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言课_第1页
高中历史导言课_第2页
高中历史导言课_第3页
高中历史导言课_第4页
高中历史导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导言MMM电话:134xxxx6175QQ号:64xxxxx75

“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12月11日凌晨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并引发关注。5

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能看到希望!1、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毛泽东2、“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3、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4、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名人眼里的历史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记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可以凭人的主观愿望随意改变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于为当前而解释过去”“历史不是人类生活的延续,而是思想意识的延续”历史是什么?1975年中国拒绝澳门回归?“1974年葡萄牙爆发民主革命,新政府主动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1975年葡从澳门撤走驻军,并向中国提出归还澳门的提议。当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拒绝了葡方面归还领土的提议。当时联合国出现最有意思的一幕:葡代表追着中国代表还澳门,中国代表躲着不见。”这则传言在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年,近来又在微博上被大量转播。传言是真的吗?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1974-1975年的“澳门归还风波”确有其事。但所谓“归还”,并不如传言所说的那般简单。葡共提出的“给予殖民地自由”的归还方式,实际上挑战了中国政府早在1972年就定下的拒绝按照殖民地方式处理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政府不可能接受的,因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无法估量(譬如丧失香港)……

将任何历史事件缩写成一条百余字的微博,都有偏离甚至脱离真相的危险。为什么学习历史?在美国波斯顿屠杀犹太人纪念碑上铭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材料中“他们”指的是谁?”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这位牧师的短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为什么学习历史?历史在说话1、与现实的联系。2、扩大视野,增长智慧,提升品格。3、迁移知识。

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为什么学习历史?(龙应台)

1如何学习历史?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

——王安忆:教育的意义机会“爱自己只会让我们更孤独,爱别人才能带来永恒的喜悦。”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历史人物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人物传记,从来没有过一次和历史人物刻骨铭心的对话和体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历史人物作为他的精神导师……“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下列英国在中国攫取的权益中,通过上述条款所规定的特权获得的是A.片面的最惠国待遇B.中英协定英商应缴税款C.在宁波销售商品D.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如何学习历史?D

时间

地点

原因

过程

影响

人物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事件人物事物2历史史实

——血与肉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规律

——灵魂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阅读Read反思Reflect记忆Recall复习Review3学习三部曲:

1.做好课前预习(三核心六要素;四层次基本思路)2.保证听课效果(掌握知识、探求方法、提高情趣)3.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如何学习历史?做作业:练习和历史日记温故知新---新问题、新理解和新发现。听课:思考和笔记重理解,有见解,博闻强记。读教材:精读和考据教材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简约化。●●●4范例之问如何学习历史?观看一个视频,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问题:一、找出视频所涉及到的有关历史知识的三核心六要素二、从以下四个层次理清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一)视频讲述了哪些历史史实?(二)视频向我们提供了哪个历史概念?(三)分析视频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三、试用如下历史思维方式对这段影片进行思考(一)逆向思维:将视频与当今世界公务员制度进行异同比较(二)发散思维:可将视频内容和哪些你所了解的知识结合?(三)辨证思维:你如何辨证看待视频所讲的制度?范例之答(“始于隋文帝”“持续到20世纪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为了解除江南人的不满情绪”)(“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高高张贴,有很多人观看”……“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衣锦还乡,享受荣华”……)(“不少人考到白发苍苍”……)

(“成为古代读书人进入朝廷的一道龙门”……“这种凭能力和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制度,成为历朝用人的支柱”)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国古代读书人中国古代“贡院”巩固统治科举考试(1)对个人:仕途发达,享受荣华

禁锢思想,劳民伤财(2)对国家:选拔人才,维护统治三个核心六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