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原卷_第1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原卷_第2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原卷_第3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原卷_第4页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如何研究乡村,学界主要有问题化视角和发展视角两条理论路径。持问题化视角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农村社会中存在的诸种问题,认为当前改革进程和农衬社会文化、现实基础相背离,致使乡村社会陷入困境,进而从农民本位出发主张恢复原有的社会组织模式、生活方式,重建传统的价值观念。持发展视角的研究者则聚焦于农村既有成果,强调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待农村社会,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取得的成果是主要的,农村虽出现大量问题,但这是转型的必然现象,也将随着转型的推进而消逝。总体来说,持问题化视角的学者带有浪漫怀旧色彩,在本质上是对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消极抑或否定性回应。而发展视角将发展作为突破困局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社会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样容易抱残守缺并陷入发展困境。当前中国社会迈入新阶段,如何突破发展陷阱,实现更加健康、科学的发展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应从乡村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出发,将城乡共融视角作为研究农村社会的理论资源。从历史上看,城与乡并非单独存在,总是相互依存,只是在户籍制度作用下,农村和城市超越地理文化属性,开始被赋予身份特征。但在城乡人口大流动和户籍制度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地理区隔逐步被打破,农村和城市关系重新由割裂走向共融。在现实方面,费孝通先生深情描述的“乡土性”社会在转型中被渐渐磨灭,农村中传统和现代的因素交织融合。现实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能单从乡村一维来理解乡村,更应考虑到城乡交融互动的实然状态以及这种互动对乡村发展的影响。首先,客观、整体性地看待乡村现实。一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新旧事物的更替。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消逝相伴而生,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有相当部分农村文化传统会在整体转型过程中消逝。逝去的事物并非都是落后的,它们只是未能适应时代发展,而新生事物要多于消逝的旧事物且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一致。因此,不能在怀旧观作用下一味质疑、否定新生事物。二是要全面、历史地观察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有新问题、新现象出现,这些新事物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难免与当下社会有不相契合之处,要全面看待,避免因为问题的不断放大而影响新事物成长。此外,要将农村的特定现象置于历史进程中,明确其在发展历程中处于何种地位。任何事物、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历史地看问题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对其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如此更能理解转型的社会基础、理解转型的必要性。其次,坚持区域协调一体化的分析思路。随着城乡边界日益开放,相互影响、彼此形塑成为常态,在研究中不能割裂农村和城市,避免单纯从农村自身来看待农村问题,应看到城市的影响和作用,在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上亦然。而当前有些研究者为研究方便,将农村假定为封闭的文化,忽视外部环境对农村的作用,这就导致难以对问题展开深层次、整体性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城乡进行整体性研究,尤其注重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如此方能把握问题的全貌。最后,以实现城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态势为目标。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深化推进,城乡融合的程度必将更加充分。这也给农村研究者提出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城市在农村发展中应如何作为,城乡二元体制将如何破除,如何以最小的社会代价确保城乡顺利融合,等等。在研究中,学者应始终牢牢把握城乡共触的目标和方向,着力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地位的平等、经济的互利共赢、文化的共同繁荣,为实现城乡共融贡献力量。(摘编自黄政《从城乡共融视角看乡村转型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题化视角的研究者带有浪漫怀旧色彩,主张恢复乡村原有的社会组织模式,重建传统价值观念。B.发展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发展是突破困境的依托,乡村出现的问题将随着乡村的发展转型而消逝。C.鉴于传统乡土社会转型、当下农村现代因素渗透等原因,从城市维度比从乡村维度能更好地理解乡村。D.进行乡村研究,不论是分析问题的思路还是解决问题的出路,都应坚持以区域协调一体化为指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指出学界对乡村研究的两条理论路径的缺陷,继而提出以城乡共融视角研究乡村的基本观点。B.文章第三段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以城乡共融视角研究乡村的合理性,在结构上承上启下。C.文章立足于当下乡村转型的时代现状,着力于探寻学界研究乡村的合理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破中有立,又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以城乡共融视角研究乡村的具体做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题化视角的研究者对农村现代化持消极态度,发展视角的研究者则对农村现代化突破困境的能力过于乐观。