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精编教案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精编教案全册表格式含教学反思目录第一单元1.1了解我们的住房41.2认识工程71.3建造塔台111.4设计塔台模型141.5制作塔台模型171.6测试塔台模型19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22第二单元2.1校园生物搜索24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272.3形形色色的植物302.4多种多样的动物332.5相貌各异的我们36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392.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42第三单元3.1太阳系大家庭453.3日食483.4认识星座513.5夏季星空543.6浩瀚的宇宙573.7探索宇宙60第四单元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634.2产生气体的变化66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694.4变化中伴随着现象72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754.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784.7美丽的的化学变化81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时了解我们的住房课型资料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了解我们的住房》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关于工程基本概念的建立,最先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住房,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建造工程,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自己身边的住房,初步认识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住房都有一定的结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有所差异。2.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电路等多个系统组成。3.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能结合自己家的住房,说出住房基木结构(功能分区),以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统,2.通过查阅资料及相互交流,简述住房的基本建造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对了解住房有极强的学习兴趣。2.感受同伴沟通交流的重要,乐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认识到人类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满足了人们对关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初步感受房屋建造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住房的结构和系统。难点:了解建造住房需要经历一系列很重要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住房结构、排水系统、电路系统、图纸,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有关住房建设的文字资料。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在生活中,住房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房子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那么你知道这些房子都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吗?2.学生交流,根据自已常看到的建造过程进行说明补充。3.用课件展示住房图片,我们平时居住的这些房子除了在建设流程上比较相似,还有其他共同点吗?仔细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了解房屋的建造过程,初步建立系统和结构的基本认识。二、探索活动一:了解房屋的结构和系统。1.人家对住房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请大家展示自己拍摄的住房图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我们的家都有哪些基本结构?2.我们的家有门窗、灯、桌椅板凳、水管、电网等基本设施,你能给这些基本设施进行分类吗?可以这样进行分类:用于支撑作用的:横梁、门、窗户等、用于日常生活的:桌椅、玻璃采光、水管供水、电网等。用于装饰、美化的:装饰墙、地板等.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分类要有一定的依据。4.刚才我们列举的基本设施哪些属于住房的基木结构呢?同学之间交流并说明你的现由。预设:横梁、钢筋混凝上结构的墙体,门窗等属于住房的基本结构,它们起支撑作用。5.以教室为例,找出这个房屋的基本结构。并说说它们为什么属于房屋的基本结构。6.小结:能够在住房中起到支撑或者巩固作用的,称为基本结构,像桌椅这些后来布置的,就不属于住房的基本结构。7.房屋除了基本结构,还有什么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呢?比如供水、供电,它们属于什么呢?小结:像供水、供电、供暖等这样的基本设施,称为房屋的系统。8.我们的住房由哪些系统构成呢?用于照明的:采光系统、照明系统。用于取暖的:供暖系统用于排水的:给排水系统。9.找找我们家中的基木设施,你能区分哪些是住房的基本结构,哪些是系统吗?10.我们的住房是由结构和系统构成的,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组成部分呢?活动二:认识住房的建造过程。1.想象一下你将建造一座住宅楼.你将带领团队怎样建造这座房了,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呢?2.通过组视频,观看房屋的建造过程。3.小组讨论,建造房屋时经历了哪些过程,将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选址、设计、建造等)4.建造房屋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本单元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工程建造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对简单的住居构造进行分析,判断哪些属于基本结构,哪些属于系统,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将两者进行区分。认识住房建造的基本过程,从而推测和联想其他工程的建造过程。研讨1.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2.在住房的过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拓展搜集其他工程(如中国天眼、“神舟”飞船、高铁、桥梁、“鸟果”等)建遗过程的案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了解找们的住房住房结构:门、窗、墙体等住房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等房屋的建造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教学反思《了解我们的住房》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作为起始课,需要学生建立关于工程的基本概念,本节课从认识自己身边的住房开始,初步认识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了解我们的住房组成部分时,学生回答的关于住房的构成是笼统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要引导学生根据动能、作用进行分类,为后期认识系统和结构提前进行杭理,同时建立关于住居结构和信房系统的初步概念。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单元起始课的作用(一个单元的引言),在导入时可以增加关于工程设计的各种资料,保证课时的同时,对于没有对工程建立初步认识的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进行一个补充学习。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更多地去交流,生生互动是教学中的常规模式,教师在设计时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互动的质量,及时予以引导。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2课时认识工程课型资料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程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工程还不太了解。学生对于港珠澳大桥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建造过程比较陌生。通过相关资料可以认识了解工程的相关信息,而建造桥梁只是诸多工程中的一种,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案例,通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认识工程的复杂性。学生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建立工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支撑来完成。3.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相类似的建设过程。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2.能根据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3.能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工程建设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建设者的敬仰之情。2.进一步唤起学习工程的兴趣,激发做一名小小工程师的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2.