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件_第1页
管理学基础课件_第2页
管理学基础课件_第3页
管理学基础课件_第4页
管理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主要內容先導案例知識體系學習目標

習題練習案例分析專案實訓本章關鍵字第二節管理學第三節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節管理第一節管理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要解決的基本矛盾

三、組織與管理四、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五、管理的職能一、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定義:管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對其所能支配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二)廣義的管理與狹義的管理廣義的管理包括對一切資源和活動的管理,如家庭主婦要管理家務,兒童要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學生要管好自己的課業,每個人都要管好自己的時間,等等。從廣義的管理來說,可以說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狹義的管理主要指組織的管理活動,如總統管理國家,市長管理一個城市,校長管理學校,總經理管理公司,等等。二、管理要解決的基本矛盾管理要解決的基本矛盾:可以表述為資源的稀缺性與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也正是這一基本矛盾成為管理誕生和發展的基本動力。管理要解決的基本矛盾,可用下圖表示:

管理要解決的基本矛盾2010年5月,已名揚華夏的海爾集團,卻正在為一些內部“瑣事”而“小題大做”,以下是《海爾人》報上登的批評文章:一張白紙寫幾個字就扔掉;拿宣傳單頁鋪在浴室的櫥內;大小會議、開業志慶,即使是對集團內部部門,動輒也以精美的請柬相邀,儘管打個電話也完全可以達到請人的目的。更不論那精美的請柬每個至少2元,而每張請柬拿在手裏不超過2分鐘就看完了棄之一邊。還可以推想,得派人買請柬,填寫請柬,再派人派車花上時間送請柬,成本誰算過?再說發傳真,問一位駐外行銷人員每天收發多少張傳真,答曰:不論張,“張”太小兒科了,要論“米”。可有誰研究過沒有:這幾米的傳真,有幾張是有用的?讀故事悟管理1_1:海爾為何“小題大做’’-----杜絕浪費從小處做起還有廣告單頁,印時腦子就沒預算,一印就是幾十萬張,一旦過時或不符合市場思路,便都成了廢紙;可面對廢了的印刷品,有幾個上級對此追究過誰有責任呢?責任人應該承擔百分之幾的經濟賠償呢?至今沒有因印刷品作廢而受到經濟處罰的事。你或許認為記者過於大驚小怪了——諾大一個海爾,浪費一張紙怕什麼?多打一會兒電話算什麼?讓我們來算算帳吧!假如每一個海爾人一天浪l張A4紙(按0.07元/張計),1.8萬名員工一年就會浪費45.99萬元呢!各級管理者應該把狠刹敗家子行為與每個人的利益掛起鉤來,否則又不花他家的錢,他才不心疼!請思考:海爾的“小題大做”你贊成嗎?檢討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對待這些“小事”的?

三、組織與管理

組織為進行業務潔動,實現其使命和目標,必須有各類資源。其中主要是五中資源。組織的資源

(一)組織的資源管理的本質也可以概括為:有效配置組織資源,達成組織既定的目標與責任。組織資源與管理的關係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組織資源與管理(二)組織中的兩類活動1.作業(業務)活動。如醫院的治病、學校的教學、企業的生產與服務等作業活動。2.管理活動。對人、財、物、時間和資訊等資源施加的科學合理的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活動。

春運期間的某省會火車站人山人海,候車室裏早已人滿為患,車站工作人員只好在廣場上立起一個個開往各地車次的標牌。開往南昌的XX次標牌下的旅客已經整裝待發,挑著扛著擠著鬧著亂作一團,這支隊伍看上去至少有六列,早已不成隊伍,大家煩躁不安。離開車時間還有半小時的時候,一位20剛出頭的女工作人員微笑地走來,不緊不慢地舉起車次牌,聲音不大卻很悅耳地說:“乘XX次到南昌的旅客請跟我走。”於是,她身後的幾百人便開始跟著她蠕動起來。小姑娘頭也不回地向前走去,順著車站廣場人群中間那少許的通道不慌不忙地走著,這樣繞了一大圈之後,小姑娘的身後不再像剛才那麼擁擠,隊伍開始變得越來越瘦,越拉越長,秩序也越來越好。繞場三周後,姑娘看到身後已是一列有序的縱隊,她會心地笑了笑,走到離剛才大家排隊不到三米的地方,叫開了鐵門,旅客秩序井然地走進了月臺。請思考:這位小姑娘的所為是否屬於管理工作?讀故事悟管理1_2:巧妙維持秩序

(三)管理在組織中的作用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提高: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高效果。有效果,就是要做正確的事;有效率,就是正確的做事。

也可以換一種方式表述:效率=產出/投入效果=達成預期目標效率與效果的關係可用下表表示:效率與效果的關係表

效率=產出/投入效果=達成預期目標

1有效果有效率3無效果有效率2有效果無效率4無效果無效率(一)管理的科學性管理的科學性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1、是指有效的管理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方法來指導,要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則與原理,只有按照管理活動本身所蘊含的客觀規律辦事,管理的目標才能實現。2、管理的科學性是指一門科學,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則和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有它內在規律可循。四、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二)管理的藝術性管理的藝術性是指靈活運用管理理論知識的技巧和訣竅。具體來說,管理的藝術性是由這樣兩個因素決定的:其一是管理的環境;其二是管理的主要對象——人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和感情。(三)管理科學性和藝術性之間的關係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藝術性的基礎,管理需要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管理藝術性的發揮必然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藝術性發揮。西元一九一二年,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以一百萬年薪,聘請查理·斯瓦伯為該公司第一任總裁時,全美企業界為之議論紛紛。因為在當時,百萬年薪已是全美國最高,斯瓦伯對鋼鐵並不十分內行,卡耐基為何要付那麼高的薪水呢?原來卡耐基看上他激勵部屬的特殊才幹。斯瓦伯上任不久,他管轄下的一家鋼鐵廠產量落後,他問該廠廠長:“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你們的產量老是落後呢?”廠長回答:“說來慚愧,我好話與醜話都說盡了,甚至拿免職來恐嚇他們,沒想到工人軟硬都不吃,依然懶懶散散。”那時正是日班快下班,即將要由夜班接班之時。斯瓦伯向廠長要了一支粉筆,問日班的領班說:“你們今日煉了幾噸鋼呢?”讀故事悟管理1_3:扭轉乾坤的一支粉筆領班回答:“六噸。”斯瓦伯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個很大(6)字後,默不作聲地離去。夜班工人接班後,看到地上的(6)字,好奇地問是什麼意思。日班工人說:“總裁今天過來了,問我們今天煉了幾噸鋼,領班告訴他六噸,他便在地上寫了一個(6)字。”次日早上,斯瓦伯又來工廠,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已經被夜班工作改寫為(7)字。日班工人知道輸給夜班工人,內心很不是滋味,他們決心給夜班工作一點顏色看看,大夥兒加倍努力,結果那一天煉出了十噸的鋼。在日夜班工人不斷地競賽之下,這座工廠的情況逐漸改善。不久之後,其產量竟躍居公司裏所有鋼鐵廠之冠。斯瓦伯只用一支粉筆,就能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本領,這是他獲得全美最高薪的主要原因。

