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基础知识梳理

1.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1)观察工具

放大镜:放大几手持显微镜:放大实验室显微镜:放大几

倍到十几倍。几十倍到上百倍。百倍到几千倍。

(2)在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观察对象显微镜下图片特点

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

手背皮肤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

有细胞壁

洋葱鳞片内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

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

表皮

细胞壁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注意:病毒不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孔,看上去像

一个个规则的小室,他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软木细胞胡克用过的显微镜

4.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钱:筒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物镜

镜臂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镜柱遮光器

反光镜

显微镜镜座

5.显微镜的使用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物镜不要碰到载玻片。

6.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

同的形状和大小。

白细胞

神经细胞是带突触的星形。

红细胞是中间略有凹陷的圆饼形;白细胞是球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

肌细胞一般呈长条形。

7.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

卵黄。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一样的。(X)

解析: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如人体表皮细

胞是扁平的、不规则的单多边形;人体的红细胞是中间有凹陷的圆饼形。

2.细胞都是很小的,不可能用肉眼观察到。(X)

解析:大多数细胞非常小,也有的细胞比较大,如鸡蛋中的蛋黄就是一个细胞。

选择题

1.(C)被称为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A.微生物

B.细菌

C.细胞

2.首先发现了细胞的科学家是(B)。

A.列文虎克

B.胡克

C.牛顿

3.可以观察到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的是(A)。

A.显微镜

B.放大镜

C.肉眼

4.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B)。

A.青蛙

B.水

C.苹果

5.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C)。

A.萌小牛认为:动物的肌肉、骨骼、血液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如肌细胞、骨

细胞、红细胞等

B.小科认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C.小红认为:动物植物都是生物,细胞都是一样的

综合题

L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一幅是人体表皮细胞,一幅是洋葱表皮细胞,请将名称

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应填空。

(洋葱表皮细胞)(人体表皮细胞)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2)各种生物的外表各不相同,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下面是常用的显微镜,请标出相应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2.微小的生命体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②把一些腐烂的

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③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

边。三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④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

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

•实验结果:①放大镜的观察结果:水面上出现霉点,水看起来很浑浊,水中

有一些水草、小虫子、泡沫等。

②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V鼓藻

草履虫

水蚤

钓钟虫一[y

.一,-轮虫

L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

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显微虢下的微生物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井水、雨水、污水等,第一

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

物群体。

(1)草履虫、变形虫、水蚤、钓钟虫、轮虫、鼓藻等都是原生生物。

(2)细菌形状多样,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①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

蚊虫叮咬等在人体间传播疾病。

②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

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

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

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胃里的幽门螂旋杆菌痢疾杆菌海洋中的硅藻

(4)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

鲜美的蘑菇、木耳,都属于真菌。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

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

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猴头菇灵芝银耳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微生物一般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的甚至没有细

胞结构,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V)

2.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小,用肉眼无法看到。(X)

解析: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一些真菌(如蘑菇、木耳等)是肉眼可见的微生

物。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X)

选择题

1.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存在的科学家是(B)。

A.胡克

B.列文虎克

C.弗莱明

2.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借助(A)才可以看清楚。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布及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水中

B.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体内和体表,甚至

是火山和岩石中都生活着微生物

C.微生物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球形的

4.(B)不是水里的微生物。

A.鼓藻

B.小蝌蚪

C.草履虫

5.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C)。

A.土壤中的小蚂蚁

B.石头上的绿色苔辞

C.海洋中的硅藻

填图题

将下列微生物的名称填到对应处。

草履虫水蚤钓钟虫轮虫鼓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3.发霉与防霉

1.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

(1)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霉菌形状各异,呈现红、黄、绿、白等

多种颜色,能看到许多丝状物。

(2)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街菌多为一簇一簇的,

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丝状物上面还有小圆球。

(3)我们平时看到的霉块是由无数的霉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霉菌从物品中

获得营养并生长和繁殖,导致物品的腐败。

实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实验方法: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测,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寒冷、干燥),

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通过对比实验,每天观察馒头的变化。

序号条件实验方法

1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2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4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注意:观察时不要打开塑料袋!