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建造的困难,归纳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难点:分析工程和技术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等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港珠澳大桥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我们已经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设过程:设计规划、建造、施工等步骤。你还记得住房有哪些结构吗?2.其他工程的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它们的结构与住房一样吗?3.学生交流,常见的工程还有哪些,它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4.用课件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桥梁工程的建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5.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对于学生的交流不必点评,只需引导学生互动找寻桥梁建造的基本过程即可。6.小结:一项工程大致需要经历的过程是选址、设计、建造、美化加工、维护等。认识工程建设的多样性。二、探索活动一: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1.刚才对桥梁建造的过程,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那么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又有哪些曲折,我们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视频,一起走进桥梁的建造工程吧!2.学生观百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视频。3.港珠淡大桥的建造并不容易,那为什么要建造这座桥梁呢?大桥在建造时面临若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阅读教科书第6页的文字资料来了解一下吧!4.用课件展示资料,提问: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引导学生了解大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意义。5.限制条件和挑战有哪些?工程师们最后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的?(学生交流汇报)6.建造大桥有要经历哪些过程?小结:一项工程的建造必须经历设计、施工、测试、完善等过程,还要不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反复测试改进直到这项工程建造完成。活动二: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带领学生分析各个环节的作用。2.明确一个等要解决的问题,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4.制作等比例缩放模型。5.测试模型开进行评估。6.改进完善后再次测试模型,测试通过再进行实体建造。活动三:个解宏大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1.回顾房屋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是,你知道工程中用到了哪业技术吗?2.分析“天眼”“高铁”“鸟巢”“神舟飞船”这些工程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3.“鸟巢”和港珠澳大桥经历了复杂的建设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工程师们是怎样解决的呢?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你的发现。4.小结: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工程需求促进科技发展,这样工程与技术才能不断取得进步。1.通过认识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了解工程建造的基本相似步腿。2.采用归纳的方法,对工程的建设过程要经历怎样的步骤进行提炼,形成一个总的认识。3.通过拓展我国的天眼、高铁、空间站等工程的建设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科技的不断进步才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讨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2.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3.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4.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通过探究,认识到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拓展收集塔的图片,观察塔有哪些结构特点。板书设计认识工程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程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资料认识了解工程的相关信息。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案例,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认识工程的复杂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只是众多工程设计中的一个案例,抵师可以银语学生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工程的更多知识.从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工程建设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一种开放式的分享会,从而达成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3课时建造塔台课型交流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承担起工程师的角色,完成简单的思考与设计。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会全面综合地考虑各项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这样的课程多方面的训练小组的默契配合,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激发各自的优势,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最大可能的将小组合作能力发挥出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考虑到建造塔台所涉及的各个因素。2.能够根据教科书中的“标书”样本制订出建造塔台标书。3.能够利用文字、绘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加设计活动,对工程学习充满兴趣。2.乐于表达与交流,并能够综合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综合能力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工程设计需要考虑项目要求、安全、成本等多种因素。难点:考虑建造塔台所涉及的各个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整合小组意见设计标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操场照片、塔台竞标书、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认识了工程建设的过程,你们想试试建造一项工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项工程挑战.你们想试试吗?2.为了方便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指挥训练,学校准备修建一座塔台。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设计方案,最终通过竞标的方式确定建塔资格。小工程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了解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建造一座塔台。二、探索活动一:思考如何建造一座塔台。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工程建造经历了哪些过程,能否用在今天的工程建造上呢?2.用课件展示学校操场分布图,提问:塔台建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3.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对操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测。4.建造塔台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确定影响因素:(1)塔台要设计成什么样的;(2)成本预算应该控制在多少;(3)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建造;(4)塔台应该控制在多高比较合适;(5)怎样保障安全稳固。5.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合理地进行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人员分工:总指挥、设计人员、材料调查员、成本核算员、建筑工人等。6.小组讨论具体问题,制订标书。活动二:投标发布会,完善自己的设计。1.小组在发布会时应主要抓住哪些自身优点取得建塔资格?小组根据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成本问题、安全性、美观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2.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标书,介绍自己的设计图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再说说是如何改进的。小组之间相互倾听,并及时修改。3.各小组根据评价表公平地进行打分,分数最高的竞标成功,优先获得施工材料。4.各小组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改善。1.