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共28课)_第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共28课)_第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共28课)_第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共28课)_第4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共28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知识点

(2022新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预测: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3粒。不同的条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

实验方法:

①准备两个玻璃皿。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③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粒绿豆。④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⑤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无土填有土填

各放3粒绿豆

实验现象: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

空气和温度等。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

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两组进行对比,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

的关系;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

4.在实验中,观察到有土壤的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发芽,无土壤的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发芽,

则能验证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5.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制订以下实验计划进行验证。

实验项目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水温度、空气、光、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水、空气、光、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空气温度、水、光、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光的关系光水、空气、温度、土壤

1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有土壤和无土壤的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几乎全部发芽,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

壤。

实验: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准备材料:分别在两个不漏水的盒子里垫纸巾并按三个洞,每个洞滴入适量的水,在纸巾上各

放3粒绿豆种子。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入保鲜袋内并挤出空气,另一个不做处理。

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空气的绿豆种子未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

要空气。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方法:将一个盒子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绿豆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绿豆种子未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

实验方法:一个盒子盖上透明的杯子,另一个盒子盖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将两个盒子都放在

阳光下。

实验现象:两个盒子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2.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3.把实验中已经发

芽的绿豆种子移植到花盆里,放到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要注意经常给绿

豆芽浇水。

3.绿豆苗的生长

实验: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准备两盆长势基本相同的绿豆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

方,保持水和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项目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苗短而直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粗壮

黑暗处的绿豆苗长而弯茎是白色,叶是黄绿色很细

实验结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豆苗才能生长得更好;如果没有

阳光,绿豆苗会生长不良,甚至枯萎。

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阳光的照射能使绿豆苗茁壮生长。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实验: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水分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张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

②在吸水纸的一端用滴管滴适量的水,使吸水纸滴水的一端湿润,中间有点潮湿,另一端水

分较少,最后在上面再盖一层吸水纸。

③放置在有阳光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并保持吸水纸一端是湿润的。④3~5天后,

取走上层吸水纸,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靠近水源的种子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种子生长最缓慢。种子裂开的部

分都在一侧,它们的根都向水分充足的那端伸展。

2

实验结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水分。

3.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需要定期给绿豆苗浇适量的水。

4.绿豆苗的根部吸水,根会朝着有水的一侧生长。

5.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宣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空气和土壤(养料)。

6.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7.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

生长常年高温多雨的热阳光充足,降水相对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

环境带或亚热带地区较少的山地雨的沙漠地区

叶片叶片巨大,蒸隅旺叶片呈针状:不需要叶子退化成剌,可减弱蒸

特征盛,可消耗大量水分消耗过多水分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8.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例如,将一个纸盒左

壁挖个圆孔,另一个纸盒右壁挖个圆孔,使光能从圆孔中透入,将两盆绿豆苗分别放在两个纸盒

正中间,一个星期后会发现两盆绿豆苗都朝着圆孔倾斜。

4.蚯蚓的选择

实验: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

底部铺上吸水纸。②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内黑暗与明亮的交界处,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

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实验现象:

实验待在明亮一待在盒子中待在黑暗一

次数端的蚯蚓数间的蚯蚓数端的蚯蚓数

10010

20010

3019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1.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

说服力。

3.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

技巧。

4.其他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

3

动物生活环境适应环境的特征学习资源阵

企鹅南极:常年寒冷、植物①身体储存大量脂肪有利于抵御严寒。②身体呈

稀少,但海洋生物丰富流线型,趾间有璞,善于游泳,有利于捕食

天鹅湖泊、沼泽: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①嘴坚硬,有利于挖出淤泥中的食物。②善于长

