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前言

本课程以教育学和法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升幼儿教师法律素养,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日成绩=作业+学习态度

作业:10分学习态度:10分学习态度:旷课扣3分/次,上课室时手机响3/次;事假、病假、在教室吃东西2分/次;迟到1分/1次.

缺席累计1/3,无考试资格

2、期末考试笔试(闭卷)理论+实践总成绩:平日成绩(20)+期末考试(80)绪论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颁发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使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新时期。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颁发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使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新时期。内容1、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概述2、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3、学前教育方针政策4、教师的权利和义务5、幼儿的权利和保护6、幼儿教育中的安全与法律责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节我国教育政策概述第二节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政策与法规是以教育学和法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旨在使学习者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有关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知法、懂法,从而自觉守法和善于用法。项目1

我国教育政策概述一、教育政策介绍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一)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教育、社会与教育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它作为党和国家基本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政策是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由党和国家制定的,而不是个人制定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种行为准则,它决定着政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而不仅仅是种思想。不同性质的政党或国家,有不同的教育政策。

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项目1

我国教育政策概述

教育政策通常体现在党和政府做出的决议、决定、纲领、通知、报告、声明、号召、口号等政策性文件中;或者以党报、党刊、社论等形式发布。我国教育政策性文件的种类、内容极为丰富、它可以表述党和国家在教育问题上的根本大政方针,也可以是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处理性文件。(一)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通常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为上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作了如下规定,“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2.是推出了一整套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政策目标规定行为规范的行动准则或重大措施。二、教育政策的功能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1

我国教育政策概述(二)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起到协调和平衡各种教育关系的作用。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协调能力基本特点多维性动态性适度性项目1

我国教育政策概述三、教育政策的分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1我国教育政策概述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将我国的教育政策作不同的分类。(一)根据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可划分为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二)根据教育政策内容的影响力,可划分为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四、教育政策的基本特点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基本特点目的性与可行性全面性与广泛性

科学性与实用性

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严肃性与灵活性

项目1

我国教育政策概述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一、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一)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任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教育法的特征:1.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并最终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2.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3.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4.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二)教育法的作用

教育法作为教育活动行为准则其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又不是等同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教育法通过调整人们行为这种规范作用(作为手段)来实现维护社会主义教育秩序、保障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顺利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作为目的)。1.教育法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活动具有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强制作用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保障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保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三)教育法的渊源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宪法、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1.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2.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教育规章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二、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所谓教育法的体系,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部门,根据法学原理,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一个相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整体。它是一国教育法按照一定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组成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主要方面的,不等层级、不同效力的教育法规范的体系。(一)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

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是指对相同调整内容的教育法,按效力等级划分,形成的纵向体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二、我国的教育法体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1.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层级形式制定机关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层次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第四层次地方性教育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其常委会第五层次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国务院部委政府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地方性教育法规政府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教育行政法规2.我国教育法体系效力从属关系: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二)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

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级的部门法,形成教育法调整的横向覆盖。在横向结构上,从现有状况和立法趋势看,主要包含以下九个部类:1.教育的基本法。2.义务教育法。3.职业教育法。4.高等教育法。5.学位法。6.教师法。7.民办教育法。8.成人教育法或社会教育法。是否单独立法尚在论证9.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三)我国现行教育法体系状况

从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尤其是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法规体系的基本形成:

1.是从法律的横向体系来分析,当前急需的教育法法规尚未完全建立。

2.是从法律的纵向体系看,一些下位法规制定的迟缓、甚至缺乏,使教育法所规定的各主体权利与义务难以具体化,给教育法的实施造成困难。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1.制定机关和约束力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3.规范和稳定的程度不同

教育法规一经制定,就不能轻易随便改动,一般是多年不变,或视需要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而且修改必须按照特定程序进行,比较稳定。

教育政策则比较灵活,往往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而改变,一般是一发现问题就改。

4.实施方式不同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关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二)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我国教育法律体系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第二,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第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具有共同的作用。两者都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手段。第四,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有共同的实践基础。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教育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以党的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相应的教育政策为依据。教育政策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来制定的。另一方面:教育政策一旦经由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程序审议,被制定成为教育法规以后,对党本身也有了一定的约束力。总之,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与党的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在实践中,要善于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也不能相互代替。否则,将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教育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关系。