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合理地进行分工,设计完善标书,激发小组的设计兴趣,同时了解工程的基础是设计。2.小组分享标书,描述标书的设计优点,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在交流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善。研讨1.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过程,我们有什么感受?2.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3.我们对工程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板书设计建造塔台塔台竞标标书日期: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塔高、塔型、实用性、安全性,假如考虑楼梯、栏杆等细节,会有助于获得好评)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开始体验工程设计过程的一课,也就是经历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的开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建设工程的欲望,通过塔台标书的竞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本课可以从操场的测算、观察、实地勘测作为课前活动开展,给学生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4课时设计塔台模型课型活动设计课课时1学情分析本课虽然为学生设计塔台模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学生要经历多维度的思考,最终整合出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在这一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注重小组交流合作。小组之间相互借鉴补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重要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之间的关联。2.工程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订出建造方案。2.能根据限制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3.能深人思考,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难点问题。4.能反思自己的设计,不断改进。科学态度目标1.对工程设计抱有极强的兴趣。2.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设计任务。3.具有反思意识,能听取同学意见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科学知识对设计好塔台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难点: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在限制条件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三角形与正方形框架实物、铁塔图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塔台竞标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一般都会根据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今天开始我们也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塔台模型,经历建造塔台的过程,你们想试试吗?让我们一起设计一座塔台模型吧!提出建立模型的重要性。二、探索活动一:明确任务。1.对于塔台的设计,学校给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需要按照要求设计这座塔台。2.用课件展示学校要求,教师代表学校提出要求并进行讲解。提示:设计的作品需要达到稳固、美观、价廉的平衡等。活动二:制订方案。1.依据评价表思考问题。为了尽可能达到60cm的塔高,我们该如何考虑材料的使用?哪些设计是为了巩固塔台模型?2.出示正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一次性吸管制作)。提问:这两个框架哪一种形状更稳定?3.学生交流,按压两个框架,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设计塔台的时候可以考虑进去。4.如何保证塔台能够抵御大风或者一定级别的地震?以空的矿泉水瓶为例,怎样处理和摆放瓶子可以抵抗大风或者地震?5.学生交流:塔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可以更稳固,更抗震。6.怎样降低材料成本?学生交流:底座不能太大、在不需要承重的地方,可以将吸管纵向破开,分为两根使用。7.在交流中,我们考虑到了一些问题,但也会遗漏一部分问题,请同学们在设计模型时多多思考:如何更好地抗压、减震?活动三:设计展示。1.用课件展示学生交流图,交流设计中的关键点。2.小组根据要求,完成模型设计方案。将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班级问题记录表中,同时关注设计方案是否达到评价表中的各项要求。3.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讲解,小组成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补充说明。1.让学生了解到工程项目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或者美术问题,而是多个学科的综合,是科学和技术的综合。2.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相互质疑、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最终设计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图,达成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的目的。研讨1.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2.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板书设计设计塔台模型工程要求:安全、抗风、抗震、稳固、美观、价廉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塔台模型是对上一课塔台竞标书的具体化,并为下一课制作塔台模型建立基础。图纸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材料成本、形状结构设计、稳定性、美观等都需要考虑。设计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下一节课的模型制作,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与设计。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5课时制作塔台模型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身边的塔台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思考塔台是怎样设计、建造的,更没有亲手建造的机会。前两课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了标书撰写和模型设计,本课继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塔台模型制作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组内分工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更加深入体会、理解工程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探究目标1.能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出塔台模型。2.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3.能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优劣。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制作。2.意识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能通过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对制作优质模型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难点: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制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塔台设计方案、胶带、吸管、剪刀、红笔、滚珠、弹簧、钩码、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上节课各个小组为学校设计了塔台,同学们的设计方案都非常棒,今天我们一起将它制作成模型吧,你们准备好了吗?2.谈话:注意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准备好加工制作所需要的工具;安全使用工具,避免伤到自己和他人。3.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并在图纸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二、探索活动:制作并展示自己的模型。1.提出具体注意事项和相关要求:制作的模型要与设计图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节约成本;控制立柱的高度,防止塔台倾斜;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2.分发材料,小组分工协作。教师巡视,提醒安全使用工具。3.学生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是否还需要修补,并为小组建造的塔台取一个名字。4.分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塔台模型,说明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分享有哪些创意。5.交流制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6.小组内评价建造的塔台模型。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有序完成塔台的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塔台的基本要求,防止倾斜,培养小组的默契配合和分工合作的能力三、研讨1.