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巩固与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巩固与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巩固与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巩固与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巩固与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秋期期中八年级语文巩固与练习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小语和父母一同观看了升旗仪式,回家后意犹未尽,写了如下感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5分)今日凌晨4时许,我走进广场,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到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国旗的人,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国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编队以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6时11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______________”。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忠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1)文段中加粗字注音和括号内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翘首(qiáo)镌刻(juān)忠B.翘首(qiào)镌刻(juàn)忠C.翘首(qiào)镌刻(juàn)衷D.翘首(qiáo)镌刻(juān)衷(2)文段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器宇轩昂 B.屏息敛声 C.抑扬顿挫 D.振聋发聩(3)与文段结尾处“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1分)A.花开四季丽山川 B.花红似火报国心C.花开满园映神州 D.花团锦簇装河山(4)文段中画框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2、学生会在文化长廊张贴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邀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句来为这些精彩图片作注。(8分)锦绣中华图片风景名称作注诗句瀑布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_________”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荆楚大地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_________,③_________”的开阔气势。汉阳原野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④_________,⑤_________”的草木丰茂。边塞关隘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⑥_________,⑦_________”的雄奇壮美。祖国山川,或秀丽,或雄奇,都令人沉醉。难怪南朝梁的“山中宰相”⑧__________(人名)面对美景不由得赞美:“实是欲界之仙都。”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们的祖先也曾进行过伟大的探索,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①④⑤②③C.①④⑤②③⑥D.⑥①④③②⑤4、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在劳动中能增长智慧、获得成长。为激发同学们参加劳动的热情,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8分)(1)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各自区域参加劳动,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劳动心得,请概括劳动实践课中同学们的收获。(3分)小语:以前每次打扫卫生都要花很长时间,还做得非常不干净。而今天整理书屋时,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在组长的分配指挥下,很快将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小金:我们小组负责捡拾校园里的饮料瓶,组长组织我们比赛,看谁拾到的瓶子最多,大家热情高涨。原来劳动也如此有乐趣,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小天:在食堂帮清洁阿姨收拾整理餐具时,发现了餐盘里有许多剩饭剩菜。同学们可真浪费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实践活动结束后,小星同学制作了板报宣传此次活动,请你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用说明性的语言,帮小星简要介绍画面内容。(3分)(3)校广播站小记者拟定了如下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要具有针对性。(2分)时间、地点10月13日下午放学后,教室采访对象校园中的学生采访目的了解同学们劳动的情况采访问题①你最好的劳动技能是什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共14分)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毕淑敏①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位美丽的女子。那时候她还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女子,对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极厌烦的,要么,是极喜欢的。我的老师,是喜欢的那一种。②我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很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胆战,当下想,________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也许因为我动作太慢,白老师在这个当儿另起了主意。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③天啊!没有任何法子对抗。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然而无论怎样蹒跚,总有到了尽头的那一刻,④开蒙,古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泛指儿童开始上学识字。早年的开蒙礼,要由礼官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在额头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蒙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朱砂色艳如血,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美艳无比且触目惊心,之后是孩童学写“人”字,谢师恩、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同破晓,人生从此曙光乍现。⑤《小猫钓鱼》后,我听白老师对别人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记性的孩子,居然把整篇课文复述得几乎一字不差。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⑥时至今日,我常在想,自己并不聪明,那一日的捋发,看似偶然,也许是心中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使然。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胆怯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⑦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朱砂。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6、根据文意,把第②段横线处“我”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2分)7、赏析第③段的加粗词。(2分)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白老师的形象。(4分)9、请写出你在成长过程中与文中作者类似的经历。(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2分)文本一如何拟好新闻标题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一则新闻而言,标题就是眼睛。所以,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那么,怎么才能拟好新闻标题呢?从现实情况看,受众平时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当前的焦点、热点信息。为此,拟制标题时,一定要把新闻的出发点和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比如“储户243万存款被挪用要求赔偿遭拒?回应来了”“双节同庆,家国同心”等,这些标题乍一读,就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说是能够直击大家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信息,读者怎么可能不想赶紧点进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还可借“引题”“主标题”“副标题”来进行辅助。“引题”一般在主标题上方,字号略小于主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新闻焦点,比如“(引题)各方帮扶下,陕西两位残疾人脱贫解困——(主标题)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只关注热点还不够,拟制标题还应把握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题目和新闻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雕琢和打磨。新闻标题无论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闻事件的始末。一个标题如果只有真实没有雕琢,也不能算作成功的标题。比如,有位记者为了报道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的破坏现象,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撰写了一篇题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消息。