水草途飞行,会迁徙寻找合适的生活环境

青蛙稻田、池塘等:有水且生活有大量植物体色与环境色一致,有利于自我保护,②舌长且

和昆虫速度快,有利于用舌捕食。③冬眠度过寒冬。

狼草原、森林、荒漠、丘陵等地①换毛适应季节变化。②具有锋利的爪和尖锐的

牙齿,有利于捕食。

蜥蜴亚热带或热带,沙漠①体色与环境色一致,有利于自我保护。②后肢

有力,奔跑速度快

5.当环境改变了

1.四季的变化与青蛙的行为

春S.秋冬

蝌蚪青蛙捕食青蛙挖洞青蛙冬眠

季节气候草木蝴蝶青蛙

春温暖发芽由卵孵化成幼虫由卵孵化成蝌蚪

夏炎热茂盛幼虫f蛹一成虫蝌蚪一青蛙

秋凉爽枯落产卵,死亡挖洞

动寒冷凋零以卵的形式越冬冬眠

2.丹顶鹤适应环境改变的行为

(1)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境变化

非常敏感。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

(2)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

的南方越冬。

3.其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1)麻雀的脂肪和毛量在冬天会变多,以抵御寒冷。

(2)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随季节变化: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毛量变多;夏

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毛量较少。

4

(3)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为白色,与雪地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

灰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

6.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

别的动物吃掉。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例如,“蝉一螳螂一黄雀”不是一

条食物链,因为它缺少了绿色植物(生产者)。

6.田野里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

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又为周围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9.生物之间的关系

以“水稻一田鼠一蛇一老鹰”这条食物链为例,假如蛇灭绝了,那么以蛇为食的老鹰会大量

减少,而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田鼠过多又会导致水稻大量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如

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

物。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提供氧气、食物

提供养料

提供生长环境提供生长环境

5

2.制作生态瓶

剪开桶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

(1)找一个透明的大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装人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注意:①放入桶中的小动物要少一些。

②放入顺序应是水f植物f动物,如果先种水草后装水容易将水草冲起来。

3.制作生态瓶的材料要透明,保证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放入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氧

气和养料;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桶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些动物的栖身之所。

4.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

5.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要控制放入生物的数量,不能太多;要

考虑放入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放入的水草应为小鱼等动物爱食用的种类。

6.生态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水、动物、植物等发生改变时,

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水量减少时,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增

多,不利于小鱼的生存。

(2)水草的多少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水草多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水草少时,导致

水中含氧量减少,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3)小鱼的数量对小鱼的生存有影响。小鱼少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少:小鱼多时,耗氧

量增多,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船的历史

1.船的历史

舟筏时代:

用桨来驱动的窄而长的无篷小船。

用橹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木结构的船。

帆船时代:

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析上,利用风力前进。

蒸汽机船时代:

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两大特征便是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和巨大的明轮推进器。

柴油机船时代:

轮船:现代轮船大都由钢铁制成,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

潜艇:能潜入水下进行作战和活动的舰艇。

2.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船在水面上自由、方

便地行使,还可以把货物运送到远方。

3.船的比较

6

项目摇橹木船轮船

体积小庞大

船体材料木头钢铁

动力橹涡轮发电机

载重量很少,几百千克可达数百吨至数十万吨

4.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的方法

(1)船体两侧厚薄要均匀。

(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

(3)装载物体时要保持平衡。

5.用相同质量的垫圈拉动两艘相同形状的小船时,尖形船首的小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因此

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2.用浮的材料造船

L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

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

实验:制作一个竹筏

实验要求:竹筏能稳定地浮在水面;牢固、不散架。

实验测试:用螺母(或钩码)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注意不能让水浸湿螺母。

2竹筏(或木排)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

3.竹筏(或木排)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或木排)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

4.播橹木船和宝船解决了防水问题,稳定性好,而且出现了“摇橹”“风帆”等动力系统,宝

船的载重量非常大。

3.用沉的材料造船

1.把小船往水中压时,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有一个向上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

2.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

(1)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我们用它们来模拟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漂浮在

水面上。

(2)把船轻轻放入水中,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看它们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圈。

3.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4.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5.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箱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1)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均匀。

(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尽可能增大底部宽度。

(3)金属垫圈要均匀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积在一处。

6.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7.渡船是航行于江河、湖泊海峡及岛屿之间的运输船,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

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稳定性好。

8.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稳定性大大提高,甲板面积较大,常用作内河或

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7

4.增加船的载重量

实验:比较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的载重量

实脸方法.

