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虐箍萨公共秋尉

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

会公德及其特点和主要内容;网络生活中的道

德要求及网络自律精神的养成;公共生活中的

法律规范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针对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如

何从道德上克服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陋习;

如何发挥法律规范对道德建设的支持作用;由

于网络生活的特点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因

此让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养成网络自律精

神是本章又一个难点。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

共生活的领域是社会公共场所;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

1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T(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中互相对应的两

个方面。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

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一个人如

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私人生活,实际上体现着个

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以及个人的情感、

个性、自由。但是,这也决不意味着个人在私人

生活中可以为所欲为,其行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

道德规范,即“私德”。

¥公共生活的含义

.作为社会的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需

要与他人相联系,产生共同的活动,即公共生

活;公共生活的领域是社会公共场所;公共生

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开放性、透明

性、与他人和社会的关联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社会中

的其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

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到他人。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必须遵守

相应的规范,这就是社会公共道德,即“公

德”。

I(二)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社会交往一般以家

族内部交往为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

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

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

往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

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

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人们之

间的交往更加普遍和频繁,公共生活领域得到

了极大的扩展。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

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

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

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

的多样性。

接打手机“小声”为妙

I思皑用回逾机”

泉大学在女生宿舍卜

的过道上安装摄像

头,引起争议。有

人认为可以安装,I

有人反对。假如学*

校要在宿舍走廊上

安装摄像头,你们

有什么意见?请同

学们讨论。

事三途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规范

来维持和保障。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

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

序、网络秩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域都需

要有相应的秩序。

构建良好的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

件;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基本

特征。

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

行其是、随心所欲,社会就

处于混乱状态。没有秩序和

规则,社会不可能得到发展。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

亳的必要前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良好的生产秩序、商

业秩序、流通秩序、

交通秩序等;

♦生产活动与日常生

活出现相互交叉,公

共秩序的状况,会直

接影响到生产活动。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

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

追求,需要安定而

舒适的生活环境,

需要良好的社会风

气,需要对自身权

利和自由的保护。

•只有建立良好的社

会公共生活秩序,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人民生活的质量。

蝴洲髀社发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是一个从自发向自觉转

变的过程。进入阶级社会后,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获得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

教教规、戒律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公

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

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

出限制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

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

本手段;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

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实现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

撑,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更清晰地体

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

(-)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特点

♦强调人的“自律”o在公共生活中,

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

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

道德意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

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不仅深入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

们的精神世界。

(三)法律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特点

・强调“他律”。在公共生

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

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针

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

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限制

和惩处,警戒人们遵守规

*♦4-

2。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

律宜接干涉的只是极少数

人的“自律”失效、越出

基本规范的行为。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

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

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

践与养成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的定义

及内涵社会公德是指在社

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

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范围包括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在事关重大的

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应

当遵守的由国家提倡的道德

规范;另一方面是在人们日

常的公共活动中,应当遵守、

维护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

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守则o

十・一”黄金周不文明行为

社会公德的内涵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

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

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

序;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

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F1基础性

F1广泛性

F、

简明性

在昆明市海填大堤上,游客随手乱扔的垃圾和红嘴鸥“齐飞”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一)文明礼貌

it

不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您好

谢课

♦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时不起

再见

♦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中华与二*VJ、才L/先^-

彳至今^4^,----月衣才口万v。

1故人-彳r才L_力'*//卜JE^,

才L至之7SJ三},工应天_丁'

(-)助人为乐

一^助人为乐是我国的

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

道德核心与原则在公共

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

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请你回答:

>----------------------

■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

抱小孩的乘客上车,

你会:

A、回过身去,装做没看

见;

B、主动让座,搀扶上下

车;

C、实在没人让座,我才

让。

(三)爱护公物

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和爱

护;爱护好公物,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

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自彳乍自垩/王银样新华社发

(四)保护环境

I是对全人类生存发

展利益的维护,也是

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

任。

妈妈

字?

(五)遵纪守法

Z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

及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三用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

力;

>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I新中国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

共财物。

------(中国人民政治协In!

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

“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

主义。"

------(《宪法》第24条,

1984年12月)

■60年代一学雷锋活动

.8。年代一“五讲四美

三热爱”活动

■90年代以后一“讲文

明树新风”、“希望

工程”、“送温暖”、

“志愿者”、“手牵

手”、“春蕾计划”、

“扶残助残”、“百

城万店无假货”、

“保护母亲河”等活

?、大学校园中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成“脏”、随

地吐痰、乱扔垃圾、

、上课大

声讲话、顶撞老师、

公共场所尖叫、起

哄、损坏公物、践

踏草坪、男女同学

交往举止过分亲密

等等。

环境卫生考养成

:IS人

■Kg*DC

羊二■W-

《【案例讨论】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

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

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

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

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

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

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

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

明”。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起

码的道德准则。

■2、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不仅是对一

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民

族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3、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也是一个人

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3、大学生是传播公德意识、践行

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

化知识和科学素质,

对宣传、维护社会公

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

任。社会公德与人们

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

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

忌识,努力做社会公

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

行者。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上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

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应该怎样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一,要有“分”的观念,承认人与人

之间的不同与差别;

■第二,要有“和”的举止,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有序;

■第三,要有“爱”的态度,这是社会公

德原则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更、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资料】我国网民数达2.53亿人居世界首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24日发

