路观看、品味和体验美妆、珠宝、葡萄酒、时装、瑞士酒吧、特色小食……有趣有料的消博会为参观者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样子。”从语义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七、语言表达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某平台、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共同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由叶嘉莹先生领衔,古诗词领域的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主办方将以短视频的形式提炼、展示、阐发、传讲唐诗中的精髓,并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这样做旨在推动经典古诗与时俱进,增强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目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活动,使当代学者对经典古诗的解读更亲民、更具人间烟火气,让更多民众领略唐诗之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小说故事十分庞杂,不仅虚幻世界摇曳多姿自成体系,而且现实世界也是错综复杂。

,作者先设定了一个幻形石头欲投凡人俗世的故事,又设定了一个绛珠仙草以泪还恩的故事,最后设定了一个太虚幻境薄命女子的故事,这三者共同构成《红楼梦》虚幻世界的基本故事内核。三个故事内核无限延展,就演绎升华出贾宝玉、林黛玉的经历和贾府众小姐丫鬟的故事,进而派生出贾府的兴衰变化,

。为确保上述故事的真实性,

,来达到这一目的并实现主旨的多样性。不同的叙事人反映了作者设计故事的真实而又多样的考虑,也呈现了不同的感情指向,从而引导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感情评判。《红楼梦》设计了小说故事的叙述人(作者),小说故事的经历人(通灵玉石),小说故事的见证人(甄士隐),小说故事的旁证人(冷子兴),小说故事的阅览人和知情人(空空道人),作者这样设计可借助上面所述人的观察之眼、思考之心和叙说之口等的不同来完成叙事的多角度和主旨内涵的多样化而起到证明故事真伪和读者对《红楼梦》作出不同层面的理解与思考的作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淮南子》中说:“刺我行者,欲与我交;訾我货者,欲与我市。”意思是挑剔我的品行的,是想与我交朋友的;质疑我的货物的,是想与我做交易的。材料二:有一次,学者童世骏从外省一个景区飞回上海,看到旁边座位上的乘客居然把一口痰吐在了客舱的地板上,感到非常生气。但后来转念一想,我们的同胞还没来得及改掉吐痰的习惯,就有钱坐飞机旅游了,这不恰恰从一个侧面表明国人的生活改善非常快吗?于是,原本让自己郁闷的事情,却让自己大受鼓舞。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转换视角”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研究中华文明历史的意义,同时对新时代的史学研究工作者提出要求。②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及成果。

5.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能够准确把握中华文明历史的研究方向,扎实进行研究,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是胸怀“国之大者”。②面对国际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并非照抄照搬,而是加以借鉴,提出中国方案,增强了学术原创能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始于距今4300年前”错误,从原文“中国人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技术”看,这一时间是中国人在黄河中游地区发明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技术的时间。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和所谓的文明社会‘三要素’无关”表述不当,原文是“我们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突破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三要素’的桎梏”,是突破了文明社会“三要素”的桎梏,不是与此无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B.此项内容主要是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难度较大的原因,和材料二的观点没有较密切关联。5.B

7.D

8.①小船靠近穹洞时,他毫不犹豫导船向前,表现出他的坚定无畏;②小船将要进入穹洞及进洞以后,因为水流变急和环境的恶劣,他不停抱怨,但仍然小心翼翼地移船向前,反映出他此时的着急和坚持;③小船最终卡在穹洞中,虽然他不断努力,但小船仍然不能动弹,他气急败坏,着急而又无奈。9.①使人物形象在塑造上更加集中,两个人物形象特征区别明显,镇长理性而温和,托年感性而暴躁,两者交相辉映,互相衬托,使人物形象特征更加突出;②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集中,只以两个人物形象来进行情节叙述,反映抗洪救灾中的一个侧面,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③两个人物,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为了同一件事,不畏艰难,不惧牺牲,既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也反映出人性中的共性:善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认为镇长在任期内遇到洪灾比较倒霉”错误,曲解文意,托年说这句话应是表明他的自信和对镇长劝告的不屑一顾。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可见镇长缺乏主见”错误,镇长在此时仍然与托年老爹一起努力移船向前,是因为他也希望能够尽早穿过穹洞,完成救灾任务。10.B

11.A

12.C

13.①至于那些以阴谋诡计得胜的人,却很危险啊,所以我很担忧。②这是众位臣子的不当之处,他们的智慧不能够使他们察知君王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使他们冒犯君王的脸色。14.弦章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众大臣同声讨好奉迎齐景公这件事,责任在齐景公而不在众大臣。【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大夫弦章进来了,齐景公对他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有十七年了,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出了箭靶,可是喝彩声却像出自一人之口。”“晏子”作“失”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不善”为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今”作“射出质”的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前面要断开。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第一个“过”解释为“过失,过错”,第二个为“犯错误”,两个“过”字的含义不同。句意:一怕居高位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个人经常犯错误。B.解说;通“悦”,高兴。句意:解说道义。/秦伯很高兴。C.都是代词,这。句意:这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这天傍晚听到了她的身世,才开始感到被贬谪的忧伤。D.坚决;顽固。句意:他坚决地退还了这些鱼不接受赏赐。/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厅堂上的人齐声叫好,齐景公也很满意”错误,在众人的叫好声中,“公作色太息,播弓矢”,意思是“齐景公脸色大变,接着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便退席了”,齐景公对众人的叫好声是不满意的。参考译文:英明的君主有三怕:一怕居高位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怕得意时骄傲自满;三怕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又不能实行。凭什么知道他们会这样呢?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将吴国打得大败,兼并了九夷。当时他南面称霸,召集了亲近大臣和远方大臣,对群臣下令说:“知道我的过错而不告知我的人,他的罪该被处死。”这就是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例子。从前,晋文公与楚国交战,大胜楚国,焚烧了楚军营垒,大火三天三夜没有熄灭,晋文公退朝之后,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侍者问他:“君王您大胜楚军,现在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说:“我听说以战术和力量得胜并能安顿民众的。恐怕是圣人吧!至于那些以阴谋诡计得胜的人,却很危险啊,所以我很担忧。”这就是怕在得意和顺利的时候骄做的例子。从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辅佐,为他增长辩才,解说道义,到正月上朝,便命令准备牛、羊、豕三牲,供奉先王祖宗。齐桓公站东向西,管仲、隰朋站西向东。齐桓公祭告说:“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的忠言,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有这些忠言,愿将它们进献给先王祖宗。”这就是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而怕不能实行的实例。晏婴死后十七年,有一次齐景公请各位大夫饮酒,并以射箭助兴,齐景公的箭射出了箭靶,厅堂上的人都齐声叫好,像出自一人之口。齐景公脸色大变,接着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便退席了。这时大夫弦章进来了,齐景公对他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有十七年了,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出了箭靶,可是喝彩声却像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对齐景公说:“这是众位臣子的不当之处,他们的智慧不能够使他们察知君王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使他们冒犯君王的脸色。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听说:君王喜好的,那么臣子就会信服它;君王特别爱吃的东西,那么臣子也就会喜欢吃。尺蠖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青黑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青黑色,君王您仍然有时爱听谄谀之人的话吧?”齐景公说:“好。凭今天这番话,你是国君,我是臣下。”这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齐景公就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