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_第1页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_第2页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_第3页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_第4页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仝慧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6

ISBN978-7-5166-5134-6

Ⅰ.①探…Ⅱ.①仝…Ⅲ.①文化研究-俄罗斯

Ⅳ.①G15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78625号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著者:仝慧

责任编辑:蒋小云封面设计:马静静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http://

经销:新华书店

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照排:北京亚吉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亚吉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

印张:12.75字数:228千字

版次:2020年6月第一版印次:2020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5134-6

定价:62.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p>

前言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概念。文化对于

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民族的共同观念,也是民族赖以立世

和前行的重要依据,还是民族能够被认同或是被区别的重要标志。俄罗

斯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它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绚丽的自

然风光,浓郁的宗教信仰,独特的生活习俗,气势恢弘的建筑,丰富多彩的

文化遗产。这个国家,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

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造成了俄罗斯

艺术文化的别具一格的特征。俄罗斯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奇葩,

它以色彩、姿态、香味等外在形态,更以本质特征的独特性傲视世界。尽

管俄罗斯从欧洲吸收了许多灵感和技法,但艺术家们并没有照搬欧洲的

经典,而是特别善于发现外来艺术的不足,进而对这些艺术进行过滤,从

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精华,而滤出那些浮华浅薄的东西,再把自己异常

严肃的艺术观念注入到借鉴过来的艺术中,并用自己的民间创作加以改

造和丰富。近代以来俄罗斯文化发展硕果累累,巨匠辈出,群星璀璨,让

世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20世纪俄罗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文化巨

变更令世人目瞪口呆,扼腕慨叹。

俄罗斯的文化在欧洲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

列宾、苏里珂夫和康定斯基等俄罗斯文化巨匠的创作为欧洲文化宝库增

添了无数瑰宝。因此,对俄罗斯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是非常有必

要的。基于此,作者特撰写了《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一书,以期更深入地把握俄罗斯的文化和人文精神。

本书共包括8章内容。其中,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阐述了俄罗斯文化的特征,并对其产生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经济

环境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对俄罗斯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观、俄罗斯不同时期的文化、俄罗斯文化的载体——俄罗斯文字与语言、

俄罗斯文化的表达——俄罗斯文学、罗斯文化的表现形式——俄罗斯艺

术、俄罗斯文化的直接反映——俄罗斯民俗礼节、俄罗斯文化的生命机

制——俄罗斯教育与科技进行了详细探究。总体来说,全书逻辑清晰,结

1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构鲜明,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俄罗斯文化

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更加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俄罗斯文化提供一定的

参考。

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俄罗斯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著

作,也引用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

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

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本书日后的修改与完善。

作者

2020年4月

2

目录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1

第一节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征……1

第二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9

第三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11

第四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经济环境………………21

第二章俄罗斯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28

第一节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28

第二节俄罗斯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分析……………35

第三章俄罗斯不同时期的文化……37

第一节俄罗斯文化的起源…………37

第二节基辅罗斯时期和蒙古征服时期的文化……40

第三节莫斯科公国时期的文化……43

第四节沙俄帝国时期的文化………46

第五节苏联时期的文化……………51

第六节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文化……64

第四章俄罗斯文化的载体——俄罗斯文字与语言…68

第一节斯拉夫文字的产生及其在俄罗斯历史中的变化…………68

第二节俄语的发展历史与基本特点………………73

第三节俄语的文化意义……………77

第五章俄罗斯文化的表达——俄罗斯文学…………80

第一节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80

第二节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文学………………83

第三节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86

第四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88

第五节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文学………………93

第六章罗斯文化的表现形式——俄罗斯艺术………99

第一节俄罗斯艺术的文化特征……99

1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第二节俄罗斯的音乐与舞蹈艺术………………104

第三节俄罗斯的电影与戏剧艺术………………113

第四节俄罗斯的建筑与雕塑艺术………………123

第五节俄罗斯的绘画艺术………136

第七章俄罗斯文化的直接反映——俄罗斯民俗礼节………………147

第一节俄罗斯的生活习俗………147

第二节俄罗斯的婚嫁习俗………153

第三节俄罗斯的崇拜与禁忌习俗………………155

第四节俄罗斯的节日习俗………157

第五节俄罗斯的社交礼节………165

第八章俄罗斯文化的生命机制——俄罗斯教育与科技……………172

第一节俄罗斯的教育……………172

第二节俄罗斯的科技……………182

参考文献…………………194

2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观念和集体的守候,并通过构成这个文化体

的成分和材料来呈现,这包括它的地理、历史、教育、科学、哲学、宗教、文

学、艺术和日常生活。文化史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寻求史,是人类活动的

最佳表现史,是人类为了和平与进步的生活而创造的历史。但是,文化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只是这些成分和材料的简单罗列与堆砌,而是它们用

各自最优秀的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对它的沉淀、构筑、展现、反映和传播,使

它千锤百炼,光彩照人,使它千秋万代,绵延不绝。面对文化,如果我们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失去学习文化和研究文化的价值与方向。

俄罗斯有着“谜”一样的个性和“谜”一样的文化。俄罗斯从不属于

东方,也不属于西方,俄罗斯文化犹如驰名于世的“套娃”,是一种多层次

的整体:西北方是拉丁-西欧文化,西南方是希腊-拜占庭文化,南方是

伊斯兰文化,东方是蒙古-鞑靼-中原文化,北面是北冰洋的无边与寒

冷。俄罗斯人以其独特的智慧,选择、加工并锻造出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成为与众不同的伟大民族。

第一节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征

俄罗斯文化的特征有许多,我们概括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俄罗斯文化具有欧亚特征

俄罗斯版图辽阔广大,土地广袤无垠,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

家。这种地理位置和地缘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俄罗斯文化

的“欧亚”性质和特征。俄罗斯文化的“欧亚”特征表现在俄罗斯的社会

构建、宗教信仰、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从国家体制看,

俄罗斯的专制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绝对君主制,也不同于东方拜占

1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庭式的专制君主制,而是一种带有欧亚文化特征的俄罗斯特有的专制制

