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 课件 段轩如 第1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4.3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_第1页
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 课件 段轩如 第1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4.3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_第2页
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 课件 段轩如 第1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4.3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_第3页
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 课件 段轩如 第1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4.3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_第4页
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 课件 段轩如 第1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4.3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文写作教程(第四版)目录

第一章应用写作基本理论

第二章党政机关公文

第三章规章制度类文书

第四章事务文书

第五章经济文书

第六章公关礼仪文书

第七章法律文书

第八章科研专用文书

第九章其他文书写作

第十章网络应用文体写作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第一节概论一、关于应用写作(一)应用写作的含义广义地讲,凡是以实用为目的,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用相对固定的格式,典雅、朴实的语言而进行的可以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写作,皆为应用写作。但,通常意义上,人们更习惯于将法定公务文书、机关事务文书以及经济、法律、科研等领域当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专业文书的写作,称之为应用写作,而此类文书写作的能力,自然也就成了衡量人们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尺。(二)应用写作的种类1.通用型(1)党政机关公文。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处理公务的具有某种特定格式的文件。(2)事务文书。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私务文书。主要指个人在从事社会活动中为处理私人事务而使用的各类应用文,2.专用型应用写作(1)规章制度类文书国家立法机关或法人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或由组织集体讨论通过的各种规范性的文体。它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政党、社团、经济组织的章程,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依法所制定的一般的规章制度、须知、公约等。2.专用型应用写作(2)公关礼仪文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交往、礼宾活动和商务、政务活动中常使用的各类文书的统称,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与场合,遵循相应的习俗和人情所撰写的礼仪文字材料。大致分为邀请类文书、祝贺类文书、感谢慰问类文书、欢迎欢送类文书、祭悼类文书、致歉类文书等。2.专用型应用写作(3)经济文书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常见的有经济合同(含意向书、协议书等)、招(投)标书、市场调查(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等。是经济领域中反映经济活动、交流经济信息、处理经济事务、研究经济问题的一种专业写作形式。2.专用型应用写作(4)法律文书司法机关以及非讼机关、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依照法定程序,在进行诉讼或者与诉讼有联系的非诉讼活动中,依据事实,适用法律、法规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广义的法律文书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的法律文书仅指非规范性法律文件,2.专用型应用写作(5)科研文书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内,以记录实验、观测和理论探讨等方面具有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见解为主要目的和写作对象的文章。根据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科研文书可分为实验型、观测型、理论型和综述型科研文书四大类2.专用型应用写作(6)网络应用文体指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来写作、存储,以网络技术支持实现其传播、阅读功能的应用性文体。它是传统应用文的网络化形态。从功能形态上划分,网络应用文体主要有电子邮件、帖子、博客、手机短信等。二、应用写作的地位与作用(一)应用写作的地位1.应用写作是与基础写作、文学写作并列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块。2.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是两种相对的写作活动。3.应用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交往的手段之一。(二)应用写作的作用1.领导组织方面的计划指导作用2.管理协调方面的约束控制作用3.交流信息,联系沟通的作用4.宣传教育,传递情感的作用5.办事查考方面的依据凭证作用三、应用写作的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2.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3.格式的规范性和写作过程的程序性4.写作的时效性5.语言的庄重性四、应用写作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滥觞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各类应用写作的雏形已基本完备,奠定了我国应用写作发展的基础。秦代,应用写作的规范性大大加强了,促进了应用写作的发展。汉代得以正式确立,并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唐宋发展到极点明代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国后1951年4月,《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2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次修订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党政机关公文合并,种类增至15种。五、应用写作的学习方法1.提高思维能力2.提高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3.知行结合,训练为主第二节应用写作基础知识一、应用写作的材料(一)材料的含义和作用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等。材料在写作中的作用