B.作者强调,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新生的事物并非完全合理,与当下社会有不相契合之处,所以要理性地看待新事物的产生。C.把农村的特定现象置于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前因后果,这更强调从农村角度看问题,违背了城乡共融的视角。D.学者若能牢牢把握城乡共融的目标和方向,就能够解决在社会转型、城乡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自2000年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从生育政策、开发老龄资源、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维度全面阐述了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战略方向。(摘编自《把握趋势,高质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光明网”2020年11月10日)材料二:(摘自《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目前,全社会对老龄群体的认知和定位偏于狭隘,局限于“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而对“老有所为”认识不足。社会认知通常把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定位为求助性的、依赖性的、不具备生产力的社会边缘化群体,把尊老、敬老、助老,简单地等同于富足的经济保障、周全的养老服务和完备的医疗保障,而忽略了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积累的老年人口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和财富,忽视了老年人群,特别是低龄健康老年人,对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意愿和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正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力举措。目前的老年教育机构以各地的老年大学为主体,仅仅服务老干部群体就已经捉襟见肘,根本不能覆盖整个老龄群体,无法满足未来老年教育的巨大需求。另外,老年大学教学内容单一,偏重于发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健康保健、文化素养等内容为主,缺乏针对就业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能满足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摘编自朱永新《发展老年教育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重要路径》)材料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庞诗表示,从短期来看,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有一部分岗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影响有限。因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教育水平、知识结构、技能技术等方面差异大,在就业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就业结构分布。老年人更集中于传统行业,年轻人更青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和新兴服务行业。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会产生收入效应。当延迟退休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它的挤出效应时,反而可能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正向影响。庞诗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下的就业岗位会大量涌现,为年轻人带来广阔的就业空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童玉芬援引研究数据表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一方面,依然在工作的老年人身心健康比退休的或者没有工作的老年人要好。另一方面,老年人就业有利于缓解老年人支出压力,减少或者杜绝老年贫困。童玉芬提到,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比较低,从社会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更多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扩大劳动力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提到,合理开发利用老龄人力资源,一定程度可以缓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另外,一些老年人通过继续工作增加收入,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国家对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如退休医生、会计、律师、教师等的人力资源开发较好。教育文化水平较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摘编自廖灿亮《金台论策:加大正向激励促进老龄人力资源开发》,“人民网”2021年12月1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总体上持续上涨,至2021年占比已超过14%。B.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明显高于1990--2000、2000-2010两个时期,但至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依然低于不少发达国家。C.我国老龄人口占比尚未达到峰值,在国际上排名也并不靠前,当下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并非急需。D.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教育、知识等方面差异大,就业结构分布不同,所以无须太过于担心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影响年轻人就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具有较强依赖性、不具备生产力的社会边缘化群体,社会应在经济保障、养老服务等多方面为其提供帮助。