度——沙皇专治制度。

俄罗斯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富于思辨,长于分析,没有西方唯理性主义

造成的那种思维的割裂,而更像东方人那样把理性、意志、感觉和直觉有

机地融合起来,注重整合和联系。此外,俄罗斯文化摈弃了不少西方文化

的概念,如不像西方人那样重物质、崇尚理性、金钱万能、人情淡薄、个人

至上等,而吸收了许多东方文化的概念,如注重精神、崇尚感性、主张道德

完善、富有灵感、注重人情等。可见,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吸收和融合了东

西方文明、东西方文化因素的一种文化。也许正因为俄罗斯文化在把东

西方文化因素结合和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才使得

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能够在俄罗斯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思想共鸣和审

美理想,易于理解和接受俄罗斯文化。

二、俄罗斯文化具有宗教性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主要指东正教成为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基础,渗

透到文化的各个层次,渗透到俄罗斯人的精神之中。俄罗斯文化的深层

结构不仅深受东正教影响,更体现了东正教的精神和观念。

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基础,渗透到俄罗斯文化的各个层面,

深深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也使俄罗斯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性,体现

出根深蒂固的东正教精神和观念。

第一,东正教在俄罗斯深入人心,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

规范无不深受东正教影响,体现东正教的精神和观念。

首先,俄罗斯民众笃信东正教,表现出虔诚的宗教情怀。随着罗斯

基督教化的完成,俄罗斯成了东正教之国,俄罗斯民族也成为笃信宗教

的民族。

其次,俄罗斯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观念深深打上东正教烙印,

体现出东正教观念。米罗诺夫在其著名的《俄国社会史》中在总结了俄

罗斯民众的主体——农民的思维方式的种种表现和特点后,明确指出:

“农民的心理与东正教理想是一致的,称其为传统的东正教心理是正确

的。‘农民’一词在古罗斯标准语和18~19世纪的俄语口语中有两个

含义:(1)受洗礼的人,东正教教徒,在俄罗斯大地上生活的人;(2)农

民,种田人,庄稼汉。这并非偶然。”

俄罗斯普通民众,特别是村社农民那种建立在人与人是兄弟基础之

上的互爱互助的生活方式,应该同情他人的贫困和不幸,应该怜悯丧失社

2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会地位和生活能力者、怜悯被欺凌被侮辱者等观念,既是村社集体主义原

则的展示,更体现东正教人道主义的情怀。

第二,俄罗斯封建专制的形成和发展也深受东正教影响,依仗的是服

从君主就是服从上帝的宗教观念。

首先,东正教主导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活,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国

家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俄罗斯辽阔国土和缺乏安全屏障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统一

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内部思想和信仰的高度统一,以作为立国的

凭借。自从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成为国教,直到十月革命前东正

教都是统一俄罗斯全国思想和信仰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国家政权的强力

推行和监督下,东正教通过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和仪式严格的宗教活动,

主导俄罗斯社会的精神生活,竭力维护专制制度的统治秩序,成为国家政

权的精神支柱。

其次,俄罗斯封建专制的国家政权,特别是沙皇制度的合法性来源之

一和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君权神授,尽管东正教对世俗政权不遗余力地加

以天花乱坠的神化,但君权神授实质上无非是服从上帝的宗教观念的人

间转移。

第三,俄罗斯民族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观念以及文化精神由于受

到东正教影响或与东正教精神相通而进一步强化。

首先,追求一致统一的共同性,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是

俄罗斯传统的村社集体主义与东正教的共同性精神的融合。

其次,东正教的忍耐服从哲学,特别是强烈的受难意识强化了俄罗斯

民族自我节制和坚韧不拔的忍耐精神。

再次,俄罗斯东正教强烈的弥赛亚意识塑造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救

世精神。

俄罗斯东正教是拜占庭基督教和俄罗斯本土传统相融合的产物,有

着强烈的救世精神,即弥赛亚意识。俄罗斯东正教的弥赛亚意识典型地

反映在“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学说中,认为俄罗斯人是上帝选中的民族,

是体现上帝意志的民族,而俄罗斯是一个位于世界所有国家之中的特殊

的国家,所谓神圣的俄罗斯,俄罗斯的东正教理所当然地成为基督教世界

的中心。因而俄罗斯人负有拯救世界的特殊使命和历史责任。

第四,东正教深刻影响俄罗斯其他文化形式,特别是文学艺术的发

展。而文学艺术,特别是文学不仅成为宗教理念和精神的承载者,还是俄

罗斯宗教思想、宗教理念的探索者和阐释者,也是俄罗斯虔诚宗教情怀的

表达者和展不者。

3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文学不是产生于欣喜而充沛的创造力,而

是产生于个人和民族命运的痛苦和苦难,产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探索中。

而这意味着,俄罗斯文学的基本命题是宗教性的。俄罗斯文学所固有的

苦难性和人性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俄罗斯文学之所以征服人心,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文学充分表现了

俄罗斯人虔诚的宗教情怀,不断提出宗教命题,在对生存意义的神秘感悟

中充满宗教探索精神,常常表现对现实的东正教理解,甚至在文学创作中

阐发系统的宗教思想和观念,充分展示了东正教人道主义精神,很多天才

作家同时又是宗教思想家。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泰山北斗托尔斯泰和陀思

妥耶夫斯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宗教哲学家,特别是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作品,用灵魂的拷问和心灵的折磨所表达的深切的受难意识,使得

俄罗斯式的宗教虔诚感有着独特的意义。

俄罗斯文学在神秘感悟生存意义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灵魂拷问的

宗教探索中追求独特的宗教道德理想,以丰富多彩的作品深化和拓展东

正教的精神价值,发展了宗教道德思想体系。

第五,东正教成为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的精神旗帜和精神纽带。典

型事例是17世纪大动乱年代俄罗斯人民战胜波兰、瑞典武装干涉者。面

对波兰、瑞典的武装,俄罗斯人民聚集在东正教的旗帜下,同仇敌忾,最后

赶走武装干涉者,从而挽救了俄罗斯。

第六,俄罗斯文化中世俗神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东正教促进的结

果,反映的是东正教培养的虔诚宗教情怀和极端的宗教热情。

世俗神化是俄罗斯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现象,世俗神化这一新现象就

在于宗教信仰的神圣性的本质属性外推到非宗教的事物和现象,即所谓

把宗教热情转向非宗教事务的现象。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地表现在19世纪下半叶平民知识

