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共4题,共11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1.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2.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3分)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5.围绕本次实践活动,寻找典籍里的鹏城气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岳飞,字鹏举。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②八石,学射于周同③,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④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①负:具有。②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③周同:人名,岳飞的射箭师傅。④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其名为鹏/名之者谁

B.去以六月息者也/去国怀乡

C.诵习达旦不寐/一狼假寐D.尤好《左氏春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北冥有鱼》庄子是战国时期人,李清照和岳飞是南宋同时期的人。

B.丙文“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甲文的语句,气势磅礴,颇有豪放之风。

C.乙文之中“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文赞美大鹏起飞时无需凭借,自由翱翔于万里长空,出入天地之间。

(4)两篇古诗文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文中岳飞形象是否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请结合事例分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学业水平调研测验二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间语柳并曰:“胡人(指安禄山)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萧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消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是()(2分)

A.乃入见/消乃按甲不出

B.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C.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D.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

10.请完成下面的语句翻译。(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未可""可矣",表现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果断,善于捕捉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萧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断句正确。

C.鲁庄公将战争的胜利和希望寄托在小恩小惠和神明保佑上,反映他在军事上的鄙陋。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

1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的共同之处。(4分)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行走深圳山海间,同学们反复听到一个名字。零丁洋面留有他被押解的身影,福永凤凰古村落相传为他的族人所聚居。文天祥未曾来过深圳,深圳却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鹏请你与他一起探究有关文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年二十举进士。咸淳①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②。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③发郡中豪杰,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④,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⑤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①宋度宗赵禥(qí)的年号,下文“德祐”也是其年号。②指德祐元年元军大举进攻,朝廷下诏让天下组织兵马救援。③人名,下文“方兴”亦然。④郊外。⑤同“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发闾左谪戍渔阳

B.薄内地/薄暮冥冥

C其友止之/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公将战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尽以家赀为军费。

10.小坪梳理了甲乙两文内容中可以相互印证的部分,请你完善。

甲诗乙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讲求平仄,格律严整。

B.甲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风中柳絮和雨中浮萍来表现国家和个人的悲惨命运。

C.“惶恐滩”“零丁洋”是现实景物,文天祥化入诗中,一语双关,巧妙表述满腔悲愤之情。

D.结合甲诗与乙文来看,文天祥做诗与做人高度统一,浑然一体,令人肃然起敬。

12.乙丙两文中都有对话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对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8-12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亨①功不加谦而得世侯,内愧,乃疏荐谦子冕②。诏赴京师,辞,不允。谦言:“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①亨:人名,指石亨;②冕:人名,指于冕,于谦的儿子。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B.固辞固以怪之矣

C.亨功不加谦大王加惠D.宜乎众矣宜多应者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B.甲文以菊与牡丹衬托莲的品质,乙文中是以石亨的做法衬托于谦的精神。

C.乙文中“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丙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之气贯长虹,朗读时结尾要读出磅礴气势。

11.你认为乙文中的于谦可以称为“君子”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请你参照示例,品评丙文语句。(2分)

出处原句品评

甲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巧用反问,表现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乙文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巧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将于谦内心无奈和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丙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卒全其城/士卒多为用者

B.何夜无月/水何澹澹

C.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D.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甲文中加点的句子将庭中积水比作空灵皎洁的月光。

C.乙文“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断句是正确的。

D.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苏轼的形象。

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请结合两文加以分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1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

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亦曰烈山氏。长于姜水,故为姜姓,以火德王天下,故为炎帝。古者民不粒食,未知耕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艺五谷,故谓之神农。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

(节选自宋·郑樵《通志》)

[注]①烈山:今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②姜水:在今岐山之东,为渭水的一条支流。③火德:古人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关,火德即五行之火性、火运。④耒耜:耒、耜,古代农具。⑤艺:种植。⑥药石:药草。⑦数:规律。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躁则不能治性

