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金溪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金溪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金溪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金溪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愚钝(ddn)阻遏(e)等为人知(xian)如坐针毡(zhan)

B.步履(1U)淮清(ch^ng)风夜忧叹(su)浑身解数(jiO

C.琐眉(xie)伎修(liang)骇人听闻(he)面面相觑(qu)

D.盎然(ang)掩掇(duo)影影绰绰(chud)山肴野萩(shii)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B.《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于激情和反抗精神,勇敢执着追求自由、

平等,捍卫人格独立、尊严的女性形象。

C.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

学,伉俪指夫妻等。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著名的寓言“画

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都出自《战国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B.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C.这个集团目前己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D.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4.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里江山图》的所有观者,无不对这件的巨幅山水画深深着迷!只见画中,山间的高崖瀑布

中,有水车和桥梁依势而建,湖上则有渔舟、游船荡漾期间,o

①愈发突出江河浩渺的无尽之意

②点缀着房舍屋宇和水榭亭台

③恢宏壮丽、色彩斑斓

④峰峦起伏、绵延千里

A.③④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①③②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题,不得多选)

①,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②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o(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⑦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

⑧,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句中我们能够读出作者既可以了却君

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的心声。

②“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我们满腔热情欢迎世界各国政要相聚中国,共商发展大计。(用《〈论语》十二章》的话回答)

6.名著阅读。下列说法不氐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与保尔渐

行渐远。

C.(繁星•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阅读下面的

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

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

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①选段中“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指《》

②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海?”刿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口:“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指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循()

(3)小大之球()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B.本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请见——提问——参战一一释疑。

C.鲁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在于:鲁庄公能够取信于民,曹刿指挥作战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

8.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①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扬上多

轻侠狡桀。郑宝最验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哗使②唱导此谋。晔时

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

百人③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便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宝性不甘

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

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

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目:“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

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遂奔太祖。

①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②唱:通''倡"③赍ji:携带

1.解释下列加点字会太祖遣使诣州走还营

2.根据上下文意,在下列词中选一个,给“一书说勋日"补上合适字。()

A.之B.于C.其D.以

3.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

5.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刘晔的两件事,并据此说说刘晔是个怎样的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

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款深

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荒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下列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由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B.(乙)文孟子列举治国的事例,分析了“仁者无敌”的主张。

C.(甲)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阐述观点。

D.(乙)文采用对话描写,强调实施仁政的重要性。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

可?

4.(乙)文中孟子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梁惠王实施仁政?

5.阅读(甲)(乙)两文,结合生活和体验,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次背娘

①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的日子。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②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

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

③我的心里一阵恐慌。那时候娘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因为担心儿女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

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回道老家。

④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⑤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

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

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

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我大伯则慨叹,

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

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⑥为了这个承诺,娘吃的苦、流的汗,娘经受的委屈和磨难,难以用文字描述。

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活有许多靠肩挑人抬:挑土挑水挑肥挑庄稼,有多少人被压弯了腰,那时候农村

驼背的人比比皆是。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80斤,看似柔弱的娘,却有着一副压不垮的腰板。风里雨里,泥里水

里,娘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钩担、扁担、筐与水桶,而娘的腰板却一直挺着,咬紧牙关撑起这个家。

⑧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恐惧的农活之一,是从村西的渠道里挑水抗旱。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

要靠人工挑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

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越,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

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医生也说娘这腿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

疗方法。

⑨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也加入到挑水抗旱的行列,才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苦不堪言: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

的桶,与看缆度、近20述雨的一条又漫又澧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必须保身体与陡城妣线

脚要稳,脚趾头精像钉壬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蓑桶滚进水渠……至今每次回老家,路过

那条已经看起来已经不是不是那么高、那么陡的水渠,腿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

⑩因为连续的下雨。到处泥泞,我把车停在村头,心急火燎地向家里走去。

颔良见到我,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我马

上在娘的跟前蹲了下来,想背着她上车。娘犹獴了片刻说,“我一百来斤呢,你背不动吧?”看看院子里的泥和水,

娘还是顺从地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横八拐。

⑫千生第一次背娘,才知道一百来斤的娘是如此重。娘看我有些摇摇晃晃,几次想下来,我阻止了。走到街上,

一位婶子正在大门口做针线,看见娘趴在我的背上,有些乖乖的样子,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哎呦,年幼时背着儿子,

现如今老了,得让儿子背着喽……”

⑬i良“嘿嘿”地笑着,笑声中,有羞涩又有些幸福的味道。

酬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

有些成就感:娘,您终于给了儿子背您的机会……

⑮曾经瘦小的娘,有着一个宽阔而又温暖的背。儿时,娘的背是我们兄妹最温暖的家。多少次,压弯了娘的腰,

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上,娘担心蚂蚁、虫子爬上孩子的脸……多少次,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

