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4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

答案

2015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9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9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简述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3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4简述1985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6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二、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2试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述。

3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

了”,试评论此观点。

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答: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

与遗传素质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

用。具体表现为:

(1)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始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统、有组织地进行的,因而教育影响力更集中持久。

(2)学校教育能够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使人的先天遗传

素质的某些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也能给某些患有先天缺陷的学生以教

育补偿或抑制某些缺陷的发展。

(3)学校的施教人员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教育人员,懂得教育科学,

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因而,更增加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

其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如果看不到这些,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就会陷入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2简述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答: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总和。同

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

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即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

来培养人才。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系统化、概念

化了的文化知识。教育内容集中反映在课程上,而课程本身既是各种文

化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特定文化形式。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

源。文化知识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

度。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①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必须受到

特定的文化模式所制约。文化模式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无

法逃避它的影响。这也就是生活在经济政治制度大体相同而文化模式迥

异的国家里的国民,其国民性却大相径庭、各有千秋的主要原因。

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

谐、崇尚德性、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

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

的、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我国的文化传统既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正是受这

些文化传统的影响,使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重德轻术、师道

尊严、读书做官等取向,在教育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出重演绎轻归纳,

重既定知识的接受、轻创造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等特征。我们今天在教

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追根溯源都与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有一

定关系。

3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

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

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

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

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4简述1985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答:《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教育法令,国会1958年通过,共10章。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动摇了美国在军事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使美国认识到教育和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于是美国总统于次年

亲自批准颁布了此法。

(1)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该法要求让更多

的青年学习这些学科。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

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

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

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

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

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

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接受更深的教育,从他们中

间培养出拔尖人才。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

立国防奖学金,培养一流科技人才。

(2)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意义

《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

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

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答: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行影响原则”,是德育原则之一。它是由苏联

集体主义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一种教育原则,该原则的依据是个人与

集体关系的原理、尊重学生人格的原理。

(1)“平行教育影响”的概念

集体主义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

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种教育形式就

是“平行教育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尽量避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而

应该与集体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只能选择参与共同的活

动,在参与共同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个人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其行为也

会影响着集体。

(2)“平行教育影响”的优点

平行教育影响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会使学生总感

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

①教师利用集体对个人施加影响,给予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

时,同伴和集体的教育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育的实

效性。

②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

心。

平行教育原则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

用。中国学校教育吸取了这一原则的精神,把它表述为“集体教育与个

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答: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要素教育论”是

他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

初等教育革新所做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是指儿童自然能力的最简单的萌芽

教育活动过程必须依据大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儿童的自然本性发展

顺序相一致。要素教育论强调只有找到儿童能力的最简单的萌芽并加以

培养,使之得到发展,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儿童的全部能力,这是改革

初等教育的根本原则。人的全部能力可分为意愿、智慧和实践能力三

种,因此教育也相应的分为德育、智育和体育。

(2)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①道德精神的萌芽是儿童对母亲的爱,道德要素教育应从儿童在家庭中

培养亲子之爱的感情开始,逐步扩展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及至

爱上帝。

②裴斯泰洛齐在强调以母爱精神去感化学生的同时,还强调要重视道德

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而不崇尚空谈,也不能求助于体罚。

③他还把德育和智育联系起来,认为通过智育授给儿童以知识,发展他

们的智力,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

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最初萌芽

又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

目、形状和名称。认识这三个要素的相应能力是计算、测量和表达,培

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几何与语文。各门学科的教学须从最简单

的要素开始,由简到繁、循序发展。

(4)体力的要素是影响儿童身体和道德健康的因素

①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故体育应从锻炼关节活动开

始,逐渐发展站、行、跑、跳、掷、摇、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使儿童

不仅获得整个身体的健康,还能获得初步劳动能力的训练,进而影响儿

童在道德上的良好发展。

②裴斯泰洛齐强调体育应该从儿童的早期开始,母亲必须熟悉体操的道

理,以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力设计选择最适合、最有益于她们孩子的

体操运动。学校的体育活动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二、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

才。

①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能够推动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能够促

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②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

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

济振兴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要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

置,加强智力开发。

(2)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

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生

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

这些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依靠教育。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

