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_第1页
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_第2页
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_第3页
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_第4页
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须功效成分及应用研究摘要在中国,玉米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且其种植面积约为2350万公顷,据估计,玉米须产量高于750万吨。玉米须是易于获取、价格低廉、有待全面发展利用且来源丰富的药用资源,有着广泛的开发和研究前景。关键词:玉米须;功效;成分

目录摘要 1一、引言 2二、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 3(一)幽醇类成分 3(二)单糖、多糖类成分 3(三)黄酮成分 4(四)烷烃类成分 4(五)氨基酸类 4(六)无机元素 4(七)有机酸 4三、玉米须的药理及保健功能 5(一)抗氧化活性 5(二)抗肿瘤作用 5(三)调节免疫功能 5(四)抑制亚硝化反应 6(五)其他作用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玉米(ZeamaysL)原产自南美洲,世界上主要作物粮食之一,约为世界上粮食产量的25%。我国的在世界排名第二,且谷物产量约20%为玉米产量。在全国有3.5亿亩的土地用于种植玉米面,平均约3000株/亩,估测知每株作物约可产0.033磅(约15克)的干玉米须,且年产量超过750万吨。玉米的种植面积在吉林省约为4000万亩,平均3000株/亩,玉米须年产90万吨。玉米须可作药物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并加以利用,定将产生硕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在玉米区,有的将玉米穗轴作原料以提取木糖醇,玉米皮作一种编织材料,使其获得了全面利用,而玉米须却仍未被重视,或燃烧,或丢弃,或被风中吹走。由此可见,玉米须是一种易于收取,成本低廉,来源丰富,有待加以开发并利用的大宗作物的副产品资源。近几年,许多临床应用表明,某些疾病可很好的由玉米须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然而,人们对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玉米须作药用资源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由玉米须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入手,将玉米须主要的成分加以纯化、结构鉴定及分离进行分析,说明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的性质、结构、种类、以及分离提取的方法技术等,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客观评价,为我国玉米须大规模的利用及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二、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一)幽醇类成分突永一枝(1928),日本的一位学者,他在玉米须(Manchurian品种)的乙醚抽提物中发现了植物出醇:JosipM(1933)等人研究了存在于玉米须中的渐醇,其中彬醇占27.02%,乙醚抽提物为2.43,游离澎醇和可醋化吊醇约各占二分之一;并不与从玉米油中提取出的谷彬醇相同。李靖(2001)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测定出p一谷渐醇、豆渊7一烯一3-醇、豆澎5一烯一3-醇为玉米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二)单糖、多糖类成分突永一枝(1928),一位日本学者,他就Manchurian品种玉米须糖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主要为戊聚糖、木聚糖、半乳聚糖和葡萄糖。汤鲁宏(1995)等就玉米须中的多糖加以研究,四种多糖被纯化,半乳糖、葡萄糖、CSPS1a-1A:甘露糖、(1:1:3),2.16X106为其分子量;甘露聚糖、阿拉伯糖、(CSPSIa-2A:木糖5:4:1),1.37X106为其分子量;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甘露聚糖、半乳糖、CSPSIa-1B:葡萄糖(1:1:1:2:14:20),9.95X105为其分子量;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CSPSla-B:葡萄糖、甘露聚糖(1:2:2:4:6:20),其分子量为1.25X104。南斯拉夫YosipN.(1937)等一行人,用Tollens方法对玉米须中的纤维素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有半乳糖和L一阿拉伯糖。玉米须多糖提取的工艺参数则是由刘媛(1999)等人摸索出。