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课件_第1页
《望海潮》教学课件_第2页
《望海潮》教学课件_第3页
《望海潮》教学课件_第4页
《望海潮》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教学课件汇报时间:202X-01-05汇报人:目录《望海潮》的背景介绍《望海潮》的词意解析《望海潮》的艺术手法《望海潮》的主题思想《望海潮》的教学设计《望海潮》的实践应用《望海潮》的背景介绍0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景祐进士柳永深谙民间歌谣的曲调韵律和创作手法,创作了大量的慢词,率先采用长调(慢曲),并在词中大量铺叙、点染,用“俗”语入词,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手法拉近与平民的距离。作者柳永的生平简介《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是一首咏赞杭州的词作。这首词是柳永在杭州任职时所写。柳永在创作这首词时,首先选取了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典型景物来加以描绘,展现出杭州的湖光山色、晴光雨色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词的上片主要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的繁华景象,下片则进一步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望海潮》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词所描绘的繁荣景象和城市风光成为了当时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对后来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同时,《望海潮》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柳永词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词作之一。这首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此后,这首词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望海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望海潮》的词意解析02上片开篇即写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盛景。紧接着便从河堤、桥梁、市民住宅等方面描述了杭州的繁华景象,展现了杭州的富饶和美丽。词句解释通过对杭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情感表达词的上片解析01词句解释02情感表达下片则从各个方面描述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如百姓游赏西湖、竞渡龙舟、家家户户和乐安康等。这些描写展现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美好。通过对杭州人民生活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词的下片解析《望海潮》这首词通过对杭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描写杭州的一首佳作。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体词意总结《望海潮》的艺术手法03比喻柳永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将街巷河桥比作淡雅的画幅,将临街的楼阁比作风帘翠幕,将密集的人家比作十万人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和富庶。拟人在词中,柳永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将羌笛和菱歌这些自然之声赋予了人的情态,形象地描绘出了边疆和江南的优美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比喻和拟人的运用0102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既描绘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又暗示了市民的追求和心态。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杭州的繁华,柳永表达了自己对江南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音韵美学的体现柳永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音韵和节奏变化,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通过平仄和韵律的交替运用,使得词句更加优美动听。柳永的词句不仅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体现了音韵美学的魅力。通过运用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望海潮》的主题思想04总结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详细描述该诗以壮丽的海景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神奇。诗人通过对海浪、沙滩、岛屿等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和敬畏之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总结词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表达。诗人通过描绘海边的景象和氛围,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浪漫、激情的追求。详细描述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总结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反思。详细描述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感悟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诗人通过描绘海边景象的变迁,暗示了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和担忧。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望海潮》的教学设计05010203学生能够掌握《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作者柳永的生平事迹以及词中的文学知识。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作品。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望海潮》所表达的壮丽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情感目标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展示有关钱塘江潮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望海潮》的主题。导入环节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望海潮》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讲授新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望海潮》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互动提供一些与《望海潮》类似的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巩固练习教学过程设计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章。收集有关钱塘江潮水的资料和图片,制作一个简单的PPT演示文稿,介绍钱塘江潮水的特点和观潮的注意事项。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分析其创作特点和风格,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课后作业布置《望海潮》的实践应用06通过学习《望海潮》,可以激发文学创作者的灵感,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文学创作灵感《望海潮》作为一首优秀的词作,其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和意境营造等方面都值得文学创作者学习和借鉴。文学技巧借鉴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在诗词朗诵会上,《望海潮》因其优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常常被选为朗诵的经典作品。《望海潮》的朗诵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通过朗诵《望海潮》可以提高朗诵者的技巧水平。在诗词朗诵会中的应用朗诵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