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提高整个中华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社会主

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

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

(4)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

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育

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重新审视和确立我国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快开放改革步伐,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更应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考。

2试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述。

答:“生活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

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

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就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包括生活决定了

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就是说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

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

②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指出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

校。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打破传统学校时空的界限,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指明了生活教育

的时空范围。

b.学校不能关起来办学,必须与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办得

好。

③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的方法,在生活里,人们总是要不断地实

践,不断地活动,不断地学会做事。因此在生活里,对事是做,对己之

长进说成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

①优点

a.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

b.生活教育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适合中国社会教育的理

论;

c.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理论上有不少创新。

②局限性

a.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把“社会”和“学校”画等号,淡化了教育、学

校的特殊性,将教育低级化、原始化了,夸大了生活教育的作用。

b.把“认识过程”和“教学过程”等同起来,忽视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忽

视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忽视书本,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

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做的活动

展开而发生角色转变。师与生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个个体之间,还体现

在同一个体身上,即同一个体既是师,也是生,亦师亦生。

②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

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

教育。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教师要掌

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

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③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空间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

人,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构建“目标——实践

——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个性化教学,使学科教学和活动课程

真正体现主体性。

3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

了”,试评论此观点。

答:(1)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

物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基本理论是:

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理解它与许多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他

所谓的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

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

鲁纳等人的思想。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有:

①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

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

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③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

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

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

换和改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结构注意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在研究教育问题中应用较多,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

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结构主义学习

理论就落后了。它同样能够给人启发,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所以题目中

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试述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3试述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

4论述要素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起着制

约作用,它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

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

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

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a.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

上。当文化发展水平低、积累少时,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就小;文化发

展水平越高、内容越丰富时,教育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课程的种类

和变革频率也随之增加。

b.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也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

倾向性和一定的特色,如中国教育突出礼仪教育,而西方国家突出环境

保护教育。

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

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人类积累的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

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

点来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文化的过程,就是整理文化的过程。教育将

选择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刻画在年青一代身上,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文化传播意味着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

体。在文化传播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

各自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2试述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答:(1)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特点

①系统性

定量研究有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研究操作程序。系统、严密的研究程

序可以避免研究主体的主观随意性、局限性和个人价值观对研究的影

响。

②证实性

定量研究的研究主体通常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认识提出研究假

设,然后使用客观研究工具采集量化数据,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

处理,用统计结果证实或拒绝研究假设。

③介入性

定量研究涉及众多因素,其中有些是相关因素,有些是不相关因素。研

究主体需要介入和控制研究环境,排除那些不相干因素和它们的影响。

④可靠性

定量研究涉及的研究步骤、数据和结果可以重复。每一个对某项研究有

兴趣的人,都可以按照原设计,重复研究过程,得出相同的结果。

⑤概括性

由于定量研究的研究样本是随机抽取的,代表一定的总体,所以定量研

究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定量研究的结论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2)教育研究中定性研究的特点

①整体性

定性研究视外语教学活动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和大于全体的复杂系

统。定性研究强调研究人员要深入某种自然状态的教学现场,贴近教师

和学生,细致观察外语教学活动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②不干预性

定性研究视外教学活动是自然发生的事件、过程和相互关系构成的,研

究者事先没有任何框架,也不能介入研究背景之中,只能做一个旁观

者。

③描述性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的兴趣主要在于观察外语教学人员在自然环境

中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忠实、全面、详细地记录和描述他们观察到的

一切。

④灵活性

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有很大的灵活性。由于没有框的限制,研究

人员可以随着观察的深入,改变观察的视角和重点。

⑤归纳性

数据收集以后,研究人员运用他们的知识、经历和洞察力,从中发现反

复出现的规律或行为模式,这些发现常常被用作未来研究的假设。

3试述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

答: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

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

程。

(1)全纳教育的基本观点

①人权观

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容纳所有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氛围,在这种氛围

中,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在普通学校中,要牢

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

求。

②平等观

a.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

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b.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我

