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解析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3年4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上空。(5分)

(1)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子、器皿、屋室的分析总结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

①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

②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B.⑤①③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2)某小区居委会给××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述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分中找出并修改。(3分)

感谢信

可爱的消防队员们:

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我小区老旧房屋的顶棚发生翻卷移位,摇摇欲坠,眼看坠物伤人事件就要发生。居委会报警后,你们反应迅速、深入危险区域,冒着特大风雨将危机解除。对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谨代表小区全体居民表示衷心感谢!

此致

敬礼!

××区××街道××居委会

2022年7月23日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实践传统的式微

陈嘉映

①古人说道行之而成,鲁迅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某种相似的方式来从事一类活动,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行医、教育、科学活动,都是这样生长出来的传统。

②我们进入某种行业,也就进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种传统,从以前的实践者那里学习该怎么做,在这个传统中了解怎样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在技术时代之前,无论你最初抱有何等高远的理想,不能深切领会你所在的传统,就将一事无成。

③当然,传统不只是生长起来,各种传统都充满了传说和虚构,这些虚构成分在传承中又不断由权势阶层加以塑造。两千年把“三代之治”奉为王道政治的圭臬,但与其说王道是三代的历史总结,不如说是先秦圣贤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塑造了三代——“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此后的岁月中“三代之治”不断修正,以适应帝王国家、士大夫立场在不同历史处境中的复杂变化。

④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实践传统是在轴心时代一一形成的。这些传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传统之内不断产生对传统的批判与反抗,也不断出现传统的重新建构。而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实践传统都在衰落乃至瓦解之中。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来反思各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甚至医学、商业、政治。如在语言的发展和转换那里,“传统的约束力是最为强大的,彼甚至似乎只为个人的创造留下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余地”,但随着文字时代的落幕和图像时代的到来,语言传统也露出了破败的迹象。

⑤近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促成传统的瓦解——泛商业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权威等。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不能不提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不同于传统内部连绵不断的对传统的批判——启蒙运动提出了与传统相分离的理性观念,因此,它对传统的质疑与批判是整体性的,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即应当”的观念。

⑥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很多困扰。其中突出的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意义流失。不少论者曾指出意义流失与实践传统衰落之间的密切联系。昆德拉在《身份》里说,在过去的时代里,“生命的意义那时不是个问题,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跟人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他们的田野里。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了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为什么处在实践传统之中,“生命的意义就不是个问题”呢?因为意义不是想出来,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整个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他的劳作跟一个兴趣——劳作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而当传统瓦解,行业转变为职业,职业要求于个人的,不是他的整个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岗位上的效用。个人不再作为整体的人通过他所属的实践传统与社会相关联,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离开来,“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⑦传统的瓦解固然有可叹之处,但反观近代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平民的兴起,这些导致传统衰败的事项,每一项都自有其情理。解放是连同意义的不确定性一起到来的,职业化是连同祛魅一起到来的,喜也罢,叹也罢,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是我们不得不采纳的态度。钟爱传统不一定意味着要努力回到过去,实际上,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除却其他种种,至少要考虑到现代化转型的每一步自有它的道理在。而且当人们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传统的美点以图弘扬,所显示的差不多是它已经成为一个死去的传统。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不在于从它那里可以搜求多少美点,而在于它不断赋予传承者以力量,使他们能够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问题。华夏传统若真有生命力,它就要能让这个传统中人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当代诗歌、艺术、哲思,在各个领域中面对“共同问题”、提出富有特色的方案,它们不必是压倒其他方案的最优方案,却为人类在地球村能够健康地共同生活所不可或缺。

3.根据第②段画线句概括“实践传统”包含的两个内容。(2分)

4.如果以《乡土中国》为例理解第⑤段中“传统即应当”的观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经验代代相传,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

B.人们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随着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公即私是应该的。

C.人们在乡土社会中不使用文字,动作、表情的含义都约定俗成,可以精准使用。

D.人们主动地服膺礼,并不是外在权力使然,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

5.下列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实践传统始终处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继承的过程中。

B.实践传统的约束力极其强大,但技术时代的来临彻底解除了约束力。

C.实践传统瓦解的重要因素是启蒙运动对其思想根本性、整体性否定。

D.实践传统的瓦解带来意义流失,导致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追寻意义。

6.第⑥段中,是如何证明“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7.学校记者团开展“我和经典面对面”采访活动,当记者问你“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像‘大学之道’这样的历代读书人遵循的实践传统,能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来应对现实问题呢?”请你面对采访镜头,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回答。(5分)