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看孩子的衣裤是否湿了不舒服;多少个雨雪天,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

我们遮风避雨……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记得我十五岁的那年,一次我突然肚子剧

烈疼痛,吓得娘不知所措,慌忙背起比她还高的我,撒腿便往村卫生室跑……

⑯我们兄妹长大了,娘也老了。老了的娘,却总是想着不让我们为她操心。这一次,在医院里,我背着娘楼上楼

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母亲和我的心里都暖暖的。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

⑰+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娘的脸

上洋溢着满足的笑。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我的身边,竖起拇指,说着地道的家乡话:“背着的是老娘吧?

俺很长时间没看着背着老娘来饭店吃饭的了,一看就是孝子啊!来,俺给老人家敬一杯酒!”那个中午,许多素不相

识的就餐者来到我们的餐来,给我和母亲敬酒。饭店的老板也过来敬酒,说很久没有看见今天这样感人的场面了。

⑱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1.文章围绕“第一次背娘”展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娘的心理与动作,请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娘的心理和动作“我”的心理和动作

给娘打电话沉闷有些迟疑,让“我”带她去看病①______

背着娘去坐车痛苦又有些歉意,顺从地伏在“我”背上马上蹲下,想背着娘上车

背着娘遇婶子②______③______

背着娘在医院看病感到暖暖的背着娘做各种检查,心里暖暖的

背着娘进酒店吃饭满足的笑④______

2.请从修辞和结构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20米高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

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

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中,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用白描的写法,记叙了“我”第一次背娘的事,全文充满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B.“娘还是顺从地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横八拐。”“轻

轻”一词刻画出娘小心翼翼的情景,体现出娘对“我”的关心。

C.当“我”背着娘到酒店吃饭时,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孝顺的儿子已不多见的现实,揭露

了社会问题。

D.文中重点插叙了两个部分,一是插叙母亲落下腿疾的原因,二是母亲为儿女们遮风挡雨和照顾细致的情景,都是

对母亲这一形象刻画的有效补充。

E.文章讲述了“母葱儿孝”的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故事,高度赞扬了“我”这样的人,契合社会主题,值得传颂。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背”这一动作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的理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

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

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11.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够成就

人生。

②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

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

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

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

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③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

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

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

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

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④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

力。»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⑤耐心是一种修养,耐心里有结果、有收获;耐心里有发现,有体验;耐心里有品质,有风骨。让我们保持一颗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我们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B.第②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观点。

C.第③段中“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成就过程之美。

D.第⑤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呼应了开头。

2.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上论据,下面不恰当的是()

A.愚公面对王屋、太行两座大山阻挡出入,决定移山,最后感动天帝,命人将山移走。

B.”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C.邱少云在对敌作战中,被烈火焚身,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咬牙坚持,最后壮烈牺牲。

D.《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对每个字。每句话,他都反复

斟酌,细细思量,前后增删了五次终成稿。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流动是人类的天性,迁移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繁衍、逃避天灾人祸的有效途径。在长期的迁移中,人类利用天然

的交通工具,进而发明和运用了人造的运输手段和交通工具。

多姿多彩的古桥是南京的特色之一,更是南京人代代生息的伙伴。

今天的南京城里,在白下路和中华路相交的地方,内桥连接着被水阻断的路。我曾抱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这座桥

叫做“内桥”,那么“外桥”又在哪儿呢?如果没有“外桥”,那为什么会有“内桥”这个名字呢?

说起来,除了“内桥”,它还有三个曾用名。

彩虹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从古至今,人们都对其充满美好的想象。这一方面源自绚丽的色彩,另一方面则是

因为它与跨越沟堑的拱桥所展示出的弧线轮廓极为相似。因此,很多桥都叫“虹桥”。

中国古人对拱桥,尤其是石拱桥极为热爱。相信很多人都曾读过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并对其中的

赵州桥记忆深刻吧。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大举建设“金陵府衙”,紧跟着便是南唐定都于此。朝代更迭像一出令

人眼花缭乱的戏,在南京城留下了新的城市印记。其中就包括南唐宫城前的这座“虹桥”。

在四十多年后,南唐的宫城改名为江宁府,一直到南宋之初。这座“虹桥”,也在北宋期间改了名。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古今笑史》中,记录了一个蔡嶷阿谀奉承的故事。蔡嶷在江宁知府任上并没有留下什

么扬名天下的政绩,但却因为将府治门前的虹桥重新修建为石桥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也在当年的百姓口中留下了