1.未经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不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例如,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前,儿童入学问题,只是公民的愿望、政府的要求,属于一般的教育关系。

2.以主体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主要内容而形成。

3.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四、教育法律关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二)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所构成的。这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主要有三大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2.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为了某种利益的实现而形成了权利与义务关系。如因委托培养合同而产生的用人单位与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某种事实存在而使原有的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乃至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更。

3.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终止。如某学校解聘教师,即终止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2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教育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二)教育法律责任分类

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4.违宪责任

教育作为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与宪法所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密切相关。一、教育法律责任含义及分类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3

教育法律责任(三)教育活动中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1.侵占、克扣、挪用教育经费或义务教育经费的;2.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3.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情节严重的;4.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5.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6.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情节严重的;7.招生中徇私舞弊的。

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3

教育法律责任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及原则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3

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以下四个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才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1.有损害事实。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有违法行为。即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侵权导致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这种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等四项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

2.过错推定原则

3.公平责任原则

4.无过错责任原则课题一教育政策与法规项目3

教育法律责任问答题:1.什么是教育法律?它有哪些特点?2.简述我国教育法律的基本形式和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现状。3.论述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课后作业: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案例:儿童天赋不容扼杀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法庭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展翅翱翔。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一、《教育法》的概述(一)

《教育法》的立法基础

1、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2、《宪法》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所有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教育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二)

《教育法》的立法特点

1、全面性和有针对性相结合2、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3、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1、发展教育事业2、提高全民族素质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教育法>的地位《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

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是位于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二、《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一)适用范围*(二)教育于性质与方针*(三)教育的基本原则(四)教育管理体制*(五)教育基本制度(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八)教育和社会(九)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二、《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一)适用范围:除军事和宗教(二)教育于性质与方针《教育法》总则中规定了我国教育性质:“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教育法》总则又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二、《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2、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3、教育公益性原则;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5、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6、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7、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8、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9、推广普通话原则,奖励突出贡献原则。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二、《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五)教育基本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4、成人教育制度;5、国家教育考试制度;6、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7、扫除文盲教育制度;8、教育督导制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三、《教育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认定

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通俗地说,就是认定哪些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和由谁来追究这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教育法》对教育活动中的大部分违法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1)违反教育经费规定的法律责任;(2)扰乱教育秩序、破坏、侵占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3)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l(4)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费的法律责任;(5)违法办学、招生、举办考试、颁发学业学位证书及向学生违法收费的法律责任;(6)招生考试中舞弊作弊的法律责任。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过程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启全国人民代表大哙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三条,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本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具体包括:(1)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3)提高全民族素质。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和《教育法》。

我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二款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目标

《义务教育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有力地推动“科教兴园”战略的落实,明确我国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义务性、公益性和平等性,同时对关于解决增加教育投入、实现教育均衡、免收学杂费、教育乱收费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义务教育法》的施行,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义务教育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作用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

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义务教育法》都有深远的意义。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基础

《教师法》从1986年开始起草,后经过八年酝酿、修改,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立法依据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3、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4、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的需要。

(二)立法宗旨1、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3、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三)法律地位

《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它的制定和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有科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造就二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教师法》关于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三、《教师法》关于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四、《教师法》关于教师的资格和任用1、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应具备的特定条件和身份。《教育法》《教师法》都规定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

具备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取得教师资格,必须经过法定机构的认定,才具备教师资格。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认定分别由不同等级的法定机构来认定。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四、《教师法》关于教师的资格和任用3、教师资格的限制取得和丧失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必然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格。”4、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宗旨和意义(一)立法宗旨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指出制定该法的宗旨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立法意义1、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完备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的理解(一)家庭保护1、监护人的监护职责:(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2)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3)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4)禁止溺婴、弃婴。2、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1)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2)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的理解(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三)学校保护: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其自身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在校的未成年学合法权益生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所实施的保护:1、学校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2、教职员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尊重;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保护,等等。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的理解(四)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行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2、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3、未成年人通信自由的保护,等等。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的理解(五)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活动。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4、对未成年人继承权和受抚养权的司法保护,等等。