附录: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最后的荒木古童

蔡维忠

在缅因州首府波特兰市西南边的乡村,住着一对音乐人夫妻,丈夫叫汉兹,妻子叫科琳,年纪都在五十左右。二〇二一年七月,我和妻子兰从纽约长岛专程来听汉兹吹尺八,讲尺八身世。

汉兹是个混血儿,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爱尔兰后裔。他的全名是荒木半三郎。

汉兹第一次接触乐器是在八岁时,在气走严厉的钢琴老师后,再一次接触乐器已经是在十七岁。那时,他随父母搬到东京,想跟父亲学尺八,父亲递给他一枝尺八,他拿过来就吹,并吹出声音来。尺八难吹,但汉兹吹起来毫无困难,而且进步神速。汉兹用了四年时间,把家族所传的几十首尺八曲全学会了。父亲授予他名号,叫做梅旭,相当于他达到了可以教学的水平。

不过,汉兹不习惯在日本生活。容貌上,他不像日本人。语言上,老有人当他不懂日语。整个社会都被卷入经济狂潮,人们把传统音乐撂在一边,任其逐渐老化。他在尺八界没有同龄朋友。汉兹于一九九二年只身回到他成长的西雅图。他在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族裔的重要节日)上演奏爱尔兰音乐,很成功,此后,汉兹继续吹奏爱尔兰乐曲,并以此谋生。

“你为什么不以尺八谋生?”

“我在美国每年有几次机会表演吹奏尺八,但无法以尺八谋生。那时有人来向我学尺八,他们主要是来寻求精神指导。偏偏那时我对于尺八的传统一无所知,父亲没有给我传授尺八的精神内涵。”

尺八在日本兴盛于江户时代,普化宗的虚无僧手持尺八行乞于市。他们不把尺八当成乐器,而是当成修行的法器。这种修行称为吹禅。汉兹带我们走进起居室,让我们看墙上挂着的先人照片。曾曾祖父荒木半三郎(与汉兹同名),二世古童,老当益壮;曾祖父荒木真之助,三世古童,英俊魁梧;祖父荒木聚,四世古童,年轻儒雅。汉兹父亲荒木达是五世古童,他还在世,照片不能挂在墙上。汉兹是六世古童。一个尺八世家,连续不断五代,浓缩在缅因州的一个乡村房子里。

汉兹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岁时学习尺八,他本人的天赋很高,学得很好,但母亲却非常严厉。他被作为家族继承人培养,从小重负在身,上学、做作业、练习尺八,不完成便送进庙里学佛。他没有玩耍过,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童年。一九六二年,汉兹父亲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音乐专科毕业的第二年,继承了古童的名号。一九六三年,他到美国留学,一去二十多年。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得了肺结核,不能吹奏了。

“你父亲离开日本真是因为得了肺结核吗?”我问汉兹。

“父亲确实是得过肺病,他以为他不能表演吹奏,只能教课。但是深层的原因是,他从小生活在极大的压力中,那是一段非常艰难而痛苦的回忆,他想逃离,想摆脱。”

汉兹父亲和母亲在华盛顿大学认识,结婚。父亲于一九七五年携全家回日本。年轻的五世古童游学归来,古童会非常欢迎,对他寄予厚望。只是,他的母亲和妻子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汉兹的父亲夹在中间,非常苦恼,最后带着全家回到西雅图。汉兹父亲回美国后,连尺八也一并放弃了。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也是汉兹从七岁到十五岁期间,家里听不到尺八声。所以,汉兹开始懂事后,在家中没有受到尺八熏陶。

到了一九八八年,汉兹父亲年过五十,又一次携全家回日本。他虽然离开二十多年,有负古童会,但他终究是荒木世家的继承人。他对于会长的名头和古童名号都不感兴趣,一心扑在尺八吹奏和教学上,仿佛要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汉兹父亲不负古童的名号,终成顶级尺八大师。

“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我问汉兹。

“不是很亲密。”