一丝踪迹——《万历上元县志》对内桥的记载提及此事,虹桥自此便改名叫做蔡公桥。

当南唐的宫苑被粉刷上南宋的样貌,蔡公桥仍旧伫立于宫门前。看见这座桥,宋高宗眼前依稀浮现的,都是当年

洛阳宫门前天津桥的影子。为了“不忘京师之思”,“天津桥”这个名字便被移来此处,于是“蔡公桥”就像书里轻

飘飘的一页,被信手翻了过去。

天津桥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元朝,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城里再度上演了改朝换代的剧目,“天津桥”这个名字

才被“内桥”取代了。“内桥”指的是“大内之桥”。由于此桥曾在南唐皇宫、南宋行宫门前,也就是一座通往大内

的桥,老百姓逐渐称之谓“内桥”。

我是南京长江大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是我的父母,我哥哥

1956年武汉大桥的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设计施工的,而我将是第一座

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我的出生不太顺利,我面临着沉井倾覆的危险。建桥的叔叔

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连续抢救近两个月,最终使我转危为

1964年9月

安。

1968年9月30我生来就备受瞩目,我的铁路桥部分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

a多军民为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1968年12月29

今天,我的公路桥部分也没工通车了!

工作了三十多年,我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医生对我进行了首

2002年

次诊疗,12月11日为我更换了1号桥墩的支座。

2016年10月28我的肩膀——桥头堡入选“中国20世纪首批建筑遗产”名

日录。从今天起,医生会对我进行全身检查和治疗,历时27个月。

2018年12月29我恢复通车啦!现在的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换了新衣裳,

日重新成为长江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根据搜狐网、南京头条等新闻改写)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时,轿分官轿和民轿两种。

官轿是皇家、官员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坐轿者身份不同,所乘的轿子也不同。仅皇帝坐的轿子就有许多种类。

如礼舆,是供皇帝上朝时乘坐的;步舆,是供皇帝在紫禁城内巡行时乘坐的;轻步舆,是供皇帝去城外巡狩、视察民

情乘坐的。

民轿也有多种,一种是富门商贾备用的私人轿,以蓝布作轿身,有两人抬的和四人抬的。另一种民间常见的民轿

为黑色小轿,此轿齐头、平顶、黑漆、皂布国幔,轿身轻巧,供百姓外出拜客、游玩时租用或官府办事人员外出急用。

另外,民轿中还有“花轿”和“素轿”o花轿,也称“喜轿”,专用于百姓办婚喜大事。苏州木渎羡园轿厅中陈

列的一顶海棠轿,就是清末民初商人严国馨为其孙接娶新娘用的花轿。素轿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女子出行时使用的,

轿子四周围以青布;另一种是丧家送葬出殡时使用的,这种轿子以白布围轿身,考究者还要在轿上扎白绸球。

中国强势进入高铁国际市场

——专访南车青岛四方副总经理倪胜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向阿根廷出口城铁订单的确切数字以及合同额。

倪胜义:我们获得了两个订单:其一是萨缅托线和米线的409辆,其二是罗卡线的300辆,合同金额约为10亿美

兀j。

记者:127万美元一辆是个好的出价吗?

倪胜义:2012年我们参加过阿根廷地铁H线的投标,法国的阿尔斯通、韩国的现代都参与了竞标,当时阿尔斯通

报价130万美元一辆。这次我们的价格比阿尔斯通低一些,但因为批量大,所以这个价格在国际上还是合理的。另外,

我们也在考虑维保业务,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在当地建立维保基地,对传统制造业务进行延伸。

记者:当你听到泰国要“以大米换高铁”的时候,有什么感想?

倪胜义:我由衷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以前我们用初级产品换国外的高技术产品,如今变成人家用初级产品换我

们的高铁。

记者:能给出一个海外市场推进的总体态势评价吗?

倪胜义:总体上来讲态势非常好。2004年以前我们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发展中国家,那时的产品与西方的产品

是有差距的。这几年,我们的技术实力、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产品开始出口发

达国家和地区。我们在新加坡市场也取得了进展,连续获得多个地铁车辆订单,出口车辆超过300辆。其实,这是中

国近些年来高新技术发展的缩影,我们非常有信心让中国高铁走向全世界。

结语:

我们因经济繁荣而自豪,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传统的人文环境显现出了落寞的状态。

因此,在这个变与不变的故事中,我们想牢记一个使命,守住一份根基,传递一种精神。

1.根据材料,为内桥建立身份信息表。

身份信息表

姓名内桥此桥曾在南唐皇宫、南宋行宫门前,是一座通往大内的桥。

曾—名—

用——

名由

——

2.慧慧在网上看到有关“南京长江大桥记忆”的讨论帖,很有感触。她仿照下面这些网友的留言,在《中国强势进入

高铁国际市场》的专访稿评论区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小黑:全家团聚之时翻起相册,总能从里面找到几张跟长江大桥的合影。

朴石Eric:我记得第一次来大桥,是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来的。引桥有一定的坡度,父亲没法骑上去,我坐在车前的

大杠上,父亲用力地推着车,到今天我还记忆深刻!