①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

②根据设计,制作3艘铝箔船,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③用弹珠或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一艘船的载重量大。

1.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同质量、相同大

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

2提高船的载重量的方法

(1)减轻船身的质量,用更轻的材料。

(2)增大船身的体积,尝试不同的形状,尽量增大船排开的水量。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就越大。

4.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也就影响了载重量,我们可以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这样

会增加船的稳定性。

5.给船装上动力

1.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

和机械动力。

2.给小船装上风帆,利用风扇吹风使小船行驶。通过实验发现靠风帆行驶的小船无法自行持

续行驶。

3.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

(1)给小船装上风力推进装置:在船尾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电池安装在小船前端,保持

船体平衡。闭合开关,让小船自己行驶起来。注意不要让电池进水。

(2)给小船装上蒸汽推进装置:在小船中部稍靠后位置安装金属管,管内注满水,蜡烛置于金

属管下正中间位置,小船放入水中后再点火,让它自己行驶起来。

4.给小船装上船舵

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

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

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5.潜艇

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

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常规的潜

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6-7.设计我们的小船、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实验: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任务要求:控制小船的制作成本,载重量达到200克,有自己的动力,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

地。

制订方案:①画出船的设计图,标注材料和结构。

②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③列出所需的材料,计算所需的费用。

所用材料:3块泡沫板、喷气装置、泡沫胶、铝箔纸。

经费预算:165造船币。

别组建议:改成流线型,圆头,圆尾。

制作: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船。

8

•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按照载重量、动力系统、行驶距离去评判制作的小船是否达标。

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商讨,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小船。

1.小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2.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明确任务一制订方案一制作f测试f评估与改进

t________I

修改方案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地球——宇宙的奇迹

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

的星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

3.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1)适宜的温度: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C,

适宜生命存在。

(2)大量的氧气: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3)液态水: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

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4)稳定的气候: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

持稳定。

4.海洋是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5.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海洋生物对维持海

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候变暖、水土

流失、土壤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D大气污染

一—一融层破坏

("坏史*~(*而紫外线过量

(粉尘)

(引起爆炸

9

(2)水短缺与水污染

■前次'(J水资源减少

V------、r-----、/1与水•污-和/---——-、

(-纶(沙)人均占有量减少

।土地干裂:

植物死亡')

(3)固体废弃物污染

I,河海内妁),、

(生物电亡人市条可完)

二7Kx危害人用健康

法印,

极士物上七£X\乙万条77上填」

第源

十危机

(后次供用,、

I蓝礼北京电礼

3.全球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导致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

4.全球变暖会使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极地冰山出现龟裂,进而导致北极熊、企鹅等生物的栖

息地减少;全球海平面上升,侵蚀沿海陆地,引起海水沿河道倒灌。

5.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乱砍滥伐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没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氧气就会缺乏。大气中

氧气耗尽,诸多物种将会灭绝。

(2)城市过度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损害生物的固有庇护所,致使城镇

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工业污染使大气、土壤、水植物等都受到破坏,导致全球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威胁

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3.珍惜水资源

L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然而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5%,生态系统和人

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淡水湖、河流以及地下水的一部分。

2.据统计,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63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目前全国城市中

有约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约四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

3.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

(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

10

(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

(4)水被污染。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衡。

4.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节约用水。

5.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

(1)水污染防治。2017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要优先保护

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解决淡水资源有限与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

6.我们的节水计划

(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每人每次可节水170升,节能3.千克标准煤,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8.1千克)。

(2)避免水龙头地跑、冒、滴、漏(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内能漏掉约2吨水,年

为21吨水)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每户每年可节水1.6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74千克)。

