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1页
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2页
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3页
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4页
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浅论李白诗歌的孤独意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一位作家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而言,李白的震慑力无人能及。他像一阵雷霆、一股狂飙,以其壮丽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人。唐玄宗天宝元年,时任太子宾客的诗人贺知章读了《蜀道难》,竟呼之为“谪仙人”;杜甫则称赞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自少博观奇书,熟谙百家,形成复杂的思想性格。李白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思想,希望“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李白一生怀着崇高的理想,但始终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只好把抑郁之情寄之于酒,将激情倾注于诗。为报国,李白曾进出长安,更曾因而蒙冤入狱,最后郁郁病故当涂。

李白出生在碎叶,幼年时从碎叶到了四川,在四川读书并和四川的道士们学道。杜甫说过:“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里的匡山就应该指的是四川江油的匡山,也正是李白幼年读书的地方。

李白和一般迂腐文弱如病夫、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很大的不同。李白嘲笑过这种人:“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头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李白绝不是这类人,李白自已说过:“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还在《侠客行》中对侠客的赞美:“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由此可见,李白是具有侠义精神的。李白的诗杜甫写不出来,白居易等人也写不出来,因为只有了解侠客行径的李白才能活灵活现地写出侠客的风采。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更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评论家认为:李白的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的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而李白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不成熟和不懂官场规则。李白一生徒有治国安邦的抱负,而缺乏建功立业头脑;徒有疾恶如仇的良心,而缺乏斗争策略。别的不说,单是那自视清高的作派就足以让权臣贵威恼恨的了,还谈什么被提携受眷顾呢?想在官场上混,总得罪领导是不行的。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2)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是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在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3)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李白夜生活多而早起少,在生活作风上散漫得很。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诗酒夜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他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他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我们现在再从李白诗歌中来看看其孤独意识。

李白诗歌中的孤独意识主要体现在“孤”“愁”“悲”三字上。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其诗歌创作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他的诗歌在语言上具有自然明快、飘逸豪放的特色,这不仅源于他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和语言积累,更得益于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李白诗歌中清新与醇美的和谐统一、数量词的使用与大胆夸张的统一、语言的豪放与不拘格律的统一、语言中“孤”“愁”“悲”的应用与孤傲心态的统一”,以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排比语言、一意多句语言和比兴语言,不仅丰富了内容、加大了夸张、充满了激情、升华了寓意,而且形成了诗歌在语言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现在我们就李白诗歌中“孤”“愁”“悲”三字的运用作一个李白诗歌的“悲”的表现,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报负不能实现而来的。例如,他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的疑问,也会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感慨。即使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不是只写山水风景,而也倾入了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情绪。

李白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孤”“愁”“悲”三字渲染孤寂的气氛和愁苦的心情。例如,在《长相思》中李白写道:“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一个“孤”字便形象地刻画出了秋灯的凄清孤寂,进而表现了诗人独自痛苦地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景。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用一个“孤”字来形容载孟浩然东游的船帆。表面上看似形容船帆,实则形容人的孤独,这也与诗人怀才不遇、孟浩然应试落第的现实相吻合,道出了当时文人的寂寞与无奈。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更是诗人心灵孤独和寂寞的表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诗人孤独之感的真实写照。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空阔的长空中只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读来使人感到世界万物对诗人的厌弃,一种孤独之感跃然纸上。后面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更是诗人独自久坐产生的遐想,细细品味前后四句,让人感到诗人孤得寂寞,孤得悲凉,在诗人的世界中只有敬亭山和诗人,与《月下独酌》诗中“对影成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诗用一个“孤”字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李白的诗除了用“孤”字抒发内心的孤寂外,还用“愁”字表达诗人愁苦的心情。例如,他在《将进酒》里写道:“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愁”字里饱含着他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以及有志难酬的郁闷,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世俗的憎恶,对丑恶现实的愤懑。又如《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仅用一个“愁”字便点出了忧愁的烦多和白发极长的原因。再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句用三个“愁”字抒写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冷遇后的忧愤,使诗人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的奇特,又多么的贴切,而“断水水更流”“消愁愁更愁”的音调又是多么流畅,节奏又是多么鲜明,这种音调和节奏让人联想起不尽的流水和不尽的忧愁。还有《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中也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仍然关心现实的李白,从六朝的金陵看到唐朝都城长安,末尾一个“愁”字寓意深远,暗示奸邪包围了皇帝,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愁”字的运用使整首诗含蓄中透着深意,美景中交织着情感,意旨深远。李白诗歌中的“悲”的表现,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报负不能实现而来的。例如,他会有《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疑问,也会有《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即使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不是只写山水风景,而也倾入了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情绪。

由此可见,李白诗歌中“孤”“愁”“悲”三字的大量运用,使其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同时,“孤”“愁”“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