初见夏花不语:小时候的粮票、香烟盒甚至米袋子上,常常可以看到大桥雄伟壮丽的身影。大桥,早就成了一代人的

记忆了。

/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中内容,说说每组材料中的两则材料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如果向红星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介绍轿子,你觉得用哪一个材料的语言风格更合适,说说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请以《竟然是一场误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B.浑身解数(x葩)。C.簟人听闻(h浦。D.(duo)山肴野秋(,)。

2、C

【解析】

C错误,手足指兄弟姐妹。

3、D

【解析】

A语序错误。改为“我们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B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或把“缘于”改为“是”。

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企业”»据此,答案为D项。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

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

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第一空是对这幅山水画的总说,所以应为“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第二空的下一句是“山间

的高崖瀑布”,所以第二空应为“峰峦起伏、绵延千里”,第三空的是“山间瀑布中”,所以剩余两句应选“点缀着房舍屋

宇和水榭亭台”。故选A。

5、(1)①商女不知亡国恨②恨别鸟惊心③春蚕到死丝方尽④千树万树梨花开⑤海日生残夜⑥长

河落日圆⑦雉从梁上飞⑧苟全性命于乱世(2)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生、圆、雉、苟、赢”等字词的书写。

6、(1)A(2)①《二十四孝图》。②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重点描写了

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

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解析】

(1)A错误,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

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阅读

7、1.(1)目光短浅(2)遍及,普遍(3)案件

2.(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2)我看见他们战车留下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D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鄙”:目光短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

释古。而“褊”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

造句的特点。注意此题中的关键字,如“牺牲”:祭祀用的牛羊。“加”:虚报。“信”:诚实可信。“靡”:倒下。

这些字一定要翻译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

对峙、交锋等略写。D项有误,战后的分析属于详写。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

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

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

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

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

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

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

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

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

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8、1.(1)适逢,正赶上(2)跑,逃跑

2.D

3.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

4.上缭虽然地方小,城墙坚固,护城河很深,(我们)不可能十天(半月)就攻下它。

5.(1)设计杀郑宝(2)怕被孙策偷袭,阻止刘勋攻上缭刘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有佐世之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外文言文的备考建立在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之上。本题主要考查内

容包括: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本文选自《三国

志•刘晔传》,记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刘晔设计杀郑宝以及怕被孙策偷袭,阻止刘勋攻上缭的事迹,表现了刘晔

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且有佐世之才的性格特征。

1.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如《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的意思是“适逢,

正赶上”,《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的“走”的意思是“跑”。两个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做题时要根据课内知

识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

先要把握“之”“于”“其”“以”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之”“其”主要是用作代词,代

指人、物或事,也做助词用;“于”主要是用作介词,译为“在”“从”“到”等;结合语境,都不适用本句,本句

的意思是“用书信规劝刘勋说”,而“以”可用作介词,意为“用”。如“以刀劈狼首”(《狼》)的“以”的意思就

是“用”。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断句,先读懂原文,把要断句的句子翻译出来,可知本句交代了刘勋和孙

策两个人的所作所为,所以应在“策”前断开;而刘勋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不听从刘晔的劝阻,二是兴兵攻打上缭,

所以应在“兴兵”前断开。可抓住主语“勋”“策”两个关键词断句。注意题目“限断两处”的要求。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

有:

虽,虽然;城,城墙;池,护城河;旬日,十天(半月):举,攻下。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内容,要先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分清文章层

次,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要抓主要事件。本文分为两段,也是两个层次,分别交代了刘晔所做的两件事。第一段,

抓住关键句子“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可知刘晔在设计之后而“觞者不敢发”的

情况下亲自斩杀了郑宝。第二段,抓住关键句子“晔独否”“策乘虚而袭我”,可知刘晔因怕孙策“乘虚而袭”,因

此反对刘勋攻上缭。用“人+事”的形式加以概括即可,语言要简练,概括要全面。

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题意,要求根据这两件事作答。第一件,刘晔设计杀郑宝,可是行酒的人不敢发出信号,于是亲

