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YLEREF"标题1"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综述工程概况略编制依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20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2011《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 DB29-113-2011土方开挖大学活动中心基础开完形式为满堂红开挖,乐池部位开挖为坑中坑,第一步开挖深度1.6米(边槽坡度1:0.5),第二步为3.3米(边槽坡度1:0.8),槽底四角设4个集水井,四周为架子管,脚手板1.2米挡土支护,基础砖模砌24墙,共设置10个大口降水井,现场开挖乐池部位工程桩标高为自然地坪,人工开挖。止水钢板基础底板上反300mm一道,负2.2m一道。挖槽作业时由土建工长跟槽,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检和检查。土方施工中禁止在基坑、槽、沟四周边缘近处堆放存土或存放重量较大的材料和设备以减少基坑、槽、沟边缘的侧压力。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厥,然后由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挖槽作业时由土建工长跟槽,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并预先用白灰标识指示出基坑内的工程桩位置和标高防止扰动工程桩。基础垫层底面标高上留200厚土层,改用人工开挖清槽,另外工程桩范围内的土体亦由人工剥离。 开挖土方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机械伤人或坠土伤人,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准进行其它工作; 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 重物距边坡应有一定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部超过1.5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1m; 挖土机也按规定离坡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车事故,一般距离不小于1至1.5m;挖槽作业时由土建工长跟槽,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并预先用白灰标识指示出基坑内的工程桩位置和标高防止扰动工程桩。土方开挖平面图及剖面图开挖过程中按1:1.5(34°)进行放坡,每层高度不超过3.5m。在开挖过程中随时观察基坑坡面的稳定情况,并灵活地进行纵向坡度的调整。分台阶接力开挖时,开挖作业平台保持7m左右,开挖作业时挖机尽量沿纵向停放,且距离开挖边线不小于1m,避免由于挖机自身的静载及挖掘过程中的动荷载造成边坡失稳。如下图所示:降水另见本工程降水专项方案。截桩截桩方法1、截桩前,由专职测量员对桩标高进行测量,并在每根桩身上做好标志,测量完毕,方可进行截桩。2、使用小型挖掘机清土,预留10cm保护土由人工清土,工程桩清出一排后,将桩头周围的土尽量挖去。3、桩头露出地面超过3米的管桩,由于桩头过重,一次截桩不便吊运,需搭设脚手架,做二次截桩。在截桩时要用挖掘机吊住桩头,以防截桩时桩头坠落伤人。使用截桩锯将第一节管桩截去一半高度,用挖掘机及时捞出,再截去剩余高度至设计标高。第一排桩截除后,拆除第一排脚手架,继续开挖第一排和第二排桩之间的土方,再搭设第二排脚手架,截断第二排管桩,依次开挖并截断第三排和后面的桩。安全注意事项1、对所有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2、临电使用和机械使用应遵守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3、截桩人员应随土方的开挖进行观察露出的桩长,当发现桩体开挖过程中有异常时,应及时离开危险区域。4、截桩人员进入截桩前要先与挖掘机驾驶员进行沟通,协同作业。5、截桩时要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倒桩的危险区域,此范围内除截桩人员外不得有其它任何操作人员。6、截桩人员要经验丰富,正确处理相应的安全隐患问题以确保自身安全。7、机械施工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8、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的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挖错或超挖。基坑开挖安全措施作业前,应查明施工场地明、暗设置物(电线、地下电缆、管道、坑道等)的地点及走向,并采用明显记号表示。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作业中,应随时监视机械各部位的运转及仪表指示值,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焊、铆等)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木。在施工中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待符合作业安全条件时,方可继续施工:填挖区土体不稳定,有发生坍塌危险时;气候突变,暴雨时;在爆破警戒区内发出爆破信号时;地面涌水冒泥,出现陷车或因雨发生坡道打滑时:工作面净空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施工标志、防护设施损毁失效时。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雨季施工,机械作业完毕后,应停放在较高的坚实地面上。单斗挖掘机的作业和行走场地应平整坚实,对松软地面应垫以枕木或垫板,沼泽地区应先作路基处理,或更换湿地专用履带板。平整作业场地时,不得用铲斗进行横扫或用铲斗对地面进行夯实。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照明、信号及报警装置等齐全有效;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符合规定;各铰接部分连接可靠;液压系统无泄漏现象;启动后,接合动力输出,应先使液压系统从低速到高速空载循环10~20min,无吸空等不正常噪音,工作有效,并检查各仪表指示值,待运转正常再接合主离合器,进行空载运转,顺序操纵各工作机构并测试各制动器,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挖掘机应保持水平位置,将行走机构制动住,并将履带或轮胎楔紧。作业时,应待机身停稳后再挖土,当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作回转、行走等动作。回转制动时,应使用回转制动器,不得用转向离合器反转制动。作业时,各操纵过程应平稳,不宜紧急制动。铲斗升降不得过猛,下降时,不得撞碰车架或履带。斗臂在抬高及回转时,不得碰到洞壁、沟槽侧面或其它物体。向运土车辆装车时,宜降低挖铲斗,减小卸落高度,不得偏装或砸坏车厢。在汽车未停稳或铲斗需越过驾驶室而司机未离开前不得装车。作业中,当液压缸伸缩将达到极限位时,应动作平稳,不得冲撞极限块。作业中,当需制动时,应将变速阀置于低速位置。作业中,当发现挖掘力突然变化,应停机检查,严禁在未查明原因前擅自调整分配阀压力。作业中不得打开压力表开关,且不得将工况选择阀的操纵手柄放在高速档位置。反铲作业时,斗臂应停稳后再挖土。挖土时,斗柄伸出不宜过长,提斗不得过猛。作业中,履带式挖掘机作短距离行走时,主动轮应在后面,斗臂应在正前方与履带平行,制动住回转机构,铲斗应离地面1m。上、下坡道不得超过机械本身允许最大坡度,下坡应慢速行驶。不得在坡道上变速和空挡滑行。当在坡道上行走且内燃机熄火时,应立即制动并揳住履带或轮胎,待重新发动后,方可继续行走。作业后,挖掘机不得停放在高边坡附近和填方区,应停故在坚实、平坦、安全的地带,将铲斗收回平放在地面上,所有澡纵杆置于中位,关闭操纵室和机棚。履带式挖掘机转移工地应采用平板拖车装运。短距离自行转移时,应低速缓行,每行走500~1000m应对行走机构进行险查和润滑。保养或检修挖掘机时,除检查内燃机运行状态外,必须将内燃机熄火,并将液压系统卸荷,铲斗落地。利用铲斗将底盘顶起进行检修时,应使用垫本将抬起的轮胎垫稳,并用木楔将落地轮胎揳牢,然后将液压系统卸荷,否则严禁进入底盘下工作。土方回填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在摊铺土料前,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基坑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不得漏夯。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基础墙两侧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回填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回填土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