分子对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盲目迷信上,特别强烈地表现在他们对自然

科学、政治、技术的迷恋上。自然科学和技术等常常被盲目崇拜,被看作

是脱离文化整体的一种非宗教信仰的宗教,或者被看作是脱离自身基础

而发展的宗教。应当从这种准宗教的角度来审视俄罗斯激进派的政治极

端主义。后来的政治和革命狂热,特别是群众性的政治和革命的狂热,包

括对光明未来的信仰,对国家领导人和领袖的世俗崇拜,把政党看作与异

教徒、叛教者、撒旦作斗争的宗教社团、教会或宗教教派,把社会主义理论

看作宗教教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宗教或者类似宗教的特征。

4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三、俄罗斯文化具有包容性

这种包容性是指俄罗斯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精华,

具有“掌握任何一种民族类型特征的能力”(罗斯基语),不断充实和完

善自己,使自身像滚滚奔流的伏尔加河一样,成为一种容纳百川的文化

现象。

俄罗斯向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不在于表面借用其形式,而是作为俄

罗斯文化本身的民族历史任务。

(一)俄罗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性的原因

第一,俄罗斯文化发展之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的特殊性。

俄罗斯地处东西文明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导致俄罗斯

文化还在襁褓期就受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深深打上了文明结

合部的烙印,形成文化内核东方-西方的二元结构,特殊的地缘条件和文

化内核的二元结构使得俄罗斯文化发展不断在东西方两极之间摆动,决

定了俄罗斯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与其他文化互相碰撞融合,取长补短。

第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结构。俄罗斯横跨欧洲和亚洲,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社会发展水平迥然不同。因此,在俄罗斯文化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域性文化格局。如基辅文化、诺夫哥罗德文化等。利

a

哈乔夫指出:“俄罗斯国家诞生于两个中心——诺夫哥罗德和基辅”,这

种区域性文化的多元结构互相影响,导致俄罗斯文化自身的融合开放。

第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俄罗斯是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

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必然要求统一的俄罗斯文化具有极强的

包容性。

(二)俄罗斯文化开放包容性的表现

作为开放体系的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文化的原生层就包容着其他民族文化的基因。

严格地说,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源头东斯拉夫文化或者古罗斯文化本

质上就是整个古罗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文化,东斯拉夫文化受到

突厥文化和芬兰-乌戈尔文化的强大影响,在与突厥文化和芬兰-乌戈

①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41.

5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尔文化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中,东斯拉夫文化把突厥文化和芬兰-乌

戈尔文化的因素融合在自己的肌体和灵魂中。

第二,俄罗斯文化历史上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

由于处在东西文明交汇处独特的地缘条件,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不断

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正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冲突和

融合中,俄罗斯文化吸取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营养,积聚了令世界惊叹的文

化创造力,成为世界文化百花园中以别具一格的独特性傲视群芳的奇葩。

俄罗斯文化与拜占庭文明的交流,特别是罗斯接受基督教是俄罗斯

文化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也是俄罗斯文化大规模吸

取西方文明精华脱胎换骨的历史转折。基辅罗斯在基督教化的同时,不

断从拜占庭文化中学习宗教神学思想、政治法律观念、绘画建筑艺术、历

史地理知识等。罗斯受洗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俄罗斯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从此获得精神支柱,而且在于标志俄罗斯开始大规模接受西方文明。

蒙古的征服和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社会和文化发展发生了重大变

化。蒙古征服者不仅以东方习俗影响罗斯的表层生活,更以自己的政治

军事制度改变了罗斯的内部秩序。可以说,正是在与蒙古征服者的斗争

中,俄罗斯文化吸收了大量的东方因素。

到近代,彼得一世的改革打开面向西方的大门。在欧化的过程中,俄

罗斯社会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西方文化的高潮。俄罗斯人在追赶世界潮

流中吸取养分,并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表述,创造出辉煌的

成就,令全世界惊叹。

第三,俄罗斯文化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俄罗斯是多民族的国家,俄罗斯领土上的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

特征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导致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俄罗斯文化的形成意义非凡。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源头东斯拉夫文化

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支斯拉夫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正如利

哈乔夫指出的,“没有乌克兰文化,俄罗斯文化是不可思议的,正如乌克兰

a

文化没有俄罗斯文化也不可思议一样。”完全可以说,俄罗斯文化之所

以如此丰富多姿,正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众多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

和互相融合,为俄罗斯文化增光添彩。俄罗斯文化之所以能保持勃勃生

机,正是因为源源不断地从本土各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和精华。

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包容融合还在于把各民

族文化精英统一在俄罗斯文化的大旗之下,非俄罗斯族的文化精英对于

①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98.

6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比如俄罗斯领土上的穆斯林与东正

教在信仰上格格不入,但是,很多穆斯林成为俄国政界和学术界精英,只

要列举一下穆斯林出身的精英人士就可一目了然:阿克萨科夫、巴赫金、

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布哈林、戈列尼谢维·库图佐夫、戈尔恰科维、

叶尔莫洛夫、卡拉姆津等就是出身穆斯林的精英人士。“无论是大不列颠、

法兰西还是西班牙帝国都没有这么多来自被征服民族的人成为国家精

a

英。”

第四,具有能够包容互相排斥的极端因素、现象和倾向的广度性。

由于存在俄罗斯文化核心的东西二元化结构,俄罗斯文化发展像钟

摆一样,不断在东西两极之间摆动,导致俄罗斯文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性,导致各种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极端因素、现象和倾向共存于俄罗斯

文化中。

四、俄罗斯文化具有俄罗斯民族精神

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范畴。它可以理解为俄罗

斯文化高度的道德感、充满哲理、崇尚理想、追求真善美、渴望变革、敢于

斗争、自我牺牲、利他主义等,总之,凡与物质世界相对的、属于精神范畴

的东西均可以视为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与西

方文明的重物质、追求欲望相对立;俄罗斯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过分

理性,却保持了对精神的重视。俄罗斯人对精神的重视成为俄罗斯文化

的民族精神的特征。这种文化的民族精神既是俄罗斯文化有别于西方文

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又是俄罗斯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原因。

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有时候表现为一种乌托邦理想。这种乌托邦

往往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一个独具一格的结构成分和推动其发展的因

素。从古到今,许多俄罗斯文化人就是怀着这样的思想去从事文化活动

的。他们的文化理想和目标是虚幻的,是不可能达到的,但他们往往锲而

不舍地去追求,努力、奋斗甚至牺牲。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即使这些理想

和目标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里,也希望能够实现在自己的创作想象中。

因此他们的努力、奋斗显示出一种“堂吉诃德式”的勇气和精神。这就是

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魅力所在。

①鲍·尼·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之争[C].见《俄国社会史——个性、民主家庭、

公社社会及法制国家的形成》(上).张广翔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7.