们的教育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

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

③民主观

a.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全纳教育提出的“积极参与”,是个

体作为社会一份子,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

这个社会。

b.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

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

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

的积极参与。

④价值观

a.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全纳教育的目的是

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

大家合作。

b.全纳教育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有问

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

c.全纳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不

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⑤教学观

a.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

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

b.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

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

的需要。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

学生的不同需求。

(2)主要的议题

①残疾儿童的全纳。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地区,残疾人教育仍旧被排除在

主流教育群体之外。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政策以有效地监控残疾儿童全纳

教育全面实施。

②艾滋病与健康教育。必须防止歧视或排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

应该制定保护和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法律、政策和规章。

③少数民族全纳。亚太地区存在着数千个母语不是他们生活国家官方语

言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对少数民族儿童实施注重质量教育的一个主要障

碍。语言问题又同文化、宗教和采用的整体教育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④移民、难民和国内迁移儿童的全纳。移居工子女特别是家长害怕被当

局抓捕的非法移居工的子女,通常不能享有平等的入学和受教育机会。

儿童的非法状况不应该影响他们的受教育权。

⑤社会包容。在国家和整个亚太地区层面,面对各种被边缘化的群体,

非常有必要提高对社会全纳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其涵义、范围和影响。

⑥性别。全纳教育的核心是性别与教育的问题。其内容包括需要有性别

差异教育数据及其他的数量和性别敏感性的指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

律法规保护全民的受教育权,特别要反对性别歧视等。

⑦灾难风险减少教育。灾难风险减少包括危机评估、危机教育和危机信

息管理、土地使用规划、环境管理、重大设施保护、科学技术在包括早

期预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等方面。

4论述要素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答:在新传统教育派理论中,要素主义教育是势力最大和影响最广的一

种教育理论。它最初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1938年在美国成立

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可以

概括为四个方面: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课程的核心

①要素主义教育的倡导者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里,存在着永恒不变

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那是一

切人都应该学习的。

②他们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提出应该严格按照逻辑系统来编写教材,并

恢复各门稳定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他们还认为学校是传递人类

文化的机构,必须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书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类基本知

识的要素或民族文化传统的要素。

③要素主义教育的倡导者还认为,在社会进化史上存在着促进人性发展

的“永恒的真理”,使人性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即人的思维能力和高

级意志的发展,学校就要用这种“永恒的真理”来武装学生。

④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在初等学校中应该特别重视读、写、算基础知

识的教学。在60年代教育改革中,要素主义教育的提倡者特别强调“新

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的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

①要素主义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

源是不应该被浪费的,这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他们主张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力的严格训练。一切教育的目

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学校应该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对学生将

来一生都是极其需要的思考能力。一些要求严格的科目,例如拉丁文、

代数和几何对学生心灵的训练具有特殊的价值,应在课程中占有特殊的

地位。

③要素主义教育家还强调,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在他们看

来,人的才能总是不平等的,因此,我们将走向一个最有天才的和最有

才能的人居于顶端的一个社会,这就是我们所构想的一个理想的社会。

④在教学方法上,他们则强调坚持传统的心智训练。教学应该是传授整

个人生的知识,而不是集中注意儿童感兴趣的问题。

(3)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刻苦和专心

①学习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艰苦的训练,而且要进行近于强迫的专心勤

学。他们认为,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那样只强调儿童的个人兴趣和自

由,而只有强调“努力”这个概念,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

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由不能当作手段,而应该看作过程的目的与

结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必须服从教师所强加的纪律,在学习中

刻苦和专心。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

们学习。

(4)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人物

①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力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过程

中的主动权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强调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

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②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出发,要素主义教育的提倡者认为,

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的逻辑体系,对儿童在学习过

程中的心理有深入的理解,具有把知识、事实、理论传授给学生的能

力,懂得教育的历史和哲学的基础,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

作。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西欧和苏联的

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要求和身心

特点,忽视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加上所编的教材又脱离学校教育工作

的实际,因而受到了其他教育理论的抨击。从70年代初开始,要素主义

教育逐渐失去它的优势地位。

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说服教育

3元认知

4学习策略

5学科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

2简述创造性基本结构。

3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4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意义。

三、论述题

1试述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意义。

2试述对班级授课制评价。

3概述杜威实用主义。

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

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是社会和教育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因素起着决定的