請思考:請從該故事中感悟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五、管理的職能管理的最基本職能有四項:計畫組織領導控制(一)計畫計畫職能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計畫職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計畫、執行計畫和檢查計畫執行情況的全過程;狹義的計畫職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對未來應採取的行動所作的謀劃和安排,也就是為未來的組織活動確定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預先決定為什麼做、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的這麼一個工作過程。計畫是管理的首要職能。一方面是指計畫職能在時間順序上是處於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四大管理職能的始發或第一職能位置上的;另一方面是指計畫職能對整個管理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施加的影響具有首要意義。(二)組織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畫後,就要組織必要的人力和其他資源去執行既定的計畫,也就是要進行組織工作。組織工作是為了有效地實現計畫所確定的目標而在組織中進行部門劃分,權力分配和工作協調的過程。組織職能主要包括組織的設計、組織關係的確立、人員的配置以及組織的變革等。(三)領導每個組織都是由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有機結合而成的,人是組織活動中唯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管理的領導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職權和威信施展影響,指導和激勵其下屬人員去實現目標的過程。領導工作主要包括激勵下屬的積極性,指導和指揮他們的活動,選擇最有效的溝通管道以及營造良好的組織氣氛等。(四)控制為了確保組織目標及為此制定的行動方案順利地實現和實施,管理者必須自始至終地根據計畫目標派生出來的標準對組織各項活動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或預見到偏差後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這是管理工作中的狹義的控制。廣義的控制還包括根據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對計畫目標和控制標準進行修改或重新制訂。管理的四個職能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管理正是通過計畫、組織、領導、控制這四個基本過程(手段)來展開和實施的。如下圖所示:圖管理的基本過程第二節管理學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二、管理學的特點

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管理學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論、管理原則、管理原理、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要素所組成,並用以指導人們從事管理活動的科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

三方面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生產力方面

主要研究生產力三者要素之間的關係即合理組織生產力問題

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組織中的人,財、物等各要素,使各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的問題;研究如何根據組織目標、社會的需要,合理使用各種資源,以求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問題

生產關係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處理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研究如何激勵組織內成員,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研究如何完善組織機構與各種管理體制問題;研究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提供妥善處理這些關係的準則,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上層建築方面

主要研究組織的規章制度研究如何反映經濟基礎的要求,使其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道德的要求保持一致,從而維護正常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二)管理學研究的內容二、管理學的特點(一)一般性管理學與其它專業管理學科的關係(見圖)。圖:管理學科體系示意

從管理學與許多學科的相互關係看,管理學是一門介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邊緣性學科。從管理學綜合利用多學科的成果上看,它又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這一特徵(見圖1)。(二)綜合性

圖: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

管理學是為管理者提供從事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的實用性科學,這些共同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只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這充分說明管理學的基礎是管理實踐。(三)實踐性

管理學又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因為,管理活動本身受到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且管理是與人發生關係,而人們的需要、動機等心理因素又不同。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它本身無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更加精確化,只能憑藉定性方法或利用統計學的辦法來研究管理問題。(四)不精確性

管理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對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因為個人對複雜的環境的認識程度不同,對管理學基本原理理解的程度不同,由於個人的社會經歷不同和經驗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優良解決方法。(五)藝術性第三節管理的基本方法一、管理的行政方法

二、管理的法律方法

三、管理的經濟方法

四、管理的教育方法一、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特點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如下特點(見下圖)。圖:行政方法的特點

行政方法是實施其他各種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行政方法可以強化管理作用,便於發揮管理職能;行政方法便於處理特殊問題。(二)行政方法的作用

約翰和亨利到一家公司聯繫業務。這家公司的辦公室在一幢豪華寫字樓裏,大大的落地玻璃門窗,非常氣派。可是,由於玻璃過於透明,許多來訪客人稍不留意,就容易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門上。不到一刻鐘,竟然有兩位客人在同一個地方撞到玻璃。亨利忍不住笑了,對約翰說:“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來,這麼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見。眼睛到哪里去了?”

約翰並不贊同亨利的說法,他說:“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門的客人,而是設計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那就證明這個地方確實存在缺陷。應該考慮怎麼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錯誤的人。”

讀故事悟管理1_4:修路原則

後來.約翰向該家公司的經理提了意見,在這扇門上貼上一條醒目的標誌線,從此再沒有來訪客人撞到玻璃門了。這個故事涉及“修路原則”。即當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兩次以上同樣的差錯,或者,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同一差錯,那一定不是人有問題,而是這條讓他們出差錯的“路”有問題。此時,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別人不要重犯錯誤,而是修“路”。管理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個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斷修“路”而進步一點點。“修路”理論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

請思考:請結合你自己經歷的實例來談談你對修路原則的理解二、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特點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統制階級意志,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它的特點如下圖:圖法律方法的特點(二)法律方法的作用運用法律方法可以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運用法律方法可以有效地調節管理因素之間的關係;運用法律方法使管理活動納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三、管理的經濟方法

(一)經濟方法的特點經濟方法是根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係,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方法。主要特點見下圖:圖經濟方法的特點(二)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作用價格

在存在著商品貸幣關係的社會裏,價格是計量和評價勞動的社會標準稅收

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管理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信貸

