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主题探义——《红楼梦》整本阅读第四课段教学设计泉州中远学校高中语文组教学目标1.通过对《红楼梦》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的研读探究进行文化传承理解和思辨性表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2.通过对《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和主题的探究,培养鉴赏能力迁移和运用,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经验和方法。3.分析《红楼梦》小说主题。探究《红楼梦》小说主题形成的原因。4.理解《红楼梦》主题多义性的特点。5.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读写能力。6.通过表演形式加深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并激发继续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确定依据: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进一步发展。教学重点分析《红楼梦》小说主题。教学难点探究《红楼梦》小说主题形成的原因。确定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主旨,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学习评价1.完成第1课时,能将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中理解并表达,在分析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提高思辨性和撰写应用类文本的能力,促进对小说主题的理解。2.完成第2课时,从作家背景、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多义性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析红楼探主题——以《红楼梦》专题分类章节分析小说主题教学目标1.从最典型的人物入手,选择《红楼梦》中与“十二金钗”相关的内容阅读,通过做职场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主题之一为女性立传说。2.从最典型的情节、场景入手,结合《红楼梦》中宝黛钗爱情的情节,感受宝黛爱情的矛盾与冲突,促进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3.引导学生走近《红楼梦》中百姓生活和贵族生活,分析贾府由盛转衰的具体原因,在鉴别和评价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分析《红楼梦》小说主题。教学难点探究《红楼梦》小说主题形成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创设情境导入为提升同学们欣赏、阅读、探究《红楼梦》主题的能力,泉州中远学校举行“红楼主题表演”活动。首先描摹故事大纲,通过体悟人物、感受和分析故事主题,更好地演绎故事情节,学习《红楼梦》主题。前情提要:民国家族企业曹氏盛极一时,集团产业全方位覆盖,涉及农业农产品、畜牧业及畜牧业产品、海鲜产品、土地租赁、银行借贷等,且家族中有几人在政府部门任较高职位。设计意图:通过“红楼主题表演”这一活动及“曹氏家族企业”的设定,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及形成该主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曹氏企业招聘会听闻曹氏企业发布招聘公告,欲广纳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助推产业发展。《红楼梦》中十二金钗闻此消息将来应聘,请根据《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人物形象,选择十二金钗中的其中一位为其做职场面试介绍。【预设答案】:(1)我选择王熙凤。介绍要点:优势是善于管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是我的强项,我曾经担任过总经理,管理过荣国府,并协助管理宁国府,处理事务高效快速有序……(2)我选择林黛玉。介绍要点:能文善诗,感受能力强,曾组织并多次参加诗社,擅长团建和公众号编写……(3)我选择薛宝钗。介绍要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门面担当,欲应聘人力资源总监……(最后这些女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纷纷凋零)林黛玉:在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薛宝钗:贾宝玉出家。独守空闺,抱恨终身。贾元春:暴病而亡。贾探春:远嫁异乡。史湘云:丈夫暴病而亡,湘云守寡,悲痛欲绝。妙玉:被贼人掳走,下落不明。贾迎春:被孙绍祖虐待而死。贾惜春:终产生弃世的念头,后不顾家人反对出家为尼。王熙凤:死了。贾巧姐: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结婚,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成了一位纺绩妇人。秦可卿:年轻早夭。……设计意图:通过“为十二金钗做职场面试介绍”这一情景的设定,体会《红楼梦》中的女子的美好以及众女子最后结局的悲哀,感受她们智慧的品性,通过对《红楼梦》中典型的“红楼女儿”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理解,到她们香消玉殒的凄凉命运,体会其主题是写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唱出了热烈的颂歌和沉痛的悲歌。且与本学期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内容有交叉和融合。主题一:红楼儿女的不幸人生和普遍悲剧,唱出女性颂歌和悲歌(为女性立传说)【教学评价标准】:满分10分学生是否选择《红楼梦》十二金钗中一位人物进行职场面试介绍。(2.5分)学生是否根据文本阅读的内容进行逻辑清楚的介绍。(2.5分)学生罗列的理由和要点是否清晰、有条理。(2.5分)学生的仪表仪态是否干净整洁,面试介绍时是否举止有度。(2.5分)二、活动二:曹氏爱情故事曹氏企业员工贾宝玉爱上了同一部门入职一年的员工林黛玉,林黛玉出身钟鼎之家、书香门第,两人心有灵犀、情投意合,经历波折也互相明白了对方的心意。这天公司部门招聘了一位新员工,名为薛宝钗,这本没有什么,没想到贾宝玉下班回家,竟在家宴上见到宝钗,言谈间知晓薛宝钗家是富商出身,且与宝玉一样,同是曹氏亲戚,母亲言语之间竟有意让他与宝钗结亲,请结合《红楼梦》(357回)宝黛钗等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小说情节和婚姻爱情悲剧,告诉他,该何去何从?(注意须说出依据)请持不同看法的同学分为两队,进行3分钟的小型辩论。