作用。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

育机构等。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2说服教育

答: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

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常用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

点有两点,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

理服人。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要让中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

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对于

不正确的看法要帮助学生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元认知

答:元认知是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

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自我调节,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

控。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

动;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元认知只能通过

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

发展。

4学习策略

答: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依据

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

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所采用的手

段和谋略,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

5学科课程

答:学科课程,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

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

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数,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分

科设置;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安排内容进度;强调教师的系统讲

授。其优点在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与运用;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缺点在于:课程内容往

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

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压抑了儿童的主动性。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

答:(1)基本思想

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

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

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基本内涵

纵观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各种表述,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具

有丰富的内涵:

①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

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

趣的全面发展。

②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

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③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

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④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

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和“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2简述创造性基本结构。

答:(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结构: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

维。

①聚合思维又称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方向、有范围的、收敛性

的思维,追求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主要包括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

②发散思维指沿着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分析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

方案。

(2)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3)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①知识

知识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经验的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

创造性思维的水平,理解的深度以及知识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具有

重要影响。

②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创造性和

智力具有一定相关,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品质,高智商并不必然带来高

创造性;反之亦然。

③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人格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创造性具有的个性特点

有:

a.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

b.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c.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坚毅的精神等。

3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

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任何教学活

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了(或清晰)

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

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

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

知识的准备。

(2)联合(或联想)

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

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

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

的教学方法。

(3)系统

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

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

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

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

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

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

确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

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

意义。但在另一方面,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

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4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意义。

答: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

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作“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

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

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

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

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

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情感教学理论流派的代

表,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

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他指出:学校要培养的人就

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

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

知识的人;更重要地,能灵活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

和创造性地运用所有有关经验时,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式的人;能在各

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了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他们

自己的社会化目标而工作的人。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

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

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

景;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⑤整合。

(3)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

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

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

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

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

指导性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教

学模式。

(4)师生关系的品质。罗杰斯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而教

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

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

三、论述题

1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意义。

答:(1)孔子的教学方法有:

①因材施教

a.因材施教是孔丘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

个别差异的矛盾。

b.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

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

育。

②启发诱导

a.孔丘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主要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

学生积极性的矛盾。

b.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这种启发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

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

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从而扩大认识范围。

③学、思、行并重

a.该方法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

盾。“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

可偏废。

b.孔丘提倡学习知识要广泛,并且强调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深

入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孔丘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

(2)孔子的教学方法的现代意义

2试述对班级授课制评价。

答:班级授课制是指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

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

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上课,克服

个别施教手工业式的弊病,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

工作的效率。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班级教学按教师所学专业实行教学分工,有利

于发挥教师优势,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在教学班中,学生间可以相互启发、

相互帮助,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④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授课制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劳逸结

合,各科教学交错进行,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班级授课制有统一的教学要

求,目的性、计划性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有利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班级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面向班级,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要求和

教学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教学领域主要局限于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③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

主。

④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⑤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和创造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⑥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

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⑦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⑧缺乏真正的集体性。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

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

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

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3概述杜威实用主义。

答: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

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

论的基础上的。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说。

(1)实用主义的内容

①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观点,是

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

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存在。

b.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

观。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

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使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

②论教育的目的

a.杜威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他要求教育尊

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b.杜威认为强调过程内的目的,不等于否定社会性的目的。杜威认为

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

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③论课程与教材

a.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第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成人编写的前人积累的系统的间接

经验构成,代表成年人的标准,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

第二,杜威认为分门别类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了,使儿童对世界的

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性而流于片面。

第三,杜威认为旧课程和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社会精神的匮

乏,他要求教材不能只从本身出发,而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b.从做中学

第一,杜威以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

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第二,杜威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在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

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④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a.提倡反省思维。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提倡从做中学,这是一

种通过主动作业,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即反省思维。反省思维

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续不断地思考,

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

b.提倡五步教学法。杜威将思维的五步法运动到教学方法上,指出了

教学法的五个要素: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第三,占有知识资料,进行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第四,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应用检验自己的观念是否有效。

c.实验主义。杜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涉及到观察、分

析、综合、想象、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用,还涉及间接经验的运

用、假设的提出、假设的检验等方面,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更像是

一种科学“实验”。

⑤论道德教育

a.力倡新个人主义。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力倡新个人主义,认为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