实验结果: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因此物品在温暖、

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防霉方法及其依据

防霉方法依据

真空包装隔绝空气,防止食物被污染

放干燥剂、空调除湿保持干燥,抑制霉菌生长、繁殖

烈日暴晒、消毒柜杀菌可以灭杀部分霉菌,并抑制霉菌生长、繁殖

低温保存温度低,抑制霉菌生长、繁殖

真空包装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L将食物发霉的部分切掉后可以继续食用。(X)

解析:发霉的食物本质已经改变,看起来很干净的部分也有霉菌存在,只是我

们肉眼看不见而已,食用后对身体有害。

2.食物只要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低温、干燥保存,就永远不会发霉。(X)

解析:食物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发霉,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发霉,食物

都是有保质期的。

3.在晴天的时候多晒被子,可以防止被子发霉。(V)

选择题

1.物品在(B)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A.温暖、干燥

B.温暖、潮湿

C.寒冷、潮湿

2.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不易发霉的主要原因是(C)。

A.冰箱能把霉菌杀死

B.冰箱里面能够隔绝空气

C.冰箱里面温度低且干燥

3.衣服、被褥等发霉容易让人得皮肤病,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防霉的是(A)。

A,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柜子中

B.将暂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

C.将衣服和被樨多放在烈日下暴晒

4.当我们吃饼干等小零食时,常会在包装袋中发现一小包干燥剂,它的作用是

(A)),

A.吸收水分,防止食品发霉

B.杀死霍菌,防止食品发霉

C.增加食品的香味

5.小科同学发现农民伯伯在收割完粮食后,总要晒干后才入仓,他进行了以下

猜想,其中比较合理的是(B)。

A.晒干后的粮食重量轻,容易存放

B.晒干后的粮食比较干燥可以防止发霉

C.粮食晒干后可以防止老鼠和虫害

实验探究题

萌小牛同学买了一个面包正要吃,发现上面有几个霉点,他觉得无所谓,准备

把未发霉的部分吃掉,路过的科学老师连忙阻止萌小牛说:“发霉的食物不能

吃!因为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也污染了暂时没发霉的地方,吃了对人体有害。”

萌小牛决定将发霉的面包带回家做实验。他切下两块相同大小的面包,并都滴

了20滴水后将两块面包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干净塑料袋,系紧袋口,然后将

其中一块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另一块放在常温环境中。两天后,萌小牛发现放

在常温环境中的面包发霉比较严重。

(1)萌小牛研究的是霉菌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2)萌小牛在实验中设计的相同条件是水分、空气,不同条件是温度。

(3)曲小牛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首提

下,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霉菌生长得更快。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4.微生物的“功”与“过”

基础知识梳理

1.微生物的“功”与“过”: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

生产调味品

(1)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

制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

(2)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

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3)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变质:如食物发霉是因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4)有的微生物会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会导致人感冒。

(5)微生物能产生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

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苹果腐烂微生物分解苹果苹果变成腐殖质

实验:做酸奶

1.在鲜牛奶里加入I〜2勺2.待温度降到37T左右.往

白糖,加热至6(1°C左右.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

3.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4.保温8~1()小时后,酸奶

里,盖上盖子。就做成了二

原理:

①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

(这是用保温容器的原因),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并把牛奶发酵成酸奶。

②保温容器消毒鲜牛奶加热的原因:灭杀霉菌,防止酸奶变质。

注意: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出

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2.弗莱明和青霉素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灭一些细菌,

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2)继青霉素之后,人类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产出元多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

抗生素。

(3)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有些病菌不再“害怕”抗生

素而产生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要遵照医嘱,不

能乱用、滥用。

3.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消灭病菌: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

酒等。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微生物可以产生腐殖质,是大自然的清洁工。(V)