7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五、俄罗斯文化是一种二元文化现象

所谓二元文化现象,就是说俄罗斯文化在文化的各个层面是由两个

或多个互为依存、互为对立甚至互相斗争的部分或方面构成的,而且这种

多元局面贯穿于俄罗斯文化发展的自始自终。

俄罗斯文化的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指的是俄罗斯文化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各个层面经常出现互相依存、互相对立甚至互相斗争的双重架构,呈

现出矛盾统一的两极文化现象。

俄罗斯文化之所以具有互相矛盾的双重性特征,根本原因在于俄罗

斯文化内核的二元结构。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二元结构的对立和统一、

冲突和妥协,贯穿俄罗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始终。这导致俄罗斯文化在

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呈现出矛盾统一的二重性。

俄罗斯文化矛盾统一的双重性首先表现在俄罗斯文明在自己形成和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现出双像,表现出两张互不相同的面孔:欧

洲的和亚洲的,自发性的和有组织的,自然的和人为的,世俗的和宗教的,

官方的和民间的,集体的和个人的。这些极类似的无法分开的种种对立

现象,是俄罗斯文明自古以来所特有的,实际上也保存至今。双重信仰、

双重思维、双重政权、分裂运动、双重文化(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官方文

化与地下文化),这仅仅是对理解俄罗斯文明史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的很小

部分,它们早在古罗斯文化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俄罗斯文化这种根深

蒂固的矛盾性,一方面增强俄罗斯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加快其自我发

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引起俄罗斯文明内部所固有的周期性的尖锐激烈

的冲突。

其次,俄罗斯文化矛盾统一的二重性还表现在向心倾向和离心倾向

的相互支撑,即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的统一。向心力量就是旨在保存民

族独特性和整体性、思想上的组织性的因素,离心力量则是旨在冲掉民族

特色,超越这种语义的确定性和系统性。向心力量是促使俄罗斯文化走

向自我一致,走向单一性纯粹性的力量;而离心力量则是力图使俄罗斯

文化克服单一倾向,走向多样性,走向分裂的力量。

俄罗斯文化发展中的向心力量和离心力量的平衡极不稳定,极不牢

固,充满变数,这典型表现在很多思想和概念都包含意义的双重性、内在

的矛盾性和戏剧冲突性,更表现在多神教——东正教、西方派——斯拉夫

派、贵族文化——平民文化、一切统一——繁荣的复杂等的尖锐对立上。

再次,俄罗斯文化矛盾统一的双重性还突出表现在文学作品的人物

8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形象的甚至名称的成双成对或相反相成上。在俄罗斯民间创作中,人物

形象福马和叶廖马、伊万和玛利亚相反相成。在东斯拉夫人的多神教中,

神灵很多是成双成对的,彼伦和沃洛斯、达日博格与斯特里博格、霍尔斯

与谢马尔格尔、拉达与列利,等等。

第二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自然条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劳动和经

济活动的类型,产生不同方式的崇拜(如宗教和习俗、仪式和神话等),产

生互相区别的社会自我管理的形式和国家制度的形式,最终产生不同类

型的文化。要认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和本质特征,就不能不考察俄罗

斯文化形成和发展之地的环境和条件。

一、俄罗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方面,主要含有人口、民族、疆域、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地缘

条件、生产方式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

历史上俄罗斯最多拥有超过2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今天俄罗斯

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东西横跨11个时区,170多经度,从最东部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到

波罗的海海岸,距离有1万多公里;南北跨度为40多纬度,最宽距离为

5000公里。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森林面积达7亿

多公顷,45%的领土被森林所覆盖。俄罗斯矿产资源品种较为齐全,其中

石油、天然气、煤、铁、锡等的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仅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就占世界淡水储量的五分之一。

俄罗斯是平原为主的国家,地势东高西低。过度的平原性使得俄罗

斯民族的很多先民从未见过高山,以至于他们把伏尔加河右岸称为“多

山之岸”。俄罗斯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北部地带、森林地带、林草原地带、

南部草原地带。四大自然地带植物状况、土壤性质和肥沃程度、气候条件

特征突出,互相区别。这导致居民的经济生活单一,使劳动分工以地区形

式出现。

9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俄罗斯位于中高纬度地区,领土地跨北寒带、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

四个气候区。俄罗斯80%的国土在温带气候区,气候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俄罗斯的降水量要少于其他欧洲国家。在俄罗斯的中央黑土地区每年平

均降水量为550~750mm,南伏尔加河流域仅为350~400mm。“19世

纪与20世纪之交,年平均降水量(470mm)比相邻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

省份少了1/3,比西北欧国家和美国的农业州少了二分之一。”降水量少

对农业非常不利。

俄罗斯民族的发展之地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处,这里是连接东方和

西方的通道和桥梁。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但

使俄罗斯远离世界文明的中心,还使俄罗斯文化在襁褓中就受到东西方

文化的交叉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文明结合部的烙印,更使得俄罗斯社会的

经济文化发展与西欧国家相比总是慢一拍,在后来者的队伍中紧赶慢赶

或奋起直追。

二、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

基础。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既受地理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又保持着

利用地理环境的相对自由。正是人们对地理环境利用程度的差异悬殊和

利用方式的千差万别,造就了不同地区和民族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上的千

姿百态。

俄罗斯文化发祥之地特殊的地缘条件给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打上了深

刻的烙印。主要体现在:

第一,不断强化高度自我节制的精神。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缺乏天

然屏障,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这种使不断征战成为常态的地缘政

治条件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千百年来使东斯拉夫人把高度自我节

制提到首位,这主要表现为勇敢的尚武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艰苦

奋斗的劳动精神和充满禁欲主义的道德准则。此外,外部的不断威胁和

战争,也促进部落或民族紧紧地团结起来。

第二,不断深化宗教意识。在古罗斯,多神教世界观根深蒂固的顽固

性在很多方面决定于古罗斯人与游牧民族比邻而居,古罗斯居民与游牧

民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社会文化、军事和日常生活接触。

在俄罗斯文化和民族自我意识中,偶然性因素和不可预见性因素就

深深地扎下了根。俄罗斯先民把自己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作用绝对化,把

偶然性当成一种文明开化的因素,同时又为它所累,为它感到苦恼。由此

10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产生了著名的俄罗斯式的“主观不努力全凭碰运气”以及民族日常意识