他们父子之间有许多错过。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在纪念二世古童逝世一百周年的聚会上,父亲宣布要退休,把古童的名号传给儿子。汉兹被承袭了古童名号,因为他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没有在场。错过了这么重要的场合,汉兹觉得在感情上受到伤害,至今不能释怀。不过,汉兹知道这就是父亲,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对他来说,吹好尺八,成为尺八高手,至为重要;至于通过尺八取得个人荣耀,发扬光大先人的荣耀,不重要。所以,他只教汉兹吹尺八,并不跟他讲尺八传统、家族历史。

汉兹父亲不知道尺八传统、家族历史吗?他知道的,他把这些知识写进硕士论文。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讲述他的尺八理念:“我们吹尺八,有一个说法,叫做一音成佛,意思是,一个音便可以抵达觉悟的境地。专注于一个音,忘记一切,心无杂念地吹。不需要技术,专注地吹,发出一个声音,不管是模糊的声音、清晰的声音。如果你试着专注于呼吸,你不是会感到平静吗?这就是真正的禅生活。”可是他从没有想到把这样的感悟讲给汉兹听。

有些错过,来得及补救。父亲没有传给他的东西,他自己补上。他得知父亲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便请求卫斯理安大学给他寄来一份复印件。他从论文中得知,他的祖先二世荒木古童是尺八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得知尺八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传说。

“当你收到论文时,有什么感觉?”我问。

“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

汉兹也知道,父亲给他起名半三郎,那是二世古童的本名。父亲给了他一个尺八名号,叫做梅旭。梅旭是汉兹的祖父承袭古童名号前的名号。父亲没有对他讲家族的传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线索。

汉兹拿出一枝尺八,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岁时制作的尺八。汉兹用这枝二世古童制作的尺八吹奏了二世古童谱写的尺八曲《月之曲》,脑海里浮现出一轮秋月冉冉升起的图像。曲子在缓缓声中展开,然后曲调转高,然后昂扬铿锵,犹如月亮从地面升上来,越来越高,直到中天,光芒洒向大地。他似乎回到一百多年前,看见曾曾祖父在喧哗的东京城自家的花园里,手里拿着尺八,抬头看着明月。世间万物的声音融入尺八声中。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

汉兹将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他没有子女,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他说:“我有个中国学生,年纪很轻,吹得很棒。我可以把这个称号传给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

第⑦段画线句颇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父亲的形象对塑造汉兹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10.本文多次运用问答形式讲述荒木古童的故事,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4分)

11.本文以第段还是以第段为结尾段,颇有争议。你认为以哪一段作为结尾段更为合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念奴娇

(南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qiè)①来吴兴,数得相羊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ɡūpú)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①朅:来,来到。②相羊:“相徉”,徘徊。③菰蒲:水草。

概括本词题材正确的一项是()。(1分)

羁旅B.咏怀C.咏物D.游仙

对本词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乐衬哀B.叙议结合C.一语双关D.烘托拟人

14.有词评家认为,“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那么本词的序与正文是否有重复之嫌?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阳曲傅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ānē)。

②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论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以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②,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③戊午③,天子有大科之命④,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⑤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⑥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及卒,以朱衣黄冠殓。

(有删减)

注: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②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③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④大科之命:康熙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⑤眉:傅山之子傅眉。⑥冯公:冯博,益都人,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

(2)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乃伏阙陈情()

A.趴在台阶前B.跪在宫殿前C.隐蔽在空隙处D.住在宫殿角落

(2)许放还山()

A.流放山野B.成为隐士C.出家为僧D.允许回家

17.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

18.把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

19.第①段中,全祖望介绍傅山“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八字,请探究全祖望的写作意图。(3分)

20.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0分)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

(节选自姚鼐《复鲁絮非书》)

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甚矣,得之难也。

(节选自姚鼐《海愚诗钞序》)

21.下列语句的空缺处选用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应选用“者”。

“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应选用“焉”。

“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应选用“然”。

“甚矣,得之难也”应选用“其”。

22.请结合文本,赏析甲文两处画线句的语言特点。(4分)

23.甲乙两文都围绕“阳刚阴柔文风”展开论述,而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5分)

三写作(70分)

作文。

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

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解析)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3年4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上空。(5分)

(1)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子、器皿、屋室的分析总结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

①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

②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B.⑤①③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1)B(2分)

(2)某小区居委会给××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述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分中找出并修改。(3分)

感谢信

可爱的消防队员们:

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我小区老旧房屋的顶棚发生翻卷移位,摇摇欲坠,眼看坠物伤人事件就要发生。居委会报警后,你们反应迅速、深入危险区域,冒着特大风雨将危机解除。对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谨代表小区全体居民表示衷心感谢!

