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与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语感与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语感与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语感与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语感与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捌章语感与语言习得目

录积累与探索诵读与品味整体评价理解与表达壹贰叁肆第一节积累与探索/积累与探索(一)学习任务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1、摘抄本册课文中好的词句和片段,选择其中5-8例进行赏析。(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搏击,形容鹰飞得矫健有力。长空,广阔的天空。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的游动,以突出其轻快自由之状。浅底,水清见底。仰望是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俯视是鱼儿在清澈江水中怡然自得,一派生机盎然。积累与探索(2)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由一个黑点,到更多黑点连成的线和队,再到昂然高步、安详坚定的方阵,最后定格为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驼铃声也由轻柔遂变为大小叮当的合奏充满耳管。通过形象与声音的描绘,一支驼队由远而近,极富动感。积累与探索(3)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明喻,“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是暗喻。这两个比喻的本体是非常漂亮的景物,真实可感,两个喻体则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立场,也为下文的荷花淀歼敌做了铺垫。积累与探索(4)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青年妇女探望丈夫,结果扑了个空。回来的路上,她们“顺手”从水里捞出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两个“顺手”看似重复,其实不然。“顺手”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顺手”的连用生动刻画了青年妇女寻夫不着的失落与无精打采。积累与探索(5)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雨巷》节奏舒缓,旋律回环,有音乐之美。主要韵脚是“ang”,这一比较响亮的长音循环往复,强化了悠长舒婉的效果。相同结构的重复,如“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优愁)”,形成复沓,余韵紫绕。积累与探索语言积累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结合下面的活动完成教学任务:(1)从本册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分析它们好在哪里,并予以简单的分类整理。示例1(运用准确):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尤其”准确表达了在“自然伟大”“人类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之伟大”中最后一项的程度,感情充沛、刚劲有力,是对延安军民的热情讴歌。积累与探索示例2(超常搭配):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绿荫”一般不用“简陋”来形容,这里的“简陋”旨在表达“桃林茶社”物质条件的简陋。而“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非常喜欢这里。用“简陋”形容“绿荫”,是抑景扬人、写景颂人。积累与探索示例3(朴字生色):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跳跃”是个普通词语,这里却用得很传神。这一段话,有景物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有事物描写“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当然更缺不了人物描写“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一切很美,但过于静止。该片段以“跳跃”收尾,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可见运用之妙。此外,“跳跃”还透露出水生嫂技艺的娴熟和心情的愉悦。积累与探索②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总是”是个普通词语,这里用得恰到好处。“你总是很积极的”,是对水生一直以来行为的赞许。如换用其他说法,如“你可真积极”“就你积极”,则含有讽刺、贬损之意。另一方面,“总是”也暗含了些许嗔怪。家里有“千斤的担子”和“难处”,可水生总是这么积极!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水生嫂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理解、支持和赞许,“总是”准确传递出水生嫂略带矛盾的思想感情,运用贴切。积累与探索语言积累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结合下面的活动完成教学任务:(2)积累本册课文中的词语,并解释词义。示例1(现代文):颀(qí)长:修长。(《风景谈》)干坼(chè):干裂。(《风景谈》)汤汤(shāngshāng):水流大而急。(《风景谈》)积累与探索示例2(文言文):①文言中的“一词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②文言虚词“之”。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相当于结构助词“的”。(《烛之武退秦师》)积累与探索(3)积累本册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说说它们好在哪里。①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以上两例中修辞手法运用得好。例①中,“宛如人头上的怒发”是比喻,“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是比拟。前者用“人头上的怒发”形容“丛密挺立的谷子",既形象又生动。后者山脊上出现了两支牛角,作者用“长”这一动词赋予山脊以生命,将静物写活了;同时这种描写也带来一种视觉错觉,富有趣味。积累与探索(3)积累本册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说说它们好在哪里。①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例②中,“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是实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则通过两个比喻进一步描绘人物,“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两个喻体有纯净、神圣之感,将水生嫂渲染得更加美好。