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高三历史总复习高考模拟题汇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战争根源何在,这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学者们所一直探讨的问题。有学者将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观点是:只有共产主义实现时才能有真正的和平。据此推断,下列最有可能属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是A.新兴大国的崛起挑战原有的霸主B.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是现代战争的根源C.战争不但不会带来收益,还会破坏现存的秩序D.人类建立真正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任何国家首先追求的自身利益2.(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如表中为美国政府关于1915年英国船只“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军鱼雷击沉事件的部分宣传言论。下述言论(

作品名称基本内容1915年《大战中的恐怖和暴行:“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性摧毁》潜水艇这一恶毒的摧毁工具,将上千名手无寸铁、毫无还手之力、热爱和平的男男女女和孩子,全部送到海底了1917年《战争与人性》一个邪恶的罪行,只有“卢西塔尼亚”号的水墓成为德国普鲁士王室的葬身之地,才能完全赔偿这一事件造成的伤害A.凸显了英德对一战进程的影响 B.表达了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C.意在获得民众对美国参战的支持 D.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3.(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

)A.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 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C.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 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4.(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战争的代价还没有被充分估算,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起初,战争双方都对战后和解寄予了厚望,但结果,这次会议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这里的“遗产”包括(

)①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②确定“大国一致”原则

③确立委任统治制度

④德国遭到掠夺性惩罚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5.(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6.(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下图是1919年8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A.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C.揭示战后发生改变的殖民扩张方式D.赞扬达成广泛共识的“十四点原则”7.(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933年10月,美苏双方互致信函同意举行正式外交谈判,11月初,美苏举行会谈并达成建交协议,斯大林在评论美苏建交时说:问题不仅在于这件事增加了维护和平事业的机会,也为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打下了合作的基础。这表明(

)A.美苏关系缓和利于新经济政策推行 B.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世界霸权C.国际形势变化缓解意识形态的对立 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发展壮大8.(广东省韶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一战后,美国推出新的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强调公开外交、公海自由、贸易自由、民族自决、建立国际联盟等。“威尔逊主义”的提出(

)A.促进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推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C.反映了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倾向 D.缓和了西方列强之间紧张的国际关系9.(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前,美、英、法三国对国联提出了各自的构想:美国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法国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而英国则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这反映出(

)A.列强反对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B.国联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版图C.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未发挥作用 D.主要大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10.(福建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4月联测(三模)历史试题)在1917到1920年,西方派遣成千上万的军队涌入俄国;在30年代,西方拒绝与苏联合作;1938年,西方试图把希特勒的祸水引向斯大林;西方多次在第二战场问题上食言;1945年,西方还试图进入那些斯大林认为对苏联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苏联与西方关系破裂具有必然性 B.绥靖政策对苏联伤害非常巨大C.西方对苏联一直采取对抗的政策 D.苏联反法西斯作战是正义之举11.(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919年6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德国赔款问题发表评论说:“战后赔款本来应该是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议题,而他们把赔款作为一个神学问题、政治议题和选举手段来解决⋯⋯恰恰漏掉了他们所掌握的各国经济未来这一角度。”这表明凯恩斯(

)A.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认同外交应该优先考虑本民族利益C.主张从全球化的视角考虑德国问题 D.认为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相互依存12.(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918年德国成立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年满20岁的公民按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选举产生,政党所赢得的席位严格按照其获得选票的数量分配。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据此可知(

)A.国会处于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党派林立缺乏稳定性C.政治制度不适应当时国情 D.践行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3.(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4年宣战的每个政府都想使其政策能赢得最大多数民众的赞成:法国、德国宣称是为了保卫国土,俄国军队是“为上帝和沙皇而战”,英国士兵是“为上帝、国王和国家”而战。同时,欧洲各国人民接受并在某些情形中甚至欢迎战争主张,也跟多年来使用新达尔文主义的为生存而斗争和适者生存的语言讨论国际关系有关。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当时军事思想家首要考虑的是迅速取得成功,对防卫方面的事务关注很少。——据【英】詹姆斯·乔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等材料二

最勇敢的步兵在大炮和毒气的掩护下也无法对抗坚决的防守者。防守者以他们的战壕作为屏障,利用带刺铁丝网和防毒面具,用机关枪和步枪向敌人射击。在前线的每一个战区,战斗的人们很少能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光荣感。相反,他们要面对死亡。无人区域到处是弹壳、死尸和残体。阵地战的残酷现实——潮湿、寒冷、齐腰的泥土、贪婪的虱子和以尸体为食的老鼠——与政客和将军们为这场无情屠杀的响亮辩护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战争不再是高尚的公平的事务,即便它曾经是。——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夕欧洲民众接受战争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洲民众战争心理的新变化,及其对一战后欧洲战争与和平局面的影响。14.(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材料】在世界现代史研究中,“开端”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苏联和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但学术界仍存在其它诸多观点。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其它观点开端时间主要代表1871年杰弗里·瓦夫罗等西方学者1900年刘祚昌等中国学者20世纪初齐世荣等中国学者1914年部分中外学者材料二

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运用特定的时间概念对历史进行分期往往是历史书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书写者的史观、史识……——方秋梅《“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材料三

斯宾格勒反对传统历史理论的分期法,即历史分期中的“古代-中古-现代”的狭隘框架。因为这个框架把历史看作是直线式的,或是直线式进步的或是直线式退化的。——庄国雄《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问题】(1)传统观点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生产力发展

D.国际格局变化(2)下列选项中,能支持“20世纪初开端说”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双选)A.一战