解析: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微生物将其分解,

变成腐殖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2.如果没有微生物,自然界将更加干净、美好。(X)

3.青霉素可以灭杀一切细菌。(X)

选择题

1.蒸馒头利用的微生物是(A),自制酸奶利用的微生物是(B)。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2.下列关于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

B.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3.发现了青霉素的细菌学家是(C)。

A.弗兰克

B.弗兰奇

C.弗莱明

4.下列制作酸奶的操作中正确的是(B)。

A.鲜牛奶要加热到沸腾后再加入两勺酸奶

B.要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来保温,其中的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将

鲜牛奶发酵成酸奶

C.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制成的,所以不会变质

5.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抗生素能杀灭细菌,所以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B.我们生病时要尽早使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C.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会对身体不利

连线题

将下列微生物与其对应的描述进行连线。

流感病毒制作馒头和面包

酵母菌制作酸奶

霉菌一__J—J使人们感冒

乳酸菌导致物品发霉

材料分析题

人们对消灭病菌的方法了解多少呢?萌小牛同学在社区内进行了调研:

韩大婶说:“熏醋可以消毒、灭菌,预防感冒,百试百灵!”

石奶奶说:“高温煮沸可以灭杀一切细菌、病毒,最科学,完全不用考虑

其他的方法。”

王叔叔说:“消毒液可以消毒、杀菌,喷洒消毒液是很有效的消灭病菌的

方法。”

(1)请你帮萌小牛同学判断一下,王叔叔的说法是正确的,韩大婶、石奶奶

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2)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你还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病菌的传播(举

三例)。

勤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带好口罩,餐饮用具用开水煮沸消毒,门把手和电梯

按钮多用酒精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5.生物的启示

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设计了一些很实用的物品。

塑料吸盘的设计受到了章鱼身上的吸盘的启发。

衣服、鞋子等魔术贴的设计受到了苍耳的启发。

降落伞的设计受到了蒲公英的启发。

2.蜂窝猜想: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猜想:截面呈正六边形的

密铺(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叠)的蜂窝巢房,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成

的。

实验:研究蜂巢形状的奥秘

问题1:假设蜜蜂用正五边形建蜂巢,结果会怎样?

分析:用正五边形建蜂巢,因为不能密铺,浪费空间和蜂蜡。在同种正多边形

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问题2:假设蜜蜂用下面三种面积相等的图形建蜂巢,计算每种图形的内切圆

直径,以及蜂巢壁的总长度,并进行排序。

实验结论:①在面积相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直径〈正方形的内切圆

直径V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内切圆的直径越大,蜂巢的容积越大。②在面

积相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方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六边

形的蜂巢壁总长度。蜂巢壁总长度越小,耗费蜂蜡越少。

问题3:将A4纸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比较哪种形状抗压能力

最强。

实验结论:正六棱柱的抗压能力最强。

3.蜜蜂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容

器抗压能力强。因此蜜蜂是自然界中高明的“建筑工程师”。

4.人们从蜂巢的结构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形似蜂窝的移动通信网络。这种蜂窝

式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同样范围的区域时所建的信号塔个数最少,有效地减少了

建设投资。

5.人们造船时从鱼身上得到的启示

(1)人们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质骨架模仿鱼骨,以桨模仿腹鳍,以舵

模仿尾鳍。

(2)人们根据鱼利用鱼鳗上浮、下沉制造了潜水艇。

7.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

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相传鲁班被锯齿形边缘的小草划伤手之后发明了锯子,这是利用了仿生学原

理。(J)

2.萌小牛同学看到爸爸和弟弟在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认为这属于仿生学的

应用。(X)

解析: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人类发明的潜水艇能够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模仿了鱼利用鱼鳗上浮和下沉

B.人类制造飞机时模仿了蝴蝶的翅膀

C.人类的电话通信模仿了蝙蝠的回声定位

2.蜜蜂为什么会选择用正六边形来建造蜂巢?(C)

