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三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三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三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三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PAGEPAGE7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领军考试试题24.《史记》记载,春秋时诸侯赵简子因扁鹊医术而“赐扁鹊田万亩”,又记载“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寡人有爱(音乐),可以赏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遂赐歌者田万亩”.这一现象A.使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破坏B。提高了庶族地主政治地位C.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表明世卿世禄制日渐衰落25.南北朝末期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灭佛现象,如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尽灭齐境佛教,结果“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还归编户(非编户不纳粮交税),僧寺所占民田,悉数归还,三宝福财,簿录入官,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材料从本质上说明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重新确立B.封建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根本解决C。不同力量对劳动力争夺趋向激烈D.南北朝时期的人身依附有所松动26。唐初在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和翰林院设置学士,《文献通考》中评论道:“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语言备顾问,出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武则天时又设北门学士,名为撰写著作,“实际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据此可知,唐代学土的设置A。加快了中枢机构权力转移B.部分地分割了宰相的事权C。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D.进一步完善了内外朝制度27。据统计,在宋太宗统治的22年中平均每年录取进士近70人,比太祖时增加了5倍,此外,每年还要录取大批特进(宋官,正二品),且进士立即授官,并优等注拟(拟定官职),从而打破了此前进士不经吏部考核不得授官的惯例.这一做法A。打破了特权阶层的垄断B.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C.加速了冗官局面的形成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国策28。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29.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进发出来,据当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这一变化A.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广泛传播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适应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30.20世纪70年代手表广受欢迎,各地生产手表的厂家迅速增多,但大多数手表厂因没有指标而无法购买机床。1978年10月,四川省委决定让宁江机床厂为完成增产增收目标在供产销、人财物方面有少量自主权,并规定利润总额的7%可自由支配。这一做法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表明改革开放政策已有效实施C.试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钢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非利普•内莫在评论雅典的一次改革时说:“它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谐系残存的社会根基,使抽象的个人即公民凸现了出来。”据此可知,这一改革A。使雅典人参政权空前扩大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D.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2.17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笛卡尔认为“人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和思考之后所接受和形成的东西才是正确和真实的,因此决不应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来接受。"笛卡尔的这一思想A.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提高B.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D.引发了近代的自然科学革命33.“与现实主义试图表达普遍和永恒的价值不同的是,这—艺术流派认为艺术的最终评价标准是艺术家自己的感情,它认同感觉与激情,并承认个人的自主性,因此它的作品又具有主观性质.”这一艺术流派A。善于发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B.突出理性注重画面严整和谐C.反映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D。体现科技革命下的社会现实34.霍布豪斯曾指出:“19世纪可被称为自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它正在对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D。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35.1955年美国新闻署决定在苏联发行一份非政治性俄文周刊杂志,致力于客观呈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苏联人可以通过杂志观察美国人是如何思考、工作及他们的感受。苏联政府对此也表示同意.材料表明A。美苏关系由对抗走向交流合作B。赫鲁晓夫旨在缓和与美国关系C。美试图在意识形态l影响苏联D.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对抗并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营经济在城乡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当年全国工业产值的20%。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但到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者只有15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工商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摘编自陆学艺《中国私人经济的兴起》材料二.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如下表)显示,截止199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3.8万户,比上年增长70.4%,一年净增长相当于1978年底至1991年的发展总和,从业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619%,是1991年数字总和的2倍,注册资金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是1991年的6倍。另外,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同样创历史新高,私营经济的增幅之高是其它所有制形式所没有的。——摘编自王敏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营经济呈现出的特点,并概括90年代初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5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明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这一时期,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明代尤其是明代后期,社会各领域呈现出种种新因素,具备新旧交替的潜质,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迈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虽然,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是,抑商是上自统治者下至商民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浸润在各项政策中,从而影响并妨碍了恤商、通商政策的推行,终使中国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达、与世界市场衔接的大好形势下,仍不能实现社会性质的飞跃.——摘编自何孝荣《明代的商业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45。[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分)材料:二战前,英国公立医院各自独立运行,医疗条件普遍落后,部分医院仅靠自愿捐赠的传统筹资模式难以为继.”医院在接诊上规定只有特珠疾病可接受免费治疗。国民健康保险未能全面涵盖弱势群体,收入或年龄不符合投保条件的人都被排除外.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忠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诞生于二战前的凯恩斯主义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成为西方国家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依据。二战后,英国工党的国有化改革的思想逐渐为英国民众熟知并接受,在二战刺激下,民众愈发期待一场颠覆传统的变革,实现他们对战后美好平等社会的向往。1948年,工党政府推动了医院国有化改革,将全国市政医院和志愿医院收归国有,由卫生部统一管理,医院开支由国家税收承担,并加大国家对医疗设施的投资力度。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全免”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公立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6分)46.[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战前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和平运动进入第一个高潮期.大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等和平活动。许多国家的工人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并成为反战运动的主力。法国、德国一些和平主义者则力图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来加深两国的理解,防止战争爆发。1899年和1907年在海牙召开了两次和平会议,并通过了一些限制战争的公约。一战爆发后,反战与和平运动日益高涨,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民众的和平诉求也在反战文艺作品中多有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作家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20年代的和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对绥靖政策的形成与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鼓励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并最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捕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运动产生的社会影响。(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戴安澜,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抗日名将。他幼年时代就十分美慕岳飞等民族英雄并树立了杀敌报国的理想,黄埔军校毕业后,开始了军旅生涯.九一八事变后,戴安澜积极抗日,先后参加古北口战役、台儿庄会战、武汉外围保卫战,并立下不朽功勋。在1939年11月的昆仑关大战中,他亲自指挥部队,击毙了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中村正雄.