积累与探索(3)积累本册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示例2: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个片段描绘荷花淀富有诗意的自然美景:淀里的银白世界、水面的薄薄轻雾、风中的荷叶荷花香。这一切均为主人公眼中所见:她有时望望淀里。此时,主人公正等待丈夫归来,但她并不焦急,而是静静地、幸福地等待着。正因如此,眼中所见之景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个片段虽是景物描写,却曲折体现了主人公的愉悦心境。积累与探索(4)结合兴趣,积累诗词。有些诗词已谱为歌曲,可结合歌曲开展此活动。积累与探索(一)学习任务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2.参阅“学习资源”中的《我怎样学习语言》,介绍自己平时积累语言材料和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并与同学交流。积累与探索写作语言的积累(1)丰富思想,积累内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积累内语言,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提高明辨是非、深度思考的能力,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及时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作者要写社会,要写人生,要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写各色人等,要写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要写花草鱼虫、云山雾水等各种自然现象,要揭示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等,都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积累内语言,还需要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格。道德高尚,思想深刻,作为思想道德外化的语言才能准确、独到,有深度,有感染力。积累与探索写作语言的积累(2)向生活学习,积累外语言。生活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老师,因为书面语言以及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都是从日常生活语言中分化出来的,日常生活语言又是人民大众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的语言,其鲜活性和生命力都是其他类型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日常语言的语汇丰富多样,可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表现力极强。生活语言中还有许多精彩传神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生活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词语同样值得我们汲取。向生活学习语言,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累与探索写作语言的积累(3)向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学习,积累书面语言。写作语言属于书面语言,写作语言的积累最终要归结到书面语言的积累,所以仅有生活语言的积累是不够的,还要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中汲取优美的书面语言。源远流长的古代典籍,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检验而存留下来的精华,蕴藏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瑰宝。国外优秀作品中的优美语言也应该纳入采集之列。不过,在吸收古代的和外国的优美语言时,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定要立足于现代汉语。(选自《大学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有改动。作者聂巧平)积累与探索(二)学习任务二:认识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口头语体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时运用的一种语体。口头语体的主要特点是遣词造句较为随意,话题不固定,语气生动活泼,风格平易自然。书面语体是人们进行书面交际时运用的一种语体,也称为书卷语体。文艺语体是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运用的一种语体。文艺语体运用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情意性、形象性、生动性、变异性、音乐性、独创性、多样性等特点。凡有助于生动表达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文艺语体都可以运用。政论语体是在论述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政治鼓动时运用的一种语体。除政治术语外,政论语体多用一些通用词语,但为了增强鼓动的艺术感染力,也不排斥艺术性词语,句法上可选用各类句子,有时还运用一些增强形象性的修辞手法。积累与探索(二)学习任务二:认识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科技语体是记载、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时运用的一种语体。科技语体主要是叙述说明而非描绘抒情,因此其语言运用讲究逻辑性、科学性、简明性。科技语体大量运用科技术语,以及非自然语言的符号、公式、图表等,在运用术语时往往还插入相关外语的对应词语。句式严整而较少变化,而且有一些特定的句式框架。事务语体是机关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事务时运用的一种语体。事务语体的主要特点是质朴、平实、简明,有些有固定格式和专用术语。其中公文体的特点是庄重性、程式性、套语性,术语运用较多,句法上运用带套语的框架式句子格式,陈述句与非主谓句运用较多。日用体的特点是平实、简明。(选自《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有改动。作者邢福义)积累与探索(二)学习任务二:认识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活动示例:《荷花淀》与《反对党八股》(节选),前者属文艺语体,后者属政论语体。前者语言十分形象,如文章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自然;且在平常词语的运用上推陈出新,如“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中的“跳跃”等。