B.甚矣,汝之不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以火德王天下/大楚兴,陈胜王

D.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或异二者之为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由战国列御寇所作,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杞人忧天》也出自《列子》。

B.甲文智叟的“笑”表述了对愚公不屑一顾的轻蔑,愚公的“长息”是对智叟无话可说的叹息。

C.乙文炎帝“口尝”“身试”表现为寻求治病良方,以身试药、万死不辞的精神。

D.乙文“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未耜”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12.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愚公和炎帝身上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文言文阅读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共4题,共11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1.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2.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3分)

9.(2分)B。(A.使唤,劳力/使者。B.都是“居、住”的意思。C.如/你。D.距离大,差别大/疏远,远离。)

10.(4分)①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关注点:求闻、若此、无闻、句意)②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关注点:愚者、大过、表原因的判断句、句意)

11.(2分)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2.(3分)反映的是如何面对谣言的问题。(1分)正确观点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1分)谣言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乱真,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对信息加以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1分)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5.围绕本次实践活动,寻找典籍里的鹏城气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岳飞,字鹏举。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②八石,学射于周同③,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④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①负:具有。②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③周同:人名,岳飞的射箭师傅。④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其名为鹏/名之者谁

B.去以六月息者也/去国怀乡

C.诵习达旦不寐/一狼假寐D.尤好《左氏春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北冥有鱼》庄子是战国时期人,李清照和岳飞是南宋同时期的人。

B.丙文“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甲文的语句,气势磅礴,颇有豪放之风。

C.乙文之中“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文赞美大鹏起飞时无需凭借,自由翱翔于万里长空,出入天地之间。

(4)两篇古诗文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文中岳飞形象是否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请结合事例分析。

5.A

D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字/命名。

B.离开。

C.睡觉。

D.爱好。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句意: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②重点词:汝,你;为,被;其,大概,也许;殉,为……殉难;死,为……而死。句意:你将因这个时代而大展宏图,也许将为国死难或为忠义而死吧。

(3)本题考查说法的分析。

ABC.正确。

D.有误,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故选:D。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由“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句可知,在想象鲲、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由“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句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可知,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述自己美好的理想。“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阕,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述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大鹏的形象是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是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等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内容中叙述了岳飞有气节,爱好读书,天生神力,射箭技术高超。这些岳飞所具有的美好的品质相对于大鹏来说,就是它的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的品质。“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句子说明岳飞仁义,从父亲的话和岳飞之后的所作所为,可知岳飞的奋斗努力和大鹏也极为相似,所以文中岳飞形象是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

解析:

(1)A

(2)①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②你将因这个时代而大展宏图,也许将为国死难或为忠义而死吧。

(3)D

(4)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甲文在想象鲲、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乙文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二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甲文中“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句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可知,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乙文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述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5)乙文叙述了岳飞有气节,爱好读书,天生神力,射箭技术高超。这些岳飞所具有的美好的品质相对于大鹏来说,就是它的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的品质。由岳飞仁义,从父亲的话和岳飞之后的所作所为,可知岳飞的奋斗努力和大鹏也极为相似,所以文中岳飞形象是和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契合。

译文:

甲: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乙:

岳飞,字鹏举。岳飞出生时,有大雁般的鸟,在屋顶上飞鸣,其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从小就很有气节,敦厚少言,家中贫困却爱好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家里很贫穷,捡柴火点亮当做蜡烛照明,通宵达旦的诵读学习,不睡觉。天生神力,还未成年,能拉开三百斤重的弓,射八石重的箭,在周同门下学习射箭,学完了老师的技艺,能熟练地的使用弓箭。老师周同死后,岳飞每到初一十五便在老师坟前设坛祭奠。他的父亲岳和赞许他,说:“你将因这个时代而大展宏图,也许将为国死难或为忠义而死吧。”

丙: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中考学业水平调研测验二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间语柳并曰:“胡人(指安禄山)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萧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消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是()(2分)