1.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前提2.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撑3.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二)选择材料的基本要求1.真实可靠事例典型2.围绕主旨适合文种3.遵循规律符合实际二、应用写作的主旨(一)应用文体主旨概述1、应用文体主旨的含义、特点应用文体的主旨是作者对文中涉及事件的观点、态度或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二、应用写作的主旨2、应用文体主旨的地位主旨是应用文的“灵魂”和“统帅”3、应用文体主旨的要求首先,合法、合意、切实可行。其次,准确深刻、鲜明直接、单一集中。二、应用写作的主旨(二)应用文主旨的形成与提炼1、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2、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材料,从中得出结论3、正确领会和体现领导人意图三、应用写作的结构(一)结构的概念及作用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对观点与材料、内容与形式进行组织安排的具体形式。作用:1.安排好结构,能使文章言之有体,符合规定体裁的应有程式;2.合理安排结构,能使文章言之有序,即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精心安排结构,能使文章言之成文,增强可读性和文采。三、应用写作的结构(二)应用文结构的特点1.条理清晰2.严谨周全3.程式划一4.单一平直三、应用写作的结构(三)应用文结构的安排1.先拟定提纲2.行文时注意前后连贯,达到完整统一3.结构安排要服从表达内容的需要4.结构安排的具体方式四、应用写作的语言(一)平实应用文的文风要朴实自然,所讲事情要符合实际情况,数据要确实无误,办法要切实可行。一句话,应用文要做到文实相符、文如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四、应用写作的语言(二)准确1.所写内容要准确2.所用语句要准确3.所列的数据、事例、话语要准确所用语句要准确(1)词语的选用。词义选择注意不要错用,避免出现词类误用、词语情感色彩不搭配以及产生歧义甚至生造词语等情况。(2)句子的使用。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少用整句,多用散句;少用感叹句、疑问句,多用陈述句。(3)修辞格的运用。少用修辞,用得恰当、合适,不可滥用。四、应用写作的语言(三)简洁1.文字要简练,篇幅要短小精悍。2.扫除套话、空话、废话。【思考与训练】1..应用文有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2.应用写作选材、用材时有哪些具体的要求?3.简述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4.应用写作对语言有哪些要求?【思考与训练】5.分析《老舍自传》的语言是否符合应用写作的要求。老舍自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有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第二章党政机关公文(一)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以下简称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第一节概述

(二)公文的种类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1.按行文关系划分

上级机关向下属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和意见等。下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上行文

平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往来的公文。如函、议案,包括某些通知等。平行文2.按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划分特急件加急件内容重要而紧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和处理的文件。内容涉及重要工作,需要急速形成和办理的文件。(一)公文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2.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3.规范的体式4.法定的处理程序5.严格的时效性(二)公文的作用1.明法布政作用2.领导管理作用3.联系交流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凭证依据作用三、公文格式各要素及编排规则(一)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一份公文通常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页码位于版心外。每个部分又由若干要素组成。1.版头

(1)份号

公文份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一般公文不印份号,绝密、机密公文要印份号,按号登记分发给收件人。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1.版头

(2)密级和保密期限指公文秘密程度的等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1.版头(3)紧急程度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1.版头(4)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指公文首页上部用红色大字印上的发文机关名称和“文件”,下面用横线隔开,通常被称作“文件头”,俗称“红头”。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1.版头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简称文号,是发文机关按年度对公文编排顺序的代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使用发文字号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一个机关的发文数量较多,可以在发文字号中加一个类别标志,反映文件的业务内容的类别或归属,如“鲁教人字”、“国办函”等;二是如果是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三是命令、令只有顺序号,没有机关代字和年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五号”、“××省人民政府令第二号”等,其发文时间在正文中显示。1.版头(6)签发人

指签上发文机关核准发出该文的领导人的姓名。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1.版头

(7)版头中的分隔线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2.主体部分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主体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附件等内容构成。2.主体部分

(1)标题完整的公文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第一种: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三要素俱全的公文标题第二种:由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第三种: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第四种:只有文种的标题。2.主体部分

(2)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执行的对方机构,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主送机关的写作,直接反映公文的行文关系,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特别是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公开发布的公文通常不写主送机关。主动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注方法见抄送机关部分。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2.主体部分

(3)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正文在标题或主送机关之下,附件及生效标识之上,是公文的主体和中心。公文的发文目的以及文件的具体内容,主要在正文中体现。公文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2.主体部分

(4)附件说明附件是附属于主件的文字材料,对正文起补充和说明作用。主要包括随文转发、报送的文件,随文下发的制度、规定以及报表、名单等。公文如有附件,必须在正文之后加以说明。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2.主体部分

(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以及附注、附件①加盖印章的公文②不加盖印章的公文③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④成文日期⑤特殊情况说明⑥附注⑦附件

3.版记部分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即文尾部分包括分隔线、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和页码等要素。3.版记部分

⑴版记中的分隔线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35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25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3.版记部分

⑵抄送机关即公文受理机关外需要阅知公文内容或协助完成工作的有关机关。公文的抄送机关可以是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3.版记部分

⑶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3.版记部分

⑷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以上所说的各个部分的要素,是一份文件最完备的格式,其中有的项目是必备要素,有的则是不一定出现的要素,使用时可视具体情况省去一些项目。

(二)公文的其他编排规则1.公文中的横排表格A4纸型的表格横排时,页码位置与公文其他页码保持一致,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2.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公文中计量单位的用法应当符合GB3100、GB3101和GB3102(所有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应当符合GB/T15834,数字用法应当符合GB/T15835。四、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一)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四、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二)版面

1.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2.字体和字号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3.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

4.文字的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五、公文的印制装订要求

(1)标题(一)制版要求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二)印刷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2mm。黑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三)装订要求公文应当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裁切后的成品尺寸允许误差±2mm,四角成90º,无毛茬或缺损。六、公文的特定格式