后者摆事实、讲道理,有破有立,逻辑性强,善于通过打比方和举例子来阐明观点,论证有力且不失生动。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1.参阅“学习资源”中的《叶圣陶对语言的修改》《语言与逻辑》,分析下面名家修改文章的例子(见教科书),梳理自己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收获。积累与探索例(1)原稿中没有“他们”,这样一来,“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这一行为的发出者就可能是“我”。修改稿添上“他们”,上述行为的发出者就明确无误了。例(2)中,“明天”与“天明”都与第二天相关,但意思不同。“明天”指一整天,而“天明”则是相对确定的时点,后者比前者更准确。例(3)中,“银圈”为闰土颈上所戴,因此用“银项圈”更准确。例(4)中,“答应”有两个义项,一为“应声回答”,一为“应允、同意”。“回答”则只有“回答(问题、询问等)”这一个义项。为表达准确起见,后者更好。积累与探索《孔乙己》一文中,例(5)之前的话是: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例(5)若不用“他”,就与前面这一句有点衔接不上。同理,使用“便”,可将“喝完酒”和“在旁人说笑声中坐着手慢慢走去”这两个行为更好地衔接起来。使用“又”,既与前文呼应:总是被嘲笑、“用这手走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个字就明白表现了孔乙己的卑微与可怜,寄寓了作者的深刻同情。原稿中句末没有“了”,似乎话没说完,加上“了”,具有完句作用,且在课文语境下,这个“了”意味深长:孔乙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例(6)中,“的事情”多余,可删除。例(7)中,“他们”多余,可删除。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1)从本册课文中再找出一些例子,说说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示例1:①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②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1)从本册课文中再找出一些例子,说说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上两例中的人物语言,谓语均在主语之前,这与常规语序不同。谓语前置有突出谓语的作用。例①中,水生嫂看出了水生的异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水生嫂更关心的。“怎么了”放在“你”之前,更能表达这种关切。例②中,女人们偶遇敌人因此躲在荷花淀里,此时敌人已被歼灭,可以出来了,“出来”这一信息是表达的重点,因此“出来吧,你们!”比“你们出来吧!”更合适。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1)从本册课文中再找出一些例子,说说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示例2:①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②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以上两例的画线句子都是定语位于中心语之后,这种语序有突出定语的作用。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1)从本册课文中再找出一些例子,说说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例①,表达重心在“形式的和内容的”上,如换为常规语序,即“增添了形式的和内容的景色”,则表达重心在“景色”上。根据课文,作者想突出的是“景色”的内涵,有自然景色,更有充满人类活动的“第二自然”,因此“形式的和内容的”是表达的重心,例①更好。例②同理,“蓊蓊郁郁的”后置,突出表现的是荷塘四面树木的茂盛之状,如改为常规语序,“荷塘四面长着许多蓊蓊郁郁的树”,则表义重心就落在了“树”上。根据课文,这种蓊蓊郁郁的自然氛围是作者想突出表达的,因此例②更好。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2)结合《叶圣陶对语言的修改》和《语言与逻辑》,也可查找相关资料,梳理自己在语言运用上的收获。示例1:第一,做到规范。《天上的街市》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市街”一词不合语言规范,编入教科书时改为“街市”。第二,做到准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折蜡梅花”,手稿为“采蜡梅花”。蜡梅花通常不是从树上摘下来,而多是连枝折断。因此,“折”更准确。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2)结合《叶圣陶对语言的修改》和《语言与逻辑》,也可查找相关资料,梳理自己在语言运用上的收获。第三,力求生动、鲜明。鲁迅先生为悼念殷夫、柔石等青年作家,曾写过一首短诗,其中有这样两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后来《为了忘却的记念》录用此诗,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与“眼”相比,“忍”字倾注了作者的无穷愤怒,更为深切感人。“丛”字则形象地表现了白色恐怖的严重。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2)结合《叶圣陶对语言的修改》和《语言与逻辑》,也可查找相关资料,梳理自己在语言运用上的收获。示例2:常见语病的类型:第一,词语运用错误。如错用词义、错用感情色彩、词类误用、指代不明、生造词语、词语重复等。第二,单句运用错误。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第三,复句运用错误。如分句之间缺乏紧密的语义联系、结构层次混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等。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2.选取自己的一篇习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修改。《古代英雄的石像》片段修改

