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濮阳市范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根据学者观点整理的“周秦之变”示意图。据此分析,这一变化反映了该时期()A.国家动员能力得到提升 B.贵族政治彻底退出舞台C.权力平衡模式逐渐打破 D.中央垂直管理体制瓦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周秦之变”,结合图示可知郡县制下,皇帝可以对基层进行直接管理,皇帝的动员能力大大高于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其“国家能力”也高于分封制下的周天子,A项正确;“贵族政治彻底退出舞台”,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权力平衡模式逐渐打破,排除C项;中央垂直管理体制在建立而非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取得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12年,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祀长,公元前2年,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这表明,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A.强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 B.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C.维护了罗马国家共和传统 D.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2年(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从材料信息看,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后,掌握了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力,表明屋大维的“元首”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B项正确;元首制下,元老院的权力被弱化,排除A项;元首制的建立,没有维护共和传统,排除C项;元首制的确立,不是罗马进入鼎盛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为英国三次议会制改革选民变化表,据下表可知,英国()时间增加的选民阶级改革后选民人数(人)占20岁以上人口比例(%)1832年中产阶级、小土地所有者、店主、租地农72078471867年城市工人、小农所有者223103016.41884年农业工人和农村其他劳动者496561828.5A.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B.实现了三权分立的制度化C.逐步进入议会制时期 D.基本实现了大众政治参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1867年、1884年英国先后三次进行了议会改革,不断扩大选举范围,最终基本实现了大众政治参与,D项正确;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度形成,排除A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实现三权分立,排除B项;英国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排除C项。故选D项。4.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据此可知,各时期的政权建设()时间区域政权建设192—1937革命根据地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945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194—1949解放区建立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确立农民代表大会制度;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A.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 B.削弱了国民政府统治的阶级基础C.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奠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前提【答案】C【解析】材料以列表形式展示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情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因此各时期的政权建设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项正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一直是人民革命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它们都没有削弱国民政府统治的阶级基础,排除B项;1927-1937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1901年,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在这一谕旨下,各地方官员推动风俗改良运动,民间也自发创办不缠足会等组织,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为兴女学提供了基础。这反映了当时()A.不缠足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政府成为清末新政的主导C.新政改革加快社会风俗改良 D.风俗改革颠覆了国人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根据材料“各地方官员推动风俗改良运动,民间也自发创办不缠足会等组织,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为兴女学提供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期间,各阶层推动风俗改良,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为兴女学提供了基础,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社会风俗的改良,C项正确;不缠足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广泛”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虽有体现,但并不是材料的本质,排除B项;颠覆了国人观念,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这一措施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减轻了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C.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 D.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可知,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这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官的任免及考核,没有涉及“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B、C、D错误。7.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万历三年(1575年)(中国)。据材料“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可以看出张居正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官问题,排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入监读书的要求,而不是控制士人人身,排除B项;张居正的做法会减少财政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8.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据材料“纯粹的职业性”,“保持最高的效率”,“实际管理工作”中,可知文官制度突出事务处理和具体管理的特征,避免受到政党利益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体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西方文官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三权分立制衡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文官制度未体现权力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 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 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从材料“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到材料“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可以看出考试的范围扩大了,D项正确。隋唐时期考试就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排除A项;科举制于1905年废除的,排除B项;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在民国时期仍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是在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两项均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11.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十分注意迎合汉武帝所好,他最为拿手的是以《春秋》古义治狱,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意旨为准绳,并推而广之,把汉武帝对于疑难案件的批示制定为律令程式,作为以后办案的依据。这说明当时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B.儒法互为表里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仍以法家为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他最为拿手是以《春秋》古义治狱,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意旨为准绳”来看,西汉的案件审理即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又融合和儒家义理,说明当时的儒法互为表里。B正确;君权神授指的是君主的权力由上天赐予的,材料未体现,A错误;依据材料“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来看,当时法家思想依然存在,未形成真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以法家为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B。12.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明代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以“亲亲之义”“知有尊卑”等儒家思想观念对当事人进行教化,说明明代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代司法审判渗透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儒家思想不能保证审判的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明代审判官员以儒家思想进行教化,不能说明其随意判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乡约与法律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开办了一些学校,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宣扬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十诫”。这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A.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 B.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教会学校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十诫”内容来告诫,规范人的言行,可以说中世纪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B项正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开设学校以道德伦理为教育内容,带有教化目的,实质上体现出一种世俗化,因此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一说法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4.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法国”可知是《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权,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与这部法的内容不符,故排除;这部法是对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15.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A.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答案】C【解析】材料“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强调的是我国的民主法制走向健全,这也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C正确;依法治国方略是在十五大上确立的,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并非是体系的形成,B排除;材料与小康社会目标无关,D排除。故选C。16.下图是80年代某村委会宣传板,它见证了国家()A.号召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B.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C.以德治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B【解析】“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开展的全民教育活动,B项正确;“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五讲四美三热爱”与号召人民艰苦奋斗无关,排除A项;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排除C项;2006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意义。【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解析】(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可以得出“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以得出“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以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以得出“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以得出“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以得出“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以得出“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史实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确立联邦体制和共和政体,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法国在百年动荡后,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相互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都很大,正是保皇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制度也得以稳定。

总之,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解析】本题属于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确定一个论题,如在阅读材料中对政治民主化的解释后,依据“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得出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确定具体论题后,利用所学世界近代史史实,展开简要说明,如用“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法国百年共和之路等,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然后在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整个解题过程,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从秦统一后,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其特征是中央政府和皇帝任免各级政府官吏,这些官吏有任期,依靠薪俸为生。官僚体系下,皇帝是一切国家军政大事的最后决定者,中央的总负责人,被称为宰相。西汉时,宰相一度是一个人,权力很大,对君主形成威胁。到唐宋发展成为多人集体制度,皇帝诏令需经宰相会议通过才正式有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废除了宰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但皇帝决策总有许多困难,所以后来形成的内阁制实际仍然是一种宰相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从唐代起形成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为了保证官员认真负责,不营私舞弊,又设立监察机构。——摘编自马克垚《古代专制制度考察》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祛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根本差异。【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中央集权;体系完整、不断完善;各机构相互协作,又互相制约;官吏选任重才能;重视对官员监察。(2)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传统官制的落后;传统官制的腐败;文官素质差,效率低;(3)根本差异: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从秦统一后,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可知古代官僚机构历史悠久,建立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其特征是中央政府和皇帝任免各级政府官吏,这些官吏有任期,依靠薪俸为生。官僚体系下,皇帝是一切国家军政大事的最后决定者”“到唐宋发展成为多人集体制度,皇帝诏令需经宰相会议通过才正式有效”结合所学可知官僚体现完整,不断完善,各机构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根据材料一“对于人才的选拔,从唐代起形成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可知官吏选任重才能;根据材料“为了保证官员认真负责,不营私舞弊,又设立监察机构。”可知重视对官员的监察。(2)根据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可知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可知传统官制的落后;传统官制的腐败;文官素质差,效率低。(3)分析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主要从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所处社会阶段进行分析考虑。中国是服务于专制皇权,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从对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影响进行创设,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分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最为成熟且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收到显著成效的乡约制度是王阳明编制的《南赣乡约》……官倡民办的组织模式成熟,约规内容具体详尽,如其中明确规定了乡约职务的设置要求,“乡落居民各自会推家道殷实、行止端庄一人,充为约长,二人副之,将各人户编定排甲,自相巡警保守”。王阳明在《南赣乡约》中就明确规定,“通约之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都有救助相恤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大家的基本生活保障无忧。可以说,通过朝野上下特别是王阳明等人的努力,除突遭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外,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