(一)信函格式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上边缘至上页边为3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标志。发文机关标志下4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细下粗),线长均为170mm,居中排布。发文字号顶格居版心右边缘编排在第一条红色双线下,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标题居中编排,与其上最后一个要素相距二行。第二条红色双线上一行如有文字,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首页不显示页码。版记不加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分隔线,位于公文最后一面版心内最下方。六、公文的特定格式

(二)命令(令)格式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字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居中编排令号,令号下空二行编排正文。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和成文日期的编排见文中部分。六、公文的特定格式

(三)纪要格式纪要标志由“×××××纪要”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员名单,一般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标注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除依次另起一行并将“出席”二字改为“请假”或“列席”外,编排方法同出席人员名单。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第二章党政机关公文第二节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

一、决议(一)决议的适用范围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议的特点

1.权威性

2.指导性

3.程序性(四)决议的写作要求决议主要包括标题、成文日期和正文三个部分。(三)决议的种类根据决议内容与功能的不同,决议可以分为审批性决议、专门事项性决议和方针政策性决议三种。(四)决议的写作要求

1.标题

①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文种构成,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党的××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等;

②由事由+文种构成,比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四)决议的写作要求

2.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也就是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一般放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也可只写日期不标注会议名称。(四)决议的写作要求

3.正文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开头写决议缘由:简要说明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做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等。主体写决议事项: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对有关工作做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措施,或对有关文件、事项做出的评价、决定等。结语部分:一般针对决议事项有指向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等。有些决议可以省略此部分。(五)决议写作注意事项:第一,决议作为规范性公文文种与其他公文显著的不同点是,必须是经过一定的会议议决的事项才能使用“决议”,不经会议不可能产生决议。第二,决议的用法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经过会议讨论通过的议案、报告、法规等文件表明态度,通过评价要求有关方面在执行中体现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使用决议;二是对会议整个过程中议决的事项,进行全面概括形成的结论使用决议,可称综合性决议;三是会议多项议程,一一形成意见后就单项问题形成决议,则称单项决议或专题决议。(五)决议写作注意事项:第三,在写作手法上,决议的内容一般是针对重大问题,通过一定组织形式的会议讨论郑重作出的决定,事关重大,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一些决议本身就是法律。因此,在行文表述上应十分慎重。要求逻辑严密,用语精确,条理分明,具体明确,严谨、简练、准确。以正面阐述为主,阐述清楚,说理透彻,少做解释,对议而未决的事项,有意回避,避而不提。经常用“会议一致认为”作段首语。第四,决议应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标明决议通过时间和会议全称,一般形式为:××××年×月×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应加括号。(五)决议写作注意事项:第五,决议无落款、无印章、无发送单位,决议在产生会议的范围、辖区、行业、系统内有效。第六,决议一般应是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事项,有些一般性单项事项,即使会议讨论通过,往往也不以决议的名义发布,而由会议的常设机构以决定的形式下发。第七,决议的制发主体是会议,决议行文应注意避免把会议与会议的常设机构委员会、大会主席团等相混淆。

二、决定(一)决定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二)决定的特点1.行文的严肃性。2.内容的针对性。3.效力的强制性。(四)决定的写作要求决定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三)决定的种类1.安排性决定。2.决策性决定。3.奖惩性决定。4.变更或撤销性决定(四)决定的写作要求

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有发文字号的要写在标题之下。(四)决议的写作要求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决定的依据、决定的事项和执行要求。决定的依据要充分,令人信服;决定事项是全文的主体,要准确地写出决定的事项,如果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式结构;结尾部分,一般用于提出要求、发出号召或说明有关事项,如“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通常不写成文日期和发文单位。见诸报刊时,可在文末署发文机关名。篇幅较长的决定,正文在结构上可分为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四)决议的写作要求

3.落款和成文日期正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名称。若标题上已有发文机关,落款可免写。成文日期,属会议通过的决定,日期须用圆括号置于标题之下;属领导机关的决定,日期一般放在正文完毕以后,或决定机关之下。(五)“决议”和“决定”的区别第一、从制作程序上区分“决议”须经某一级机关或组织机构的法定会议对某一议题进行集体讨论,由法定多数表决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并以会议的名义公布。而“决定”却不一定经过法定会议讨论通过的程序。它既可以是某种会议讨论研究的成果,形成正式文件予以公布,也可由各级领导机关直接制作并予以公布。