中的其他靠侥幸的类似观念。这种偶然性、不可预见性因素在很多方面

预先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征:毫无节制、天不怕地不怕、冲动、冒

失,自发性、任性妄为等。此外,对偶然性不可预知因素的畏惧也形成了

俄罗斯人另外的品质——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俄罗斯人

的突出特点——忍耐,对生存环境的消极适应态度,顽强地忍受生活的贫

困和重负以及落在身上的痛苦,不计较损失,似乎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是上苍决定的,这也是俄罗斯人宗教意识不断深化的思想基础。

第三,刺激精神上对游牧生活的向往。俄罗斯人从与草原游牧民族

紧密联系的古代就保留下对某种精神上的游牧生活的向往。尽管俄罗斯

先民认为,定居生活比游牧生活好,稳定比不可预测好,和平共处比征服

好。然而,俄罗斯先民的多神教本身还没有脱离与游牧生活传统和精神

方面的有机联系,游牧生活构成了欧亚结合部各民族在日常生活和可以

观察到的历史前景中的文明躁动的始终一贯的因素。因此,向往漂泊的

生活、云游的生活、放荡的生活,紧张和不明确的寻求、探索,四处奔波,

成为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的典型特征,也是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典型

特征。

第四,导致俄罗斯文化的二元结构,促进其开放性、矛盾性等特点形

成。俄罗斯文化发祥地处于东西文明的交汇处,其特殊地理位置、地缘条

件使俄罗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着东

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统基因,深深打上了文明结合部的烙印,具有文

明结合部的鲜明特征。俄罗斯文化的二元结构及其文化发展的开放性、

矛盾性和离散性与此紧密相关。它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也不是亚洲的继

续,而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历史的地缘政治的特殊现实——“欧亚结合体”。

俄罗斯的欧亚实质常常被理解为一种物质的西方与精神的东方的历史对

话,物质西方追求向自然的不断扩张,精神东方保持与大自然美妙和谐的

回忆。

第三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除受地理环境、地缘政治条件和经济因

素制约外,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要全面深刻认识俄罗

斯文化,就必须了解俄罗斯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俄罗斯是世界历史上

11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封建制度比较典型的国家,其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沙皇专制制度。它

对俄罗斯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

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是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结果和集中体

现,它不同于西欧的绝对君主制,倒接近于东方的专制君主制度。俄罗斯

专制制度作为俄罗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深深地扎根于俄罗斯的民族

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特征和俄罗

斯社会文化发展的独特性。

俄罗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是拜占庭和蒙古两大模板与俄罗斯本土资

源相融合的产物,经历了等级代表君主制和绝对专制君主制的演变过程。

沙皇专制制度萌芽于基辅罗斯时期大公拥有的绝对权力。大公既是

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最高军事长官,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基

辅罗斯的大公弗拉基米尔还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东正教后来成为专制制

度的国家意识形态。

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产生的一大模块是拜占庭帝国的神权专制制

度。基辅罗斯在接受东正教为国教的同时,更接受了正中下怀的拜占庭

帝国的帝国崇拜理念和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观念及制度。

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产生的另外一大模块是蒙古鞑靼的具有浓厚东

方专制色彩的军事独裁制度——八思哈制。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金

帐汗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力向俄罗斯王公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

如果说拜占庭寻求主观幻想的古罗马帝国的复兴的话,那么金帐汗

统治以后的俄罗斯寻求的不仅是罗马昔日的伟大辉煌的“第三次展现”

(即“莫斯科是第三罗马”),而且还有成吉思汗的东方专制帝国的强盛

无比。

俄罗斯的封建专制制度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

位)时代就已见雏形。伊凡三世统治时期结束了鞑靼蒙古人的统治,为

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凡三世将权力

高度集中,把全国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都掌控在自己手中,让所有过去

的独立王公都向他俯首称臣。伊凡三世不论是对平民百姓还是对王公贵

族都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被称为全罗斯的沙皇,全罗斯的大公。他颁布

1497年法典,强化农奴制,为专制制度巩固经济基础。

伊凡四世第一个戴上沙皇的桂冠,把沙皇专制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

伊凡四世3岁继承皇位,在宫廷政治互相倾轧的血雨腥风中长大,从小就

12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养成专横残忍的心理和暴虐的性格。伊凡四世17岁亲政,在加冕典礼上

正式戴上“莫诺马赫的皇冠”,被称为全俄罗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

皇。沙皇一词来自古罗马皇帝“恺撒”。戴上沙皇桂冠的伊凡四世追求

君主拥有绝对的无所不包的权力,不仅把政治权力,而且把国家经济生活

的控制权也集中在沙皇手里。在伊凡四世统治时期,沙皇专制制度得以

迅速发展。

沙皇专制制度在彼得一世时期最终确立。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

第三代沙皇,他10岁即位,但最高权力很快旁落在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

菲娅手中。在索菲娅摄政期间,彼得一世被贬为第二沙皇,与其生母被迫

离开宫廷,在离莫斯科约7公里的皇村过隐居生活。1689年1月,彼得

一世完婚,按照传统,完婚后的彼得一世可以亲政。但索菲娅根本不想交

出政权并密谋杀死彼得。彼得一世得到消息后,在一部分禁卫军的支持

下,发动政变,软禁了索菲娅,夺回了最高权力,正式亲政。

彼得一世亲政后,大力推行旨在加强沙皇绝对专制权力的改革。彼

得一世把政权、军权、神权、司法权集于一身,形成俄罗斯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沙皇集权统治局面。俄国政治制度完成了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专制君

主制的过渡,最终确立了沙皇专制制度。

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的发展与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形成相生相伴。沙

皇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顺应了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俄罗斯社会发

展的趋势,对于推动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张,发展社会经济起了

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俄罗斯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社会政治结构以沙皇专制制度为核心,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

(一)村社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组织基础

俄罗斯的村社是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结构,一直保持到十月革

命后,是支撑俄罗斯专制制度的社会组织基础。

农村村社之所以成为俄罗斯专制制度的坚实基础,是因为村社毕竟

是俄罗斯专制制度统治下的政社合一的社会政治组织,是以沙皇为代表

的专制制度的维护统治的工具。尽管村社是俄罗斯农民自己的联合体,

具有一定的保护农民的功能,带有非官方的民主组织的性质,但是不论

从政治特点看还是从政治功能看,村社都起着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重要

作用。

13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村社作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纳税机构,村社为沙皇专制统治提供物质保