7.制作简易滴灌装置

瓶盖打孔底部切除组装

4.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1、垃圾问题调查

产生垃圾的地方产生的垃圾产生的质量(估算)去哪里了

家庭菜叶、骨头3千克/天垃圾桶

学校废纸、剩饭1000千克/天垃圾桶

建筑工地施工材料.2吨/天垃圾厂

田地植物秸秆1吨/月收集利用

2.据统计,2016年,全球人口74亿,按照人均日产生量0.74干克估算,生活垃圾年产生量

是20亿吨。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0.96千克计算,垃圾

年产生量将达34亿吨。

3.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4.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我们能够减少垃圾的做法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11

(2)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3)减少食物浪费。

(4)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5)用过的包装盒做储物盒。

(6)用空塑料瓶加工成笔筒。

6.做一个堆肥箱: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让

堆肥慢慢腐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为家庭种植花草的底肥。

5.合理利用能源

1.能源问题

(1)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将在几十年后枯竭。

(2)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由煤燃烧发电取得的,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

(3)世界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加快。

2.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

风电、核电和火电(煤燃烧发出的电)。

3.解决能源问题的具体方案

(1)节约每一度电。电的产生需要消耗化石能源,排放废弃物,节约用电相当于减少污染物

的排放。

(2)开发新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终有用尽的一

天。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

4.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措施

(1)夏季空调温度再调高1C。

(2)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电风扇的中低挡。

(3)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

(4)用自行车、步行或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

6.让资源再生

1.地球上有些资源被消耗就不可再生,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

塑料、玻璃和纸。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2.做一张再生纸

(1)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

(2)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

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

3.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

4.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4.7克。

5.造纸厂的造纸流程(其中包含再生纸)

(1)采集原材料。

(2)造纸厂用木浆和回收纸造纸。

(3)工厂将纸和纸板变成学习办公用纸和包装纸。

(4)可回收的纸张来自家庭学校和公司。

(5)回收纸被收集并送到回收中心。

(6)回收的纸张在回收中心进行分类、清洁和加工。

(7)回收的纸张被从回收中心送往造纸厂。

6.节约用纸的措施:爱护并重复使用教科书;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使用再生纸;用手

帕代替纸巾。

7.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可以节约大量原材料,特别是节约大量林木,保护树林、竹林,

12

还可以减少煤、水的使用,减少污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8.回收利用废纸可使资源重复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

保护环境。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1.自然水域一般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湿地水塘等有水聚集的地方。水是生命

之源,因此自然水域水质的好坏必然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2.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行为

(1)普通市民: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

(2)湖区渔业养殖户: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水产品死亡污染湖水,排放生活污水。

(3)湖景区游船船主:游船会排放燃油产生的废气、废液,排放生活污水。

(4)房地产开发商:围湖造房,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排放生活污水。

3.解决办法及影响

(1)普通市民:禁止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可能会导致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进而污

染环境;政府应修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站。

(2)湖区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或转行另谋生计;政府要给子就业指导和

帮助。

(3)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的游船,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

景区管理部门应适当给予经济补贴。

(4)房地产开发商:减少围湖造房;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政府与开发商共同寻求多结构经济建

设。

4.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方法

(1)从自身小事做起,向湖中投放垃圾。

(2)积极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水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做义务劳动,清理垃圾。

(4)加强工厂排放监管力度,严厉惩治达标排放的工厂。

第四单元热

1.温度与水的变化

实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③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记录水和温度

的变化。

实验现象: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温达到100C时沸腾。

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气逐渐减少。

③再次加热至沸腾时,水温再次上升,直至100C保持不变。沸腾时,水面不断翻腾,有大

量白气产生,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1.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

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

少。

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水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13

3.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滚,水面之上

有大量白气,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

少。

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且只有持续加热,水才会持续沸腾。水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水的蒸发和凝结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

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2.水蒸发的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

3.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

实验:水的蒸发和凝结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方法: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80℃,另一杯水加热至40℃。

③各放置5分钟,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为80℃的水质量小,水量减少得多;温度为40℃的水质量大,水量减少得少。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实验方法:

①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

么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

①加入冰块后,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一2C,杯外为20℃。

②加入食盐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变多,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一8℃,杯外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