原文骄傲,若非圣人或愚人就难得免。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愚人,只不过一块石头罢了,见人家这样崇敬他,当然遏不住他的骄傲。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心,不能懂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丛林说,丛林絮语,没空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依然抬起了头,眼睛直望远方,并不略微低头凑近他的伙伴,这就见得他的骄傲太过了分。他竟不屑再近他的伙伴,再看他的伙伴;咽住在他喉间没有说出的一句话当然是“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什么呢!"积累与探索(三)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2.选取自己的一篇习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修改。改文:骄傲的毛病谁都容易犯,除非圣人或傻子。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块石头,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仍然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对自己的伙伴连一眼也不瞟,这就见得他的骄傲是太过了分。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选自《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PPT模板http:///moban/第二章诵读与品味诵读与品味(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与鉴赏1.了解诗词诵读的基本步骤,学习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诵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诵读具有一定的步骤。一般而言,第一,选择合适的诵读作品。第二,深入理解作品,确定情感基调。第三,诵读练习,注意停连、长短、抑扬、强弱等。可制订诵读方案,并反复训练。第四,正式诵读,注意体态、音乐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可让学生自学古诗词诵读技巧,并辅以如下活动,加深感知和理解。诵读与品味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陆游(1)诵读前要处理好作品的情感基调。选择两首诗词,体会情感基调的不同。第一首凄楚悲凉、清高坚贞。第二首昂扬进取、乐观向上。诵读与品味(2)诵读前要深入理解作品,做到胸有成竹。选择一首诗词,梳理其思想和情感线索。示例:虞美人·听雨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跳跃时空,依次推出三幅“听雨”图,将一生的悲欢际遇融入其中。少年欢娱、中年压抑、晚年淡泊,结尾两句进人新的情感境界:离合悲欢,感慨无限,已不想再诉说。诵读与品味(3)诵读要处理好停连、长短、抑扬、强弱等。选择一首诗词,说说你的处理。停连包括停顿和连续,指语音的暂时休止和接续。停顿主要包括语法停顿、心理停顿等。较短的停顿可用“|”表示,较长的停顿可用“‖”表示。格律诗和词,停顿有规律、五言多为二三式或二二一式,七言多为二二三式或四三式。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二三式)诵读与品味词,四言多为二二式,五言多为二三式,七言多为四三式。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现代诗的停顿,往往表现得比较自由。如: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连续与停顿相反。在意思紧密相连或激情澎湃的地方,诵读时需一气呵成,这就是连读。连读可用“—”表示。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诵读与品味长短,换言之即快慢。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与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相关,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者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内容积极的语速略快,内容消极的语速略慢,内容中性的语速适中。抑扬,指语音高低起伏的态势。常见的有上行语势(↗)、下行语势(↘)、平行语势(→)、曲行语势。诵读与品味上行语势,指由低到高、逐渐上扬的语势。常用来表示疑问、反问、喜悦、兴奋、号召、欢呼、惊异等。如: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下行语势,指由高到低、逐渐下抑的语势。常用来表示祝愿、祈使、赞叹、感慨等。如:如果你不能爱我,爱人,请饶恕我的痛苦。↘不要远远地斜视我。↘平行语势,指变化不明显、比较平直的语势。常用来表示严肃、庄重、思索、踌躇、麻木等。如: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诵读与品味曲行语势指变化较多、较为曲折的语势。常用来表示讽刺、幽默、威胁等。如: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恶兆)风暴~就要起来了!张颂《朗诵学》将语势分为五类:波峰类、波谷类、起潮类、落潮类、半起类。一句话中的词语,总有主次之分,被突出强调的词语就是重音所在(·),主要包括语法重音、强调重音等。如: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总之,诵读技巧的运用既有一定之规,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即使是同一作品,不同朗诵者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时可灵活掌握。示例: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无觅处”语速放缓)诵读与品味2.选择经典诗词的名家诵读音视频,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分析其诵读技巧,领略诗词的优美韵律、丰富意境和深刻内涵,提高诵读鉴赏水平。诵读与品味(1)杜甫的《兵车行》这首诗,揭露了唐朝天宝之后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的现实,叙述了劳苦大众离乡背井、长年戍边的悲愤,描写了老弱妇孺无力耕作、田地荒芜的凄凉景象。语言形象准确,生动逼真,离情于景于人,深沉凝重。朗诵时要真挚痛切,但不可过于张扬。于朴实中见真意,于含蓄中显激情,在叙事时,要有历史的厚重,在抒情时,要有思古的底蕴。(选自《诗歌朗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作者张颂)诵读与品味(2)孙道临朗诵的《念奴娇·大江东去》与乔榛朗诵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光盘《银汉神韵-唐诗宋词经典吟诵》中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朗诵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著名配音演员乔榛朗诵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同属于豪放的词,但是两位艺术家牢牢把握住了两位作者各自的风格。前者声调高昂,情感勃发,如千丈瀑布奔流而下,特别是最后几句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惋叹,使人感到荡气回肠,并把作者旷达的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后者声音雄浑有力,情感悲怆,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又鞭挞了南宋朝廷的无能,宣泄了报国无门的愤懑。两位艺术家凭借着他们的深厚功力和内外部技巧,把两位豪放派词人各自的独特个性表现得一清二楚、泾渭分明。(选自《朗诵艺术创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年版,有改动。作者赵兵、王群)诵读与品味(3)孙道临朗诵的《哈姆莱特》独白有的人为了体现哈姆雷特此刻的激动心情,一开始便咬牙切齿地把声音挤压得又紧又僵,甚至会憋得脸红脖子粗。