障。专制国家政权通过俄罗斯村社征收赋税徭役,摊派兵丁,以维持国家

机器的运转。

第二,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和警察机构,村社为俄罗斯专制制度稳定社

会秩序提供治安保障。村社负责地方治安,维持内部宗法秩序,拘捕逃

兵和逃亡农奴,防范和惩治越轨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保障专制统治长治

久安。

第三,作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功能齐全的组织系统,村社把俄罗斯农民

禁锢在自己的天地中,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顺从统治的群众基础。村社

通过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种种职能,把农村生活组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系

统。村社是农民个体与国家甚至一切外部联系的中介。农民连外出打工

也得持有村社证明。农民从生到死都生活在村社世界中,这样,村社就把

农民一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限制在狭隘的村社世界里,框住了农

民的思维和眼界,更增加了他们对村社世界的依赖,加强了他们思想上的

保守性和顺从心理,而具有这种保守性和顺从心理的农民是专制统治绝

好的民众基础。

第四,村社作为基层的宗教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为俄罗斯专制统治的

巩固提供思想养料,并对农民进行思想控制。俄罗斯农村村社很大程度

上滋养和加强农民的保守性,是宗法家长制传统和皇权主义观念滋生的

土壤,而这些观念和传统正是支撑专制统治的基础。

(二)农奴制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

俄罗斯的农奴制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连带产物。在农奴制确立

的过程中国家政权起主导作用,从1497年法典到1697年法典,农奴制从

基本确立到最终巩固,被一步步纳入封建专制的国家体系中,成为封建专

制政权巩固统治的又一工具。俄罗斯的农奴制实际上是国家农奴制度,

农奴制下的农民不仅是与贵族地主有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农奴,还负有向

国家政权纳税服役的义务。即使农奴被出卖转让,其向国家缴纳赋税和

提供徭役、服兵役的义务仍然如故。农奴缴纳的赋税和提供的徭役是巩

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

(三)封建等级制度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俄罗斯,封建等级制度是随着农奴制的确立和巩固而逐渐形成的。

14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l649年法典是俄罗斯封建等级制度发展的重要一环。法典在强化农民的

农奴地位的同时,赋予贵族等终身和世袭的特权。到18世纪末俄罗斯基

本成为等级社会,其基本特征在于:“(1)等级权利被法律所确定;(2)等

级权利是世袭的,无条件的;(3)各等级有自己的等级组织(贵族会议,城

市杜马,商人、市民、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协会等),有不受行政机关干涉的

等级法院;(4)享有自治权;(5)有等级意识和等级心理;(6)有等级特

征的外部标志。”

这实际上是一个权力的金字塔结构。居于金字塔塔尖的是沙皇,他

既是国家的象征和所有者,又是政权的掌握者,还是宗教领袖,集国家立

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军权、财产权、宗教权于一身。而贵族、大官吏、东

正教的高级僧侣居于社会等级的第二层,他们享有各种经济政治和司法

特权。城市的平民(商人、小企业主、知识分子等)、东正教的下层僧侣、小

官吏等是社会等级的第三层,他们在俄罗斯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社

会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提升。占俄罗斯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的

农民则是社会等级的最下层。按照依附的主人的不同,农民基本可划分

为地主农民、国家农民、宫廷农民和教会农民。居于农奴地位的农民在经

济、政治和司法方面毫无权利可言,只能忍受政权和地主的经济剥削和政

治压迫。

(四)东正教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官方意识形态

俄罗斯以宗教立国,东正教从罗斯受洗起就被奉为国教,国家强力推

行东正教信仰并监督老百姓的宗教生活。经过几百年的教化,东正教精

神与俄罗斯民族的天性融合并沉淀在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成为社

会生活的精神支柱,以至于连下层的农民都笃信东正教。随着俄罗斯专

制制度的确立,俄罗斯东正教会日益国家化,教权依附王权,教会依附国

家更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一大特点。沙皇成为教会法律上的最高首脑,

由沙皇委派并向沙皇负责的世俗官僚成为东正教会的最高管理机构——

主教公会的总监。从18世纪末开始,教会管理便受官僚体制的制约,到

19世纪60年代,东正教的神甫更成为从国家领取薪金为国家服务的国

家工作人员,东正教彻底沦为官办宗教。

俄罗斯东正教不仅拥有庞大的教士队伍,而且组织完整。全国统一

划分教区,地方的教区与行政区一致,教士有助祭、司祭、主教、总主教(牧

首)等教阶。教会拥有自成体系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体系。

东正教教堂遍布俄罗斯城乡,组织网络无孔不入,甚至深入到穷乡僻

壤,将社会基层细胞——村社纳入宗教活动的组织范畴。而且东正教严

15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守教义,仪式严格、繁缛,以此来营造神秘的宗教气氛。东正教正是通过

完整的甚至是无孔不入的组织网络和仪式严格的宗教生活,主导着俄罗

斯社会的精神信仰,维护专制制度的现存秩序。

俄罗斯东正教竭力鼓吹君权神授,为专制统治披上神圣光环。俄罗

斯专制制度下的沙皇在观念上是人间的上帝。将沙皇神化的典型例子是

约瑟夫·沃洛茨基神甫的话。沃洛茨基利用旧约的诗,对沙皇说:“你们

是上帝,是上天的儿子。上帝派你们来代替他坐你们的皇位。沙皇在躯

体上与所有的人一样,在权力上与上帝一样。”

为了强化君权神授、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直接代理、是人间上帝的

神圣化观念,东正教要为每位沙皇主持登基加冕仪式,“正如没有教堂婚

礼的婚姻缺乏法律效力一样,若没有加冕仪式,沙皇与帝国的‘婚姻’也

缺乏法律效力。加冕仪式把君主同人民结成神圣的牢不可破的联盟,这

种联盟使双方都承担义务,而不仅仅是民众。君主担负的责任有维护东

正教信仰、在外敌入侵时保护臣民、按基督教的精神,即按基督教的道德

‘公平公正’地治国,而人民则只需保证服从。”加冕仪式作为盛大“圣事”

的一项特殊内容是涂油仪式,“根据东正教教义,沙皇在举行涂油仪式时

就从上帝那儿获得统治国家和掌管教会的力量和智慧。”