提示:从宝黛钗爱情中的社会因素、个性特点、太虚幻境预示的人物命运、最具代表性的场景等分析和表述【预设答案】:(1)守护自己的爱情自主权。选择与自己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黛玉……(2)服从家里的意愿,成为孝顺的儿子,选择家境富裕但是心志无时无刻不与自己背道而驰的薛宝钗……设计意图: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中谈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采用创设情境、站在主人公立场的的方式感知小说内容和情节。通过分析小说主要情节去理解小说主题。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到探究小说核心。主题二:宝黛爱情悲剧说(王蒙:情的悲剧)、反封建寻自由说【辩论评价标准】:1、团体部分(50分)(1)关于立场:对所持立场是否坚定,能否深入理解和表达。(10分)(2)关于论证:论据是否充分,引用是否合适,论证是否有说服力,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10分)(3)关于辩驳:辩驳能否抓住对方要害,是否正面反驳对方的问题,能否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10分)(4)关于协作:是否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是否相互支持帮助,是否给对方一个有力反驳。(10分)(5)关于语言:是否用词得当、流畅、明白,语调、语速合适,是否尊重对方辩友、尊重评委。(10分)2、个人部分(50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辩论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如:(1)论述是否流畅,阐述立场是否透彻等。(25分)(2)反驳是否有力有据、有理,用语是否得体,反应是否机敏等。(25分)抽选7位同学做评委,学生互评。三、活动三:曹氏企业自救记曹氏企业因挪用公款等各种原因濒临倒闭,且民怨沸腾,继承人曹雪芹刚接手家业,欲先自查自纠,挽救家族企业,派企业督查组一一核查,以定挽救策略。请结合《红楼梦》中贾府由盛转衰的小说情节分析原因,以史为鉴,14组同学按照组号各领一个任务,分析曹总该如何应对?提示:(1)阅读《红楼梦》4、6、15、24、28回,撰写当地百姓民生民情的简要报告(2)调查贾府的财务情况,形成财务来源、生产利润、其他收入、花费支出等方面的简要报告。(3)薛蟠害民最终却无事,请调查前因后果。(4)请做贾雨村官场沉浮的折线图,横坐标为时间、事件,纵坐标为官职高低位置。写调查报告流程:列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弊端,提出解决办法。设计意图:沈天佑在《北京大学学报》中提到《红楼梦》的主题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一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写出了贾府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贵族家庭逐渐衰败的过程,通过这一衰败过程的描写,广泛地暴露了封建末世社会上的种种腐败和罪恶以及存在着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以写报告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贾府衰亡的现实因素和主观因素。从小说情节到应用文写作,既能实现不同文体、不同学科的联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贾府由盛转衰的具体原因。主题三: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巨变说(王蒙:政的衰颓)【报告评价标准】:组号基础分(60分)表述要点基本完整逻辑性(15分)立论鲜明有力,图表清晰,逻辑性强汇报情况(15分)语言流畅,表达能力强,汇报时间掌握恰当附加分(10分)有亮点,措施有效1组2组3组4组教师评价。四、课堂小结《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人物之饱满、情节之跌宕、主题之丰富、知识之广博,让每一位阅读它的人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变化深深地牵动着。有人说:《红楼梦》中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从而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墙里开花墙外香,读红楼人物,读红楼情节,走近红楼,走进红楼,常读常新。五、布置作业1.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如果林如海没有死,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会成婚吗?【预设答案】:(1)最终会成婚,因为……(身份地位、经济状况、家庭情况、情感等角度)(2)最终不会成婚,因为……(贾府家族命运、情感等角度)设计意图: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是单元学习任务,通过该作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贴近人物,并回扣学生对主题的理解。2.结合以下材料,思考《红楼梦》主题多义性的原因。材料提供:(1)教科书编者意图:《红楼梦》以宏大规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乡土中国》中,知人善任的费先生,请来《红楼梦》中人,演出了“差序格局”的典型场景(张冠生),则无疑又提示我们这两部书之间存在的“互释”可能。(2)“阅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评《红楼梦》(3)“能解者方有辛酸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脂砚斋评此诗(4)《红楼梦》也像其他伟大古典作品一样,在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属于未来的东西”。——蒋和森《一部对时代生活感到痛绝的书》设计意图:“学习任务群1”中要求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组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供任务、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思考,以任务驱动教学。女性颂歌和悲歌(为女性立传说)女性颂歌和悲歌(为女性立传说)六、板书设计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巨变说宝黛爱情悲剧说、反封建寻自由说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巨变说宝黛爱情悲剧说、反封建寻自由说《红楼梦》《红楼梦》小说主题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围绕“《红楼梦》小说主题”概括出女性立传说、爱情悲剧说、家族盛衰说。