此致

敬礼!

××区××街道××居委会

2022年7月23日

(2)甲(1)尊敬的/敬爱的/消防支队官兵(含有敬意的态度1分;特指对象“支队”1分)(2)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实践传统的式微

陈嘉映

①古人说道行之而成,鲁迅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某种相似的方式来从事一类活动,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行医、教育、科学活动,都是这样生长出来的传统。

②我们进入某种行业,也就进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种传统,从以前的实践者那里学习该怎么做,在这个传统中了解怎样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在技术时代之前,无论你最初抱有何等高远的理想,不能深切领会你所在的传统,就将一事无成。

③当然,传统不只是生长起来,各种传统都充满了传说和虚构,这些虚构成分在传承中又不断由权势阶层加以塑造。两千年把“三代之治”奉为王道政治的圭臬,但与其说王道是三代的历史总结,不如说是先秦圣贤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塑造了三代——“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此后的岁月中“三代之治”不断修正,以适应帝王国家、士大夫立场在不同历史处境中的复杂变化。

④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实践传统是在轴心时代一一形成的。这些传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传统之内不断产生对传统的批判与反抗,也不断出现传统的重新建构。而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实践传统都在衰落乃至瓦解之中。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来反思各个实践传统,艺术、文学、学术,甚至医学、商业、政治。如在语言的发展和转换那里,“传统的约束力是最为强大的,彼甚至似乎只为个人的创造留下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余地”,但随着文字时代的落幕和图像时代的到来,语言传统也露出了破败的迹象。

⑤近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促成传统的瓦解——泛商业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权威等。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不能不提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不同于传统内部连绵不断的对传统的批判——启蒙运动提出了与传统相分离的理性观念,因此,它对传统的质疑与批判是整体性的,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即应当”的观念。

⑥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很多困扰。其中突出的一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意义流失。不少论者曾指出意义流失与实践传统衰落之间的密切联系。昆德拉在《身份》里说,在过去的时代里,“生命的意义那时不是个问题,这种意义自然而然地跟人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他们的田野里。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了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为什么处在实践传统之中,“生命的意义就不是个问题”呢?因为意义不是想出来,不是论证出来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过生存和劳作的直接性感受到。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整个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他的劳作跟一个兴趣——劳作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而当传统瓦解,行业转变为职业,职业要求于个人的,不是他的整个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岗位上的效用。个人不再作为整体的人通过他所属的实践传统与社会相关联,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离开来,“生活的意义”渐渐成为一件主观的事情,而一旦意义成了主观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⑦传统的瓦解固然有可叹之处,但反观近代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平民的兴起,这些导致传统衰败的事项,每一项都自有其情理。解放是连同意义的不确定性一起到来的,职业化是连同祛魅一起到来的,喜也罢,叹也罢,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是我们不得不采纳的态度。钟爱传统不一定意味着要努力回到过去,实际上,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除却其他种种,至少要考虑到现代化转型的每一步自有它的道理在。而且当人们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传统的美点以图弘扬,所显示的差不多是它已经成为一个死去的传统。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不在于从它那里可以搜求多少美点,而在于它不断赋予传承者以力量,使他们能够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问题。华夏传统若真有生命力,它就要能让这个传统中人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当代诗歌、艺术、哲思,在各个领域中面对“共同问题”、提出富有特色的方案,它们不必是压倒其他方案的最优方案,却为人类在地球村能够健康地共同生活所不可或缺。

3.根据第②段画线句概括“实践传统”包含的两个内容。(2分)

操作步骤/方式/方法、行业标准/准则/规范(2分)(抓住两个方面的中心词即可得分,前面的动词能符合语境即可;但是直接摘抄文中信息,如“该怎么做”、“怎么做好”这样的表述不得分)

4.如果以《乡土中国》为例理解第⑤段中“传统即应当”的观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经验代代相传,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

B.人们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随着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公即私是应该的。