三、沙皇专制制度的特点

俄罗斯的沙皇专制制度作为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浓厚的宗法色彩

在俄罗斯社会,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专制家庭,特别是信奉东正教的村

社农民家庭占主导地位。这种专制家庭充斥着对父权的尊重,对家长的

服从。其宗法特征表现在:“第一,它以家庭子女公认的最可尊敬的个人

(比如祖父或者父亲)的权威为基础;第二,家庭子女不想得到权利,视服

从家长为理所当然的;第三,家庭子女把自己与家长连为一体,不认为家

长的强行霸道破坏了自身的权利。”

宗法家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载体和源泉。“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

被视为人世间政权的第一个榜样。随着家庭的增加而出现了部落,随着

部落的增加又出现了国家,国家的日益庞大使慈父式管理无法适应。于

是,上帝便给了原先的父权一副沙皇的面孔,赋予沙皇至高无上的无限专

权。”

在整个专制制度盛行时期,历代君王都竭力维护家长制的皇权观念。

16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君主‘父亲般’地建立与臣民的关系:惩戒作孽犯科者,奖赏忠诚勤勉

者,倾听幕僚的意见。”

彼得一世在官方的圣谕诏书和私人信件中直截了当地宣称“吾民

恰似吾子”,以表达沙皇对待臣民如同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更有甚者,

1721年彼得一世正式接受国父的封号,后来的伊丽莎白和叶卡捷琳娜二

世女皇也都享有国母的封号。君主们尽管专制权力无限,仍然力图以慈

父慈母形象示人,目的在于给无限扩张的君主权力披上让人自觉服从家

长权威的合法外衣。

(二)浓厚的东方专制主义色彩

由于直接受拜占庭神权专制制度和蒙古鞑靼八思哈制及无限王权观

念的影响,俄罗斯的沙皇专制制度更接近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至少可以

说是带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专制制度。

按照米罗诺夫的总结,东方专制主义的特征是:“(1)君主是唯一的

或至少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享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及

军事指挥权,权力不受法律、规章及制度的限制,生前和死后都被奉若神

明;(2)借助复杂的官僚机构,依仗武力、强制和恐怖等手段,管理包括

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事务;(3)缺乏包括财产及经营自由在内的个人自

由,国家的公共法权凌驾于臣民的个人权利之上,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

权力的大小,而财富是通过巧取豪夺(收受贿赂、侵占等)来积累的;(4)

宗教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居高临下地控制社会和个人,无公民社会可

言;(5)奴役制度广泛实行,民众奴颜婢膝,对专制君主及其官僚毫无反

抗能力。”

实际上,俄罗斯沙皇专制制度在以上几方面都表现不俗,甚至在某些

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沙皇不仅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

事指挥权于一身,而且还把宗教置于直接掌控之下,权力之大近似神

主上帝。

还在伊凡雷帝的父亲瓦西里三世执政时期,莫斯科人就尊敬地称呼

自己的君主为“神的仆人和侍者”。在一般场合人们都说,“君主的意志

就是神的意志”,“君主就是神的意志的执行者”。遇到特殊的模棱两可的

情况下人们就会说,“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我们只知道神和君王。”

既然沙皇等同于人间上帝,那他就不受世间一切法律(包括沙皇自己

颁布的法律)和习惯的限制而为所欲为。伊凡四世就公然宣称:“我可以

随心所欲地赏赐我的奴隶,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处死他们。”彼得一世也大

17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言不惭地说:“沙皇陛下是专制君主,关于他自己的一切事情,他不向世

界上任何人负责,但是作为基督教的国王,他有力量和权力按照自己的意

志和善良愿望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和土地。”

王权不仅在政治领域独断专行,而且对其他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也

事无巨细进行超常干预,形成经济政治一体化。不论是农奴制的确立,

还是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随处可见王权强大的身影。彼得一世甚至下

令所有渔场收归国有(1714年),又将土地矿产资源收归国有(1719年)。

彼得一世在欧化改革中就经常利用东方专制君主才拥有的无限权力。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普列汉诺夫在区别东方的专制制度的专

横暴虐和西欧国家的专制制度时强调,东方专制君主拥有任意支配自己

下属财产、支配他们的自由和生活的权力,而西欧的君主只有在法律或习

俗所规定的一定范围内才能实现这一点。按普列汉诺夫的话说,彼得确

认俄罗斯当时具有的全部生产力属于国家,彼得使居民在对玛家关系上

的无权地位达到逻辑的极端,而这正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特点。沙皇改革

家一方面对劳动居民(“对国家的孤儿”)不讲客气,同时也认为对军职人

员(“对皇帝的奴仆”)没有客气的必要。学习各种技术知识(研究“航海”

学和“工具”)也成为多如牛毛的实物贡赋之一,即成为贵族的实物供赋。

(三)教会依附王权

教会依附王权来自拜占庭帝国。拜占庭东正教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就

与世俗政权紧密结合,拜占庭帝国实行了政教合一,其特点是皇权高于教

权,专制君主既是皇帝又是教皇,集君权与神权于一身,教会则绝对听命

于皇帝,依附于君主专制政权。

罗斯受洗后,俄罗斯东正教继承了拜占庭教会服务于世俗政权的传

统,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罗斯受洗的那一刻起,世俗政

权就是俄罗斯社会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俄罗斯的政权即使在理

想之中也是作为专制政权进行思考的,而东正教则心甘情愿地为专制政

权服务,为其披上君权神授的光环。

彼得大帝当政后进一步加强对东正教会的控制。彼得大帝不仅废除

了牧首制,还设立了东正教事务管理局,东正教事务管理局由沙皇指派

局长,把教会置于沙皇指派官吏的直接监督控制之下。后来政权还使神

职人员成为沙俄帝国的附庸,使教会成为沙俄帝国的国家机器的组成

部分。

18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四)残暴性

尽管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俄罗斯国家统一和强盛的需

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残暴性。

首先,沙皇专制制度与野蛮残酷的农奴制相联系、相亲和。沙皇专制

制度通过农奴制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其次,沙皇专制制度通过警察特别是宪兵对民众个人生活进行监视