自斩杀了郑宝,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且胆识过人;第二件,孙策劝说刘勋攻上缭,“外内尽贺,而晔独否”,指出

“策乘虚而袭我”,可以看出他谋略过人。还可根据事件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人的对比衬托(如“觞者不敢发”“外

内尽贺,而晔独否”)分析,且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如许劭“称晔有佐世之才”。

【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淮阳郡成德县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汝南郡人许劭是公认的会识人才的人,这时正

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扬州士人多轻佻侠义,郑宝最为骁勇果敢,才力过人,地方上的人都惧怕

他。郑宝想要驱使百姓渡水到江南去,因为刘晔出身贵族,又很知名,试图强逼刘晔为他倡导这个行动。刘晔当时二

十多岁,心里很为这件事忧虑,但没有合适的机会解决它。适逢太祖派遣使者来到扬州,查问有关情况。刘晔前去会

见使者,为了和使者一起评论世事形势,便邀请他一起回府,住了好几天。郑宝果然带了几百人携带牛肉好酒来问候

使者,刘晔命令家里的奴仆带领郑宝的随从坐在中门外面,为他们设置酒饭;自己与郑宝在内室设宴痛饮。秘密安排

了壮健军卒,命令他们听行酒的信号而砍杀郑宝。郑宝生性不喜欢饮酒,对室内动静看得十分清楚,行酒的人不敢发

出信号。刘晔只得自己拔出佩刀砍杀了郑宝,众人都非常震惊害怕,逃回军营去了。刘晔将这些军队托付给庐江太守

刘勋。

这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是很强大的。孙策非常厌恶他,便派遣使者携带厚礼,送信规劝刘勋说:“上缭的土著宗

族屡次欺负我方,我恼恨他们已有好几年。现在我去袭击它,路途多有不便,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来讨伐它。上缭非常

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允许我出兵作为外援。”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等珍

贵礼物,很是高兴。内外官员都来庆贺,而刘晔独独不这样认为。刘勋询问他为什么,刘晔回答说:“上缭虽然地方

小,城墙坚固,护城河很深,(我们)不可能十天(半月)就攻下它,攻击太久了就会造成在外作战的士兵疲惫,而自

己国内空虚。孙策乘虚袭击我们,我们的后方肯定坚守不住。这样将军前进则被敌人挫败,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您

执意出兵,灾祸现在就到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兴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

只好投奔太祖。

9、1.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得耨。

2.C

3.(1)因此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2)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怎么做才行呢?

4.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

5.示例:(1)生活中要弘扬正能量,要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付出努力。(2)凡事都要有底线,坚守底线是为人之本。

(3)百姓安居乐业是国家强盛、稳定的根本。(4)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善于倾听别人正确的意见,并付诸实践。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

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

深耕细作,及时除草。故停顿应为: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得耨。

2.C错误,甲文没有对比论证。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甚:超过;于:比。所

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耻:以……为耻。洒:洗刷。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面对

梁惠王的疑惑,孟子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在物质生产方面,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减轻刑罚,二是少收赋

税,三是深耕细作,及时除草。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养民”。在教化方面,主要是强调“孝悌忠信”的教育。目

的在于“教民”。这样施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5.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

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甲文,要坚守“义”不能见利忘义,凡事都要有底线,坚守底线是为人之本。乙

文孟子反对为了满足国君开拓疆土和报仇雪耻的私欲而“陷溺其民”的战争,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救民,只有施

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点睛】

译文

甲文,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

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

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

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

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

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乙文,惠王说:“晋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

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

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

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

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

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

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10、1.①一阵恐慌,忧心如焚赶回家②羞涩又有些幸福,想从我背上下来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阻止母

亲从我背上下来④感到荣耀

2.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形象的描写,描写“我”担水时的艰难场景,为后文叙述母亲在这样的高强度劳作后落

下病根作铺垫,衬托出母亲支撑家的不易,也暗含着“我”对母亲的爱。

3.BD

4.(1)“背”的背后,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实践,例如“背娘”;(2)“背”的背后,是仁爱的体现,例如“背

孩子"(3)慈爱善孝构建了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构建了和谐的社会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依据题目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

的词句概括填写作答。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本题①处可依据文章第3段概括“我”的心理和行为来

作答;②③处可依据文章第12~14段内容,分别找出“娘”的心理和动作和“我”的心理和动作内容概括填写作答。

④处可依据文章最后一段“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来概括“我”的感受。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

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

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20米高

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

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渠”,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脚趾

头”比作“钉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担水时的艰难;从结构上看,这一内容的交代,为后文叙述母亲落下病

根做铺垫,更衬托出当年母亲支撑家时的艰难,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怜爱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