此标题吸引大家都想点击去看上一看。试想,如果标题拟为“公园石像为何落得悲惨命运”,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会怎样呢?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吸引不住读者,那就不要再写第二句了。”在信息量大、流量高的网络上,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句话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标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标题一定要特别准确,拟定标题时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取到新鲜成分。结合新闻内容,经过深度加工,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切入点,这样拟定的标题不仅能让难以简练准确表述的内容一下子为读者所了解,还能给读者带来思考,进而激发好奇心。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雾里看花,才觉花更艳;水中望月,才觉月更明。一个事物越是不太容易被看清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如果在新闻标题处给大家设置一个思维视野上的“弯”,就能诱发读者想要进一步查阅新闻内容的欲望,比如“9999元天价粽物有所值?”“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等,都是抓住了新闻的焦点,并且在标题上设置了一个悬念,这才为阅读量的增长出了很大“力”。大家在拟写标题时,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以上的方法,但同时还要切记:千万不可做“标题党”,千万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对新闻内容无限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千万不能过分运用骇人表述,把新闻内容向危言耸听、给人强烈刺激的方向描述;千万不能过分运用煽动语言,把新闻事实不存在的后续影响进行编排,甚至融入个人思想;千万不能过分追逐热点,把新闻与近期的敏感焦点话题进行过分比较,甚至相提并论。文本二新闻拟题常见的“标题党”类型第一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夸张式标题。简单来说,只要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管是夸大了事情的结果、个人的感受,还是影响的范围等,就是夸张式标题。和夸张相对的,就是真实、写实。我们起标题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从事实出发,或者说,更加尊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第二类常见的“标题党”是悬念式标题。这里主要是指滥用悬念,故弄玄虚。新闻标题当然可以设置悬念,但要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撑悬念点,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内容相匹配。第三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强迫式标题,通俗地说,就是直接给用户施加压力。对于用户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内容,在标题里如实表达就好。好的标题,自然会吸引用户点击,一惊一乍的反而容易引起反感。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两个文本语言表述严谨准确,结构清晰,逻辑性强。B.文本一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如何拟好新闻标题,具体有力;文本二采用分类别的方法,条理清晰。C.在标题中只要设置悬念,就属于“标题党”。标题“初二是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做好这5点成绩飙升!(附8大学科提分攻略)”中,“这5点”属于悬念,作者故弄玄虚,夸大了悬念的结果。D.“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指尖生‘花’”这个标题巧用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韦祖英刺绣作品的精美。11、文本一介绍了哪几种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请简要概括。(4分)王霜独进两球女足挺进奥运月落乌啼霜满天姑苏城外韩3∶王霜独进两球女足挺进奥运月落乌啼霜满天姑苏城外韩3∶4【注】东京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在苏州奥体中心举行。王霜进了两球,助力中国队以总比分4∶3战胜韩国队,晋级东京奥运会。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临皋①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注】①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13、小语对甲、乙两文的文言词语进行了梳理,请你完成下表。(3分)文言词语释义方法根据字形特征,进行推测(1)根据“户”的字形演变,可知“月色入户”的“户”意思是___________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迁移(2)联系《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是______________借助词类活用,变换词性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常有名词、形容词活用成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3)“第”是名词,本义是宅院,“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中的“第”,有词类活用现象,“第”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过“闲”的含义,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4分)16、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2分)A.清泉B.明月C.大江(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7、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2分)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动态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②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18、“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2分)四、名著阅读。(5分)19、小豫同学读完《红岩》和《红星照耀中国》两部书后,认为其中许多人物都是课文《纪念白求恩》中说到的“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请结合资料卡,从下列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人,用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加以证明。A组成岗龙光华(《红岩》)(2分)B组毛泽东朱德(《红星照耀中国》)(3分)资料卡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五、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古人笔下美不胜收的三峡风光、气势宏伟的钱塘江潮、奇丽的雪后西湖、承天寺的月夜小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或清新,或淡雅,或壮观,或雄伟的画面,置身于美丽的自然图景中,令人不禁也想进行一次山水之旅。你见过的最美的地方是哪里?江南、塞北、草原,还是生养我们的故乡?请以《______,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2)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一次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请以“谢谢你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23年秋期期中八年级语文巩固与练习参考答案1、(1)D(2)B(3)A(4)在“徐徐”前加上“国旗”。2、①飞漱其间②山随平野尽③江入大荒流④晴川历历汉阳树⑤芳草萋萋鹦鹉洲⑥大漠孤烟直⑦长河落日圆⑧陶弘景3、D4、(1)①树立了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②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③感受到浪费可耻,懂得了厉行节约。(2)主体画面由两个人和一本书组成。画面左边的女孩正在扫地,画面右边印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字样、带着笑容的书递给男孩一把铁锹,并说:“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男孩伸出双手接住铁锹。(3)示例1:你在家或其他场所有劳动的习惯吗?示例2:你经常参加的劳动有哪些?示例3:你的家人支持你参加劳动吗?5、文章主要讲述白老师鼓励“我”上台复述课文的事情。6、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捋头发。7、“拖”“挪”都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不情愿和紧张的心理。8、①美丽、和蔼:是位美丽的女子,对孩子极喜欢;②细心、善于鼓励学生: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胆怯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9、示例: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我很想参加但因为胆怯而想放弃,英语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办公室,鼓励并细心指导我,最终我成功晋级并取得好成绩。这一次经历,让我多了一份自信。10、C11、介绍了四种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分别是:①结合热点,形式多样;②题文相符,雕琢打磨;③善用修辞,深度加工;④思维转弯,设置悬念。12、①此标题内容真实,紧抓热点,形式多样。标题由引题和主标题构成,引题引出了“王霜独进两球”的新闻事实,抓住了“女足挺进奥运”的热点;主标题强调了新闻事实,点明比赛地点和比赛结果。②巧妙化用诗句,并结合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意趣。如“霜”字特指球员王霜,“姑苏”特指比赛地点,“韩3:4”与“寒山寺”谐音,点明比赛结果。13、(1)门;(2)只是;(3)建造(宅院)14、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15、①“闲”有悲凉的意味,苏轼被贬黄州,怀才不遇;②“闲”是无职无权、悠闲自在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