A.乃入见/消乃按甲不出

B.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C.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D.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

10.请完成下面的语句翻译。(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未可""可矣",表现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果断,善于捕捉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萧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断句正确。

C.鲁庄公将战争的胜利和希望寄托在小恩小惠和神明保佑上,反映他在军事上的鄙陋。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

1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的共同之处。(4分)

9.(2分)解析:C(A.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都是“只”的意思。C.类/同“嘱咐”,嘱托、嘱咐。D.都是“去拜访”的意思。)

10.(2分)解析:(1)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之”“间”等重点字词翻译准确,注意反问句式。)

(2分)(2)我反复考证(后发现),萧颖士是一位有高尚品德、坚贞节操的人。(注意判断句式)

11.(2分)解析:C(反映他在政治上的短见。)

12.(4分)解析:①都有卓越的政治远见。(1分)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1分)②都心怀天下。(1分)在与齐国交战之际,曹刿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1分)③都对尸位素餐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1分)给郭纳进言献策,郭纳却轻敌自恃;“鄙”即目光短浅,直接表明了曹刿对“肉食者”的不屑。(1分)

评分标准:“共同之处”一点1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1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萧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颖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行走深圳山海间,同学们反复听到一个名字。零丁洋面留有他被押解的身影,福永凤凰古村落相传为他的族人所聚居。文天祥未曾来过深圳,深圳却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鹏请你与他一起探究有关文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年二十举进士。咸淳①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②。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③发郡中豪杰,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④,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⑤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①宋度宗赵禥(qí)的年号,下文“德祐”也是其年号。②指德祐元年元军大举进攻,朝廷下诏让天下组织兵马救援。③人名,下文“方兴”亦然。④郊外。⑤同“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发闾左谪戍渔阳

B.薄内地/薄暮冥冥

C其友止之/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公将战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尽以家赀为军费。

10.小坪梳理了甲乙两文内容中可以相互印证的部分,请你完善。

甲诗乙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讲求平仄,格律严整。

B.甲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风中柳絮和雨中浮萍来表现国家和个人的悲惨命运。

C.“惶恐滩”“零丁洋”是现实景物,文天祥化入诗中,一语双关,巧妙表述满腔悲愤之情。

D.结合甲诗与乙文来看,文天祥做诗与做人高度统一,浑然一体,令人肃然起敬。

12.乙丙两文中都有对话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对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8.C9.(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文天祥把自己的家财全部充作军费。

10.①.年二十举进士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③.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11.B

12.乙文中友人阻止文天祥,引出文天祥对如今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以身许国以求感召更多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从而表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国捐躯的一片丹心和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丙文中同样是借乡人的劝解,引出曹刿“肉食者鄙”的判断,从而表现曹刿“远谋”的特点。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征发”的意思;

B.都是“迫近”的意思;

C.阻止/只有;

D.都是“将要”的意思;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谋划;间,参与。

(2)尽,全部;家赀,家财;为,充作。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辛苦遭逢起一经”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可以用乙文的“年二十举进士(二十岁参加进士测试)”来印证;

乙文“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意思是: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说明国势危亡,可以用甲诗的“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来印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可以用乙文的“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国)”来印证。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甲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有误,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飘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乙文“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友人劝阻文天祥,引出了文天祥对如今天下大势的分析,同时也表述了自己在面对国家危急,君王有难之时,自己会不顾个人的安危,即使不自量力,也甘愿以身殉国,与敌人一搏,表现了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丙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点出曹刿决意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而表现曹刿“远谋”的特点。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参加进士测试。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郡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名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多人的军队。事情报告朝廷后,(朝廷)命令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会这样。但国家养育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军队,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国,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8-12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亨①功不加谦而得世侯,内愧,乃疏荐谦子冕②。诏赴京师,辞,不允。谦言:“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①亨:人名,指石亨;②冕:人名,指于冕,于谦的儿子。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B.固辞固以怪之矣