和粗暴干涉。国家政权对民众生活的干涉是俄罗斯政权根深蒂固的传统。

国家对臣民的大凡小事,甚至生活琐事都定出相应的条条框框,借助法规

加以约束,通过警察加以监督。俄罗斯最早的专门警察机构出现在彼得

一世时期,设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在叶卡捷琳娜时期警察制度普遍建立,

首都设警察总局,在各县都设立警察局。

除一般警察外,俄罗斯专制政权还设置有政治警察——宪兵来维护

和巩固统治专制政权。沙皇把宪兵作为耳目,通过宪兵掌握民众思想倾

向。在俄罗斯,宪兵最早出现在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罗

曼诺夫(1613—1645)执政时期。宪兵的力量大大加强则是在彼得一世

当政时期(1689—1725)。在尼古拉一世时期(1825—1855),宪兵正式

登堂入室,被改组为名副其实的正规行政机构。宪兵通过检查邮件和书

刊,以及监视、窃听、收买和利用奸细等手段,收集社会舆论和民众思想观

点,密切监视思想异端,对秘密团体、政治组织和革命者进行迫害。作为

沙皇实行警察统治的工具,宪兵是名副其实的政治警察。

再次,对民众的反抗进行残酷镇压。沙皇专制制度对农民起义毫不

手软,血腥镇压。不论是斯捷潘·拉辛还是普加乔夫起义,最后都淹没在

血泊之中。而近代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者,从12月党人到布尔什维

克成千上万地遭到沙皇政权的逮捕、监禁、流放,甚至杀戮。

四、俄罗斯主要社会政治结构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以沙皇专制制度为核心的俄罗斯社会政治结构,对俄罗斯文化特别

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一)强化宗教认同

在专制政权的支持下,东正教通过遍布城市和乡村的无孔不入的组

织网络和仪式严格的宗教生活,主导着社会上下的精神信仰,民众的宗教

19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意识在东正教的天罗地网中不断被强化,俄罗斯民族逐渐成为笃信东正

教的民族,宗教性也随之成为俄罗斯文化的显著特征。

宗教认同被强化的正面价值是使俄罗斯国家统一和发展获得强大的

精神支柱。东正教对共同性原则的认同与村社集体主义融合,不断增强

俄罗斯民族的凝聚力,也增加了俄罗斯民族重视邻里和谐的道德厚重感。

但东正教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宗教性文化也使君权神授、逆来顺受、压

抑个性、压制自由、理性精神缺乏等成为俄罗斯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二)强化皇权主义意识

对皇权主义的认同和接受是支撑沙皇专制制度民族政治心理。在沙

皇专制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专制政权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

活中起主导作用,导致民众对权威和权力的迷信和皇权主义的意识根深

蒂固。皇权主义意识是对沙皇绝对服从的崇拜意识,认为沙皇的意志就

是上帝的意志,权力源于上帝,属于沙皇,沙皇就是人间的上帝;俄罗斯

全部土地和整个国家属于沙皇,沙皇是所有臣民的主宰,有权支配臣民的

自由、生活和财产;沙皇是农民的保护人,是对穷人关怀备至的父亲;为

沙皇效力是全民的义务。

俄罗斯民众特别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对皇权主义的认同和接

受,除了专制政权在社会生活中强大的主导作用的现实要求外,更多的是

受俄罗斯东正教所宣扬的君权神授的影响。东正教教会不遗余力地宣扬

君权神授,宣称是上帝把沙皇安排在沙皇宝座上的,扶植他统治管理教会

以及整个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和全部俄罗斯土地,甚至宣称俄罗斯帝国是

第三罗马,将是未来正教的中心,沙皇是正教世界的领袖,是正教之国的

唯一沙皇。御用的思想家和传统的卫道士也竭力论证俄罗斯专制制度的

必要性,鼓吹君权至上,君权神圣。

(三)强化国家认同

俄罗斯社会以沙皇专制制度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强化了俄罗斯民

众对国家的依赖和认同,导致俄罗斯普通民众对国家奴仆般地服从,就像

服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命运主宰,这种国家观念是皇权主义思想得以深入

人心的基础。

对国家的认同有助于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也成为俄罗斯

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但也促进了对皇权主义的普遍认同,加深了

俄罗斯人对权力、权威逆来顺受的服从心态。

20

第一章俄罗斯文化的特征与产生环境

第四节俄罗斯文化产生的经济环境

俄语中的“文化”一词与同属印欧语系的其他语言,如英语、法语、德

语一样,具有栽培、种植之义,由此也可看出“文化”从词源上就与农业耕

种的生产方式密不可分。因此,要认识俄罗斯文化发展,就不能不了解俄

罗斯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俄罗斯的传统经济基础

俄罗斯文化植根于其中的传统经济基础主要有经济生产方式、生产

组织、经济制度等。

(一)农耕经济是俄罗斯传统经济的主体

众所周知,20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是农业国,以农为主。他们吃的主

要是农产品,因而谷物、面包、稀饭、食物、面粉等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很早

就出现在东斯拉夫人的语言中。而有关经济事务的俄罗斯谚语主要也是

反映农业劳动的。这些都突出地证明,农业经济早就成为俄罗斯民族的

主要生产形态。到公元8—9世纪,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犁、锄、镰、

斧等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在农业中。伐林耕作逐渐被田地耕作取而代之,

农耕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完全确立。

俄罗斯平原自然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不

得不进行粗放式经营,广种薄收,成效并不理想。因此,俄罗斯民族的先

民们为了弥补农业经营的不足,在从事农耕业的同时,往往也经营林业和

畜牧业。而东欧平原上森林密布,草原辽阔,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

为经营林业和畜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林业和畜牧业作为农耕

经济的补充,一直与农耕经济相生相伴,成为俄罗斯民族先民经济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村社是贯穿俄罗斯历史的最基本的生产组织

村社是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结构。俄语中有几个表达:在北

方称作“米尔”,与世界是同一个词;在南方叫“维尔福”,另外一个词是

21

探索与解读: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探析

oбщинa。“米尔”除了表示“村社”“世界”之外,还有“和平”“和睦”“安

宁”等含义。oбщинa在俄语中除表示村社外,还有公共交往等意思。

俄罗斯的农村村社是在东斯拉夫人原始氏族公社逐渐瓦解的基础上

形成的地域性社会经济组织。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血缘、地缘

和宗教缘为纽带,以习惯和传统法则为基础。它的组成单位是家庭,若干

家庭组成一个农村公社。农村公社在疆界上往往与自然村落相同,因而

人们又称之为村社。

村社之所以成为俄罗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首先是俄罗斯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地的地理环境关系决定的。俄罗斯平原地广人稀,

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