纪莉莲(1999)等探讨获取的玉米须中多糖工艺,优化了提取工艺,获得的玉米须多糖为灰白色粉状物,2分钟即可完全溶解于50℃的水中,但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茹三酮反应阳性,Molisn反应阳性,碘化钾反应阳性;元素分析不含氮,对热、氧、光稳定,利于使用于食品中。(三)黄酮成分Snook,M.E.等(1989)(1995)Elliger,A.C.等(1980)和WaissA.C.等(1979)从“ZapoloteChico(ZC)”品种的玉米须中分离出其衍生物(Apimaysin,-Metalhoxymaysin)六个黄酮类化合物及鼠李糖一岩藻酮糖一黄酮碳试(Maysin)即抗玉米螟成分。许钢(2001),报道了以芦丁为对照,测试分析了黄酮成分,浙江杭州玉米(白)粒含1.1%黄酮量,为最低,吉林玉米须(黄)含1.43%黄酮量,为最高,浙江杭州(白)粒玉米含黄酮量远小于浙江农科院(黄)玉米与吉林(黄)玉米中含黄酮量。杨立红等人采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分析了玉米须和玉米须酒的黄酮含量。任顺成等(2003)玉米须黄酮总含量提取、精制和测定,对照均为芦丁,就黄酮成分加以分析测试。(四)烷烃类成分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Miller,S.S.等分析了玉米须所含7个烷烃,其中包括四个直链烷烃:C31、C29、C27、C25,三个异烷烃:C29i、C27i、C3Ii,这七种长链烷烃未在另两种玉米中检测出。(五)氨基酸类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王宝珍和丁长江等(2000)测定了玉米须中含有的氨基酸,结果表明总氨基酸13.3%,共16种氨基酸存在于玉米须中,是氨基酸总量的1/3,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六)无机元素玉米须中所含钾(7.5mg/g)以及水溶性硅(1.8mg/g^}2.8mg/g)是由赵春桂等(1994)发现;王宝珍等(1999)则利用原子吸收对玉米须的无机元素进行分析(Cr,Mo,Pb,Co,Cd,Cu,Mn,Sr,Ni,As,Ca,K,Mg,Na,Li,Fe)其中含钾13.Smg/g。(七)有机酸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机,任顺成和丁霄霖(2004)分析了玉米须中有机酸的组分含量,发现主要含有机酸乳酸、甲酸、乙酸、软脂酸、丁二酸、山箭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油酸,其含量分别为4.21%、4.26%,4.35%,31.16、0.51%、9.41%、13.32%、17.31%和7.82%。三、玉米须的药理及保健功能(一)抗氧化活性自由基与癌症、血栓、动脉硬化以及细胞老化等很多疾病和生命现象都密切相关。很多医药学家预言,由天然抗自由基活性物质中将会提取到新型安全的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的药物。综上,黄酮及其普类物质是玉米须含极具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清除自由基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等是其主要表现方面。芹菜素、木挥草素为乙酸乙醋萃取出的黄酮成分,黄酮碳普是正丁醇萃取出的主要部分,抗氧化能力在两种萃取中相均具有。但正丁醇萃取相与其分离的各组分抗氧化能力均低于乙酸乙醋萃取相,经过聚酞胺分离后,抗氧化能力正丁醇萃取相的50%乙醇洗脱部分增强。浓度很低时抗氧化能力也可由玉米须提取物较好的表现出。在鲁米诺H众-CuSO发光体系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玉米须水提物比速溶茶弱,而其高于大豆异黄酮、VC,刺槐花、怀山药醇提取物、玉米须醇提取物和花生壳丙酮提取物。(二)抗肿瘤作用经研究,马虹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给药(ESM,乙醇提取物)组的白血病细胞及胃癌细胞的体外存活率下降,受ESM的体外抑制率,胃癌细胞SGC为90.7%,而白血病细胞K562则为63.3%,由此可见,玉米须可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昌友权等人经研究发现:ESM对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效果,剂量较低对抑肉瘤作用更加显著,可使有肉瘤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延长,使体外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加强,增加胸腺系数、廓清指数k及吞噬指数a,研究表明玉米须提取物存在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三)调节免疫功能汤鲁宏等人首次从玉米须中收集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分离纯化后,确定多糖类化合物即为此成分。鲁彦等人则研究了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受玉米须粗多糖及水煎剂的影响,实验表明:老年小鼠模型组血清工L-2含量下降,脾脏1琳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胸腺指数下降;药物治疗组衡血清工L-2含量提高,胸腺指数升高,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由失衡恢复到平。