圆圈图的作用就是罗列事物的各种角度,能够极大地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全局观。旧红楼“新”“汇”演——以《红楼梦》作者、背景、环境等角度分析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本构造的环境探究《红楼梦》主题。2.努力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对文本内容、背景环境和主题之间的联系做出分析判断。教学重点运用以往知人论世的学习经验,结合作者经历、社会环境分析《红楼梦》主题。教学难点结合《红楼梦》小说本身的特点及前人阅读经验和研究,剖析《红楼梦》主题多义性的原因。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法国戏剧家阿尔托提出“残酷戏剧”理论,他认为:字宙本身是残酷的,人性中隐藏着残酷的因素。而戏剧通过对这一切的表现把观众暴露在自己隐藏的罪恶面前,以此洗涤净化观众内心深处的罪恶感。这一理论对于小说《红楼梦》来说,也同样适用。设计意图:领悟《红楼梦》中体现的“残酷性”,发掘小说主题的深层意蕴。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子孙落难记曹氏企业最终还是破产,曹家子孙曹雪芹生活孤苦悲凉,更加体会到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结合作者背景,分析《红楼梦》这篇小说中哪里体现“残酷性”?【作家背景、社会环境】: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美”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郭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又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了叛逆的特征。提示:自然宇宙是残酷的,人性是残酷的,欲望是罪恶的,残酷的人性驱使着他们推动悲剧的发展,又让他们承受了这些悲剧。设计意图:完成“学习任务群”中的要求,学习分析、提升学生对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和表达。主题四:人生幻灭自叙传说(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教学评价标准】:紧扣文本内容紧扣“残酷性”这一观点3、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二、活动二:黄粱一梦终须醒,无根无极本归尘曹家子孙曹雪芹生活拮据已有一段日子了,这天他梦到了过往的生活,醒来后喟然长叹,过往的一切繁华好似梦一样,似真似假,又似乎如烟雾一般,飘散而去,徒留艰难与坎坷,惆怅满怀。《红楼梦》写的“梦”貌似荒唐,却处处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请根据《红楼梦》中描绘的环境和作品外的社会环境分析“荒唐”与“真实”的关系。【参考答案】:何永康在《曹雪芹的主观命意和〈红楼梦〉的客观意蕴》中谈到,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多“病”而又多“梦”的时代,他切准了封建末世整个社会机体的脉搏,记录了形形色色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病情,描画了众多人物所呈现出来的有同有异的病态。《红楼梦》写的“梦”貌似荒唐,却处处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纷纭复杂,却紧扣人生愿望、客观形势和思想斗争,多梦是多病的产物,写梦是对病者心灵的探索和揭示。作者要从荒唐的“病”与“梦”中,探寻生活的真谛,提炼人生的哲理。所以全书的主题是“通过对封建末世种种社会病情和人生梦想的描述,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痛绝之情,以及无可奈何的人生空幻的忧伤情绪”。设计意图:立足文本环境而又超越文本环境,从主客观的对立统一分析小说主题。深化主题分析。主题五:主观命意与客观意蕴对立统一说【教学评价标准】:关系是否阐述清楚、合理。论据是否以阅读的文本内容为依据,是否条分缕析。语言是否得当、是否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活动三:红楼主题多义性原因分析结合以下材料,思考《红楼梦》主题多义性的原因。材料提供:(1)教科书编者意图:《红楼梦》以宏大规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乡土中国》中,知人善任的费先生,请来《红楼梦》中人,演出了“差序格局”的典型场景(张冠生),则无疑又提示我们这两部书之间存在的“互释”可能。(2)“阅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评《红楼梦》(3)“能解者方有辛酸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脂砚斋评此诗(4)《红楼梦》也像其他伟大古典作品一样,在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属于未来的东西”。——蒋和森《一部对时代生活感到痛绝的书》(还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寻找相关材料)【参考答案】:“差序格局”涟漪式人物关系使得主题多元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的不同理解使得不同主题具有独特性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伟大作品的未来性、预见性、新的生成……所以,《红楼梦》至今都不会过时设计意图:目的为实现“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知识的联动,实现高一上下学期知识的联动,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介的能力,多角度探究写作意图及作品生成性。【教学评价】:找出的材料有出处且观点清晰,且依据《红楼梦》阅读的文本内容阐述。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不成熟,教师加以引导)能讲清楚持该看法的理由。四、课堂训练你认为《红楼梦》的主题还有哪些?请在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政治历史主题说、阶级斗争说、反皇权说……设计意图:畅所欲言。通过进一步提问,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理解。五、课堂小结1981年法国《快报周刊》曾这样评价: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