C.人们在乡土社会中不使用文字,动作、表情的含义都约定俗成,可以精准使用。

D.人们主动地服膺礼,并不是外在权力使然,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

A(2分)

5.下列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实践传统始终处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继承的过程中。

B.实践传统的约束力极其强大,但技术时代的来临彻底解除了约束力。

C.实践传统瓦解的重要因素是启蒙运动对其思想根本性、整体性否定。

D.实践传统的瓦解带来意义流失,导致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追寻意义。

C(3分)

6.第⑥段中,是如何证明“传统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首先,用不少论者的观点支持自己的观点/提出传统瓦解和意义流失之间的关系(1分)

特别引用昆德拉的话证明在实践传统瓦解之前,生命的意义与实践是完全相融的,(1分)

不仅如此,从相融的方式切入进行深入阐释,(1分)

最后采用的对比论证,以传统瓦解之后意义的消失形成前后对比,(1分)

从而证明传统社会的瓦解给现代社会带来意义流失的困扰。(任意答出4点即可)

7.学校记者团开展“我和经典面对面”采访活动,当记者问你“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像‘大学之道’这样的历代读书人遵循的实践传统,能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来应对现实问题呢?”请你面对采访镜头,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回答。(5分)

附录: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示例一:“我面对采访镜头”,回答中应有“我认为”“我的想法是”

我认为《大学之道》以“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目标,而不少现代人以物质、名利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至善”的精神目标启示我们“人生而为人应该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至善”难求,但它昭示人类要超越当下的自己,不为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所束缚,超越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解析示例二:

我认为《大学之道》提倡不管何种身份地位的人都以修身为本的“向内求”的观念,而现代人大多遇事向外求,寻找外在客观原因,从而缺少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修身为本其实在现代社会与“认知自我”一脉相承,向自我心灵深处追问永远都是人类认知世界、他人的基础。

解析示例三:

我认为《大学之道》强调格物致知在生命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切道德修养、智慧形成首先基于对外在世界的透彻的认识。而求知之旅异常艰辛,当下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工具,促使不少人更加不愿意进行艰苦的求知之旅。格物致知代表着人类对世界、自我永远的好奇心与爱智慧的愿望,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人类不是放弃格物致知,而是要寻找现代人格物致知的方法。

(情境格式1分,例如大家好、我认为、……有在镜头面前的感觉;指出社会问题1分;引用大学之道中的一句话1分;进行准确的阐释1分,如果不引用,能够直接阐释也可以得2分;大学之道中的话确实能够解决提出的问题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最后的荒木古童

蔡维忠

在缅因州首府波特兰市西南边的乡村,住着一对音乐人夫妻,丈夫叫汉兹,妻子叫科琳,年纪都在五十左右。二〇二一年七月,我和妻子兰从纽约长岛专程来听汉兹吹尺八,讲尺八身世。

汉兹是个混血儿,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爱尔兰后裔。他的全名是荒木半三郎。

汉兹第一次接触乐器是在八岁时,在气走严厉的钢琴老师后,再一次接触乐器已经是在十七岁。那时,他随父母搬到东京,想跟父亲学尺八,父亲递给他一枝尺八,他拿过来就吹,并吹出声音来。尺八难吹,但汉兹吹起来毫无困难,而且进步神速。汉兹用了四年时间,把家族所传的几十首尺八曲全学会了。父亲授予他名号,叫做梅旭,相当于他达到了可以教学的水平。

不过,汉兹不习惯在日本生活。容貌上,他不像日本人。语言上,老有人当他不懂日语。整个社会都被卷入经济狂潮,人们把传统音乐撂在一边,任其逐渐老化。他在尺八界没有同龄朋友。汉兹于一九九二年只身回到他成长的西雅图。他在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族裔的重要节日)上演奏爱尔兰音乐,很成功,此后,汉兹继续吹奏爱尔兰乐曲,并以此谋生。

“你为什么不以尺八谋生?”