A.正六边形的蜂巢最美观

B.正六边形的蜂巢排列最整齐

C.正六边形的蜂巢可以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使用空间,而且正六

棱柱抗压能力强

3.下列发明没有受到蜂巢正六边形结构启发的是(B)

A.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

B.蜂窝煤

C.蜂窝式建筑物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仿生学的必要性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A)。

A.萌小牛同学认为: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特点,所以我们有模仿和学习的必要

B.小科同学认为:其他生物不如人类聪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从它们身上获得

启示

C.小明同学认为:模仿生物的一些结构和功能是比较低级的,完全不如人们重

新创造

连线题

将下列动植物与受其启发设计的物品连接起来。

鱼膘------------------------潜水艇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6.蛋壳与拱形建筑

基础知识梳理

1.鸡蛋壳的特点:很薄、很轻,表面呈球形。

实验:研究蛋壳结构的精妙之处

问题L用手能把1枚鸡蛋握碎吗?

结果:用手不能把1枚鸡蛋握碎。

问题2:哪种情况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

结果:凸形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被戳破。

问题3: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

操作:将4枚鸡蛋上下分别用2个塑料瓶盖固定,在上面放一块平板,再在平

板上放重物。

结果:4枚鸡蛋能支撑的物体比我们猜测的要多。

2.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因此鸡蛋壳虽然很薄,

但它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较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设计也运用了蛋壳结构,特

点是用料少、自重轻、坚固耐用。

国家大剧院运用了蛋壳结构安全帽运用了蛋壳结构

3.拱形结构和蛋壳结构很相似,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很多建筑物上都运用

了拱形结构。

蛋壳拱形结构桥梁运用了拱形结构

4.无梁殿没有木梁、木柱,全殿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小鸡从壳内破壳而出要比从壳外啄破鸡蛋壳容易。(V)

2.建筑物如果没有梁,定是不安全的。(X)

解析:全国各地的无梁殿中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承重能力强,不

需要木梁来支撑。

选择题

1.下列结构承重能力较强的是(B)。

A.平板结构

B.拱形结构

C.凹形结构

2.萌小牛同学在跟随爸爸去山区旅游时,经过了很多隧道,他发现隧道顶部采

用的都是拱形结构,这主要是因为(A)。

A.拱形结构承重能力强

B.拱形结构美观

C.拱形结构显得空间大

3.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萌小牛同学说:“我一只手可以轻轻松松地握碎鸡蛋,因为鸡蛋壳太薄了。”

B.小科同学说:“建筑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看起来一点都不安全,由薄薄的塑

料制成,工厂一定偷工减料了。”

C.小明同学说:“骑电动车时一定要戴好头盔,头盔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很坚

固,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

材料分析题

仿生建筑是模仿自然界某些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

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类建筑通常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蛋壳结构。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

海螺壳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虽

然很薄,但非常耐压。

国家大剧院一一鸡蛋广州南沙体育馆——海螺

(1)鸡蛋壳很薄,你用一只手使劲握鸡蛋,一般不能(选填“能”或“不能”)

把鸡蛋握碎。

(2)阅读材料分析蛋壳结构承重能力强的原因是(B)。

A.蛋壳本身非常坚硬

B.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C.蛋壳里面有小鸡支撑着

(3)与蛋壳结构原理相似的拱形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请举

出一例:拱形桥、拱形门、无梁殿等。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7.蝙蝠和雷达

基础知识梳理

1.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避开各种障碍物,自如地飞行和捕食。为了探索其中

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方法及过程

次数方法结果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住铃铛一个也没有响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住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捂住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2)由以上小实验可以看出,蝙蝠在夜晚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

朵。

2.蝙蝠一边飞行一边用嘴巴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一超声波,超声波

遇到障碍物或小虫后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

3.雷达是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工作的。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

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

距离、大小等。无线电波不受天气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

地形测绘、气象观测、航行保障等领域。

4.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

5.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蝙蝠的眼睛视力非常好,所以可以在漆黑的夜里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X)