B.普法战争

C.工业革命

D.二战E.亚洲的觉醒(3)部分学者以1914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试解释其合理之处。(4)材料二、三对历史分期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时间分期法的利弊。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现代史(世界)。据材料“战争根源何在,这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学者们所一直探讨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激化的结果,B项正确;“新兴大国的崛起挑战原有的霸主”,并不是根源,排除A项;“战争不但不会带来收益,还会破坏现存的秩序”,属于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建立真正的和平是可能的,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详解】通过材料可知,美国1915年的《大战中的恐怖和暴行:“卢西塔尼亚”号的悲剧性摧毁》和1917年《战争与人性》这两部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德国的谴责,结合题干时间当时的美国的影响力在上升,美国官方借用作品中对德国在一战中的行为谴责的方式释放一个信号,美国作为一个影响力的大国应该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实际表明美国想参战,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美国想获得民众对其参战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体现的是美国参战的表面目的,排除B项;D项夸大了材料的意义,材料主要体现美国想获得民众对其参战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一战之后,关于对德国的制裁问题,法国想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进而实现其欧陆霸权,英国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试图维持欧陆均势,减少对英国的威胁,美国几乎不想削弱德国的军事实力,希望通过德国制衡英国和法国,进而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体现了三国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A项正确;法国并没有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排除B项;凡尔赛和约暂时缓和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矛盾,排除C项;法国的诉求没有体现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详解】据材料“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起初,战争双方都对战后和解寄予了厚望,但结果,这次会议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巴黎和会,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③正确,德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遭到掠夺性惩罚,④正确,③④正确,A项正确;巴黎和会上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①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国联确立了“全体一致”原则,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A项。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C项正确;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排除B项;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A【详解】各个国家看似都赞同威尔逊的主张,但是各自背后都有一把枪,隐藏着各自国家的利益,因此反映了和平的表象之下潜藏各自的利益诉求,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材料时间为一战后,排除B项;漫画的主旨是反映各国利益不同,和平基础很脆弱,并没有涉及的殖民扩张方式的信息,排除C项;“十四点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广泛共识”用词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10月,美苏双方互致信函同意举行正式外交谈判斯大林在评论美苏建交问题不仅在于这件事增加了维护和平事业的机会,也为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打下了合作的基础”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极不稳定,尤其是大危机所导致世界局势动荡,法西斯主义抬头,美苏建交说明当时国际形势变化缓解了意识形态的对立,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而到1925年结束,排除A项;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世界霸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一战后美国推出新的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体现了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所以,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主义”最后破产,没有落实,没能促进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想要夺取世界领导权,不会缓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美国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法国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而英国则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可见美、英和法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国际联盟的方案,体现出大国对国际事务主导权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列强反对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国联并未也无法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排除B项;“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未发挥作用”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国际关系(西方与苏联)。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苏俄(联)发展过程中,西方长时间与之敌对,虽然二战时期,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双方有过合作,但西方国家过去的作为是双方有着明显的不信任感,因此二战后苏联和西方关系破裂是必然的,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西方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变化,与绥靖政策无关,排除B项;西方与苏联在二战期间进行了合作,排除C项;材料强调西方与苏联关系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世界。根据材料“战后赔款本来应该是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议题,而他们把赔款作为一个神学问题、政治议题和选举手段来解决⋯⋯恰恰漏掉了他们所掌握的各国经济未来这一角度。”可知,凯恩斯就德国赔款问题认为,英法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没有从全局的、根本角度考虑,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政治问题上,即制裁和削弱德国,这使得英法失去一次掌握世界经济未来的机会,说明凯恩斯主张从全球化的视角考虑德国问题,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处理德国问题,没有描述维持欧洲均势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优先考虑本民族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详解】材料“当时有大小政党一百多个,能经常进入国会的就有二十多个,形成一个多党并立、互不妥协的政治制度,单一政党难以赢得多数而组阁”体现的是在魏玛共和国执政时期,内阁党派林立,政治缺乏稳定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会的地位,排除A项;魏玛共和国是当时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1)原因:政府进行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教育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政府和民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及其灾难后果缺乏准确预判。(2)新变化:战争是残酷的,不光荣、不高尚、不公平。影响:一战后欧洲民众反战运动走向高涨;英法等战胜国绥靖思潮盛行;由于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且凡尔赛体系矛盾重重,对一战的反思并不能真正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之前。原因:根据材料“1914年宣战的每个政府都想使其政策能赢得最大多数民众的赞成:法国、德国宣称是为了保卫国土,俄国军队是‘为上帝和沙皇而战’,英国士兵是‘为上帝、国王和国家’而战。”可知,政府进行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教育宣传;根据材料“欧洲各国人民接受并在某些情形中甚至欢迎战争主张,也跟多年来使用新达尔文主义的为生存而斗争和适者生存的语言讨论国际关系有关。”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根据材料“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当时军事思想家首要考虑的是迅速取得成功,对防卫方面的事务关注很少。”可知,政府和民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及其灾难后果缺乏准确预判。(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新变化:根据材料“在前线的每一个战区,战斗的人们很少能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光荣感。无人区域到处是弹壳、死尸和残体。阵地战的残酷现实——潮湿、寒冷、齐腰的泥土、贪婪的虱子和以尸体为食的老鼠——与政客和将军们为这场无情屠杀的响亮辩护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战争不再是高尚的公平的事务,即便它曾经是。”可知,战争是残酷的,不光荣、不高尚、不公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战后欧洲民众反战运动走向高涨、英法等战胜国绥靖思潮盛行、由于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且凡尔赛体系矛盾重重,对一战的反思并不能真正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等角度进行描述。14.【答案】(1)B。(2)A.E。(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