(六)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规定了对于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和处罚办法。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概述(一)学生伤害事故的涵义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及时、妥善地处理的原则。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概述(三)立法目的和意义

《办法》第一条明确了立法的目的: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办法》的颁布对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并引起教育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它是我国第一部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全国性教育规章。该规章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教育立法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专项规章上的空白,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一)适用范围《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适用的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办法》第三十七至三十九条明确了学校和学生的涵义。《办法》中还特别明确了学校不负责任的几种情况。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二)

学校与学生在监护问题关系上的基本法律关系

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学校不承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职责,明确了学校与学生在监护问题关系上的基本法律关系。

〈办法〉第一章第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责任,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办法》明确了学校与未成年学生在监护问题上的基本法律关系,为确定事故的归责原则、赔偿原则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三)学校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愿则

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根据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首先,《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学生伤害事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基本依据。其次,《办法》在明确事故归责原则的基础上,还分别列举了四类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具体情形;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由意外因素导致的,学校不承担责任的情形;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以外发生的,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的情形。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四)学生伤害事故种类

学生伤害事故总体分为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两大类。

意外事故是指无过错、无法预见的事故。如果学校行为并无不当,且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生不良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一、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一)幼儿园性质: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二)幼儿园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一、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三)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主要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翻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二、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幼儿园的管理遵循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幼儿园按照编制标准设园长、副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事务人员、办事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编制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劳动人事部制订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制定具体规定。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二、幼儿园的管理体制

班额标准有以下几种: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或6~7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人数酌减。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三、幼儿园的园所、设备1、幼儿园应设活动室、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单独设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和家长接待室。寄宿制幼儿园应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等。2、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同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3、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应根据幼儿园特点,绿化、美化园地。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四、幼儿园的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卫生保健工作,包括科学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定期体检,进行疾病的防治和生活卫生常规的培养,加强体格锻炼,以及建立安全措施等一系列工作。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初步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必需的习惯与态度。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四、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二)卫生保健工作任务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2、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

3、提供营养膳食

4、健康检查防病

5、开展体格锻炼:幼儿园应注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要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空气、水)增强幼儿体质,减少发病率,增强其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进健康。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五、幼儿保护规范1、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幼儿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幼儿园不得使幼儿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3、幼儿园安排幼儿参加的社会、文化娱乐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4、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5、任何人不得在幼儿的活动室、寝室和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6幼儿园工作规程六、幼儿的发展1、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培养其适应未来,适应终身教育的社会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等现代社会需要的重要个性品质,使他们今后能学会学习,学会关心,有自我教育能力,能做到自律自控、有责任感,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2、着眼近期目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主要在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习惯、态度、能力等方面,帮助他们打好基础。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项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具有昌际法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是国际社会迄今规范儿童保护内容最丰富、最全面、最广泛认可的一项法律文书。《儿童权利公约》通过确立卫生保健、教育以及法律、公民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标准来保护儿童的权利,明确了国际社会在儿童工作领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普遍法律标准。《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时时刻刻应享有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免遭有害影响、虐待和剥削的受保护权;以及充分参与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等等。

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一、《儿童权利公约》的背景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但是儿童工作者指出,宣言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随着人权法的发展,许多国家呼吁制订一项全面规定儿童权利、具有广泛适用意义并具有监督机制的专门法律文书”,以“促使国际社会在保护儿童权利问题方面能够普遍承担义务”。在这种背景下,1978年第三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儿童权利公约》起草工作组;1979-1989年期间完成了起草工作,1989年11月20日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一、《儿童权利公约》的背景

1990年9月2日,《儿童权利公约》在获得20个国家批准后正式生效,并向各国开放供签署、批准和加入。迄今为止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履行,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公约之一。

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12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该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4月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承担并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的各项义务。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二、《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一)《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范围

《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为未成年人。《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指的“儿童”与中国法律中“未成年人”的概念一致。

(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的儿童权利多达几十种,但其中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二、《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三)《儿童权利公约》提倡的四项原则