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2.我们对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我们对塔台模型的设计又有了什么新想法?板书设计制作塔台模型操作提示:与设计一致注意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制作课,学生虽然对我们身边的塔台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思考塔台是怎样设计、建造的,更没有亲自动手建造的机会。本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材料,并进行制作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制作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更多地考虑成本,因为很多同学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成本问题,贸然选择材料;制作时教师要尽可能规范学生的操作,对于危险工具的使用,一定要提前进行培训。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6课时测试塔台模型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建立了工程的初步概念,基本掌握了分析事物的能力。本课将会出现大量数据,学生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对比,学会用数据说话。通过分析数据找到本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明确问题及改进方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科学探究目标1.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2.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3.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科学态度目标1.对测试活动充满好奇与热情,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意义。2.能基于观察事实做出合理判断。3.能虚心接纳同学意见,通过反思交流,调整原有设计,从而达成集体共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难点:通过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能归因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5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或多本教科书、小盆、电风扇、抗震检测仪、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塔台模型、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学生活动学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在一项工程完成后,工程师一般会通过测试来判断工程是否达标,今天我们要像工程师一样测试塔台模型,大家的塔台模型合格吗?是否符合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测试塔台模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中时刻围绕这个任务展开。二、探索活动一;明确测试标准。1.出示测试标准(自评+互评)。大家可以根据所给的测试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满分10分,每项基本得分1分,其中抗风抗震分别为2分,根据具体情况给分。2.学生自评,互评,取其中的平均分,记录小组塔台模型的所得分数。注意评价要公平公正。活动二:展示与测试。1.各小组轮流出示修改完成的塔台模型。2.测试各小组的塔台: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作为评委组成员,评委组要公平公正地根据塔台模型测试结果填写测试表。3.我们可以怎样检测这些指标,保证测试的公平性?4.思考交流:怎样测量塔高?塔高:用尺测算出地面到塔顶的距离,满足60cm为满分。5.思考交流:怎样进行承重测试,具体怎么操作?承重:可以借助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或者书本作为统一的计重单位进行评测。6.思考交流:怎样测试抗风、抗震能力,如何操作?抗风:可以用电风扇吹塔台模型,电扇的档位越高抗风能力越好。抗震:利用抗震检测仪检测。7.材料成本如何计算:根据购物成本来计算,环保再造材料可以不计入。活动三:自我评估。1.自我评估:梳理塔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写在记录单中,明确本组出现的问题。2.问题梳理清单。问题记录单塔台出现问题的原因:1.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找到自身的不足,在互评的过程中学习其他组值得学习的地方。2.让学生明确,工程是复杂的,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只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三、研讨1.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2.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不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完善加工。板书设计测试塔台模型问题记录单塔台出现问题的原因: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对设计、制作的塔台模型进行一个测试,测试主要围绕着上节课的制作内容来进行,学生对于制作、测试塔台模型十分感兴趣,但是到底要测试哪些内容,如何判断是否达到工程标准,什么样的塔台模型合格?这节课学生都一一进行了验证。在测试时,考虑到测试的公平性,教师可以提前培训学生,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7课时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课测试塔台模型后对千每组的设计都有了初步的考查,同时发现了相应的问题。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讨、合作、交流能力,小组间通过交流评估能够发现本组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与完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交流研讨的能力,还学会了梳理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本课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工程建设的兴趣与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科学探究目标1.能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一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际评估。2.能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3.根据巳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改进设计。科学态度目标1.进一步增强对工程建设的兴趣与认识。2.能够学会倾听,乐于交流,不断改进设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加深对工程的认识与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2.理韶丁程的关键是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针对本组与其他组的塔台模刮进行系统评估,根据本组的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本组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工程的要求。难点:对设计方案的评估、相应的改进完善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直到达到工程的要求。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评分统计表、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塔台竞标标书、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塔台模型设计图纸、塔台模型、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上节课中,我们认识到了小组的塔台存在的问题,怎样改进可以让它建造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根据上节课的测试结果,聚焦本课的主题。二、探索活动一:评估我们的塔台模型。1.小组交流评估:每组针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塔台模型进行交流。引导:我们小组的模荆主要优点是比较稳固……2.我们小组的设计存在哪些不足,可以怎样改进,改进方法有哪些?3.其他小组针对我们制作的模荆有哪些建议?4.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的优点在哪里,是否仍需改进,在哪些地方仍然存在问题,我们怎样克服这个困难取得突破?5.同学交流:你是否认可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还有没有更佳的优化策略?6.根据问题记录情况和交流结果,改进本组的塔台模型,引导大家拿出原始设计图进行对比,对现在的设计图修改确定。7.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现场指导,我们可以从这些位置进行修改……活动二:改进设计并实施。1.展示小组修改后的设计图,全班进行交流。2.学生展示交流改进后的设计方案,同时预测一下改进后是否会遇到新的问题。3.全班再次进行交流,新制订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4.反复评佔不断改进,反复交流、思考、修改。学生要明确改进塔台模型设计方案的过程需要用到前面的资料,要结合记录单修改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塔台模型的设计最终达到工程要求。三、研讨1.通过建造塔台模型的活动,我们对做好一项工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假如学校再组织开展一项工程活动,我们会怎样做?