是銀行存款、貸款等信用活動的總稱。是最為靈活、有效的經濟杠杆利潤

是反映經濟組織的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工資

是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一種勞動報酬形式獎金與罰款

獎金是根據職工對組織所作額外貢獻的大小,以貸幣形式付給職工的獎賞;罰款是對員工違反有關規章制度,給組織群體造成危害的行為所進行的經濟懲罰四、管理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含義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從德、智、體諸方面施加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管理的教育方法是通過對被管理者進行說服教育,啟發覺悟、提高素質,從而使其自覺地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動的管理方法。圖:管理的教育方法中教育的主要內容(二)教育方法中教育的主要內容

1.熱爐法則: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熱爐法則也稱“熱爐效應”,是指組織中任何人觸犯規章制度都要受到處罰。它是由於觸摸熱爐與實行懲罰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得名。管理啟示:“熱爐”形象地闡述了懲處原則: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警告性原則。組織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以警告。2)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火灼傷——

一致性原則。說和做是一致的,說到就會做到。也就是說,只要觸犯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能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4)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不論是組織領導者還是下屬,只要觸犯組織的規章制度,都要受到懲處。在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經典管理法則解讀(一)2.不值得定律:讓員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管理啟示: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強員工對組織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管理計畫組織領導控制資源稀缺性組織資源效率效果管理學科學性藝術性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經濟方法教育方法熱爐法則不值得定律本章關鍵字【判斷正誤】1.管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在原始社會是不存在管理的。2.管理學研究的是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性,是各專業管理的基礎理論。3.效率與效果之間的差別可表述為:效果是使組織資源的利用成本達到最小化,而效率則是使組織活動實現預定的目標。4.領導是管理的首要職能。5.從教材給“管理”所下定義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管理的對象就是組織的各種資源。習題練習【單項選擇】1.某大企業人才濟濟、設備精良,長期以來以管理正規有序而自翔。但近來該企業業績不佳,尤其是幹群士氣低落,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流失率逐年升高。從管理職能分析,該企業最有可能是()工作存在問題。A.計畫職能B.組織職能C.領導職能D.控制職能2.張總是一家大型企業新上任的總經理,經過調查研究後,他發出了四道指令:一是調整企業發展方向;二是調整部門結構;三是採取激勵措施,進一步調動員工積極性:四是要加強對工作績效的考核。這四道指令分別對應於管理的()職能。A.計畫、控制、組織和領導B.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C.領導、計畫、組織和控制D.領導、組織、計畫和控制3.下列活動中,()不屬於管理活動。

A.編寫軟體B.交通引導

C.計畫制訂D.控制生產活動4.管理的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的共同特點是()。A.時效性B.強制性C.平等性D.合理性5.某企業通過實施計件工資制提高了工人的生產效率,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上並不需要,造成庫存積壓。該企業的管理屬於()。

A.有效率也有效果B.無效率也無效果

C.有效率但無效果D.有效果但無效率【簡述分析】1.管理的定義和含義是什麼?除了本章給管理下的定義外,你能否再給管理下一個定義。2.管理有哪些職能?你認為應該有哪些職能?3.你是如何理解資源的稀缺性與人們需求無限性之間關係的?4.效率與效果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如何才能提高某項活動的效率與效果?5.管理學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科?有哪些特徵?6.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其內容有哪些?7.為什麼說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8.管理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特點?你認為每種方法都適合哪方面的管理?9.談談你對“熱爐法則”的理解。10.請結合你自身的實際經歷和感受來解析一下“不值得定律”。實訓題目:

管理就在你身邊實訓目的:1.增強學生的管理意識;2.讓學生學會用管理的理念、知識去分析實際的管理問題;3.使同學們體會到,管理就在你的身邊,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實訓內容:找出一、二件你親身經歷的好的或差的管理事例,並進行分析評價。要求:1.每個同學找出一件你認為不好和好的管理實例各一件,但必須是你親自見到的或參與的事件進行總結和分析;

2.對你認為管理不好的實例,說出問題所在,找出原因,並提出改進辦法;3.對於你認為好的管理實例,總結出好的經驗;4.通過對二實例的分析,談談你對學習管理科學的認識。成果與評價:1.每位同學寫出一篇分析報告;2.找出幾位寫的較好的同學在班上進行交流;3.教師進行點評、總結、打分。專案實訓

“水晶蝦仁”中的管理學

上海靜安賓館的水晶蝦仁蜚聲海內外,數十年盛名不衰。上海數以千計的賓館、飯店、酒樓,幾乎家家都有炒蝦仁這一菜肴,何以該賓館能夠一枝獨秀?其秘訣在於“管理”二字。1.進料管理該賓館的水晶蝦仁,看起來透明度高、亮度足、大小均勻,嘗起來則脆度大、彈性足、味道鮮美。這裏有加工工藝的原因,也有蝦仁原料方面的原因。該賓館的蝦仁取材於江蘇高郵,那裏是我國著名的產蝦地。每年6-7月是捕蝦的黃金時節。此時收購鮮蝦不僅質佳,而且價廉,如錯過這一時機,蝦產量銳減,且肉體欠飽滿,價格反而上漲。……案例分析第二節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第一節科學管理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第一節科學管理理論一、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三、韋伯的組織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也稱為西方古典管理理論,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泰羅、法國的法約爾和德國的韋伯。他們三個分別反映了那個時代在管理理論發展中的三個重要方面,即“科學管理”理論、“一般管理”理論和“組織管理”理論。

圖:科學管理理論結構圖一、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弗雷德裏克·溫期洛·泰羅(F·W·Taylor,1856-1917)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經過畢生的努力,他為管理的革新奠定了基礎,成為古典管理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計件工資制》(1895)、《車間管理》(1903年)、《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泰羅的科學管理是以工廠管理為對象,以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其主要內容有:工時研究與標準化差別計件工資制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相分離科學挑選“第一流工人”

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共同做“大蛋糕”的思想

1.工時研究與標準化工時研究是泰羅制的基礎,它是通過對工人操作的基本組成部分的測試與分析,確定最佳工作方法、工時定額和其他勞動定額標準。同時,建立各種明確的規定、條例、標準,並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使一切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

