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_第1页
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_第2页
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_第3页
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_第4页
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剖学基础第05章泌尿系统二、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1.肾Kidney2.输尿管Ureter3.膀胱UrinaryBladder

4.尿道Urethra功能:排出机体新成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1.肾Kidney(renesornephros,renal)形态shape位置position被膜coverings结构structures上端:宽、薄下端:窄、厚前面:凸向腹外侧后面:紧贴后腹壁外侧缘:内侧缘:形态shape肾是实质性的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肾门:肾内侧缘中部成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及肾盂出入的门户肾蒂:出入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前→后:肾V、肾A、肾盂上→下:肾A、肾V、肾盂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血管、肾大、小盏、肾盂和脂肪等占据。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门是肾窦的开口形态shape肾静脉肾动脉肾盂位置position位于腹腔内,脊柱两侧,腹后壁腹膜的后方,为腹膜外位器官左肾:第11胸椎体下缘和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第12胸椎体上缘到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约在第1腰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左肾高于右肾肾的毗邻肾区:肾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腰背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肾上腺:两肾的上方,共为肾筋膜包绕,但其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肾下垂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后面:两肾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向外:腰大肌、腰方肌、腹横肌T11L2肾的被膜纤维囊包裹于肾实质表面,与肌织膜连结疏松,易于剥离,剥离困难即为病理现象

肾的被膜脂肪囊肾筋膜肾的结构肾皮质肾柱肾髓质肾锥体(15~20)肾大盏(2~3)肾小盏(7-8)肾乳头肾盂

肾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成熟的、数量较多、成功率较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70%的一种器官移植手术。对于供体肾的要求是:肾的生理良好,有丰富的血液循环管道。必须使保留的输尿管有良好的血液供应,通常输尿管动脉来源于肾动脉。供体肾取出后必须保存在含有高渗透压;高浓度的钾过、钙、镁的低温营养保存液中。肾移植的受体位置:通常将移植的肾脏放在受体的盆腔内,髂窝部是移植肾放置的较理想部位。Murray(1956年)首次报道了从腹膜外将肾脏移植到髂窝的手术方法。

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肾移植术吻合血管的选择:将供体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吻接,将肾静脉与髂内静脉吻合。由于肾动脉有时有多条,特别是副肾动脉发生率较高,并且肾动脉的肾内支配区之间有乏血管区,因此必须将所有的肾动脉都与受体的动脉吻合,以免发生肾的局部坏死或供血不良。输尿管的吻接位置:将输尿管吻接到膀胱上,使尿液流人到膀胱内。输尿管与膀胱的吻合更需细心谨慎,以防尿液渗漏导致局部的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而使手术失败。肾移植的病人需在手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因此,术后对病人其它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肾实质:由大量泌尿小管组成。肾单位集合小管肾间质:泌尿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肾组织(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共同构成的形成尿液的肾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每肾约有100~200万个。根据肾小体在皮质中的深浅位置不同,可分为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稍有不同。远远1、肾小体:

球形,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1)血管球

为包在肾小囊中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由稍粗入球微动脉4-5个分支再分支形成的网状毛细血管袢,袢间有血管系膜,毛细血管再汇成一条稍细出球微动脉。血管内皮为有孔型,多无隔膜。内皮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唾液酸,带负电荷,内皮外大都有基膜,仅面向血管系膜一侧的内皮无基膜。

(2)肾小囊:肾小囊为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囊内有血管球。囊外层为单层扁平细胞,内层为足细胞(血管球上皮)。2、肾小管和集合小管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细段 集合小管 部位 皮质 皮质放、锥迷、放、锥管径 较粗 较细 细 粗 管腔较小不规则较大 小 大 细胞大小 较大 较小 小 形状锥体形立方形扁平立方至柱状 着色 深 浅 浅 色淡而明亮 嗜性 嗜酸 浅红 分界不清(侧突)清楚 清明 核 核圆近基底部核圆居中突向管腔核圆居中

游离面有刷状缘微绒毛 无无

(为密集微绒毛)短、少基底纵纹 有 发达 无 无(质膜内褶)

顶小管小泡

多 少量微微

功能物质重吸收;调节尿量;分泌H+,NH4+等

调节酸碱平衡

同远端小管受调节

受醛固酮和同远端小管 抗利尿激素调节心房钠尿肽附注: 1、近直小管结构不如近曲小管。 远直小管比远曲小管发育更好(基底纵纹);2、远直小管不透水。在逆流倍增理论中起重要作用(降支细段对水通透性高,对钠通透性低;升支则相反)。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称为球旁复合体。功能:分泌肾素(蛋白水解酶),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II,一方面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另一方面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加,肾小管保水、保Na+、排K+功能增强,血压增高。肾间质即泌尿小管间的少量结缔组织,有一种间质细胞,呈星形,有突起,胞质内有较多脂滴。肾小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生成。

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大,流速块,约占心输出量的1/4;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人肾小体后被滤过;血管球内压力高(入球微A>出球微A);形成两次CAP网(滤过,重吸收);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2.输尿管Ureter三段腹部:自肾盂下端起始至小骨盆入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越过左髂总动脉的末端和右髂外动脉起始部前面盆部:进入盆腔后沿盆侧壁向下向后,然后前内侧至膀胱底。壁内部:斜穿膀胱壁内的一段,此段有括约作用为成对肌性管道,长约25-30cm,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行程可分三部,有三个生理狭窄,末端开口于膀胱底壁。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输尿管壁内部输尿管结石形态shape位置position结构structures分部division3.膀胱UrinaryBladder为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大小、形态、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成人容量约350-500ml,膀胱最大的容量800ml。呈三棱椎体形,分尖、体、底、颈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底: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膀胱体:膀胱尖与底之间膀胱颈:膀胱的最下部与前列腺(男性)或盆膈(女性)接相。

内面结构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输尿管间襞

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