板书设计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设计方案→根据具体要求修改→建造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模型→改进完善教学反思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在上节课测试塔台模型后,每组对自己的设计模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设计和制作中我们也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尝试解决了很多问题,体会到了工程的复杂性。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进行这一单元的回顾,改进塔台时,很多同学过于关注自己小组的设计和解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给出的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应当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互评的方式,适当予以鼓励,鼓励大家仔细倾听合理的建议。最后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展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课时校园生物大搜索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能感悟到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所以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但他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零散的。校园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学生通过调查校园的生物可以以小见大,从而感悟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2.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3.能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2.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3.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会选用合适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调查记录表、有关校园生物的资料。学生准备:放大镜、照相设备、小铲子、记录本、笔等观察记录材料和工具。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有植物也有动物),看了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看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3.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大家知道学校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吗?我们要如何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呢?从多种多样的生物切入,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二、探索活动一:回顾我们知道的校园生物。1.用课件展示一些校园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生物的名称。学生说不出名字的,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和样子,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生物的名称。2.你还知道哪些校园生物呢?你能对它们进行归类吗?活动二:制订调查方案。1.我们如何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要注意些什么?2.明确调查任务。(1)找一张校园平面图,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2)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记录在记录表上。(3)选择感兴趣的生物重点调查。3.制订调查方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调查活动设计方案示例,分组设计制订调查活动方案。4.指导学生制订调查方案。(1)明确自己组所要调查的是哪个区域的生物。(2)不仅要记录看得见的,还要搜索埋在地下看不见的。(3)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脚印、粪便、头发等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活动三: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1.校园区域划分。根据分组情况划分校园区域,有几个小组就划分几个区域,划分区域时面积大小要尽量相同。2.开始调查。(1)每个小组在指定区域进行调查,边调查边记录。自己小组区域的调查完成后,可以帮助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调查。(2)调查过程中要相互合作,不要伤害动植物。(3)调查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教师给予评价。1.了解学生关于动植物的前概念,便于后面教学的展开。2.引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让学生知道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对调查活动的重要性。3.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校园生物的多样性,体验科学家在大自然中进行调查的艰辛。三、研讨1.提问: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时要注意些什么?2.小结:通过校园生物大搜索,我们体验了科学家们调查的艰辛,学会了制订调查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发现了校园里许许多多的动植物,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学生在关注调查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调查方法,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板书设计调查活动方案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活动方案目的 时间 地点目的 时间 地点 用具 方法 形式 教学反思通过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调查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学生调查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和分类。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2课时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整理、分析的能力,这也为应用二歧分类法将生物进行分类及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了基础。但对学生来说,通过设计、画图将生物分布呈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校园生物较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生物,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并实地观察校园生物,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2.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调查成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学生准备: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铅笔、记号笔、A4纸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展示上节课调查的校园生物图片。提问:这些都是什么生物?2.你还知道校园中有哪些生物?不同区域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大家在校园里认识了很多生物,我们一起来为这些生物制作个分布图吧!与上一节课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通过交流呈现校园里的生物,为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基础。二、探索活动一:交流汇总调查结果。1.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在自己的调查区域里发现了多少种生物?它们生活在哪里?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不少生物,现在进行交流汇总,把它们整理一下吧!3.对于不知名的生物,要描述它们的样子以及生活的地方。4.分组汇报,汇总在校园生物统计表中。活动二: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分类是科学家常用的一种手段,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将调查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吗?(用课件展示植物图片)2.四人一个小组,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整理。3.展示各自的分类结果.小组之间进行评价。4.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分类的方法-二歧分类法。首先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请大家参照教材示例试着用二歧分类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5.小组再次合作,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6.汇报分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谈话: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二歧分类法,今后也可以运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以方便整理信息。