2.差別計件工資制為了鼓勵工人努力工作,泰羅提出要採取刺激性工資報酬制度——“差別計件工資制”。所謂“差別計件工資制”就是按照工人完成其定額的情況而採取不同的工資率。如果工人達到或超過了勞動定額,按“高”工資率付酬,是正常工資率的120%,不僅超額部分而且定額內的工作量也以此計酬。如果完不成定額,則按“低”工資率付酬,為正常工資率的80%。

3.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相分離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泰羅主張把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泰羅的計畫職能實際上就是管理職能,執行職能則是工人的勞動職能。並建立專門的計畫部門,專門進行標準化研究,制定標準,下達任務,工人按計畫生產。工長對工人的管理,泰羅提出一種“職能工長制”,即將管理工作予以細分,一個工長只承擔一項管理職能,每個工長在其業務範圍內有權監督和指導工人的工作。

4.科學挑選“第一流工人”

泰羅認為,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選擇“第一流的工人”。泰羅認為:那種能夠工作而又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他也曾試圖闡明,每種類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為“第一流工人”。泰羅“第一流的工人”要求包括以下內容:(1)“第一流的工人”必須有能力做“第一流”工作的人;(2)“第一流的工人”必須願意工作,而不是被強迫去做某種工作;(3)一般的工人可以被培訓為“第一流的工人”;(4)“第一流的工人”必須幹“第一流的工作”,做到能力與工作相適應。

5.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所謂例外原則,就是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只集中精力處理組織中那種重大經營決策的問題,而把那些經常出現、重複出現的“例行問題”的解決辦法制度化、標準化,並交給下級人員去處理。貫徹這一原則,有利於減輕組織中的高層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事務,使他們能集中精力進行組織的重大問題的決策與控制。

6.共同做“大蛋糕”的思想泰羅認為,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來一個徹底變革。1912年,泰羅在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所作的證詞中強調指出:科學管理是一場重大的精神變革。他要求工廠的工人樹立對工作、對同夥、對雇主負責任的觀念;同時也要求管理人員——領工、監工、企業主、董事會改革對同夥、對工人以及對一切日常問題的態度,增強責任觀念。通過這種重大的精神變革,可使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都把注意力從盈利的分配上轉移到增加盈利的數量上來。通俗地說,企業的全體成員要樹立一種友好、合作、團結一心共同做“大蛋糕”的思想。

美國聯合郵包服務公司雇傭了15萬名員工,平均每天將900萬個包裹發送到美國各地和180個國家。為了實現他們“在郵運業中辦理最快捷的運送”這一目標,公司的管理當局系統地培訓他們的員工,使他們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從事工作。就以送貨司機的工作為例,公司的工業工程師們對每一位司機的行駛路線都進行了時間研究,對每種包括送貨、暫停和取貨活動都設立了時間標準,這些工程師們把遇紅燈、通行、按門鈴、穿過院子、上樓梯、中間休息喝咖啡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時間都記錄了下來,將這些數據輸入電腦中,從而給出了每一位司機每天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的詳細時間標準。

讀故事悟管理2-1:美國聯合郵包服務公司司機們的工作節奏

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標,司機們必須嚴格遵循工程師設定的時間工作。精神高度緊張,當他們接近發送站時,立即鬆開安全帶,按喇叭,關發動機,拉起緊急制動,把變速器推到1檔上,為送貨完畢離開作好準備。然後,才從駕駛室出來到地面上,左肩夾著檔夾,右手拿著包裹,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記在腦子裏,然後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顧客的門前,敲一下門(以免浪費時間找門鈴),把貨送進去之後他們回到卡車上再完成登錄工作。這種刻板的時間表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繁瑣?但它卻能帶來高教率。聯合郵包服務公司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請思考:美國聯合郵包服務公司的發展與科學管理有什麼樣的關係?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享利·法約爾(HenryFayol,1841-1925)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論在法國的傑出代表。法約爾於1916年發表了《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提出了自己的管理理論。法約爾的管理理論對以後的管理理論的發展一直起著重大作用,因而西方把法約爾稱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

1.企業經營的六種基本活動法約爾指出任何企業的經營包括六種基本活動,管理只是其中之一,這六種基本活動是:技術活動:指生產、製造、加工等活動;商業活動:指採購、銷售和交換;財務活動:指資金的籌措、運用和控制;會計活動:指貨物盤點、會計、成本統計、核算;安全活動指設備維護、商品和人員的保護;管理活動:指計畫、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各種活動的構成及關係圖:企業經營活動的構成及關係

2.管理人員能力優化問題

不同層次的管理者能力

3.管理活動的五大要素。五大要素內容計劃

這是管理的首要職能,可以簡述為目標和經營規劃的制定組織可看成是物力和人力的組織問題,可簡述成為完成已確定的目標而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組合指揮

為了使組織行動起來,指揮是必要的,可簡述成為使組織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有效領導的藝術控制

核定情況的進行是不是與既定的計畫,發出的指示以及確定的原則相符合,以便加以糾正和避免重犯協調

即工作和諧配合,以便使工作順利進行

4.管理的十四條基本原則法約爾根據自己的管理經驗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條基本原則:(1)勞動分工。(2)權責相符。(3)紀律嚴明。(4)統一指揮。(5)統一領導。(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7)報酬。(8)適當的集權和分權。(9)等級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員的穩定。(13)首創精神.(14)團結精神。

我曾經是一個漫不經心的人,對生活的態度是“不必太認真”,凡事過得去就行,無論對人還是對己。我一直把它看成優點,認為可以免生許多閒氣。但那短短幾分鐘的經歷,竟改變了我的這個看法。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國的明斯特參加學生的春節晚會。晚會結束時,整個城市己經睡熟了,這種時候,誰不想早點兒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飛快,就差跑起來了。剛走到路口,紅綠燈就變了。通向我們的行人燈轉成了“止步”:燈裏那個小小的人影從綠色的、甩手邁步的形象變成了紅色的、雙臂懸垂的立正形象。如果在另外的時候,我們肯定停下來等綠燈。可這會兒是深夜了,馬路上沒有一輛車,即使有車駛來,500米外就能看見。我們沒有猶豫,走向馬路……讀故事悟管理2-2:原則

“站住。”身後,飄過來一個蒼老的聲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怵然一驚,原來是一對老夫妻。我們轉過身,歉意地望著那對老人。老先生說:“現在是紅燈,不能走,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我的臉忽地燒了起來。我喃喃地道:“對不起,我們看現在沒車……”

老先生說:“交通規則就是原則,不是看有沒有車。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原則。”從那一刻起,我再沒有闖過紅燈。我也一直記著老先生的話:“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原則。”

請思考:該故事對你有啟發嗎?檢討一下自己在遵守原則方面做得如何?