“我在美国每年有几次机会表演吹奏尺八,但无法以尺八谋生。那时有人来向我学尺八,他们主要是来寻求精神指导。偏偏那时我对于尺八的传统一无所知,父亲没有给我传授尺八的精神内涵。”

尺八在日本兴盛于江户时代,普化宗的虚无僧手持尺八行乞于市。他们不把尺八当成乐器,而是当成修行的法器。这种修行称为吹禅。汉兹带我们走进起居室,让我们看墙上挂着的先人照片。曾曾祖父荒木半三郎(与汉兹同名),二世古童,老当益壮;曾祖父荒木真之助,三世古童,英俊魁梧;祖父荒木聚,四世古童,年轻儒雅。汉兹父亲荒木达是五世古童,他还在世,照片不能挂在墙上。汉兹是六世古童。一个尺八世家,连续不断五代,浓缩在缅因州的一个乡村房子里。

汉兹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岁时学习尺八,他本人的天赋很高,学得很好,但母亲却非常严厉。他被作为家族继承人培养,从小重负在身,上学、做作业、练习尺八,不完成便送进庙里学佛。他没有玩耍过,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童年。一九六二年,汉兹父亲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音乐专科毕业的第二年,继承了古童的名号。一九六三年,他到美国留学,一去二十多年。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得了肺结核,不能吹奏了。

“你父亲离开日本真是因为得了肺结核吗?”我问汉兹。

“父亲确实是得过肺病,他以为他不能表演吹奏,只能教课。但是深层的原因是,他从小生活在极大的压力中,那是一段非常艰难而痛苦的回忆,他想逃离,想摆脱。”

汉兹父亲和母亲在华盛顿大学认识,结婚。父亲于一九七五年携全家回日本。年轻的五世古童游学归来,古童会非常欢迎,对他寄予厚望。只是,他的母亲和妻子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汉兹的父亲夹在中间,非常苦恼,最后带着全家回到西雅图。汉兹父亲回美国后,连尺八也一并放弃了。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也是汉兹从七岁到十五岁期间,家里听不到尺八声。所以,汉兹开始懂事后,在家中没有受到尺八熏陶。

到了一九八八年,汉兹父亲年过五十,又一次携全家回日本。他虽然离开二十多年,有负古童会,但他终究是荒木世家的继承人。他对于会长的名头和古童名号都不感兴趣,一心扑在尺八吹奏和教学上,仿佛要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汉兹父亲不负古童的名号,终成顶级尺八大师。

“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我问汉兹。

“不是很亲密。”

他们父子之间有许多错过。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在纪念二世古童逝世一百周年的聚会上,父亲宣布要退休,把古童的名号传给儿子。汉兹被承袭了古童名号,因为他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没有在场。错过了这么重要的场合,汉兹觉得在感情上受到伤害,至今不能释怀。不过,汉兹知道这就是父亲,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对他来说,吹好尺八,成为尺八高手,至为重要;至于通过尺八取得个人荣耀,发扬光大先人的荣耀,不重要。所以,他只教汉兹吹尺八,并不跟他讲尺八传统、家族历史。

汉兹父亲不知道尺八传统、家族历史吗?他知道的,他把这些知识写进硕士论文。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讲述他的尺八理念:“我们吹尺八,有一个说法,叫做一音成佛,意思是,一个音便可以抵达觉悟的境地。专注于一个音,忘记一切,心无杂念地吹。不需要技术,专注地吹,发出一个声音,不管是模糊的声音、清晰的声音。如果你试着专注于呼吸,你不是会感到平静吗?这就是真正的禅生活。”可是他从没有想到把这样的感悟讲给汉兹听。

有些错过,来得及补救。父亲没有传给他的东西,他自己补上。他得知父亲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便请求卫斯理安大学给他寄来一份复印件。他从论文中得知,他的祖先二世荒木古童是尺八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得知尺八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传说。

“当你收到论文时,有什么感觉?”我问。

“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

汉兹也知道,父亲给他起名半三郎,那是二世古童的本名。父亲给了他一个尺八名号,叫做梅旭。梅旭是汉兹的祖父承袭古童名号前的名号。父亲没有对他讲家族的传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线索。

汉兹拿出一枝尺八,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岁时制作的尺八。汉兹用这枝二世古童制作的尺八吹奏了二世古童谱写的尺八曲《月之曲》,脑海里浮现出一轮秋月冉冉升起的图像。曲子在缓缓声中展开,然后曲调转高,然后昂扬铿锵,犹如月亮从地面升上来,越来越高,直到中天,光芒洒向大地。他似乎回到一百多年前,看见曾曾祖父在喧哗的东京城自家的花园里,手里拿着尺八,抬头看着明月。世间万物的声音融入尺八声中。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

