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第9课《诫子书》_第1页
八下第二单元第9课《诫子书》_第2页
八下第二单元第9课《诫子书》_第3页
八下第二单元第9课《诫子书》_第4页
八下第二单元第9课《诫子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诫子书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作者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背景简介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补充注释:诫:警告,劝诫。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广:扩展。成学:成就励精:振奋年与时驰:年华意与日去:意志;岁月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通译全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通译全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问题研究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问题研究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问题研究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问题研究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理清课文结构,以助背诵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证明论点

治学:静、学、志

修身:淫慢、险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中心句是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4.《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阅读训练】1、本文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6分)答: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安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躁”字,把“静”与“躁”字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宁静的力量;“俭以养德”是节俭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超脱的力量;诫子书只有86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4分)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4分)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8分)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