可孙道临根本没有使很大的劲,他淡淡地,带一点气音地朗诵了开头几句。然而在这“淡”的后面仍然使人感受到内心中有燃烧的怒火在滚动。当他朗诵到“不,还不到两个月”这句时,忽然由气音变为响亮的实音,使我们感到被压抑的怒火冒出了强烈的火苗。然而这儿的实音来得那么自然,声音虽响亮但没有使拙劲。之后,他又随即变为气音朗诵了下去,似乎强烈的火苗又被压了下去。诵读与品味(3)孙道临朗诵的《哈姆莱特》独白当朗诵下面几句:“然而不到一个月”“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才一个月”“连无知的畜生都会哀痛得长久一点儿呢!”以及后面的“还不到一个月”,他又几次用了响亮的实音,然而听来也绝对没有紧张嘶叫的感觉,感情是炽烈的,声音是动听的。就这样,实音与气音的几经交替往复,孙道临却过渡轻松、运用自如,丝毫没让人产生吃力、沉重或造作的感觉,准确地表现了哈姆莱特当时七上八下无比纷乱的心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时时在努力控制着自己愤怒的火焰,但又常常无法控制的内心矛盾。(选自《朗诵艺术创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年版,有改动。作者赵兵、王群)诵读与品味(二)学习任务二:品味与感悟1.任选一首诗词,反复诵读,找出其中自己认为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思考其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主题表达与语言运用上的好处。1.了解诗词诵读的基本步骤,学习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诵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诵读与品味(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语出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意思是说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绿”代表“叶”,“红”代表“花”。“肥”,形容雨后绿叶滋润滑嫩的状态。“瘦”,形容不堪雨打而凋零的花朵。“绿”与“红”、“肥”与“瘦”,两相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语出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句意思是说:残夜还未消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本表示大自然的时序交替,但“生”“入”二字赋予这些自然变化以生命,使自然似乎具有人的意志。“日”与“春”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辩证的理趣。诵读与品味(1)搜集古诗词中的名句,并按内容进行简要的分类整理。学生活动示例:一是理想志向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二是哲理思辨类: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三是情感思绪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诵读与品味(2)与同学交流你最喜爱的诗词。诵读与品味(二)学习任务二:品味与感悟2.诗词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悲壮慷慨,有的娴静淡远,有的豪放磅礴,有的细腻婉约。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风格特征,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诵读与品味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本词是李煜被俘后幽囚汴京时所作,这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他写给自己的挽歌。上片起二句破空而来,以疑问语气领起,苍茫浩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为全词罩上一层悲愁凄婉的氛围,奠定通篇的基调。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变调,意境突觉婉媚;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以“月明”补足上句,构成春风明月小楼的完整画面,“不堪”二字为点睛之笔,开启下片意脉。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上承“故国”一句,想象此时故国官殿的情景,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句“只是朱颜改”,思及故人,情怀之深可以想见。第三句将前两句中已铺陈酝酿出的情绪用一个“愁”字点破,形成“词眼”;至第四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一形象的描述,将“愁”之多之浓之深渲染得淋漓尽致。“恰似”二字准确、传神。(选自《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有改动。作者张旭泉)诵读与品味(三)学习任务三:举办诗词朗诵会1.就所选诗词,确定情感基调,制订诵读方案。内容与风格不同,诗词的情感基调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制订诵读方案应注意呈现停连、长短、抑扬与强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雄浑苍凉、大气磅礴,诵读时语速放缓)诵读与品味(三)学习任务三:举办诗词朗诵会2.反复练习,在读音规范、字音清楚、朗读流畅的基础上,运用诵读技巧演绎诗词作品,读出节奏、情感与美感。小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班级活动。朗诵时,做到语速适当、表情自然、仪态端庄。第三章理解与表达理解与表达(一)学习任务一:揣摩人物语言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见教科书),结合上下文,说说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例(1):由孔乙己和“我”的对话可以看出,孔乙己是善良的,他耐心而热情地教“我”识字。同时,孔乙己又是不幸的,他是“讨饭一样的人”,穷困潦倒,总被周围人取笑,只好与孩子说话。作为读书人,孔乙己知道“茴”有四种写法却无力支撑自己的生活。这是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对其精神毒害的结果,也与他自身的迂腐、懒惰有关。例(2):这段对话生动、有趣。几个青年妇女很想去探望丈夫,但都不明说,而是找各种借口,“言不由衷”的特点一目了然。不过,有的直接爽朗,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沉稳理性,有的温顺忸怩,性格特征各有不同。这段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却凝结着生活体验,人物鲜活可爱。理解与表达(1)选择本册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片段,画出人物所说的话,分析其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等。