第二、从作用上区分“决议”一律要求下级机关执行。而“决定”只有“部署性决定”才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宣告性决定”只起知照性作用,一般不要求下级机关执行。(五)“决议”和“决定”的区别第三、从内容上区分在会议讨论通过的前提下,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履行法定的权力,强制有关部门贯彻执行的,用“决定”。若只是简要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履行法律程序,指导有关部门遵照办理的,用“决议”。由会议或领导机关直接制定发布行政法规,用“决定”。由会议审议批准某项议案、重要报告、法规,用“决议”,所审议批准的条文作为“决议”的附件。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处分,用“决定”。审议机构成立或撤销,用“决议”。(五)“决议”和“决定”的区别第四,从写法上区分公布性决议、批准性决议一般写得比较简要、笼统。阐述性决议除指出指令性意见外,还要对决议事项本身的有关问题作若干必要的论述或说明,即作一些理论上的阐述。“决定”的写法与“决议”大不相同,它不多说理论上的道理,而往往着重提出开展某项工作的步骤、措施、要求等。“决定”要求写得明确、具体,措施也更落实,行政约束力强,可以直接成为下级机关行动的准则。而“决议”往往写得比较概括,原则性条文多,下级机关在贯彻执行时,多数还要根据“决议”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或实施措施。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命令的适用范围三、命令命令(令)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首长,可以发布命令(令)。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一级不单独使用命令,确实需要时,可与人大或政府机关联合发布命令,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单独发布命令。此外,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例如地方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各群众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不能发布命令。从形式上看,命令(令)往往以领导人个人的名义签发,但所体现的不是个人的要求,而是权力机关意志的体现。

命令用命令(令)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是国家或某级行政领导机关意志的直接体现,它一方面能体现出命令(令)的严肃性、庄重性、权威性和显著的强制性;另一方面能较好地通过国家媒体扩大命令(令)的发布范围和影响力。1.高度的权威性。2.法定的强制力。3.语言上的果断性。(二)命令的特点

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任免令(三)命令的种类

(四)命令(令)的写作要求

1.标题命令(令)的标题一般有四种结构形式:一是由发布者(机关或个人)+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二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抗洪抢险的命令》;三是由发布者+事由+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四是只写文种“命令(令)、嘉奖令”。

2.发文字号发文字号通常是以发令机关的发令顺序按年度编流水号,或按领导人任期的发令顺序编流水号。如“第一号”、“第二号”。

3.正文发布令是用来颁布各种法规、文件时使用的。因此,大都带有附件。行政令是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它的正文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发令原由;二是命令事项;三是施行要求。嘉奖令是在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功勋业绩时使用的公文。任免令一般是在公布重要领导干部职务任免事项时使用的。(四)写作要求

4.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标注发文机关领导人的姓名,姓名前要冠以职务。以机关名义发布的命令,也可以不签领导人的姓名。命令(令)的日期有两种标法:一种是标在标题之下;另一种是写在文尾署名的下方。四、公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一)适用范围

1.权威性2.指导性3.新闻性(二)公报的特点(三)公报的种类是以新闻的形式将重大事件向党内外、国内外公布的文件。1.新闻公报

是政党之间、国家之间、政府之间就某些重大事项或问题经过会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或达成谅解后,双方联合签署发布的文件。2.联合公报党的高级领导机关用以发布重大情况、重要事件的文件。高层行政机关、部门向人民群众公布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重大措施时有时也沿用此类公报。4.事项公报用以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的公报。这种公报一般用于党中央召开的会议。3.会议公报(四)写作要求

1.首部(1)标题。公报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只有文种,比如《新闻公报》等;第二种是写会议名称+文种,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公报》等;第三种是联合公报,写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三项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等。(2)成文时间。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包括公报发布的年、月、日。(四)写作要求

2.正文

(1)开头。事件性公报要用最鲜明、精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等;会议性公报要用最简明的语言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用最得体的语言概述公报的来由,也就是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2)主体。

①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并列或者递进式行文。

②序号式,即每一个序号后面表达一个意思,依次排列序号来行文。内容复杂、问题头绪较多的公报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③条款式,即把会议或者决策的事情条分缕析地罗列出来。联合公报多用这种方式来行文。(3)尾部五、公告

(一)公告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一种知照性公文文种,通常以国家名义发布,有时也授权新华社发布,一些地方的权力机构公布非常重要的事项或法定事项,如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布选举结果,也常使用公告这一文种。公告的发布往往要动用国家的舆论工具,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

(二)公告的特点

1.发布内容重要。公告发布的内容必须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所谓重要事项,是指事关全局或在国内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2.发布范围广泛。一般行政公文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发布,公告则面向国内外发布,通常是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3.发布机关有资格限制。发布公告的机关是国家领导机关或者由国家授权的单位如新华社等,地方行政机关和其他基层单位一般不能使用公告。

(三)公告的种类

1.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它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此类公告不在于提出要求,而是重点在于让国内外知道重要事项。如公布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结果等事项公告。

2.公布法定事项的公告。它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性事项的公告,此类公告的重点在于宣布带有法规性的重要事项,要求人们必须遵守。3.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公告。如法院公开审理案件时发布的开庭公告。如人民法院在无法将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时发布的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司法公告;有的公司在向社会各界宣布某项商业活动时使用的民事公告等。(四)公告的写作要求

1.标题公告的标题常见的构成形式有四种: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简化进出口旅客通关手续的公告》;二是由发文机关+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告》;三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坚决制止捕杀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公告》;四是只写文种“公告”,如果是连续发布的公告,要在标题下注明文号“第×号”。(四)公告的写作要求