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國柏林大學的一位教授,是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德國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韋伯對管理理論的貢獻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這一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一書中。由於韋伯是最早提出一套較完整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的人,因此,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三、韋伯的組織理論1、組織理論的核心思想韋伯的組織理的核心思想是:組織活動要通過職務或職位,而不是通過個人或世襲地位來管理。2、官僚管理體制韋伯所描述的理想組織模式被稱為官僚管理體制。韋伯認為,官僚管理體制由於具有精確、穩定、有紀律、嚴肅緊張和可靠的特點,它在形式上可以應用於一切任務,純粹從技術上看它可以達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因此,官僚管理體制是實施統治和管理的形式中最合理的形式,它可以廣泛適用於各種管理形式和大型的組織,包括國家機構、企業、教會、學校、軍隊和各種團體等等。韋伯認為任何組織都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權力作為基礎。有三種純粹形式的權力:理性——合法的權力、傳統的權力和超凡的權力。傳統權力是靠世襲得來而非靠能力,超凡權力過於帶有感情色彩和非理性,只有理性——合法權力才能作為理想組織結構的基礎。3、理想組織模式的特點:

全球最成功的商學院在哪兒?是鼎鼎大名的“沃頓”、“哈佛”、“斯坦福”或者“耶魯”?多年從事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力研究的著名學者楊壯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美國西點軍校。據資料統計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1000多位董事長、2000多位副董事長,5000多位總經理來自西點軍校!與哈佛等全球知名商學院相比,西點軍校沒有開設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等工商管理必修課,卻為何在商界風頭蓋過“哈佛”,成為全美培養世界500強高管最多的學校?楊壯在深入探訪與研究後認為,主要得益於“西點”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訓練法則。讀故事悟管理2-3:“西點”盛產董事長

牛津管理評論消息:西點軍校訓練學員領導力首推責任感和誠信理念,學校信條是:一名軍校生決不能撒謊、欺騙和偷竊,更不能容忍他人有如此行為。如果學員從圖書館借閱書籍過期不還,則被視為撒謊,而非罰些“滯納金”說聲“對不起”即可了結的小事;在西點軍校,考試作弊被視為行為惡劣的欺騙,而給作弊者提供“幫助”的學員,不僅視為同犯,而且還罪加一等,受到的處罰也更為嚴厲。顯然,這套理念與中國“獨善其身”的傳統文化大相徑庭。西點校訓:職責、榮譽、國家。西點訓條: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

學員榮譽準則:不得撒謊、欺騙、行竊,也不得容忍他人有這種行為。不推卸責任。無私奉獻。

請思考:西點的事例,對我們學習管理有什麼啟發?

第二節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一、人際關係理論二、道格攔斯·麥格雷戈

X—Y理論

三、超Y理論

(一)霍桑試驗以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EltonMay,1880-1949)為首的一批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了著名的“霍桑試驗”。試驗於1924年至1932年,歷時8年之久,主要研究有關工作條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一、人際關係理論霍桑試驗分為四個階段:(二)人際關係理論的主要內容1.職工是社會人2.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3.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取決於職工的工作態度和他與周圍人的關係4.新型領導能力問題二、道格攔斯·麥格雷戈X—Y理論

“X——Y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行為科學家和管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道格攔斯·麥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在他著的《企業的人性面》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包括X理論和Y理論兩部分。(一)X理論1.X理論的人性假設(1)人生來就是懶惰的,只要可能就會逃避工作;(2)人生來就缺乏進取心,不願承擔責任,寧願聽從指揮;(3)人天生就以自我為中心,漠視組織需要;(4)人習慣於守舊,本性就反對變革;(5)只有極少數人才具有解決組織問題所需要的想像力和創造力;(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的影響。2.X理論的管理要點(1)管理者以經濟目的——獲得利潤為出發點,來組織人、財、物等生產要素;(2)管理是一個指揮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動、調整他人的行為以滿足組織需要的過程;(3)管理的手段或者是獎懲、嚴格的管理制度、權威、嚴密的控制體系,或者是採用鬆弛的管理方法,寬容和滿足人的各種要求,求得相安無事。(二)Y理論1.Y理論的人性假設(1)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2)在適當條件下,人們不但願意,而且能夠主動承擔責任;(3)個人追求滿足欲望的需要與組織需要沒有矛盾;(4)人對於自己新參與的工作目標,能實行自我指揮與自我控制;(5)大多數人都具有解決組織問題的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2.Y理論的管理要點(1)管理要通過有效地綜合運用人、財、物等生產要素來實現企業的各種目標;(2)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義的崗位上工作;(3)重視人的基本特徵和基本需求,鼓勵人們參與自身目標和組織目標的制定;(4)把責任最大限度地交給工作者;(5)要用信任取代監督,以啟發與誘導代替命令與服從。三、超Y理論

超Y理論是1970年由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約翰-莫爾斯(J.J.Morse)和傑伊-洛希(J.W.Lorscn)根據"複雜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一)超Y理論的人性假設(1)人們帶著許多不同的需要和動機加入組織,但最主要的是實現其勝任感;(2)由於人們的勝任感有不同的滿足方法,所以對管理要求也不同,有人適用X理論管理方式,有人適用Y理論管理方式;(3)組織結構、管理層次、職工培訓、工作分配、工資報酬和控制水準等都要隨著工作性質、工作目標及人員素質等因素而定,才能提高績效;(4)一個目標達成時,就會產生新的更高的目標,然後進行新的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二)超Y理論管理要點(1)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提高管理效率;(2)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彈性、應變的領導方式;(3)善於發現員工的需要動機、能力、個性方面的差異,因時、因地、因人、因事採取靈活多變的管理方式和獎勵方式。