B.专家认为,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在短期内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但是长期来看却无疑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正向影响。C.老龄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缓解自身经济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社会资金,优化资金分配。D.合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与发展“银发"经济的根本途径,应在全社会广泛提倡推广。6.作为当代青年,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现状,请你结合材料就如何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提出合理建议。(6分)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村庄的云朵左中美在村庄里,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的都是一朵云起,却没有时间一直看到一朵云飘向何方。人们总是忙着低头劳作或是赶路,没有时间跟踪一朵云的去向。我奶奶有时候在院子里手搭凉棚看天上的云,她其实不是为了看云,而是在看天气。在这村庄的大地上生活了一辈子,奶奶早已把自己活成了这大地上自然万物中的一分子。年迈的她整日在家里做事,白天以太阳的光影掌握时间,夜晚以鸡鸣的次数掌握更辰;年后天暖起来,她就在篱下种瓜;晨起天气晴朗,天蓝云白,她就在院里晒东西。那些要磨的豆子,要舂碾的谷子,都要先在太阳下晒干晒透。夏天雨后从山上拾来的木耳和菌子要在太阳下晒干才是最好。仲夏,地里的四季豆熟了,新鲜的豆子一时吃不完,奶奶把豆子撕了筋掰成段晒干。秋收后,太多的老南瓜一时吃不完,奶奶也把那些瓜切成片晒干。来年春荒没莱的时候,这些豆干和南瓜干正好拿来下锅。年前做腌菜、做豆腐酱,菜、辣椒面和豆腐果都要晾晒。过年吃的糯米面舂好后,要在太阳下透晒,晒到松松软软,装袋后才不会变坏。冬春青白菜茂盛的时节,奶奶把菜地里多的菜割回来,洗净焯水后,一棵一棵晾挂在铁线上晒干,做成干板菜,等到菜荒时,把这莱泡醒后切煮在老豆米汤里,一家人都喜欢吃。凡此种种涉及晾晒,我奶奶都要看天,看天上的云,看那云里是否有雨意,且凭着那云的动向,猜测这一天的风向。冬春时节多风,而糯米面、辣椒面、红花这些轻软的东西都怕风,晾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旦察觉到有风,就要赶紧端回屋里。有大把时间看云的人是我。年后,秧田撒下稻种,母亲就要派我去守秧田赶鸟雀。我捡来木棒、树枝,在塘口上搭一个小窝棚,除了赶鸟雀不让它们靠近,就是躺在窝棚里看窝棚外远处的天空,看天空上面“走”过的云。那些云,有时候是一大团被缓缓推着走动的棉花堆子;有时候是人,大人牵着小孩子;有时候是猴子、是狗,是牛马或者游动的鱼;又有时候是沉默的老人。这些不同样子的云,它们缓缓地移动着,从东边出来,走到西边,又或者从西边过来,走向东边。我看着那些云,在心里给它们编出各种各样我能想到的故事。夏天的云则不像春天的云那样悠闲。人们常说,夏日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时才见天那边来了一团白云,天地间一片阳光灿烂。忽地,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猛风,那白云像被催赶着匆匆过去,远处天边就过来了两大团乌云,被风追着急急地往这边赶。那云团就像滚雪球,一路被赶着,一路变宽变厚,未及来到村庄正中那棵大青树的头上,随着两声惊天炸雷,大点大点的雨点子已然迫不及待地砸下来了,噼里啪啦砸在屋瓦上,又噗噗地在村路上的泥土间砸出无数小窝子,空气中立时弥漫开了这村庄特有的带着牛屎马粪味的泥土腥气。地里劳作的人们还来不及避雨,已被浇得一身透湿。山箐间,村路上,雨水汇流成小溪,四处流淌。雨有时候在夜里前来,熟睡中的人们看不见带来雨水的云朵。天亮出门,只见一夜雨水浸润后的大地,一片湿润蓬勃,草叶和树叶上挂满水珠,地里的苞谷和豆子抽出动人的花穗。在夏天的深处,在不断前来的雨水里,大地一天天变得饱满、盈润,就要向人们捧出又一轮的收成。秋天晴朗的傍晚,天空中常常会出现像一群绵羊那样的云,人们把这云叫做天女牧羊。出现这样的云时,便预兆着来日晴好,尤其是秋收时节出现这样的云,来日便是收割、晾晒的好时机。天亮起来,人们早早背着篮子,拿上镰刀、绳子,走向成熟清香的大地,去收割那整整一季的汗水。进入冬季之后,雨水渐渐收住。天空重新变得晴朗,云朵重新变成一团一团慵懒的棉花白,从村庄的西面,闲闲地溜达到东面,或者从我们的村庄,溜达到对面的村庄。村庄和大地一片安宁。(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庄中的多数人不会像“我”一样追寻云朵飘飞的踪迹,这是因为生活的艰辛占据了他们的时间、磨灭了他们心中的诗意。B.奶奶根据冷暖阴晴安排劳作、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向人们捧出收成、人们在秋日晴天收割,这反映出自然对村民生活有重要影响。c.“我”躺在窝棚看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为他们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能看出“我"内心富有想象力且享受此刻的闲适惬意。D.文章在对不同时节的云朵的不同特征进行描写时,详略得当,详写春夏的云,略写秋冬的云,使文章灵动多姿。8.文章的标题为“村庄的云朵”,为何第3段要用不少笔墨写奶奶晒东西的过程?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9.文章画横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美阳公苏威,绰之子也,少有令名,周晋公护强以女妻之。威见护专权,恐祸及己,屏居山寺,以讽读为娱。周高祖闻其贤,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除稍伯下大夫,皆辞疾不拜;宣帝就除开府仪同大将军。隋主为丞相,高颍荐之,隋主召见,与语,大悦;居月余,闻将受禅,遁归田里。颍请追之,隋主曰:“此不欲预吾事耳,置之。”及受神,征拜太子少保,追封其父为邳公,以威袭爵。初,苏绰在西魏,以国用不足,制征税法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威闻其言,每以为已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颍参掌朝政。帝尝怒一人,将杀之;威入阁进谏,帝不纳,将自出斩之,威当帝前不去;帝避之而出,威又遮止。帝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赐马二匹,钱十余万。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安定梁毗,以威兼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助威。