2.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X)

解析: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来探测人体内部,超声波是声波,

不是无线电波。

选择题

L蝙蝠探路的方式叫(B)。

A.回光返照

B.回声定位

C.荡气回肠

2.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应用回声定位的启示,发明了(A)。

A.雷达

B.直升机

C.无人机

3.下列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的器械是(C)。

A.显微镜

B.电脑

C.B超诊断仪

4.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和捕食不起主要作用的是(B)。

A.嘴巴

B.眼睛

C.耳朵

5.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C)。

A.萌小牛同学认为:蝙蝠利用嘴巴发出超声波,利用耳朵接收遇到障碍物反射

回来的超声波,从而进行探路

B.小科同学认为: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探路方式的模仿,发明了雷达、声呐等,

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C.小明同学认为:潜水艇能够在水底安全航行,是因为开了灯,驾驶员能够看

清楚路线

解析:潜水艇上装了声呐系统,通过发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来探测海底地形、

定位、导航行等。

连线题

将雷达和蝙蝠的相对应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天线——~^><:一蝙蝠的嘴巴

雷达的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8.我们来仿生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手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①做手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观察肌肉、骨骼和关节是怎样配合工作的。

②观察假肢手臂的结构。

※做一只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步骤:①剪两块硬纸板,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

将窄纸板的一端剪圆。

②把剪圆的纸板夹在对折纸板的一侧,用钾钉连接,再把“手”固定在对折纸

板的另一侧。

③用胶带将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硬纸板上。

④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

1.手臂的工作原理

肌肉(牵拉骨骼)一骨骼(绕着关节转动)一关节

2.人体手臂的仿生应用

液压动力部分

连接部分相

相当于肌肉

当于关节

吊臂相当于

手臂的骨骼

3.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并方便捕食,形成了与周围环境十

分相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就叫保护色。

4.军人经常在野外作战,很多时候需要更好地隐蔽自己,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

色,发明了迷彩服。

5.科学家发现,像蚂蚁、竹节虫这些昆虫有三对足,在爬行时总是以三条足为

一组,以三角形支架结构交替前行。它们可以轻松跨过障碍物,也可以随时随

地停下来。工程师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在稳定性、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

并制造了六足仿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轻松跨越森林、沙地、沼泽等特殊

路面,因此,可以从事工程勘测、反恐防暴、军事侦察等人类难以完成的或危

险性较大的工作。

竹节虫和六足机器人

6.河触又叫气鼓鱼,它有个本领:一遇到惊吓,身体就会迅速胀大好几倍,以

吓退天敌。技术人员从中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形状类似于河纯的试管刷子,

锥形瓶烧瓶河触充气刷子

7.仿生的基本思路

(1)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相应功能的

工具或设备。

(2)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所

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

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设想。

(3)设计制作:根据设想试制出样品。

(4)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设计。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V)

2.人类模仿奔跑中猎豹的爪制作了钉鞋。(V)

3.手臂工作时,骨骼带动肌肉和关节运动。(X)

解析:肌肉的牵引使骨骼绕关节转动。

选择题

L你认为解放军叔叔穿迷彩服的主要原因是(C)。

A.迷彩服非常帅气

B.迷彩服比较耐脏

C.迷彩服可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不同的迷彩服能

满足不同作战环境的隐蔽需要

2.下列物品或工具没有模仿手臂工作原理的是(A)。

A.剪刀

B.假肢手臂

C.挖掘机

3.萌小牛同学假期学习潜水时佩戴了脚蹊,我们了(B)