是无情的竞争,重视理智的作用。

b.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施道德教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

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

c.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

的情境、内容、目的,也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的基础上。

(2)杜威思想的现实意义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背景与杜威的时代在制度和文化上是有差异的,因

此杜威的一些看法或许并不合乎我国国情,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理论

所反映出的总体精神对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①加强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②尊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④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⑤以道德文化的力量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规范与调控;

⑥将教育的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结合起来;

⑦克服教学论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诸

方面的对立,等等。

2014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课程

3四书五经

4新学制

5学习动机

6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教师的素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3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的性质。

3孟子的教育思想。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014年曲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

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答: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

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教育是指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②狭

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

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外延相当广泛,包含各种形式

的教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

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

斗争功能;选择功能。

2课程

答: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

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的课程

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

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

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

构。课程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教育行政人员、各个学

科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专家,以及广大教师的共

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

3四书五经

答: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撰成《大学

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合称《四书章句集

注》(简称《四书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南宋末年,用作教材。

元代开始作为科举考试课目,并以朱熹集注为标准。五经指的是《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明朝永乐年间刊行《四书

五经大全》为学校教材。宋儒谓四书是学习五经的先始阶段,故元、

明、清学者常循此读书规程。

4新学制

答:即“壬戌学制”,它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

提到的学制系统,是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

的“壬子癸丑学制”,亦称“新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

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

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在学校系统

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达时期为根据,采取纵横活

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

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

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

年);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

师范3年);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上),入学

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

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

之特种教育。

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

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

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

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

反而被削弱。

5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

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按照不同

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

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奥苏伯尔则将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

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这三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

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

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

情境动机。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

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

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使个体的学

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学习活动,而且还控制着学习

的进程,并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改善

学习行为。

6学习策略

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以提高

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一般认为

其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学习策略既可以是一般性策略,也可以是具

体策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发现,一般性学习策略主要有四

种:①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②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③灵活探索策

略;④将局部整合为整体的策略。虽然它们适用于各种学科的学习,但

在具体应用时,并不能脱离具体的专门知识。他认为:①专门领域的基

础知识是有效地利用策略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策略是随专门领域知识

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不准确和不完善的专门领域知识则可能抑制或干扰

学习;②策略知识对利用和获得专门领域知识有帮助,而策略知识的不

完善利用则有害于学习,学习策略的使用者应视学习者状态、学习材

料、学习时间而定,没有千篇一律的策略知识;③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

或它所应用对象的结构不同,可导致专门领域知识的相对重要性不同。

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

一般性学习策略;80年代中期后,研究重点转向具体领域的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教师的素养。

答: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教育者,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的素

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成长的质量,关系到教育事业乃至社会

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教师劳动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劳动特点,必然会对

教师的素养提出比较全面而严格的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要求和教师劳动职业的需要,教师应具备下述素养:

(1)高尚的师德

①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发自内心地愿把自己全部

心血灌注在培养下一代身上,要关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怀民族、人

类的现实境遇和未来发展。

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

手段。这种爱首先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

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

的成果”。其次还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

一视同仁地热爱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③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有具有集体性。教师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应

该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地教育学生,最大效度地发挥集体的

教育力量。

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到

的,教师首先要自律。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威信,受到学生的

尊重。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

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

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应科学、深入

地把握,能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

自如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的错误。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

广博的文化修养。

(3)专门的教育素养

①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应掌握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②教育能力培养。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

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与引导教学的

能力;机智地应变与创新的能力。

③教育研究素养。教师能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

解决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优劣成败,而且会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概括