由此可看出:①老年小鼠细胞的免疫功能可由玉米须恢复;②对于上述指标的影响,玉米须粗多糖与水煎剂并无差别;③粗多糖可在玉米须水煎剂中起到免疫增强作用。郑鸿雁等人发现,除可一定程度调节小鼠的巨噬功能外,玉米须多糖也可较强的调节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未发现免疫抑制现象于各剂量玉米须多糖组中。(四)抑制亚硝化反应亚硝胺是一种人类当前最关注的的化学致癌物质,它可以导致动物和人的肝脏及其他许多器官的慢性恶性肿瘤。在正常情况下,人类对亚硝胺的摄取极少从食物中获得,但N-亚硝胺类的前体物质却大量存在于产生于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食物中,无论是在自然或实验室条件下,或在动物和人体内,仲胺与亚硝酸盐均可合成出亚硝胺,在动物和人体胃中尤为适合生成,故防治癌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消除亚硝胺的前体或阻断亚硝胺合成。经研究表明,阻断消除强癌物N一亚硝胺((NDMA),合成亚硝酸盐,能够靠玉米须的提取物有效进行,玉米粒、玉米芯和玉米(苞)叶提取物也可起到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增加,清除和阻断速率随之增加,其中玉米须清除阻断作用为最佳,其次为玉米叶、玉米芯,最次为玉米粒。黄酮在玉米粒、玉米芯、玉米叶、玉米须中含量依次为11.6mg/g,15.6mg/g,16.2mg/g,26.2m/g,结果显示,黄酮含量与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以及对下亚硝酸胺合成的阻断成正比,综上清除阻断效果与黄酮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其他作用玉米须的水煎剂能够使血液加速凝固,动物实验表明:玉米须可一定程度治疗肝病和血液病,碱性磷脂酶、肌酸配、血红蛋白和白血球含量增加,中性粒细胞、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钙和酸性磷脂酶含量降低。玉米须水煎剂可明显使四氧AwA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也可极其明显的使家兔受到其发酵剂的降血糖作用;30g的降糖与100mg降糖灵有几近相同的作用,其水煎剂也可作用与肾上腺素的升糖功能,且2.5mg优降糖的作用弱于中、大剂量组的作用,对正常动物血糖无明显效果,故推测玉米须水煎剂可能存在双肌类降糖药物。做7种关于玉米须提取物食品腐败菌及常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乙醇提取物效果最好,3.0g/100g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活性在中酸到酸性环境及常规食品杀菌条件(UHT)下稳定,可作潜在食品防腐剂。结论玉米须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泄热、利尿、利胆、降压、降血糖、平肝之效,且性味甘、平。玉米须在《现代实用中药》中被指定为利尿药,可通过与其他药材配伍,医治尿道结石,急、慢性肾炎,糖尿病,小便涩痛,高血压等疾病,对预防习惯性流产、浮肿性疾患、胆石、胆囊炎、哮喘、鼻炎、肝炎性黄疽,以及糖尿病等疾病临床上均有一定作用。在中国,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须作为玉米的副产物,总产量多年来突破110亿吨,资源巨大。而玉米须目前被丢弃的占大部分,仅少量入药。更深一步的研究玉米须的医疗保健作用、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进一步精细加工以及工业化开发玉米须在食疗、保健品及药用等领域的发展,使经济附加值提高,发展前景广阔。参考文献[1]刘军,刘静波,王作昭,王二雷,王翠娜.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及合成基因调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13:316-320.[2]赵文竹,于志鹏,于一丁,刘博群,刘静波.玉米须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11:289-292.[3]王翠娜,刘静波,王二雷,王作昭,刘军,路爽,张城.玉米须食品化及分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15:304-307.[4]刘洋,曹丽娟,穆红领,周鸿立.吉林市玉米须草本饮品市场调查及分析[J].吉林农业,2014,17:18-19.[5]赵文竹.玉米须功能因子活性评价及其降血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6]赵海福,魏彦明,董晓宁,王廷璞,赵强,刘文博.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须中芦丁的提取工艺及检测[J].草业科学,2013,06:964-972.[7]任顺成,丁霄霖.玉米须黄酮类测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03:139-142.[8]王英平,李向高.玉米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