帝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威若逢乱世,南山四皓,岂易屈哉!”威尝言于帝曰:“臣先人每戒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为!’”帝深然之。高颍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帝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帝曰:“苏威高蹈前朝,颍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使之去官!”命颖复位。颍、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帝无不与之谋议,然后行之。故革命数年,天下称平。(节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谓朝臣日/苏威不值/我尤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B.因谓朝臣日/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C.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D.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近义词还有“封禅”等。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受封爵位的人的子孙可袭承先代爵位。C.京兆尹,既是汉代京师三辅(治理宗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D.《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与《诗经》《尚书》同属儒家“十三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绰认为繁重的税收,就如张满的弓箭,只能暂时满足国用,但并非治平之世的做法,期待后世能减少税收,其子以此为己任。B.皇帝准备杀掉令其恼怒的人,苏威及时进谏阻止,并两次以身阻止皇帝,但皇帝并未因此而生气,反而因苏威的坚持而感到宽慰。C.梁毗认为苏威担任多职却无举荐贤才接替自己之心,因此上书弹劾,但皇帝不同意梁毗的看法,认为苏威勤奋不倦、志向远大。D.隋文帝为丞相时,高颍举荐苏威,隋文帝称帝后,愈加信任苏威;高颍想避开权势,让位于苏威,皇帝最终命其复位,二人同心谋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颍参掌朝政。译文:(2)苏威高蹈前朝,颍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使之去官!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答望之①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饥馑饶群盗,征求及寡妻。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注]①望之,即孟望之,名洋,为作者外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总揽全篇,交代诗人登楼原因及登楼所见之状,也暗示颈联的时局形势。B.“天寒”句以写景承上句登楼远望,兼以“一雁”暗喻来书,点出题中“答”字之意。C.颈联在结构上起“转”的作用,由颔联对乐景的描写转至对民生状况的叙述。D.诗歌从一己之情写起,锲入目之所见,心之所思,内容丰富,情感多元。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蜩与学鸠的飞翔状态和高度,以此来表现蜩与学鸠的见识短浅。(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以“多于机上之宫女”形容“”,以“”形容“钉头磷磷”。(3)面对人生中必然会经历的困境,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来勉励自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画中大写意的创作状态往往是自然流露、的。画家调动直觉,一气呵成,追求创作中的即兴性,兴之所至,往往“笔以发意,意以发笔,笔意相发之机,即作者亦不自知所以然”。因此创作时充沛的情感和自由无碍的精神状态颇为重要。笔墨之间因果律动,线与线的衔接,墨与墨的揖让,每一笔的起止呼应,皆相互牵连、暗示,相互决定。书画同理,唐代张旭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___,世人称为“张颠”;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世称“米痴”;南宋梁楷又被人叫作“梁疯子”;明代徐渭性情更是奇傲纵诞,曾几度癫狂入狱,因而尝尽人生苦涩。艺术家往往将极端的生命境遇、特立独行的人格与率性自由的表达方式融为一体,是人格的自觉与自信,其内在是毫无挂碍的心性自由和极端张扬的个性主张。艺术贵在创新发展,成功的创新其中一个重要内因,就是对个性的强调和坚持。中国画大写意的传统对于当代和未来意味着什么?石涛言:“笔墨当随时代。”艺术传统若不甘于做博物馆里的故纸,就须成为有活力的法脉。大写意的传承和发展要求一代代画家不仅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有整体认知和把握,对客观世界、人生境遇有深刻认识和感悟,还要具备将这些领悟以个人独有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方能将艺术传统和时代脉搏相结合,和个体命运相结合,创出一派新面貌。李可染有闲章“七十始知已无知”,正所谓“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肯深入乡野,奇峰搜尽不懈探索和锤炼,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的更为宽广的道路,则千年来的中国画之脉必将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畅意淋漓神魂颠倒自命不凡生生不息B.淋漓尽致神魂颠倒恃才不羁欣欣向荣C.淋漓尽致如痴如狂自命不凡欣欣向荣D.畅意淋漓如痴如狂恃才不羁生生不息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人格的自觉与自信,是毫无挂碍的心性自由和极端张扬的个性主张。B.是毫无挂碍的心性自由和极端张扬的个性主张,是人格的自觉与自信。c.其内在是毫无挂碍的心性自由和极端张扬的个性主张,是人格的自觉与自信。D.其内在是人格的自觉与自信,是毫无挂碍的心性自由和极端张扬的个性主张。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内心必须充满文化自觉和民族使命感,因为艺术之道是无涯的B.面对无涯的艺术之道,新时代的中国两家内心必须允满文化自觉和民族使命感C.新时代的中国画家面对无涯的艺术之道,内心必须充满文化自觉和民族使命感D.面对无涯的艺术之道,必须把义化自觉和民族使命感充盈到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内心(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