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

一、現代管理理論叢林

二、當代經典管理理論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素來特別重視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有一次,張瑞敏給事業部長講課中說道:“松下與韋爾奇教給我們什麼?我看有兩條是重要的:一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基本的經營理念,二是要不斷尋求新的變革,發動新的變革”這兩句話,概括了中國企業學外國經驗的基本內容,可以說深刻而全面。張瑞敏說:學松下什麼?要學松下的韌勁,他沒有上多少學,但他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學習、前進。而且他善於把員工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為一個目標共同奮鬥,形成濃厚的松下文化氣氛。這是松下價值觀的魅力,也是松下文化的魅力。張瑞敏說:學韋爾奇什麼?是學他不斷追求變革的精神。他能夠使通用電氣很多年來一直保持發展、盈利,並且一直觀念創新,這是不得了的魄力!雖然他在工作作風上與松下完全不同,但異曲同工。張瑞敏印象深刻的,是韋爾奇在企業內部傳閱的一幅獅子與鹿對話的漫畫。獅子說:我非常強壯,但如果我不奔跑捕食,明天就會象鹿一樣軟弱無力。鹿則對獅子說:由於有了你,才使我的生命遇到了威脅,為了不讓你追上我,我必須不停地奔跑。張瑞敏用這個漫畫告訴海爾員工:不管是強者、弱者,都要努力工作。

請思考:你是否贊成張瑞敏的觀點?就你的體會談談我們應當向西方管理學什麼?讀故事悟管理2-4:我們向西方管理學習什麼?一、現代管理理論叢林1961年12月,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HaroldKoontz,1908-1984)在美國《管理學雜誌》上發表了《管理理論的叢林》的文章,把當時的各種管理理論劃分為6個主要學派。1980年孔茨又發表了《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指出管理理論已經發展到11個學派。包括:管理過程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管理科學學派、人際關係學派、群體行為學派、經理角色學派、權變理論學派。本章只介紹其中五個學派。

(一)管理過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又稱管理職能學派、經營管理學派。其代表人物有早期的法約爾和後來的孔茨。其主要觀點是:(1)管理是一個過程,即讓別人同自己一起去實現既定的目標的過程;(2)管理過程的職能有5個:計畫工作、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揮、控制;(3)管理的職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級管理人員都執行著管理職能,但側重點則因管理的級別的不同而異;(4)管理具有靈活性,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二)決策理論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卡內基

——梅隆大學教授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這一學派是在社會系統學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當代西方影響較大的管理學派之一。決策理論學派認為,決策程式就是全部的管理過程。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決策過程是從確定組織目標開始,再尋找為達到該專案標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經過比較作出優選決定,並認真執行控制,以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西蒙還研究了決策過程中衝突的關係以及創新的程式、時機、來源和群體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有關決策程式的問題。(三)系統管理學派

系統管理學派是運用系統科學的理論、範疇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組織管理活動的理論。該理論是由弗裏蒙特·卡斯特(FremontE·KUST)和詹姆斯羅森茨韋克(James·Rosenzwig)等人創建的。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系統觀點、系統分析和系統管理三個方面。系統管理理論把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新學科的知識運用到管理研究中,形成了有一定體系的管理理論,並為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1、系統的含義: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根據這個定義,管理過程是一個系統,管理的概念、理論和技術方法也是一個系統。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系統。2、系統管理理論主要觀點:(1)組織是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2)組織是由人、物資、機器和其他資源在一定的目標下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它的成長和發展同時受到這些組成要素的影響,在這些要素的相互關係中,人是主體,其他要素則是被動的;(3)如果運用系統觀點來考察管理的基本職能,可以把組織看成是一個投入—產出系統,投入的是物資、勞動力和各種資訊,產出的是各種產品(或服務)。運用系統觀點使管理人員不至於只重視某些與自己有關的特殊職能而忽視了大目標,也不至於忽視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與作用,可以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率。(四)管理科學學派

管理科學學派又叫數量學派,是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繼續和發展。該學派的成員由一些自稱為“管理科學家”的運籌學家組成。這一學派的特點是利用有關的數學工具,為企業尋得一個有效的數量解,著重於定量研究。管理科學學派認為,管理就是制定和運用數學模型與程式的系統,就是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示計畫、組織、控制、決策等合乎邏輯的程式,求出最優的解答,以達到企業的目標。這個學派還提倡依靠電子計算機管理,提高管理的經濟效率。(五)權變理論學派

權變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在經驗主義學說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組織管理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發展變化而隨機應變,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萬能”的管理理論手段和方法。要依據環境引數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的因變數之間的函數關係來確定一種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二、當代經典管理理論

在當代管理理論演變進程中,形成了各種理論流派,其中有著許多經典之作,如威廉·大內的Z理論、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彼德·聖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以及邁克.哈默的企業再造理論等。它們極大地豐富了管理理論體系,引導著管理實踐的發展。(一)威廉·大內Z理論

Z理論由日裔美國學者威廉·大內(William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論》一書中提出來的,其研究的內容為人與企業、人與工作的關係。

Z理論認為,一切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信任、敏感與親密,因此主張以坦白、開放、溝通作為基本原則來實行“民主管理”。

Z理論的基本內容可概括如下:(1)暢通的管理體制。(2)基層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權利。(3)中層管理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4)長期雇傭職工,及時整理和改進來自基層的意見。(5)關心員工的福利。(6)創造生動的工作環境。(7)重視員工的培訓。(8)職工的考核。(二)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理論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是當今世界上少數最有影響的管理學家之一,是當今全球第一戰略權威,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該理論的最核心內容是“五力模型”和“三種競爭戰略”。1.五力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2)購買者的議價能力。(3)新進入者的威脅。(4)替代品的威脅。(5)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2、三大一般性戰略競爭戰略的第二個中心問題是: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位置。競爭位置會決定企業的獲利能力是高出還是低於產業的平均水準。即使在產業結構不佳,平均獲利水準差的產業中,競爭位置較好的企業,仍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波特認為,在與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蘊涵著三類成功型戰略思想,這三種思想是:(1)總成本領先戰略。(2)差異化戰略。(3)專一化戰略。