汉兹将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他没有子女,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他说:“我有个中国学生,年纪很轻,吹得很棒。我可以把这个称号传给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

第⑦段画线句颇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将绵长的时间,跨越百年的尺八世家的传承放入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而且这个空间还远在异乡(手法和分析:虚实、大小、反差、时空、传神的动词——浓缩,1分,

能够完整地理解句子的内容即可给分,不必纠结于手法出现),让人不禁为古老的尺八演奏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衰落而唏嘘/感叹/感慨。(1分)

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回味/语义隽永(1分)(用数字)

父亲的形象对塑造汉兹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父亲与汉兹的形象有重叠部分,父亲和汉兹一样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现代商业气息浓重的社会中,背负着古老音乐家族传承的重担,同样都受过东西方文化教育,最后同样理解尺八蕴含的修行人生的真谛。(父亲的形象:极高的音乐天赋1分;理解尺八蕴含的修行的人生真谛1分;对古老的音乐传统的传承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理解父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汉兹。汉兹也在理解父亲的同时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使命。(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似、影响、认识汉兹就是认识父亲给1分)

10.本文多次运用问答形式讲述荒木古童的故事,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4分)

四个问答从内容上包括尺八传承、现代社会中荒木家族变迁、对尺八意义价值的理解,

四个问题串起尺八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尺八传承与文化精神内涵。

用问答串联起素材,体现出用客观的记录来真实再现尺八艺术的变迁。

这也体现出人物专访在形式上的特殊之处。

问答形式也表现出最后的古童在特殊大背景下命运的冷峻审视与思考。

(对四个问题核心内容的概述——答出两个层面:尺八的传承/家族的变迁(1分)尺八意义价值的理解(1分);问题的排列引导读者的思考不断深入;(1分)符合转成访问的写作目的(1分);这种问答形式放到散文中显得更加客观真实;(1分)5点答到其中4点即拿到满分)

11.本文以第段还是以第段为结尾段,颇有争议。你认为以哪一段作为结尾段更为合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解析示例一:

以第段为结尾段:本段描绘出五十岁的汉兹吹奏《月之曲》时的画面(内容概括:1分),

以刻画出乐曲意蕴,创造静谧至极的氛围(1分),

联通了荒木家五代尺八演奏者对尺八专注音乐,修行人生精神内涵的领悟(1分)。

整段虽与人物专访纪实文风不同,但并不突兀,因为它也是对受访者汉兹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动、深刻地描摹(1分),

而且还能达到戛然而止,比(22)更加含蓄、内敛,有余韵徐歇的艺术效果。(1分)

解析示例二:

以第段为结尾段:本段将第段对《月之曲》的唯美想象重新拉入现实(1分),

既呼应了标题“最后的荒木古童”(1分)。

而且本段是汉兹对古童继承人的思考(1分),

在新的时代,古老艺术、古童传承将不再囿于一个家族,而是用它“音乐即修行”的精神内涵帮助人更好地生活在新的时代。(1分)。

在(21)段内容的基础上升华(1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念奴娇

(南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qiè)①来吴兴,数得相羊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ɡūpú)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①朅:来,来到。②相羊:“相徉”,徘徊。③菰蒲:水草。

概括本词题材正确的一项是()。(1分)

羁旅B.咏怀C.咏物D.游仙

C(1分)

对本词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乐衬哀B.叙议结合C.一语双关D.烘托拟人

D(2分)

14.有词评家认为,“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那么本词的序与正文是否有重复之嫌?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重复部分: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中也写到荷花出地寻丈,(1分)

高高挺立,二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不忍离去。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果答重复最多得3分)

但词与序存在更多的不同之处。(1分)

在描写手法运用上:序,白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1分),而词则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1分)。下阕又从我担心秋风起,荷花落,不忍离去,写出对荷花美好风姿的怜惜与爱慕。

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荷花风姿的愿望。

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述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象力更强。

内容: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1分),而词则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1分)。

序的手法(白描、叙述)+举例(1分)

词的主要手法(拟人、多种感官的运用、比喻、)+举例分析(1分)

表述了怎样的情感(1分)

备注:如果相同处答到两点,不同处答到3点即可;相同处答到1点,不同处达到4点;