示例: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理解与表达人物对话见画线部分。“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水生嫂已感觉到丈夫有事,因此直接询问晚归的原因,可见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心和体贴。水生嫂并未口头提及吃饭,水生由妻子的行为即可看出其用意,于是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可见夫妻之默契。“他们几个哩?”水生嫂没有问出丈夫晚归的原因,继续追问。“还在区上。爹哩?”水生敷衍回答,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还在区上、出了什么事,并且转移话题--“爹哩?”由下面三个话语可知,水生嫂在回答了水生的询问后,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并且挑明了心中的疑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嫂一定要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见对丈夫的关心。“怎么了,你?”“怎么了”置于句首,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在水生嫂的一再追问下,水生终于说出了晚归的原因。理解与表达(2)选择本册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片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示例: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嘴。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理解与表达(2)选择本册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片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神态动作等描述语言。丈夫回来得这么晚,女人并不生气,而是“抬头笑着问”,可见妻子对丈夫的爱。“站起来要去端饭”,显然饭早已做好,只等丈夫回来。“水生坐在台阶上”说话,这可能是水生的生活习惯,也可能是因为水生过于忙碌,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此刻,女人的注意力已不在编席上,丈夫的脸些许红涨、说话些许气喘,都被女人看在眼里。女人一再追问晚归的原因,水生“不像平常”地“笑了一下”,这不像平常的笑,或许包含着“到大部队上去”的喜悦,或许有对妻子一再追问的理解,或许也包含着对妻子的一些愧疚。“水生小声说”,为什么要“小声”?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军事机密,也可能是水生担心“离家参军”这一消息给妻子带来的震动过大,于是压低了声音。尽管如此,女人仍是一惊。女人没有阻拦,更没有哭闹,她非常镇定地将那个划破的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听丈夫继续述说。这份镇定出自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理解与表达(3)细读《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参照课文的结构脉络,说说人物对话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示例:人物对话是《荷花淀》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还推进了故事情节发展。该文包括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部分,每一部分均有预示下文故事发展的人物对话。夫妻话别中,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水生的话为“荷花淀歼敌”埋下伏笔。探夫遇敌中,“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这组对话为下文青年妇女偶遇敌人做了铺垫。助夫杀敌中,“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该话语为故事结局“敌人围剿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做了铺垫。理解与表达(4)人物对话通常运用口语,形式短小、内容简洁。从课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加以体会。示例: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快摇!”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例中人物语言非常简短,与叙述语言相比,这一特点更加明显。一个叹词“哎呀”和一个名词“日本”,就可构成口语中的一个句子。“你看那衣裳!”衣裳如何,此情此景中不言自明。语言形式的简短和这些简短形式所传递的语义内容,共同营造出遭遇敌船的紧张氛围。理解与表达(5)语言描写最重要的是突出个性。儿童与成人、商人与知识分子,他们的语言各有特色。同是小商小贩,也因个体不同而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语言描写应做到“闻其声、知其人”。选择自己的一篇习作,看看其中的语言描写是否做到了个性突出,并修改完善。理解与表达(一)学习任务一:揣摩人物语言2.选择文学作品中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角色,揣摩人物语言,分析其个性特征,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人物语言鉴赏札记。诵读与品味曹操的“奸”与“雄”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好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个极其复杂的典型人物,是“奸”与“雄”的统一体。就“奸”的一面讲,曹操虚伪、狡诈、玩弄权术、口是心非;就“雄”的一面讲,曹操胸怀宽广,抱负远大,奋发进取,慧眼识才。此外,他又凶残、暴虐、利己、骄横。这一切都可以从曹操的话语中充分体现出来。诵读与品味我们首先说其“奸”。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一出场,作者就写了他“装疯讹叔”的故事。当父亲问曹操:“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曹操却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幼小的曹操便有几分奸诈,说了假话,告了叔叔的状,蒙骗了父亲。再如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本欲除去董卓,但他拔刀的动作被董卓在镜中看见,他立刻执刀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机智,却也不免有奸诈之意。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则更见其奸诈个性。许攸明知故问,曹操唯恐别人探去底细,一再虚言为答。由粮“可支一年”“有半年耳”,到“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决不肯实说。