起来主要是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兴奋的精神,乐观幽默

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略

3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的基本原理

福禄贝尔深受德国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古典哲学的影响,认为宇宙精

神是万物存在的根源;从教育思想的渊源来说,裴斯泰洛齐又为其提供

了方法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福禄贝尔确定了教育的四项原则。

①统一的原则:教育的实质在于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

上帝的精神。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

一。

②顺应自然的原则: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

的、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只有在发现人的原始的健全

性确已遭到破坏时,才须采取直接的强制性的教育措施。

③发展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基本的对立物是内因与外因,即儿童天

性与环境的矛盾。教育总是从内因和外因的矛盾入手,在两者之间发现

调和的东西,克服差异,最终使二者达到统一。

④创造的原则:对于年轻的一代需要及早地给以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

动的训练,使其能在行动中和工作中,在形态上和材料上,从外部表现

上帝给予他的本质。

(2)教育的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

福禄贝尔把人类初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

青年期,并具体讨论了前三个时期的教育。

①婴儿期:这一时期的活动应以感官的发展为主。仅仅为了运用、应用

和练习他的身体、他的感官、他的四肢,而不是为了从这种活动中产生

结果。

②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开端。这一时期,智力的培育和保护加

强。借助语言和游戏的方式,儿童开始把他的内在本质向外表现。这一

时期家庭的教育,尤其是母爱十分重要。

③少年期:主要是学习的时期。通过激发、养成坚强的意志,使纯洁的

人性得以实现和表现,是指导少年儿童、教学和学校的主要目的和关键

所在。借助实例和言语进行的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在少

年时期,游戏与家庭生活仍是教育过程中的要素。

(3)幼儿园教育理论

①教育方法: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a.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他要求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把有关联性的事

物呈现在儿童面前,使儿童能容易而正确地知觉这些事物,并形成观

念。

b.高度评价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

现,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

c.主张应在团体的活动中来接受教育,把“社会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

园教育方法,要求教育儿童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

生活之复演。

②课程:依据感性直观、自我活动与社会参与的思想,建立起一个以活

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

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

③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儿童在离开幼儿园进入普通学校之前,必须

有所准备。介于幼儿园和普通学校之间的“中间学校”的任务,是帮助儿

童顺利地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折。

(4)学校教育

①学校课程:学校的教学内容取决于人在少年时期发展的性质和要求。

学校必须设置三方面的课程:

a.认识心灵的科目(宗教与宗教教学);

b.认识外在世界的科目(自然科学与数学);

c.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科目(语言)。

②艺术教育:呼吁重视艺术教育,要求尽早地把唱歌、图画、绘画和雕

塑作为正规学校的正式教学对象,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

和艺术修养,以便使他们达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③手工教育: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认为它兼具内容与手段

的双重性质,从中既能学到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吸

收,所以应使其成为知识与文化的基础。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病提出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主

要受到了皮亚杰、杜威、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它

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类。前者强调自身在个人知识建

构中的创造作用,后者则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

重要作用。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

知识的动态性。它强调,知识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

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

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

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还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

验背景。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

解。

(2)学习观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而内的转移和传

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

知识经验。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

境性三个重要特征。

(3)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

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

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

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

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

的工具、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

觉因素,是可控制的特殊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

是: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能排除和

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

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

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

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

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3)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这是因为人是“合群的

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由于人类的婴儿生存本

能匮乏,具有无助性,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教育,教育就是

帮助儿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事业。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也就是说,个

体的儿童期是未成熟的时期,教育能帮助儿童达到成熟,完成社会化的

过程。

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更需要教育。

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现代脑生理学的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神经细胞都有一个生长、发展过程,而促进其生

长、发展的动力是外部刺激,主要是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全球范围内,

通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发掘出人的巨大潜能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从另

一个角度证明了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不仅人类个体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亦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

展。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化是人

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是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然而,使得文化的

保存、延续、发展和丰富成为可能的正是教育。在地球上,人类世代交

替,生生不息。每当人类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后,都要把他加入到社会文

化共同体中去过一定的“文化生活”,使他从一个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

人,成为一个具有摄取、分享、鉴赏和创造文化财富能力的文化人。显

然,这就不能没有教育。

因此,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

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要受

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如果看不到这些,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就会陷

入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2教学过程的性质。

答:(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及其时间流程,由

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

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2)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

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

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

点:

a.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

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b.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

成;

c.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的

活动。

②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本身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学生是处在迅速发展

时期的青少年,教学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美、体

充分发展。因此,教学过程和学生身心发展过程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

联系。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

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

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

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

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三者之间既相互独

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a.教师:教师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