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限时集训(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1860年)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C[无意派遣驻外大使说明清政府没有以平等观念对待外国,说明其仍坚持夷夏观念,故选C项;“开始崩溃”说法欠妥,排除A项;对外派遣大使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力举措,清政府对此无动于衷不能说明其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排除B项;“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说明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D项。]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C[根据“西洋番弟听朕诏”“衷心归顺成藩属”可知,太平天国认为自己是宗主国,西方国家是藩属国,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宗藩观念,故选C项;中国古代的宗藩关系属于朝贡体系,这种外交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排除A项;根据“替爷替哥杀妖魔”可知,太平天国幻想英法联军替天国推翻清王朝,排除B项;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并不完全相同,排除D项。]3.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A[由宗藩关系建立的国家关系体系本质上反映的是传统的“夷夏之别”,其逐步解体体现出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故选A项。]4.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称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A.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强化B.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C.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D.崇洋媚外成为国人的共同追求A[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可知,此时民众逐渐改变“天朝上国”外交理念,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强化,故选A项。]5.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6月“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表中材料表明()A.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B.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C.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D.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B[“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说明外交观念的变化,“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体现了主权意识的加强,故选B项。]6.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下午,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表示此事件应该由日本方面负责,“中方挑衅”之说,乃是日本方面借此为武力占领中国城池的口实。21日,施肇基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这说明()A.国联是反法西斯的国际组织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非正义性遭到质疑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逐步成熟D.中国的正义要求不被重视C[由“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可知,施肇基通过国联向日本提出交涉,从而说明近代中国人用近代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事务,表明中国外交手段进一步成熟,故选C项。]7.(2020·济宁质检)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C[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外驻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美英军队的压力,这是美英两国放弃在华特权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A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没有指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排除;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1943年抗战还在进行中,排除D项。]8.二战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苏之间或早或迟会达成某种妥协,但“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A.正确估计了敌我斗争形势B.已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认识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D.与苏联结盟出于迫不得已B[由材料“‘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可知,其体现了在两极对峙格局下争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敌我斗争,排除A项;“中间地带”并非第三世界,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排除D项。]9.(2020·张家口质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长期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之美国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三大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10.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B.反对民主人士的外交策略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C[材料毛泽东认为对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其目的是论证对苏联“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故选C项;材料是针对“一边倒”方针的讨论,而不是单独的强调“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排除A项;材料“民主人士”是指国内民主力量,民主人士的外交策略并不仅仅是针对“一边倒”的,排除B项;D项指的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排除。]11.中美建交伊始,正当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之际,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美国的这种做法()A.表明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表明西方代议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C.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D.表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中美建交伊始,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准则,故选C项。]12.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第二,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第三,着力发展务实合作。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第四,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主动推行新型区域合作外交D[根据材料“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第二,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可知此次会议为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建设说明中国积极主动推行新型区域合作外交,故选D项。]13.(2020·荆州质检)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出:除苏联与新民主国家在未正式建交前可做“非正式的外交来往”外,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都“一概不予承认”和不忙于建立外交及经贸关系。这表明当时()A.新中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B.以社会制度来决定外交对象C.按照平等原则处理对外关系D.外交方针带有明显革命思维D[材料表明在1949年1月,“非正式的外交来往”的主要对象是“除苏联与新民主国家”之外,“一概不予承认”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据此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外交方针带有非常明显的革命思维,故选D项。]14.(2020·保定调研)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该柱状图反映出()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C.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C[根据柱状图数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体现出外交环境不断改善,故选C项。]15.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B.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C.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D.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政策依据国情和国际形势不断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项;两个外交政策只是阶段性不同,根本性都是出于本国利益,排除A项;国家利益决定中国外交政策,排除B项;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可得出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根据材料“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可得出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可得出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开眼看世界”)。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出发可得出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或受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范围有限。[答案](1)影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开眼看世界”)。(8分)(2)原因: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或受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范围有限。(4分)17.(2020·济南二模)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完全不同于约开口岸的另一种通商口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甲午战后,外国列强争相在中国攫取势力范围,并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强租港湾,强索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等一系列垄断性特权。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发“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后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于1904年春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济南开埠后,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据统计,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家。1904年,电影传入济南,一名德国人在济南经三纬二路建立了济南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这一年,自行车在济南销量大增。济南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基本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影响。(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可知,中国在口岸城市拥有完整主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济南开埠后,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可知中国自开商埠是为了挽回利权和抵制侵略,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和重商思想影响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近代自开商埠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商贸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成长、促进口岸城市近代化的作用。但局限性表现在没有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在抵御列强侵略方面作用有限。[答案](1)特点:中国在口岸城市拥有完整主权。原因:挽回利权、抵制侵略的需要(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晚清重商思想的影响。(8分)(2)影响:进步: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商贸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了口岸城市的近代化变迁。局限:在抵御列强侵略方面作用有限,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日内瓦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欧共体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策略(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4分)[解析]材料列举了世界形势和中国外交成就,运用根据世界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可知,中国外交活动都是在一定世界形势下进行的,选取材料中任一阶段,总结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成就的联系,形成论题,运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答案]示例: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10分)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