2.正文如果要发布的事项单一、简单,那么正文的写作也就只需说明事项,篇幅也就比较简短。较复杂的公告,正文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据、事项和结语。依据多交代发公告的缘由,要言简意赅地写明公告的依据、原因、目的,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次代表大会的提议”。事项部分是重点,用来说明公告的具体内容,即公告决定和要求,公告内容较多的可分项列条,逐一交代。结语要在正文结束时另起一行写上“特此公告”、“现予公告”等字样,有时省略不写。(四)公告的写作要求

3.落款与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布机关名称或机关领导人签署,如发布机关在标题中出现,此处可省略。成文日期写在发文机关名称之下,有的写在标题之下用括号括上。(四)公告的写作要求

(五)写作注意事项公告的必须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除非是事关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重大事项,一般事项不宜用公告这一文种。使用公告的一般是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司法机关,至于企事业基层单位、社会团体,一般不宜使用公告。六、通告

(一)通告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告的特点

1.发布方式公开。

2.使用范围广泛。

3.内容有强制性。(三)通告的写作要求1.标题通告的标题一般有四种构成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紧急通告》;二是由发文机关+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三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整治机动车超载违章的通告》;四是只写文种“通告”二字。要根据内容不同来确定标题的形式,事项特别重要的通告,标题的三要素应齐备;一般性通告的标题可省略事由,或只写“通告”二字。(三)通告的写作要求

2.正文一般由通告依据、通告事项、结语三部分组成。通告依据简要说明发布通告的依据、原因、目的等,然后用“特作如下通告”或“现通告如下”等习惯用语过渡到下文。通告事项部分写具体通告事项,即要求一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人们遵守或周知、办理的事项。结尾一般是简要提出执行要求或希望,说明有关规定的生效期限和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办法;事项的办理期限、办理地点、联系人与联系电话等。有的通告已将这些内容列入条款,则以“此告”、“特此通告”等结语收束全文,甚至可以不用结语而直接用最后一个条款作结。(三)通告的写作要求

3.落款和日期落款写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标注于正文后右下方。如果发文机关在标题中出现,此处可省略,成文日期写在发文机关下面,也有的通告将日期写在标题之下的括号内。法规性通告应加盖印章以示庄重。(四)写作注意事项一是通告的法令性和政策性很强,在撰写时对所涉及的政策、法规要掌握准确,运用恰当;二是公布的事项要实事求是,内容一定要具体周密,有的放矢;三是语言简练,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以求通俗易懂。(五)公告与通告的区别1.发文机关不同。2.收文的对象不同。3.重要程度不同。4.发布形式不同。七、意见

(一)意见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一)意见的适用范围意见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意见可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所提意见如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请上级机关决定。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1.标题一般采用三项式,如《上海市贯彻〈关于城镇医药卫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由于意见往往是由上级机关用通知等公文转发(印发),在通知的标题上已有发文机关,因此意见本身也可省略发文机关,采用二项式,如《关于加快本市高速公路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2.主送机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行性意见,常为一个主送机关。因为这类意见多为呈报上级机关要求批转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但批示后,转发给谁,则再由上级机关确定主送的单位对象。另一种是下行性意见,常常会涉及多个地区、机关和部门,因而主送机关常为多个。(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3.正文意见的正文通常包括发文的缘由、具体意见、落实要求这三部分内容。发文缘由是意见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出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一般用惯用语“为促进……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提出如下意见”,“特制定本处理和实施意见”,“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等过渡到主体部分。(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4.结尾要写清楚主体部分未竟事项,如何时起实施,解释权归属,原有意见的废止等等。(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5.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意见由通知等公文转发(印发),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均见通知,意见本身无需落款。(三)写作注意事项1.要有针对性。2.要有可行性。3.要注重时效性。第二章党政机关公文第二节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八、通知

(一)通知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八、通知

(二)通知的特点

1.功能的多样性。在下行文中,通知的功能是最为丰富的。它可以用来布置工作、传达指示、晓谕事项、发布规章、批转和转发文件、任免干部等等,总之,下行文的主要功能,它几乎都具备。但通知在下行文中的规格,要低于命令、决议、决定、指示等文体。用它发布的规章,多是基层的,或是局部性的、非要害性的;用它布置工作、传达指示的时候,文种的级别和行文的郑重程度,明显不如决定、指示。