A.鸟爪

B.鸭子的蹊

C.熊掌

4.几位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看法,你觉得比较合

理的是(B)。

A.萌小牛同学假期参观完国家体育馆——“鸟巢”后,认为“鸟巢”只是单纯

模仿了鸟窝的形状,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点

B.小石同学观察到荷叶和雨伞的形状非常相似,且都会使雨滴滑落,他猜想古

人是模仿荷叶制作的油纸伞

C.小韩同学发现国旗的旗杆、路边的路灯杆等都是空心的,她认为不如实心的

结实,建议更换为实心柱子

解析:“鸟巢”的设计应用了仿生学,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

的主题;古人模仿荷叶制作了油纸伞;旗杆、路灯杆等采用空心的筒形,节省

了材料,而且坚固不易弯曲。

连线题

在用硬纸板、钾钉和绳子制作手臂模型时,请你将各物体与其模仿的部位用线

连接起来。

硬纸板、//肌肉

钾钉^骨骼

绳子关节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9.昼夜交替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模拟昼夜现象

实验步骤:①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②观察地球仪

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实验现象: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美国、英

国、法国、德国等处于夜晚。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步骤:①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②继续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实验现象:当中国处于清晨时,美国纽约、墨西哥、巴拿马等处于傍晚。

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

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模拟昼夜交替实验中,应该自西向东

即从北极看逆时针旋转地球仪。

3.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

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

是傍晚。

4.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逆时针旋转椅子,会发现周围物体的相对运

动方向是顺时针。

5.当我们随着车转椅起运动时,会看到车转椅以外的原来不动的物体向相反方

向运动,这就是相对运动。

6.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附近。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7.由于我们随地球一起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我们

感觉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由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因此形成了昼夜交替。

(X)

2.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时,同一地点便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V)

选择题

1.在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B)。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3.当北京处于白天时,(C)一定处于夜晚。

A.韩国首尔

B.日本东京

C.美国纽约

4.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可以看到周围物体的运动方向是(B)。

A.逆时针

B.顺时针

C.不动

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C)。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6.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符合事实的是(C)。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实验探究题

做模拟昼夜现象的实验,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2)A、B两点一个代表纽约,另一个代表北京,若图中的时刻北京是中午12时,

纽约是晚上12时,则B代表北京,A代表纽约。

(3)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球上的D点会(选填“会”或“不会”)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4)C点此时正处于(B)。

A.正午

B.傍晚

C.清晨

(5)A点和D点谁先迎来黎明?为什么?

A点先迎来黎明。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交

替现象,越往东的地方就越早迎来黎明。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1.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

白天收拢。

2.开花植物不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

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

他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上,什么花刚开放,就大

致为几点钟。

3.植物的开花时间

开花时间植物名称开花时间植物名称

蛇麻花万寿葡

凌晨牵牛花下午晚杏玉

(3:00—6:00)蓄藏花(13:0()—18:00)V月见草

猫儿菊春水百合

芍药花睡莲丝瓜花

上午网山梆菊大豆花晚上夜来香

(7:((0-12:00)1,午时花半支莲(19:(K)—24:(H))昙花

酢浆草郁金香紫茉莉

夜晚开放的花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午时花一般在下午六点开放。(X)

2.自然界中的开花植物都在白天开放。(X)

选择题

1.蔷薇花一般在(A)开放。

A.凌晨

B.下午

C.晚上

2.自然界中的植物(C)。

A.都喜欢阳光

B.都喜欢阴暗

C.有的喜欢阳光,有的喜欢阴暗

3.下列植物中,经常在晚上开放的是(B)。

A.半支莲

B.紫茉莉

C.万寿菊

4.如果要制作花钟,下列组合最合适的是(C)。

A.猫儿菊、牵牛花、月见草、万寿菊

B.夜来香、酢浆草、大豆花、蛇麻花

C.蔷薇花、郁金香、晚香玉、昙花

连线题

将下列植物与其开花时间用线连起来。

凌晨万寿菊

蔷薇花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1.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蝴蝶、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

休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刺猬、蝙蝠等。

2.了解小动物在夜晚的活动情况

架上摄像机.记录撒点石灰,现察

有哪些小动物来过留下了哪些小动物的

(1)狗在夜晚选择睡觉而不是进食,说明狗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2)在石灰粉上有老鼠行走的脚印,预留的食物被老鼠吃掉了,说明老鼠夜晚