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参加远征作战,协助驻缅英军防务,并积极组织指挥同古会战,使日军遭受了侵华以来的首次重大挫败,赢得了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的首次胜利。1942年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远征军由此走上艰难的归国之路,途中遭日军突袭,戴安澜不顾个人安危,指挥将士突围,不幸身负重伤,后因伤口溃烂感染离世,年仅38岁。戴安澜十分重视士兵近战能力的培养和作战经验的总结,生前所著《磨砺集》成为部队训练的标本,他的军事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我国现代军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9月10日,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摘编自侯彦昭等《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军事功绩影响考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安澜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山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原因。1(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安澜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历史部分答案及解析24.【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春秋大变革的主要表现,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诸侯“赐扁鹊田万亩”及“富之可,贵之则否,并赐歌者田万亩”,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破坏,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医、工、歌者地位很低,材料也没有说明扁鹊、歌者因获得土地政治地位就得到了提高,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的典型特点是爵位的世袭性,它强调的是血缘等级的高低,而材料中只是给予歌者医者土地财产,其结果只是让这些人富了起来,并没有使他贵了起来。这一做法并没有直接导致世卿世禄制的衰落,况且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衰落的过程,故D项错误。25.【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问题,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皆复还归编户(非编户不纳粮交税),及僧寺所占民田,悉数归还,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可知,南北朝末期大规模灭佛,从本质上说明当时社会上不同力量对劳动力的争夺日趋激烈,故C项正确;儒学正统思想得以重新确立是在北宋理学确立之后,故A项错误;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故B项错误;灭佛运动的结果是劳动者暂时脱离了对寺院的依附,但又不得不依附于世俗的封建地主,故D项错误。26.【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问题,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及“实际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可知学士一职的设置部分地分割了宰相的事权,故B项正确;唐朝的中枢机构在三省,学士的设置只是部分弱化了宰相的事权,并不意味着中枢权力发生了转移,故A项错误;学士制度的设置未必就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27.【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问题,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宋太宗时每年录取的进士比太祖时增加5倍,而且每年还要录取大量特进,且不用考核,可知这一做法的直接结果是官员的数量大量增加,从而加速了冗官局面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录取人数的增多,但并没有表明被录取的进士出身如何,故A、B项不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但与材料表达的主旨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28.【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可知,“革命党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政治机构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使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追求制度变革的表现,故C项错误。29.【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家国情怀。【选项分析】由材料“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白话报刊的增加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无直接关系,而且这么多的白话报刊未必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白话刊物屈指可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白话刊物出版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故B项错误;白话文的传播与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30.【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1978年10月,少量自主权等”可知这一做法试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故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以后,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项错误.31.【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谱系残存的社会根基”,可知这一改革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故D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而雅典人的范围过于广泛,故A项错误;B、C两项都是梭伦改革的结果,故B、C两项错误.32.【参考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启蒙理性,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人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和思考之后所接受和形成的东西才是正确和真实的”,可知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而不应该盲目的服从他人,这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它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的提高,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理性主义这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是量子力学的影响,故C项错误;D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的意义,故D项错误.3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艺术家自己的感情、认同感觉与激情等”,可知这一艺术流派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B项是新古典主义的特征,故B项错误;C项是现代主义的主要表现,故C项错误;D项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D项错误。34.【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衰落,考查考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到本世纪末叶(19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自由主义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垄断时代强调高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又推动了垄断的发展,故A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B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到来,故D项错误.35.【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选项分析】由材料可知,美国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苏联,进而瓦解苏联,这实质上是文化冷战的一种表现,故C正确;A、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苏美之间的交流,没有体现对抗,故D项错误。41.【答案】(1)变化:由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末微不足道,再到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2分)原因: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大改造,公私合营;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经济政策的阻碍(割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2)特点:增长速度快,从业人数多;(2分)注册资本额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大.(2分)历史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1992年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逐步建立。(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影响:增加了就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分)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变化,考查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要点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私营经济在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到1978年底只有15万,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可得出答案要点(1)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要点(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二、三问答案要点。42.【答案】示例:赞同明朝后期中国迈出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这一观点(2分)评析: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以李贽、黄宗羲和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公开的批判,他们肯定人的正当私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有力地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市民阶层力量日益壮大,市民文学随之兴起,世俗文化日益发达.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催动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因此赞同明朝后期中国迈出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这一观点。(10分)【命题意图】本题考察明末的中国社会近代转型问题,考察考察考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历史解释素养。【要点解析】由材料可得出两个观点:一、明代后期中国古代社会迈出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二、明代后期中国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但社会并未实现质的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可将上述观点予以评析。45.【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二战后英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考察考察考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