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沂水春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一、了解孔子及《论语》。二、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词语“方”、“如”、“与”等的意义及用法。四、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三、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孔老夫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到今年早些时候,全球已有孔子学院数百所。请就此简评。孔子学院标志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孔子,名丘,字仲尼,秋末期鲁国人,,儒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即“出来做事”。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

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论语lún曾皙xī

冉răn撰zhuàn毋吾以也wú千乘之国shèng

摄乎大国shè

饥馑jǐn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

端章甫fǔ

小相

xiàng

铿尔kēng

莫春者mù冠者guàn

浴乎沂

舞雩yú喟然kuì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wú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xiàng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表示自谦称名根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尔:你们。长乎尔:年纪比你们大毋:不要.以:动词,认为。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知:了解,知道。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如:连词,假如,如果。或:不定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因此)(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讲解课文:“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乘: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摄:夹。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因:接着。饥馑:这里泛指荒年。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比及:等到。方:正道,指是非准则。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哂:笑。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路(仲由)——

志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侧重强国,军事治国性格: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直率鲁莽,信心十足,有远大抱负,刚强果决,知难而进,具有政治军事的才能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纵横各一里。如:连词,或者。为:治理比(bì)及:等到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俟:等待。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冉有(求)——志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侧重富民,经济治国性格: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连词,或者。会同: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名作动词用小相: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公西华(赤)——志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侧重以礼治邦性格: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志向虽各有侧重,小结1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希:同“稀”,稀疏。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铿尔: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舍:放下。作:起,起身。放下瑟站了起来。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撰,陈述何伤:何妨。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亦:只是,不过。莫:同“暮”。既:已经。乎:相当“于”,可译为“在”。风:名作动词,吹风,乘凉。浴乎沂,风乎舞雩。介宾短语后置。喟然:长叹的样子。与:赞成。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春服:春天穿的夹衣,有表里两层。冠guàn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举行冠礼,束发加冠,表示已经成年。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舞雩,古代为了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叫雩,因为有舞,所以叫舞雩,这里指鲁国祭天求雨的台子,在今山东曲阜曾皙(点)——志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春游图-——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以礼乐治国性格:逍遥洒脱,从容淡定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后:落在后面,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夫:指示代词,那也已矣:罢了以:用。让:谦让。是故,因此,所以。所以我笑话他唯:句首语气词,无义。与:同“欤安:疑问代词,怎么。之:指诸侯。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的评价弟子的性格特征

曾皙洒脱子路直率冉有谦虚公西华更谦虚(仲由)(点)(求)(赤)哂与叹惜礼孔子对他的四个学生是如何评价的?子路要以勇治国,态度不谦虚,所以孔子直接指出笑他的原因。——子路具有军事才能。为何“哂”由__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__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冉有要以富治国,孔子用两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冉有具有管理才能。公西华要做小相,孔子用三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并且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公西华娴于辞令,善于搞外交。曾皙构画了一幅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孔子赞同他这种想法。侍坐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轻率、鲁莽但自信、勇能,有临危而治之能。冉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比及三年,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谨慎谦逊,言有分寸。有足民之才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有治国平天下之志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容不迫,逍遥洒脱。有施行礼乐教化之向。思路:问言、答评——

师长风范——各展抱负——借评传志哂之(其言不让)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吾与点也从选文看,每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率尔而对”,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鲁莽坦率、自负急躁的性格。诸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公西华:说话委婉而留有余地,表现了他们的谨慎和谦恭冉有、公西华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们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公西华述志时说“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说话委婉,留有余地,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孔子为什么“与点”?暮春咏归图——理想生活、和谐社会、精神家园1、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每人都享受真善美生活的一个大同世界,这是孔子毕生追求的和谐社会。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晚年不想做官,逍遥生活避世之心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3还是讲治国。以礼乐治国。孔子的“志”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课堂小结:

翻开书本,不觉间感受到一丝斑驳的古意。旷远,凄凉,连音乐也无法抵达。我的渺小,仿佛天地之间的一缕烟尘,只有在纷乱的世界里,静静地感受一位老人跨越千年的和蔼的微笑。他智慧的思想记录在虫蠹风朽的断简残篇中,隐藏在古意斑驳的文物之内,镌刻在黑黝黝森然角缺身裂的碑石之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圣人已成秦时明月,而我们依然踩踏着他不尽的坎坷与沧桑!

心灵的回声

我们无法再现那个时代,然而那沉积在屋瓦檐头深巷壁石中的思想正等待着重生和苏醒。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那里面渗透着人的历史轨迹,揭示着盛衰变化的生态起伏,成败相因的悲剧因素,以及祸福相依的永恒命题!今天,人们能否感受到这震荡其间的千古和声?也许,这要用自己的人生来作答吧!延伸练习

孔子: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鼓瑟希(通“稀”)莫春者(通“欤”)(通“暮”)唯求则非邦也与2、词类活用端章甫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瑟希用作动词弹奏风乎舞雩用作动词吹风乘凉冠者五六人用作动词行冠礼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跟在后面吹风,乘凉词类活用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小的事情,大的事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回答使……富足(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古今异义加之以师旅比及三年且知方也如五六十如其礼乐泛指军队指军队编制单位之一等到指比较、紧靠、依附正道、正理指方向、地方、方法等或者指如象,如果至于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写作指如象,如果古今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4、何伤乎5、求,尔何如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我的想法)跟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状语后置句__倒装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以吾一日长乎尔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固定结构则何以哉,尔何如。(均为怎么样)是故哂之(译为所以、因此)1、可使有勇,且(使之)知方也(其之)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省略句2、毋吾以也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字词突破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求,尔何如3.子路率尔对曰4.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赏誉》5.问君何能尔你们你这,那形容词词尾,无义这样,如此如果至于或者到……去如同,像不及,比不上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如会同,如五六十。4.权将如吴5.如火如荼6.(李斯)自以为不如非方正道,是非准则方圆,纵横副词,正,才方形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与赞同,同意,赞成同“欤”,句末语气词给予,授予结交,亲附连词,和,同1.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3.遂与外人隔绝4.失其所与,不知5.与之璧,使行6.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给予)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乎比在和…比;介词到、在语气词表反问“呢”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5、以俟君子以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词做、用介词用连词而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欤暮稀3.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吹风,乘凉跟在后面D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或者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活用情况的一项()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B.鼓瑟希,铿尔C.三子者出,曾皙后D.加之以师旅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C.夫子何哂由也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C7、选出对孔子弟子述志时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B.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慎C.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D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

A比(bì):到;比及:等到2、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4.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在一起。

B.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译: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弟子站,孔子坐“得理不让人”改为“讲话不谦虚”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呀?B3、说出下列句式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D.浴乎沂,风乎舞雩宾前省略句状后状后1、选出对孔子述志时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B.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慎C.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D你一定行的!七、想一想从容不迫,逍遥洒脱。孔子之志

大同世界

基本特征即为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子路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冉有

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

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

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从容不迫,逍遥洒脱。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为政》第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的政治理念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夸耀)善,无施(推与)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谦虚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与孔子的仁政、礼治相符合。孔子在当时得不到重用,想要入仕但始终不能如愿,最终选择潜心教育,编订古书。他心中怀有遗憾怀有矛盾。曾皙的想法符合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想法,描绘的是一幅隐退之后自得其乐的画面。孔子思想所指向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