C.亨功不加谦大王加惠D.宜乎众矣宜多应者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B.甲文以菊与牡丹衬托莲的品质,乙文中是以石亨的做法衬托于谦的精神。

C.乙文中“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丙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之气贯长虹,朗读时结尾要读出磅礴气势。

11.你认为乙文中的于谦可以称为“君子”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请你参照示例,品评丙文语句。(2分)

出处原句品评

甲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巧用反问,表现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乙文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巧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将于谦内心无奈和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丙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

8.(2分)D

A.香远益清:更加;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处,好处。

B.固辞:坚定;固以怪之矣:本来。

C.亨功不加谦:超过;大王加惠:给予。

D.宜乎众矣、宜多应者:应当。

9.(4分,每题2分)

(1)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评分标准:“予”“独”“染”等词语翻译出来,每个0.5分,句意通顺0.5分。

(2)国家事故繁多(动荡不安)的时候,我遵从道义不能顾及私人的恩惠。

评分标准:“多事”“顾”“私恩”等词语含义解释出来,每个0.5分,句意通顺0.5分。

10.(2分)C

乙文中正确的断句为“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

11.(3分)参考示例:

示例一:于谦可以称为君子。甲文中莲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它所代表的君子品性是正直而不攀附权贵。乙文中官居高位的石亨举荐于谦的儿子,以此来拉拢于谦,于谦坚决地推辞,坚守大义,展现了正直而不攀附权贵的君子品性。

示例二:于谦可以称为君子。甲文中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代表了清廉自守的君子品性。乙文中,于谦对于皇帝赏赐的住宅坚决推辞,也不接受赐予儿子的高官厚禄,体现了于谦清廉自守的君子品性。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0.5分。从甲文中分析君子品性,1分;从乙文中分析于谦展现的君子品性,1.5分。甲乙两文分析的君子品性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酌情扣1-2分。

12.(2分)巧用对偶和双关的手法,“惶恐”“零丁”一指地名,二分别指:艰难时事,忧惧不安;自己战败被俘,孤苦无依,对仗工整,表述了一腔爱国的悲愤之情。

评分标准:表现手法,1分;具体分析内容和情感,1分。

参考译文:

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于谦品性非常刚直,每遇事不如意的时候,于谦就拊胸叹道:“这一腔热血,想要洒在什么地方呢!”石亨的功劳没有超过于谦,却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于冕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我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私人的恩惠。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卒全其城/士卒多为用者

B.何夜无月/水何澹澹

C.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D.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甲文中加点的句子将庭中积水比作空灵皎洁的月光。

C.乙文“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断句是正确的。

D.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苏轼的形象。

12.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请结合两文加以分析。

9.D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富人出城,民心都会动摇,我还与谁一起守卫这座城呢?11.B

12.甲文中苏轼被贬后仍能与朋友欣赏月色,自嘲为“闲人”,既有豁达乐观的情怀,也有被贬谪的悲凉。乙文中的苏轼带领百姓修建堤坝,治理洪水,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一忙一闲中,我读出了一个不甘清闲、心系百姓、恪尽职守的苏轼形象。

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卒:终于,最终/士兵;

B.何:什么,哪一个/多么;

C.庐:建房,搭起茅屋/草庐;

D.率:都是“带领”的意思;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但,只是;闲,清闲;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②出,出逃;皆,全,都;谁与守,疑问句,与(和)谁一起守卫。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甲文中加点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将庭中空灵皎洁的月光比作空明澄澈的积水;

故选B。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闲人”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因此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宦途失意的苦闷。

文主要写的是苏轼调任徐州时的事,当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时,面对着富民争着逃跑的现象,他认为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于是将富人又赶回城,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遇事的镇定,能从大局出发,亲民爱民。后来他采取了他调动军队筑堤护城,让官吏分堵守护的方法,让城市安然无恙。由此从苏轼为了防洪守城,“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中可以看出苏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