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北京大兴区北臧村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A B.B C.C D.D2.2019年8月,我国用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将就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高氯酸铵(NH4ClO4)是固体运载火箭的常用燃料,高氯酸铵中C1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7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A.A不正确 B.B不正确 C.C不正确 D.D不正确4.以下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kPa)和溶解性(标准状态),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气体

氢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密度(g/L)

0.089

1.977

2.716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易溶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物质的构成微粒M反应前的质量/g683201t时刻的质量/g8x反应后的质量/g00y37A.x=0.75yB.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C.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D.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7.从海水(含氯化镁)中提取镁的步骤有:①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⑧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④电解无水氯化镁可得到金属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步骤②中沉淀、过滤、洗涤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以上反应中包含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8.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的化学式为[AlFe(OH)nCl6-n]m,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该净水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A.0 B.+2 C.+3 D.+69.下列有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10.汞:俗称水银,元素符号是()A.HeB.HgC.AgD.H11.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氦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12.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应制止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C.往江河里倾倒垃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1)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_____;一段时间后,试管A得到的气体和试管B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由此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_____元素组成的。(4)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14.根据下列装置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2)实验室选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相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式为_____,A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该装置的优点为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若改用C装置收集,则氧气应从_____进(填“a”或“b”)。用该装置收集时,如何验满?_____。(4)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A.MN段B.NP段C.PQ段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15.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1)试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试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4)试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过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5)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16.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验证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__;(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___________的质量。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H3COOOH,请回答:(1)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的,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有个原子,C、H、O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8g过氧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18.根据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计算:(1)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2)四氧化三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3)四氧化三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4)10克四氧化三铁中含铁___________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雾霾、PM2.5、空气质量等词都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现实生活中,经常把雾与霾放在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简单的说,雾是湿的,即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干的,即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霾本身就是污染物的积聚,雾未必是污染物,却是污染物的良载体。雾和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略有不同,雾天中的能见度比霾天要差,对交通的影响更大;霾天气对身体健康影响更大。当出现灰蒙蒙的天气时,我们还是很难严格区分哪是雾,哪是霾。因为往往会发生雾、霾交替或雾、霾混杂的天气,雾和霾有时还会“角色互换”,相互转化。PM2.5并非雾霾的“代名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并且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城市大气中PM2.5的来源和生成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燃烧过程,如煤炭燃烧、石油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的直接排放;大气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过程”。PM2.5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雾霾天气又能进一步加剧PM2.5的积聚。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实际上要依据空气质量分指数(英文缩写为AQI)。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面对雾霾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尽量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如:减少外出,若外出时戴口罩,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减少户外锻炼;关闭门窗,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1)对雾和霾说法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A.雾和霾一定都是污染物B.霾天中的能见度比雾天要差C.雾和霾有时会相互转化D.雾霾天气是固、液共存的状态(2)PM2.5对人体的______影响最大。A.呼吸系统B.神经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3)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B.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4)下列是北京天气预报内容,可知这几天内属于重度污染的有________天日期11.1011.1111.1211.1311.1411.15空气质量指数39139208198279302(5)你对人们应对雾霾天气的建议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在氚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1个质子与2个中子构成原子核,1个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故答案选择A。2、D【解析】

根据高氯酸铵的化学式分析可知,高氯酸铵是由铵根离子(NH4+)、高氯酸根离子(ClO4-)构成的。【详解】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因为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3)+(+1)×4+x+(-2)×4=0,解得x=+7。故选D3、B【解析】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运用被埋人员散发的气味,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选项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选项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原子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A。考点:氧气的制取5、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硫、红磷、木炭、铁丝等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A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6、C【解析】

由表可得,反应前H2S的质量为68g,反应后质量为0g,质量减少68g,为反应物,反应前O2的质量为32g,反应后质量为0g,质量减少32g,为反应物,反应前H2O的质量为1g,反应后的质量为37g,质量增多36g,为生成物,M反应前为0g,反应后为68g+32g+1g-37g=64g,为生成物;假设H2S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m,O2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n,则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有:4H,反应后,因M中一定含有硫元素,所以,不能含有氢元素,因此,H2O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才能符合反应前后都4H,反应前后2O、2S,反应后:2H2O中有4H、2O,剩余的2S,属于另一生成物,故M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M的化学式为:S,最终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据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的意义可得,当消耗32g氧气时,生成64g硫,即y=64g,由表可知,t时刻,剩余氧气质量为8g,即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g-8g=24g,当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24g时,假设生成硫的质量为x,根据各物质实际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可得,,则x=48g,因此,x=0.75y,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后S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该题为难题,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找到硫化氢完全消耗时的质量,氧气完全消耗时的质量,作为突破口,计算出两者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推测出M的化学式,从而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终,化学方程式作为解题依据。7、C【解析】

A.海水中富含镁,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所以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①②可得到氢氧化镁沉淀,③加入盐酸,可得到氯化镁,故B正确;

C.步骤②中沉淀、过滤、洗涤的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反应①涉及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反应②③涉及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8、C【解析】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高效净水剂PAFC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x+(-1)×n+(-1)×(6-n)=0,解得x=+3;故选C.9、D【解析】

A、木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B【解析】

氦元素符号He,汞元素符号为Hg,银元素符号Ag,氢元素符号H,故选B。11、A【解析】

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故A正确。故选A。12、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分析。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不需制止;B、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不需制止;C、往江河里倾倒垃圾,会污染水资源,需要制止;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不需制止。故选C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点评: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氢气2:1氢、氧肥皂水煮沸【解析】

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详解】(1)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试管A和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一段时间后,试管A得到的气体和试管B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此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4)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点睛】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14、分液漏斗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D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表明已集满A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21%【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式为:;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式为:,可选装置B制取氧气,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排水法;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气体应该从a口进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表明已集满;(4)分析两图可得: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5、BDGHCa(OH)2+2HCl=CaCl2+2H2O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解析】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因为B中是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中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G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H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BD;GH;

(2)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是F,发生的是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即:Ca(OH)2+2HCl=CaCl2+2H2O

(3)试管A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成红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结合(1)只有G,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出现是因为稀盐酸先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完再和碳酸钠反应。故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只有DF,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只有D。故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6、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伸入燃着的木条生成二氧化碳【解析】

(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通过A烧杯中溶液变红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氧气支持燃烧,实验二中,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说明氧气含量少,故填:伸入燃着的木条;

(3)实验三中,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