活动,白天休息。

3.猫头鹰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

(1)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

(2)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

(3)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

4.生物钟的奥秘

(1)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生命活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是

生物体的生物钟。

(2)人的基因通过指挥人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使我们的身体

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下午4:

5.人为改变光照情况对动植物的影响

(1)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2)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因此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增加光照

时间可以使它延迟开放。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蛾子和蝴蝶的外形相似,作息习惯也相似。(X)

2.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延迟开放。(X)

解析:菊花是短日照花卉,要想让它提前开放就要缩短它的光照时间。相反,

要想让它延迟开放就要增加它的光照时间。

3.调查夜间活动的小动物后,要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V)

选择题

1.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

A.早晨f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一早上

2.一般情况下,人的活动规律是(A)。

A.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B.夜晚活动,白天休息

C.下午至上半夜活动,下半夜至上午休息

3.蜜蜂与下面的(B)相遇的可能性很小。

A.蝴蝶

B.蝙蝠

C.蜻蜓

解析:蜜蜂、蝴蝶、蜻蜓都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而蝙蝠是白天休息、夜晚

活动,蜜蜂与蝙蝠基本不会相遇。

4.蚊子在(C)活动频繁。

A.早晨

B.中午

C.晚上

5.最适合我们锻炼身体的时间是(B)。

A.早上上00~7:00

B.下午4:00~6:00

C.晚上10:00-12:00

6.要想增加鸡的产蛋量,我们可以(A)。

A.延长光照时间

B.减少光照时间

C.多给鸡喂食

7.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可能会出现(C)。

A.永远是白天,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使植物生长得更旺盛

B.永远是黑夜,人和动物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

C.永远是黑夜,没有阳光照射导致地球变得寒冷,人和动物也会因为寒冷而死

连线题

将下列动物与其活动时间用线连起来。

主要在白天活动

蜜蜂

主要在夜晚活动蝴蝶

刺猬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12.四季循环

基础知识梳理

1.每个地方,年四季中的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都有一

定的规律。

云南省昆明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图

日期日出日落县长时间

01111SII07:33:5517:13;4109:39:46

02H15IJ07:06:4817:50:0810:43:20

03”15H06:25:3318:20:5911:55:26

04151105:36:2018:52:2713:16:07

05H151104:59:0619:22:1914:23:13

osn15u04:45:1119:44:M14:59:23

07n15H04:58:3219:42:L214:43:40

08H15H05:26:1519:11:2613:45:11

09n151105:55:2418:23:4212:28:18

10J|15H06:24:4717:35:2811:10:41

11H15ti06:59:1916:58:3609:59:17

12nISH07:28:4116:50:2009:21:39

北京市日出、日落和昼长时间表

太阳高度用

2.不同季节的影子长短不同

春N与一影子适中

夏X—-影子最短

秋zzz^z-影子适中

..崇

冬—影子最长

实验:研究地轴倾斜的影响

※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实验步骤:①用一个皮球代表地球,在两端各粘一根牙签,代表地轴;再在“地

球”的“赤道”和“北半球地区”分别粘一根牙签。②在桌子上点亮一个灯泡

代表太阳,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地球”倾斜着

绕“太阳”转动一圈,观察“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的情况。

实验现象:①“地球”直立时,“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的牙签影长没有变

化。②"地球”倾斜时,“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的牙签影长会由短变长再

变短。

实验结论:由于地轴的倾斜,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

※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①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信封里。②一个信封竖放,另一个信封平

放,用强光照射两个信封。③观察相同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直射的信封温度高,斜射的信封温度低。

实验结论:太阳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太阳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阳

光的直射或斜射导致了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气温。

3.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

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

了四季。

春分3月21I:)前后

6月12月22日

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前后

4.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5.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奇特的自然现象。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白天越