(三)邁克·哈默的企業再造理論

企業再造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美國出現的關於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管理學家邁克.哈默(M.Hammer)。該理論以一種再生的思想重新審視企業,並對傳統管理學賴以存在的基礎——分工理論提出了質疑,被稱為管理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企業再造的含義企業再造也稱“公司再造”、“再造工程”。簡單地說就是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為了能夠適應新的世界競爭環境,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運營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營方式。2.企業再造的基本原則(1)以企業的生產作業或服務作業的流程為審視對象,重新審視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準確性,找出其不合理的因素;(2)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重新設計和構造企業的生產、服務流程;(3)以顧客為導向和服務至上的信念,對企業的整個運作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以使企業的重點從過去的計畫、控制和增長轉到速度、創新、靈活、品質、服務和成本上,目的是吸引顧客、贏得競爭和適應變化;(4)再造必須以人為中心,發揮“領頭人”、“流程主管”、“再造小組”、“再造總協調”的作用。3.企業再造的主要程式(1)對原有流程進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發現其存在問題;(2)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並進行評估;(3)制定與流程改進方案相配套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和業務規範等方面的改進規劃,形成系統的企業再造方案;(4)組織實施與持續改善。

1、适才適所法則:將恰當的人放在最恰當的位置上簡單地說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真正做到适才適所。

管理啟示:在管理上有一句著名的話:沒有無用的人,只有用不好的人。适才適所法則告訴管理者要按照組織管理的要求和員工的素質特長,合理地使用每位員工,根據員工的不同情況,給他們安排最適合的工作,從而既不會埋沒、浪費人才,又能使員工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經典管理法則解讀(二)2、“垃圾桶”理論:有效解決員工在工作期間偷懶的問題

荷蘭有一個城市為解決垃圾問題而設置了垃圾桶,但由於人們不願意使用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仍十分嚴重。該市衛生機關為此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第一個方法是:把對亂扔垃圾的人的罰金從25元提高到50元。實施後,收效甚微。第二個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邏人員的人數,成效亦不顯著。後來,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設計了一個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器,每當垃圾丟進桶內,感應器就有反應而啟動答錄機,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其內容還每兩周換一次。這個設計大受歡迎,結果所有的人不論距離遠近,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裏,城市因而變得清潔起來。

管理啟示:在垃圾桶上安裝感應式答錄機,丟垃圾進去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效果遠比那些懲罰手段好得多,既省錢,又不會讓人們感到厭惡。同樣,要解決員工在工作期間偷懶的問題,用監管和處罰的手段實際上也是很難奏效的,因為員工的工作成效主要還是要靠其用心努力。員工偷懶,是故意偷懶還是忙裏偷閒?是員工自身的原因還是公司管理出了問題?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在處理員工偷懶問題上,加強溝通很重要。須注意的是,讓員工超時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時宜的管理方法;給員工多點理解、關心和體諒,會有助於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

科學管理泰羅法約爾韋伯人際關係理論X—Y理論超Y理論系統管理權變理論Z理論競爭戰略理論企業再造理論分工合作第一流工人共同做大蛋糕秩序經濟人社會人人性假設五力模型三大戰略企業再造适才適所法則、“垃圾桶”理論。本章關鍵字【判斷正誤】1.法約爾認為管理包括計畫、組織、協調、控制四要素。2.韋伯認為任何組織都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權力作為基礎。只有超凡權力才能作為理想組織結構的基礎。3.Z理論認為,一切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信任、敏感與親密,因此主張以坦白、開放、溝通作為基本原則來實行“民主管理”。4.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

5.權變理論認為雖然兩種情景不能完全一樣,但有可能類似,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習題練習【單項選擇】1.企業的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管理六種職能的總體活動是()。A.經營B.管理C.營運D.運轉2.()提出了著名的“X——Y”理論。A.泰勒B.韋伯C.麥格雷戈D.梅奧3.“胡蘿蔔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是將人看成是:()。A.社會人B.經濟人C.自我實現人D.複雜人4.梅奧等人通過霍桑試驗得出結論: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由此創立了()學說。

A.行為科學B.人文關係

C.社會關係D.人際關係5.美國一公司總裁說:“如果我一年內作出十二個決定,那必定是重大的一年。我所做的決定是設定方向和挑選直接向我報告的人。但是,我的工作不是耗在做許多決定,而是花在認定組織將來必須處理的重要課題,幫助其他管理者區別哪類問題應該由他做決策,以及進行組織設計這類高層管理工作上”。這種認識反映了哪種管理原則:()。

A.管理幅度原則B.例外管理原則

C.等級鏈指揮原則D.權變管理原則【簡述分析】1.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些理論對於我們今天的現代企業管理還適用嗎?2.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他研究的重點是什麼?3.韋伯的組織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4.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這些觀點你贊成嗎?為什麼?5.X—Y理論、超Y理論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6.系統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什麼?基本內容有哪些?7.權變理論的含義是什麼?對我們學習管理有什麼啟示?8.克爾·波特競爭戰略理論的核心內容有哪些?9.企業再造的基本原則是什麼?10.請結合實際談談對“适才適所法則”及“垃圾桶”理論的理解。

專案題目組建模擬公司實訓目的:1.培養初步運用管理系統的思想建立現代組織的能力;

2.培養分析、歸納與講演的能力。實訓內容:根據所學知識與對實際企業調查訪問所獲得的資訊資料,組建模擬公司。1.以自願為原則,6-8人為一組,組建“xx模擬公司”,自定公司名稱。2.課下進行總經理競聘,每個人以“我將帶領我的團隊把我的公司打造成XXX”為題,發表競聘講演(要有發言提綱)。成果與評價:1.投票選出公司總經理,完成模擬公司的初步組建;

2.班級組織一次交流,每個公司推薦兩名成員發表競聘講演;

3.由教師與學生對各公司組建情況(含競聘提綱)進行評估打分。專案實訓

在制度與感情之間

美國國際農機商用公司創始人、世界第一部收割機的發明者西洛斯.梅考克,人稱企業界全才。他在幾十年的企業生涯中歷經起落滄桑,以其全才的素質贏得了在商場上的屢屢成功。作為產權人、公司的大老闆,梅考克雖然掌握著公司的所有大權,有權左右員工的命運,但他卻從不濫用職權。他經常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在實際工作中既堅持制度的嚴肅性,又不傷患工的感情。例如,有一次,一個老員工違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鬧事,遲到早退。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有關條款,他應當受到開除處分。管理人員做出了這一決定,梅考克表示贊同。