2.运用的广泛性。3.一定的指导性。4.较强的时效性八、通知

(三)通知的种类1.批转或转发性通知2.发布性通知3.指示性通知4.告知性通知5.会议通知6.任免通知(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1.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也可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文种组成标题。如《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222号)。三是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如《国务院通知》;四是只有文种“通知”二字。如果是“联合通知”、“紧急通知”、“补充通知”,要在标题中写明。发布规章的通知,所发布的规章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并使用书名号。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2.主送机关通知大都属于下行文,应有明确的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如人事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送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监察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监察局(室):由于级别、名称不同,主送机关的称法和排列非常复杂,这个序列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3.正文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组成。开头写发通知的原因、依据和目的;主体写通知事项,内容多的可采用条款式;结尾要写明要求、希望等,也可不写结尾。主体是行文的重点。不同类型的通知主体各有侧重。(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1)批转或转发性通知要写明被批转或转发公文的全称(加书名号)和文号(加括号),根据不同情况用“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办理”、“希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望参照执行”或“供参阅”等词语。有些批转、转发性通知在此之后还可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说明下发的目的,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或贯彻文件精神的具体方法、步骤、措施等。(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2)发布性通知要写明被发布公文的全称(加书名号)和什么时间由什么机关或会议通过,提出执行要求。必要时可强调该法规的重要性,提出认真贯彻执行的要求,请受文单位予以重视。(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3)指示性通知正文部分一般由通知目的、通知事项、执行要求三项基本内容构成。

(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4)告知性通知要写明告知事项、背景或依据,写明事项的内容,提出要求。表达应准确,通知中涉及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人名和活动内容要清楚无误。(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5)会议通知第一,开会的目的或根据;第二,会议的主要议程;第三,参加对象的条件及名额分配;第四,会议的时间、地点;第五,出席会议者应自备的物件,如介绍信、经费、照片、论文等。第六,报到的具体方式,如报到时间、接站安排或行走路线等;第七,有关事宜。

(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6)任免通知需要任用或免除一般干部职务时所使用的通知,即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宣布对有关人员任免决定的一种通知。这种通知写法简单,要求写明决定任免的时间、机关、会议或文件依据及任免人员的职务。任职通知,还附带说明该职务所享受的级别待遇;免职通知,说明“另行分配工作”等。此外,如果是向本单位下属发布上级任免决定的通知,往往只写通知内容而不写根据,带有传达的性质。(四)通知的写作要求

落款与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发文机关名称,如果发文机关在标题中标明,落款时可以省略,落款下面写明成文日期。(五)通知与通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

2.目的要求不同。

3.表现方法不同。九、通报

(一)通报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报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工作情况、经验教训以及各种典型事例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公文文种,其作用是将有关情况告知所属单位,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相互协调,搞好工作。具体说来,通报具有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抵制歪风,通报情况,指导工作,纠正失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进一步推动工作的作用。(二)通报的特点1.典型性。2.时效性。3.教育性。4.真实性。(三)通报的种类

1.表彰性通报。2.批评性通报。3.情况通报。(四)通报的写作要求

1.标题。通报的标题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森林火险情况的紧急通报》;二是由发文机关+文种构成,如《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三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报》;四是只写文种“通报”二字。2.主送机关。指定下发单位的通报要写明主送机关,通报的主送机关一般都比较多,以体现“通”的特点。普发性或在单位内部公开张贴的通报,可不写主送机关。

3.通报正文的写作

(1)表彰通报。一是介绍先进事迹。这一部分用来介绍先进人物或集体的行动及其效果,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过程。表达时使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只要将事实讲清楚即可,不能展开绘声绘色的描绘,篇幅也不可过长。二是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这部分主要采用议论的写法,但并不要求有严谨的推理,而是在概念清晰的前提下,以判断为主。同时,也要注意文字的精练。三是表彰决定。四是希望号召。3.通报正文的写作

(2)批评通报一是说明错误事实或现象。如果是对个人的错误进行处理的通报,这部分要写明犯错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所在单位、职务等,然后是对错误事实的叙述,要写得简明扼要、完整清晰。二是对错误性质或危害性的分析。三是惩罚决定或治理措施。四是提出希望要求。3.通报正文的写作

(3)情况通报一是缘由与目的。情况通报的开头要首先叙述基本事实,阐明发布通报的根据、目的、原因等二是情况与信息。主体部分主要用来叙述有关情况、传达某些信息,通常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要注意梳理归类,合理安排结构。三是希望与要求。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对受文单位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3.落款和日期

在正文右下方标注发文机关和日期,如在标题中已出现发文机关,则可只写成文日期。日期也可写在标题之下。(五)写作注意事项

3.正文1.情况要真实。2.观点要鲜明。3.典型要选准。4.分析要透彻。5.文风要朴实。6.详略要得当。(六)通报与通告的区别

首先,从文种功用上看,通报主要用于奖励表彰、惩处规诫,以及传达、告知重要精神和情况;而通告虽然也有告知作用,但它告知的是需要周知或遵守、办理的有关事项,并不具有教育的目的。其次,通报的受文对象是系统内下级机关及有关人员,而通告的受文对象是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单位、个人,多用公开张贴、广播的形式发布。十、报告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报告的特点

1.陈述性。

2.内容的真实性。

3.行文的时效性。(三)报告的种类

1.按报告陈述的内容分(1)工作汇报性报告(2)情况反映性报告(3)意见建议性报告(4)答复询问性报告(5)递送材料性报告(三)报告的种类

2.按报告涉及的范围分(1)综合报告(2)专题报告(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1.标题。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水利部关于加强防洪工作的报告》;二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报告》。这种标题省略发文机关的报告,在落款处必须注明发文机关名称。