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

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人,首次超过

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

9.1%,仍然低于21.1%的全球平均水平。止匕外,根

据统计,我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

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为世界第一。同时,

截至7月22日,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8万

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C

NNIC指出,上述三项重大突破初步显示出互联网大国规

模。报告也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媒体、网

络商务等互联网深层次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一)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杰出代表,网络以神话般的增长

速度,将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若干年

前,对于大多数人还是茫然无知的互联网,随着个人

电脑的普及,数据通信环境的改善,一下子成了公众

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上网人群主要还是知识分子、政

府官员以及大中学生,而高校正是知识分子和学生最

为密集的地方。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天性好奇、好

学、好刺激的青年学生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通过网

络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也利用电脑和网

络带来的逼真惊险的游戏来打发空闲时光。

(二)网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

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

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不断升级;传播计算机病毒

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这些问题已对

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

■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

其先决条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

撑力量。

(三)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课堂讨论】

“文明上网,从我开始。”2007年4月9日,北京

14家网站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中央主要新闻网站

及各地网站纷纷响应。各网站积极宣传网络文明

的同时,组织力量自查自纠,清除有害信息,并

承诺加强管理,文明办网。人民网还组织网民进

行网上签名活动,支持文明上网。那么,网络生

活是否属于公共生活空间呢?网络生活是否需要

道德?

*【归纳要点】

■(1)网络生活虽然属于虚拟空间,但它并不

意味着虚无,相反,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延

续。

■(2)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一些人工作的必备,

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以及网上信箱等。

■(3)网上的生活体验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共生

活。根据心理学中的“内体验”原理,虽然,

网络是一种虚拟,但它对网民的心理影响是

真实的。这种真实会影响网民的实际行为。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

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

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

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

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

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

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

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

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

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

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

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

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

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

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

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

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

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

当。

占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

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

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

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

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

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

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

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

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①不转发、散布丑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不利于社会和

谐安定的信息和言论。

■②不浏览色情、暴力和宣传迷信、邪教的网页,积极抵制

和举报违法网站。

.③使用文明语言,不发表侮辱、诽谤等具有人身攻击性质

的言论。

-④不以制作传播病毒或其他方式非法侵入、攻击他人网站,

妨害公众使用网络。

■⑤不以任何不诚实的方式骗取他人信任,获取并散布他人

隐私,或窃取、毁损他人信息。

■⑥不毫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

小结

社会公彳惠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涉及到社会公

德。大学生要从点滴细微的身边小事做

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做自觉遵守社

会公德的模范。_­

赶快行动吧!

O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样”;

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念、

舆论、习惯。

♦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样”;

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戒、

预防、制裁。

■[案例]某市一位大学研究生闯红灯,交警

干涉。该学生不仅未对行为有所认识,反而

对交警态度极为恶劣,后被处予拘留10日、

罚款50元的治安处罚。

■分析:行为违反公共秩序,显然违背社会公

德。如果越出一定限度,则为违法。《治安

管理处罚条例》中的规定:扰乱车站、码头、

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所、

运动场、展览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

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法律规范的作用

1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

能婚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

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内活

动的作用。

■授权性指引可以作什么或者有

权作什么;

■禁止性指引不得作什么;

■义务性指引——应当或者必须作什

么。

(二)预测作用

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

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

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

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

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

后果。

(三)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婚评

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不仅包括判断人们

行为是否合法,而且可以衡量其行为是

否正确、是否善良。

(四)强制作用

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

得以实施的作用;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它作用的保障。

法律的强制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

狱等。

制裁的形式:宪法中的对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弹劾、

罢免等;民法中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支付违约金等;

刑法中的管制、拘役、有(无)期徒刑、死刑等。

J(五)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

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

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教育的三种方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法律;

•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的法律制裁;

•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耀觥交通安全法嫌条例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

定》

法律出版社

(-)《治安管理处罚法》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

t2006庠3月1q起越行。

■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

适用、适反治安管理的行

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

法监督、附则,共6章119

条O

K1.基本精神

-一方面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

法、守法,既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

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

法行为,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

人权。

M2.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规范

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

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

安管理职责。

.3.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

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

合的原则。

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

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

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F艮期出境或者驱逐出

境。

■处罚程序

■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执法监督

扰乱社会秩序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酒鬼闹事将受罚可被约束至酒醒

足球流氓12个月不能看比赛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10拘

O

I(-)《集会游行示威法》

鑫法百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

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

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I有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专

门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律。

-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会

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36

条。

-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细

贝IJ》,是关于集会游行示威的行政法规。

其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

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

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

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

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

的活动。

■露天公共场所是指公众可以自由出

入的或者凭票可以进入的室外公共

场所,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

业组织管理的内部露天场所;

■公共道路是指除机关、团体、企业

事业组织内部专用道路以外的道路

和水路。

(三)《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H■一次会

议通过。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

条。

我国还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体

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

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及有关的法规和规章。

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

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

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发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

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

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别让我们的

<汨鼠名

地球上的

雀后一滴

《道路交通安全法》

■由十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于2003

隼10月28日通过,自2004年5月1日

起施行。其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是依法管理原则;

■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

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10.4万人;

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国

总死亡人数中居第7位,而全世界的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居第10

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

案例:母亲被车撞死女儿获刑

」.一20成年响O日晚上8时许,安徽姑娘小芳骑

着一辆自行车,带着母亲从某工厂下班回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