……案例分析第二節管理者的角色作用第一節管理者的定義與分類第三節管理者的素質第四節管理者培養的成功經驗第一節管理者的定義與分類一、管理者的定義二、管理者的分類一、管理者的定義

管理者定義為:管理者就是在組織(群體)中從事並負責對組織(群體)的資源(人、財、物等)進行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管理活動的有關人員。

(一)按不同的管理層次來劃分按不同的管理層次進行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見圖3-1)。二、管理者的分類圖3-1組織管理層次

三類管理者的工作特徵和內容,如表3-1所示。二、管理者的分類

管理層工作特性高層管理中層管理基層管理經營方針重要適當考慮不重要管理目標適當考慮重要重要

考慮管理問題的時間範圍1至5年以上1年每日工作活動範圍極為廣泛全部工作職能單項工作職能複雜程度非常複雜,變數很多不太複雜簡單易行表3-1三類管理者的工作特徵和內容

二、管理者的分類

管理層工作特性高層管理中層管理基層管理工作計量困難不困難較易工作內容

計畫、政策、戰略按計畫實施最終活動採用資訊來源組織外部組織內部組織內部智力特徵創造性有效性業務性人數少數適當人數多數續表

組織中的各層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所從事的管理工作性質和業務內容是不同的,如以企業為例,管理者可分為如下五種(見圖3-2)。(二)按管理的不同業務內容劃分圖3-2按管理的不同業務內容劃分管理者

日前參加一個非正式的座談會,會中有一位經營者感歎地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很不好用,乍看之下是個人才,可是當你有意栽培他,要他從基層幹起時,他卻因吃不了基層工作之苦而離職了。”與會的其他企業老闆,也異口同聲地表有相同的困擾。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被某公司錄用後,常以為憑自己的學歷。幹個小主管應當綽綽有餘了,所以大都不願從基層幹起。殊不知,學歷只不過代表學到了若干知識,這些知識管不管用,還有待考驗,所以,若不從基層工作經驗中,培養工作實力的話,終究眼高手低,難成大器。讀故事悟管理3-1:從基層幹起從這件事使我想到臺塑的“輪班訓練”。臺塑的大專新進人員,都得接受為期六個月的輪班訓練。受訓人員必須從操作、打包、搬運、保養等最基層的工作做起,這一切都為訓練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並培養堅強的實力基礎。曾經有人問臺塑董事長王永慶,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他回答說:“刻苦耐勞,從基層幹起。”房子蓋得好,看地基;球隊要打得好,看基本動作;要成功,必須從基層幹起。基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凡事都必須從最根本處著手,他日才會有成”,只不過大多數的人都忽略了它。

請思考:你理解從基層幹起的含義嗎?建議你學管理: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二節管理者的角色作用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者角色理論

(一)角色角色又稱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義(見下圖)。一、角色的基本概念圖:角色的涵義

(二)角色期望

每個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分別扮演著相應的角色。社會按照各類社會角色所規定的行為模式去要求社會成員,這被稱之為角色期望。符合角色期望的個體行為就會受到社會的認可與贊許,否則就會受到他人的非議和批評。

每個社會成員必須瞭解社會的角色期望,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在某一條件下所擔負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對他相應的角色期望時,便產生了角色意識。角色意識會調控個人的行為,使之表現出符合某社會角色的行為。角色意識還使個體隨著條件或情境的改變而轉換角色。良好的角色意識是角色行為有效的前提。(三)角色意識

當一個人具備了充當某種角色的條件,去擔任這一角色,並按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為規範去活動時,這就是社會角色的扮演。在不同的情形下,每個人都應準確地認識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好每一種角色,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角色是一種社會標誌,告訴人們我們是誰,我們的責任和權利是什麼,這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立足點所在。(四)社會角色的扮演

一家經營電器的民營企業在創業之初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幾年間就由一個十多人的小作坊發展到了兩三百人的公司,銷售額也達到了上億元的規模。但是,近一兩年卻問題不斷。原來賣得不錯的產品開始進入衰退期,核心員工接二連三跳槽,與經梢商的關係似乎也出現了裂痕,各部門之間矛盾多於合作……企業的發展似乎到了一個瓶頸狀態。根據一位管理諮詢顧問對該企業的診斷,“該公司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沒有總經理”。一個企業怎麼會沒有總經理呢?企業老闆名片上的頭銜不就是董事長、總經理嗎?事實上,這位老闆的總經理頭街有名無實。這位老闆做銷售起家,也酷愛銷售,至今仍然衝殺在銷售第一線。當被問及自己的最大本事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銷售!沒有我搞不定的釘子。任何銷售上的難題,都是我去解決的。”是的,他是個王牌悄售員。但是,公司的發展方向、組織架構、人才培養等戰略性問題卻沒有人去思考和關注。這家公司就如同一艘沒有舵手的輪船,在隨波逐流、起伏漂蕩。

讀故事悟管理3-2:由“B角”向“A角”轉變這樣的公司並不罕見。許多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遭遇瓶頸。這是個普遍的問題。是什麼因素制約著這類企業的發展呢?很多情況下都是由於A方面的原因。通常,這些創業者、經營者在B方面的能力都很強,但A方面的能力則相對較弱。要從原來的生意人轉變成職業經理,用職業經理的素養來管理企業,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考驗,甚至是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業者有一個角色轉變的問題,即要從“B角”向“A角”轉變。(注:B—Business:商業、生意、業務,此處“B角”指生意人、業務人員;A——Administration:管理、實行,此處“A角”指管理者。)請思考:“B角”與“A角”有什麼不同?“B角”如何向“A角”轉變?

加拿大管理學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以對5位總經理的工作的研究為依據,於1973年出版《經理工作的性質》一書,這本書成為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著作。經過長期的研究,明茨伯格發現,管理者在一個組織中要扮演十種不同的但又高度相關的經理角色。這十種經理角色可以進一步組合成三個方面:二、管理者角色理論資訊傳遞方面的角色決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

明茨伯格的人際關係方面管理者角色理論,如表下所示。(一)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

角色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