2.主送机关。报告的主送机关就是直接的上级机关。主送机关顶格写在正文前第一行,只能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

3.正文报告缘由、事项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报告缘由部分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之类的惯用语转入下文。报告事项是报告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主要阐明基本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改进措施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报告的种类不同,一般有不同的程式化的结语,常见的结语有,“请审核”,“请查收”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特此报告”等。

4.落款和日期十一、请示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可用来向上级机关要求对本单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指示;或者对本单位所提出的工作方案作出批准;也可以是就开展某项工作活动的具体意见、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有关单位、部门参照执行。(二)请示的特点1.行文主体的组织性。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3.行文关系的直接性。4.行文目的的期复性。(三)请示的种类

1.请求指示类的请示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不甚清楚的问题,对执行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和新情况需要变通时,对现行方针、政策、法规等有疑问时使用的请示,核心是要解决“我们请求应当怎样做”的问题。例如政策规定难以把握,工作中遇到新的复杂情况等,需要请求上级给予明确的解释与指示。行文中,要写明本机关的意见或建议,以便上级机关批复时参考。如《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是否给予被害人家属抚恤问题的请示》等。(三)请示的种类

2.请求批准类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某个问题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审定、核准、认可时使用的请示。核心是要解决“我们请求能否这样做”的问题。这是请示中最普遍的一种,即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班子调整、财务预算、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处理问题上,本单位无权解决,请上级机关进行审核批准。上级机关如同意则用“批复”行文回复请示的机关,或给予解决或准其行事。行文中需要把有待批准的事项阐述清楚,必要时应当采用附件形式,提供有关事项的完备材料,以便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或了解有关情况。如《××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请示》等。(四)请示的写作要求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如《公安部、民航局关于简化购买国内飞机票手续问题的请示》;一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即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报送请示时,可同时抄送另一领导机关。3.请示正文正文一般由请示原由、事项、结语三部分组成。请示原由是一份请示的主体,因为请示目的是希望上级批准同意、解决有关问题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原因陈述清楚,以求得上级的理解和认同。请示事项,即要求上级解决的问题,包括具体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请示事项这一部分虽然字数不多,却是关键,请示的事项,要符合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请示事项应当写得具体、明确,如果请示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写请示事项最忌讳笼统。请示的结语有“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妥否,请批复”等。结语是请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能遗漏,更不能含糊其辞。“请示”这一文种有请求性,所以文辞要谦和有礼,大方得体,切不可用“速答复”诸如此类的命令口吻。十一、请示

4.落款和日期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如果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落款处也可省略。在发文机关下方,标明成文日期。(五)写作注意事项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

1.一文一事。

2.一个主送机关。

3.一般不能越级。

4.不要同时上报下发。(六)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共同点在内容方面,都要反映情况、陈述意见;在格式方面,一般都只能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但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各有其适用范围,不可混淆。(六)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不同点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上级机关了解掌握情况,或者提出意见、建议,一般无需上级机关批准,具有呈报性。请示的目的是请求批准有关事项,给予工作指示或答复问题等,需要上级机关做出明确答复,具有呈请性。

2.行文内容不同。报告可以是一文一事,作专题性报告;也可以一文数事,作综合性报告。请示必须一文一事,便于上级机关及时审批。如果在一份请示中写了几件事项,上级机关在审核时可能会因为有些事项尚需研究而不能立即批复,从而延误本可立即批复事项的办理。在请示中可以反映情况,说明原因,陈述意见,要求上级机关必须给予答复;在报告中却不能含有请示的事项,不需要上级机关行文回复。(六)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不同点

3.行文时限不同。报告是为了让上级机关了解和掌握情况,它所涉及的工作或事项,可能尚未进行或办理,可能正在进行或办理,也可能已经完成或办毕。因此,报告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中的工作或事项,必须经过上级机关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办理。因此,请示必须事前行文。

4.内容含量不同。报告的内容含量比较大,往往涉及多个事项,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常常包括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篇幅较长;而请示的撰写必须坚持一事一文、内容单一的原则,通常篇幅较短。

5.结尾形式不同。由于报告、请示的作用和职能不同,这就决定了报告和请示的结尾形式不同,报告因为不需上级答复,故而多用“以上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专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词语;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批复,因而常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以上请示可否,请指示”,“以上办法当否,请批示”等祈使请示语言做结尾。十二、批复

(一)批复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批复是下行文,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某一请示时使用的公文。批复一般是专门就某一事、某一问题的答复,内容都比较单一,而且是先有来自下级的请示,才有上级的批复。因此,批复与请示是互相配合使用的文种。批复只有在上级答复下级请示时才用。答复同级和不相隶属单位的询问,不能用批复,只能用函。十二、批复