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即涉及儿童的所有行为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而且把这种考虑宣布为儿童的一项权利。换言之,《公约》特别强调的是把儿童作为个体权利主体而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群体的成员来加以保护。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

2、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公约》中无论是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所有的权利都体现着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对儿童主体性的尊重,对儿童参与的尊重。课题二学前教育基本法律法规项目7儿童权利公约3、无歧视原则: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4、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影响儿童的任何司法和行政诉讼中,儿童能够以符合国家法律的诉讼规则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代表或适当机构陈述意见。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

背景: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根据当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的,它是指导广大教师将《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结构:《纲要》的主要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则5条~依据、地位、特点、原则、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5大领域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11条~9、10第四部分教育评价8条~2、4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三、目标、要求、指导要点:纲要将幼儿学习的范畴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并同时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纲要》在阐述每一个领域时,都包含三部分内容: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目标”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内容与要求”部分则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指导要点”部分则主要是点明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和特别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健康1、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全、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健康2、内容与要求:

(1)《纲要》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纲要》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3)在指导要点中,特别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3、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健康领域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语言1、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语言2、内容与要求: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3、语言领域指导要点(1)在幼儿语言运用与环境方面。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在发展语言的途径方面。幼儿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3)注重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关注语言学习环境,强调幼儿语言运用,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注重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语言,关注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4)关注有语言障碍幼儿的教育,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三)社会1、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三)社会2、内容与要求:《纲要》指导要点中的第一点“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对应的规则是他律规则,所采用的方法是“熏染”,幼儿在其中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环境、内化规则。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3、社会领域指导要点(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往往融合在各种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关爱、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家园关系;成人以身作则,提供良好榜样,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四)科学1、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四)科学2、内容与要求:科学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充分地体现了《纲要》中新的知识观和教育观。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体现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强调:(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2)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围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3、科学领域指导要点(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育方式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2)让儿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3)科学教育生活化,学习身边的科学,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每日生活之中。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五)艺术1、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五)艺术2、内容与要求:

《纲要》的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着重强调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1)教师应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激活兴趣,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2)教师应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审美愉悦,使艺术活动赋予幼儿以满足感和成就感。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3、艺术领域指导要点(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并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想法。(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四、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特定的能力和技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也在于教师。(一)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1、正确地认识儿童与儿童发展2、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3、平等对待与尊重儿童,在与儿童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发展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四、对教师的要求:(二)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1、要强化目标意识2、要明确教育内容不等于教材3、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幼儿的发展和生活经验4、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并结合幼儿成长需要与认知、学习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四、对教师的要求:(三)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问题、困难和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最终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五、教育评价内容本部分共8条:注意2、4条的区别,在教师资格证体现该部分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意义为:“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概括地说,幼儿园教育评价主要具有三个功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幼教法规建设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我国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指导性法规文件。《指南》参考了美、英、德、法等国的指南标本,吸取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经验和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幼教现状,历经七年有余的科学严谨研制而成。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内容框架

《指南》由“说明”和“正文”两部分构成。(一)”说明”部分“说明”部分共包括四条内容。

第1条简要说明了制定《指南》的背景。

第2条简要说明了制定《指南》的目的第3条简要说明了《指南》“正文”的内容结构。

第4条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内容框架(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将每个领域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与发展目标,该部分主要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另一部分则是教育建议,全部“正文”共计5个领域、11个方面、32个目标、87条教育建议。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三、基本原则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三、基本原则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内涵和实质(一)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1、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动作发展(1)包括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包括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内涵和实质(二)语言:1、倾听与表达(1)包括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阅读与书写(1)包括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内涵和实质(三)社会1、人际交往(1)包括愿意与人交往(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2、社会适应(1)包括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内涵和实质(四)科学1、科学探究(1)包括亲近自然(2)喜欢探究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2、数学认知(1)包括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四、内涵和实质(五)艺术1、感受与欣赏(1)包括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2、表现与创造(1)包括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

结语

《指南》通过5个领域、11个方面、32个目标(含“各年龄段典型表现”)、87条教育建议的内容构建,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提供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和工做方针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课题三学前教育方针政策项目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总体战略(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1、战略目标(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