这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钱塘人,写下“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暮遮》)的名句。姜夔的这首咏荷词,也同样把读者带到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洁的美人,有人们寻找的清香幽韵的梦……从这首《念奴娇》词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与友人倘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而有是作。

词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这里人迹罕到,只见那望不见边的荷塘,绿波荡漾,荷叶翻飞。“水佩风裳”,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与周邦彦“一一风荷举”共得荷花之神理。从那碧绿的荷叶间,吹来阵阵凉风,那鲜艳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一阵密雨从菰蒲丛中飘洒过来,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诗人诗兴大发,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这美好的情景多么使人留恋,然而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赋》之典故。只怕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还有那高高柳树垂下绿阴,肥大的老鱼吹波吐浪,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词人说:田田的荷叶呵,您多得难以计算,可曾记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边的归路上依恋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骚雅的词笔,把荷塘景色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可是,这样的好词,王国维却看不上眼,他在称赞周邦彦咏荷名句后,接着就批评姜夔咏荷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实,姜夔咏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并不比周词逊色。周词主要是写客子思乡之情,咏荷就是“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数句,它使人看到的还仅仅是荷叶之物态,而姜夔咏荷,不仅具有荷花之物态,还使人同时隐隐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销酒”,像荷花般的红晕,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开。荷花生长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离,具有朦胧之美。

更可贵的是,姜夔这首词写出了赏爱荷花的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姜夔一生襟怀清旷,诗词亦如其人。他写“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的荷塘,实是要体现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不简直是一场富有诗意浪漫的人花之恋么?“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因此不妨这样说,姜夔这首《念奴娇》实是一支荷花的恋歌。由于荷花在我国文学中是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姜夔对荷花的爱恋不正寄托着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吗?姜夔写荷花,不是停留在实际描摹其形态,而是摄取其神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合进去,把自己的个性和神韵融合进去,写花实是写人也。姜夔这种空际传神的词笔,往往意在言外,寄托深微充满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启发性。这种写法与一般实际摹写景物者大异其趣。如“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之类,读者须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品味,否则,便有如王国维所说“雾里看花”之感了。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阳曲傅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ānē)。

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主。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②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论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以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②,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提学袁继咸被巡按张孙振诬陷,孙振从前是阉党之人。先生约定了他的同学曹良直等人到通政使,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当时抚军吴甡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袁继咸的冤情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闻天下。先生从小在晋中长大,得到那里的山川雄深之气的滋养,他一心想要凭着济助世人来表现自己,而不屑于发布那些于当世无用的言论主张。第二年,袁继咸从九江被清军俘获,拘系在北京的寓所,因为身处危难之中,就写诗给先生,并说:“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感到羞耻。”先生得到书信后恸哭说:“先生啊,我又怎么敢辜负您呢!”甲午年,先生因为受牵连受刑罚,他严厉陈辞慷慨不屈,绝食了九日,差不多死了。他有一个门生,用奇巧之计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先生深深地感到愤恨,认为不如早早死在这件事上为好。

③戊午③,天子有大科之命④,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⑤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⑥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及卒,以朱衣黄冠殓。

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测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参加测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山先生参加测试,并答应放他回家,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中,没有接受职务的那些年迈体弱者,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停、停、这就算是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他死后,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

(有删减)

注: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②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③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④大科之命:康熙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⑤眉:傅山之子傅眉。⑥冯公:冯博,益都人,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

(2)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

(1)申诉/辩护/申辩(2)认为……正直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乃伏阙陈情()

A.趴在台阶前B.跪在宫殿前C.隐蔽在空隙处D.住在宫殿角落

(2)许放还山()

A.流放山野B.成为隐士C.出家为僧D.允许回家

(1)B(2)D

17.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

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

18.把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

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1分),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1分),多贪腐作恶不值得称道,(1分)他(1分)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逢迎、迎合、阿谀奉承)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与当时社会同流合污/不与社会妥协)。(1分)

19.第①段中,全祖望介绍傅山“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八字,请探究全祖望的写作意图。(3分)

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出尊敬。(1分)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必答)

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傅山字青竹、青主,有不阿之气,(1分)

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磐石。(1分)

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体现的拒绝入世的情怀(1分)

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分)(以上四点任意写出两点)

20.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③段为例,赏析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5分)

情节一波三折: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2分)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2分)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