(二)批复的特点

1.权威性。

2.针对性。

3.指示性。

4.简明性。

5.时限性。十二、批复

(三)批复的种类

1.指示性批复。除了明确答复请示事项之外,还对有关问题进行原则性的概括和提示,即针对请示事项如何执行提出执行意见,要求请示的机关贯彻执行。例如《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在明确表示“原则同意”后,又分别从指导思想、交流机制、职责分工、跟踪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2.表态性批复。对请示对象表明态度。批复的程式比较固定,文字也比较简要。(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1.标题批复的标题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请示单位名称+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圳特区私人建房问题给广东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批复》;二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三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编纂中华大典问题的批复》;四是由发文机关+表态用语+事由+受文机关+文种五部分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五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原件标题+文种构成,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接受国家开发办验收我市综合开发项目准备工作的请示〉的批复》。(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2.主送机关在正文之上,顶格写,加冒号。如果标题中出现受文机关名称,也可省略主送机关这一项。通常,批复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如果要求更多的部门了解和执行,可在批复给原请示机关的同时,以“抄送”的方式发给有关单位。(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3.正文批复的正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引述语、批复内容、提出要求、结尾。(1)引述语是引述下级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作为批复的缘由和依据,然后用“现批复如下”、“现对××问题批复如下”等句式过渡,转到下文。具体引述方法是:先引文题,后引发文字号,如《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的引述语:“发展改革委、振兴东北办:你们《关于报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请示》(发改规划〔2007〕167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2)批复内容是针对请示事项给予明确答复或具体指示,如果批复的事项涉及的内容较多,则可以分条列项地写出。有的批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则需上级机关较为详细地写明批复态度,充分阐明理由。还有些批复可在同意的前提下,原则性地提出希望,如“希望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在发扬我公司的企业文化传统方面,作出努力”。(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3.正文批复的正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引述语、批复内容、提出要求、结尾。(3)提出要求这一项也是大多数批复的基本内容,可长可短,视具体需要而定。比较简单的,在表明态度之后继续提出要求,合为一段。事项比较复杂的,则单独成段,有的还要分条列项。(4)结尾是批复正文的最后部分,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提行写“此复”或“特此批复”;第二种是写希望和要求,给执行请求事项的答复指明方向;第三种是秃尾,就是请示事项答复完毕就告结束,此种结尾方法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结语使用的语言要简短,语气要坚决,态度要鲜明。(四)批复的写作要求

4.落款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批复机关名称,并在其下方写明成文日期,日期要写全。(五)写作注意事项

1.针对性要强。2.态度要明确。3.表达要准确。4.篇幅要短小。5.批复应及时。十三、议案

(一)议案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之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属于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有关事项的公务文书。十三、议案

(二)议案的特点

1.制作主体的法定性。议案必须根据宪法或国家法律法规,在各级政府限定的职权范围写作。议案的提案者和受理者都是由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其他的组织或个人都无权提出或受理议案。

2.内容的特定性。议案所提内容必须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或问题。

3.行文的专一性。议案的内容是专项的,即一事一案,在一件议案内,不得夹带其他事项。(4)办理程序的法定性。议案的提出、审议和通过都有法定的程序。议案在没有审议通过之前,即使有极强的可行性,也不产生任何效力;只有经过审议通过,形成决定,才能转化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有关方面才能据以执行。十三、议案

(三)议案的种类

1.立法性议案。提请审议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议案。这类议案也包括请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某项法规的内容。如《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沈阳市九年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的议案》。

2.决定性议案。提请审议某项重大事项并请求做出决定的议案。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

3.任免性议案。提请审议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议案。如《国务院关于提请××等二位同志职务任免的议案》。(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1.标题议案的标题采用常规公文标题模式,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案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二是省略发文机关,案由+文种,如《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2.主送机关议案的主送机关为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提出议案,应标明人大的届次,如“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议案的主送机关,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其他并列机关。要采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得随意简化。(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3.正文议案的正文包括案据、方案和结语。议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据,顾名思义,这部分要提供提出议案的根据。案据要写明提出方案的事实和理由,请求审议的理由应该十分充分,以利于获得通过。由于内容不同,这部分的篇幅长短在不同议案中会有很大差异(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3.正文方案部分,就是对提请审议的事项或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请审议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规之中,这部分只需写明提请审议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规的文本作为附件。如果是任免性议案,要将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拟担任的职务写明。如果是提请审议重大决策事项的,要把决策的内容一一列出,供大会审阅。如果是建议采取行政手段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要把实施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详细列出,以便于审议。不能只指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3.正文结语是议案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审议请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写法,言简意赅。如“这个草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提请审议”、“请审议”、“请予审议”、“现提请审议”、“请审议决定”、“此议案请予审议”等词语。(四)议案的写作要求

4.签署和成文日期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签署的都是发文机关的名称,而议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长签署。国务院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要由总理签署;各省、市、自治区提交给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要由省长、市长或自治区主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