来越长,直至太阳全天不落下,即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做极昼;

而在一年中的另一段时间,夜晚变得越来越长,直至太阳不再升起,即全天24

小时都是夜晚,这种现象叫作极夜。

6.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当地球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极中心地区始终在太阳的照射之中,所以北

极就处在极昼时期。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始终照不到太阳,所以南极就处在极

夜时期。

北极«我半年都能晒太阳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夜晚。(X)

2.地球上四季的出现是由于地球的自转。(X)

3.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V)

4.冬至时,阳光会直射在北半球。(X)

5.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连续几个月都见不到太阳。(X)

选择题

1.关于四季循环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2.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北半球被阳光直射

B.赤道被阳光直射

C.南半球被阳光直射

3.下列运动形式中类似于地球自转的是(B),类似于地球公转的是(C)。

A•撑杆跳高'"'

B.花样滑冰

c.短道速滑•g

4.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越多,温度(A)。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实验探究题

我们用一支蜡烛做太阳,用一个小地球仪绕蜡烛转动。

(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2)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太阳的直射点在(A)。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

(3)当地球运动到D点时南极发生极昼(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13.撬重物的窍门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步骤:①调节平衡尺(平衡尺左端下沉,向右调螺母,右端下沉,向左调

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③分别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钩码,观察需要多少个钩码

才能使平衡尺平衡。④将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在右侧怎么挂钩码才能

使平衡尺平衡?

密j

实验记录:

钩码支点左侧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1051020

数量/个2421

位置/厘米1551015

数量/个2632

实验结论:左侧钧码的个数X离支点的距离=右侧钩码的个数义离支点的距离,

平衡尺才能保持平衡。

1.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

棒。

阻力点支点

2.省力杠杆的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如开罐头的螺丝

刀、修剪花枝的剪刀、拔钉子的羊角锤、压水井等。

XA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开罐头的螺丝刀压水井

3.费力杠杆的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如扫帚、理发剪

刀、镣子、筷子、食品夹子等。费力杠杆虽然在使用时比较费力,但是能节省

距离,更方便。

4.天平的支点到用力点和阻力点的距离相等,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

跷板的用力点和阻力点都是可以移动的,是一种灵活的杠杆。

阻力点或用力点或

用力点阻力点

天平跷跷板

5.小杆秤称重物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根据被称物体的轻重,使秤坨在秤杆上移

动以保持平衡,根据平衡时秤坨所对应的秤星读出重物的质量。

为了说明杠杆原理的威力,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

推动地球。”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杠杆的支点一定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X)

2.杠杆是否省力与杠杆的长度有关。(X)

选择题

1.如果想把一块很大很重的石头挪动一下,应选择的合适机械是(B)。

A.剪刀

B.撬棍

C.锤子

2.剪刀是一种常见的杠杆类工具,下列剪刀中最省力的是(A)。

Y、牙

A.园艺剪刀B.理发剪刀C.裁布剪刀

小科和爸爸在玩跷跷板,看图回答3~5题。

3.跷跷板可以看作一种杠杆,如果把爸爸的位置看成是阻力点,那么小科的位

置是(B)。

A.支点

B.用力点

C.阻力点

4.从小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A)杠杆。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5.小科想把爸爸翘起来,应该(C)。

A.让爸爸离支点更远一些

B.让自己离支点更近一一些

C.让爸爸离支点更近一些

实验探究题

下图是一个平衡尺,把平衡尺的左边“2”位置作为阻力点并挂上2个钩码。

现有三组钩码,分别是1个钩码、2个钩码和4个钩码。

432112344321123443211234

右边挂1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4个钩码

(1)保持平衡尺平衡,按要求将三组钩码画在上面平衡尺的对应位置上。

(2)(A)的杠杆是省力杠杆,(C)的杠杆是费力杠杆,(B)的杠杆是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A.右边挂1个钩码

B.右边挂2个钩码

C.右边挂4个钩码

(3)根据实验可知,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

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

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