当对方说:“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他又以“岂不闻‘兵不厌诈””来搪塞,然后“俯首低言”:“军中只有此月之粮”,仍不肯说出实情。这一段可以说是曹操奸诈性格的最好写照。诵读与品味其次,我们再看其“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赤壁大战前夕,曹操设宴长江,开怀畅饮,横槊船头,侃侃而谈: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字里行间透着英雄之气。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铜雀台建成,曹操大会文武,盛况空前,文官赋诗,武将逞技。曹操心潮激荡,对众官员说道: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者。诵读与品味这一大段话使我们看到了曹操性格的另一面,谓之颇有自知之明,甚至谓之剖肝沥胆,都不为过。这段话道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心胸抱负。而曹操性格中“残”的一面,在他的话语中也体现得极为充分。当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又故意于逃走路上杀死为他沽酒买菜的吕伯奢后,陈宫指责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他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可以说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内心的自我暴露,充分表现了他的残暴。再如,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中曹操与张松的对话。曹操说:“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狂妄骄横、凶残暴虐暴露无遗。可见,曹操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的个性特征。(选自《三国演义语言艺术》,白山出版社2010年版,有改动。作者刘永良)理解与表达(二)学习任务二:理解语句内涵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见教科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画线部分的理解。理解与表达例(1):延安军民的物质生活和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而高贵,他们的革命理想神圣而坚定。因为人类的高贵精神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而包含人的活动的自然是更伟大的自然,所以说“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这句话是对延安军民的崇高精神和战斗生活的赞颂。例(2):“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美好的向往,但这句话也正表明作者并不是一个“自由的人”,苦闷彷徨和对现实的不满由此可见。例(3):使用、存放、毁灭,是拿来主义提倡的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使用”说的是“鱼翅”,“存放”说的是“鸦片”,“毁灭”说的是“烟枪烟灯”和“姨太太"。这句话铿锵有力地表达了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立场和观点。理解与表达(1)关键语句有哪些类型?细读本册课文,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示例:①点明主旨的语句。如:“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②内涵丰富的语句。如:“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③表达情感与观点的语句。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④运用特定技巧的语句。如:“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⑤体现行文思路的语句。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理解与表达(2)如何解读关键语句?谈谈你的看法,并在班级交流。学生活动示例:①从重要词语人手解读关键语句。如“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中的“自由”。②联系文本语境解读关键语句。如:“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③分析表达技巧解读关键语句。如:“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严寒”“阳”有比喻义。④梳理文章脉络解读关键语句。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开篇第一句,奠定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基调。理解与表达(二)学习任务二:理解语句内涵2.选择一篇文言文,如《荀子》中的《劝学》、司马迁的《鸿门宴》、班固的《苏武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密的《陈情表》、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找出其中的精彩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并与同学分享。理解与表达(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范增称项羽为“竖子”,特别是叹词“唉”的运用,生动有力地表现了谋士范增的失望、愤懑与无可奈何。(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此句简要总结了苏武出使匈奴这一历史事件,简短朴实,感人至深。“凡十九岁”表明苏武滞留匈奴时间之长,“始以强壮出”与“及还,须发尽白”形成鲜明对比,并与“凡十九岁”呼应,突出表现了苏武自始至终不辱使命的高尚气节。选择自己的一篇习作,看看其中哪些语句比较重要。润色加工,使之成为关键语句。此活动是识别与解读关键语句后,对关键语句的应用。可根据学情,酌情开展。理解与表达(三)学习任务三:学习得体表达1.久别重逢,如何开启一段对话?对比下面两段文字(见教科书),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语言是否得体。理解与表达例(1)中,“我”与闰土是儿时的好朋友,那时两人天真烂漫,留下了美好记忆。多年后再次见面,身份地位、生活境遇、人情世故等深深地拉开了彼此的距离。“我”见面时说:"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包含着喜悦、亲密,还潜藏着许多想说而说不出的内容。“老爷!……”闰土对我“恭敬起来”,同样也有许多话无从说起。从人物语言是否得体这一角度看,上面两句话符合多年后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再次重逢的具体情境,因此是得体的。例(2)是多年后“我”再次见到杨二嫂的场景。这时,“我”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