活动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校园里有很多种生物,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怎样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呢?2.用课件展示教材里的校园生物分布图样例。提问:我们怎样把调查到的生物像这样表示出来呢?3.学生对校园生物进行编号,贴在校园简图里。4.设计并展示自己的校园生物分布图。5.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点评。1.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汇总能力。2.通过运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学生对校园植物有了统一的认识,也对二歧分类法有了全新认识,为今后分类物体提供了方法。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便于学生对校园生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三、研讨1.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最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校园中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拓展给校园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板书设计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二歧分类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根据上一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时要注意启发,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校园生物分布图。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3课时形形色色的植物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和分类,学生进一步领略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各不相同。他们已经认识到同是植物,但根据外部形态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同一种类的植物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为本课学习植物亲代和后代的异同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并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过植物,因此当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异同点时最好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完成观察记录和展示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3.后代与亲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4.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难点:对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观察比较植物异同的记录表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植物的图片。植物王国多姿多彩,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种植物,你都搜索到了哪些植物呢?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吗?2.校园花坛里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完全一样的吗?学校里的两棵杨树是相同的吗?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吧!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从各种植物过渡到学生比较了解的校园植物,聚焦到本课要研究的主题上。二、探索活动一: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同学们观察过的植物中,后代与亲代完全相同吗?2.用课件展示木槿花、玫瑰花、桑树、杨树等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花的花色、花瓣数量、花形,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比较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的异同。3.提问:除了观察花和叶子,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观察植物后代与亲代的相同与不同?4.小组讨论交流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5.小结:植物后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作变异。活动二:研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1.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那么同种植物的同代之间存在这种现象吗?2.用课件展示花坛里不同玫瑰花和菊花的图片。提问:花坛里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玫瑰花和菊花,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还存在其他像这样的现象吗?是什么导致了同种植物在颜色、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3.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以及遗传变异使得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三、研讨1.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技术改善着人类生活。拓展播放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视频,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孟德尔和他的研究。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板书设计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相似 变异:不同导致 导致多样性教学反思本节深是观察探究课,在教学中,要提前准备好一些植物,让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可以每组观察2~3种植扬,不要局限于观察课本上给出的木槿花和桑树。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4课时多种多样的动物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进一步学习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就会相对容易理解。对于动物的多样性,经过几年学习,学生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零散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并建立动物多样性的概念。本课开展的观察交流活动,学生要以事实为依据,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此活动需要进行大量观察记录和描述,需要学生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图片或资料以及充分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动物多样性的原因是遗传和变异。难点:对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其他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狗的后代与亲代的照片、其他动物后代与亲代的照片、记录单。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展示植物和动物图片。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王国的丰富多彩。那么,动物世界是怎样的呢?2.介绍你所知道的动物,它们的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回顾上一课所学的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遗传变异。二、探索活动一: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课前大家收集了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相互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动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完全一样吗?2.用课件展示狗妈妈和一窝小狗的图片。小组交流:(1)描述每只小狗和狗妈妈的毛色与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哪只小狗遗传了狗妈妈的毛色?哪只小狗相对狗妈妈的毛色发生了改变?(3)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什么样的?说说你的理由。(4)仔细观察,我们还发现狗宝宝遗传了狗妈妈的哪些特征?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5)除了通过观察毛色判断亲后代的不同,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3.小结:动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动物后代与亲代十分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不同。活动二:其他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除了狗,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是否也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呢?2.用课件展示袋鼠、企鹅、猫、长颈鹿、马、牛的图片。小组讨论这些动物的亲后代之间的相同与不同。3.汇报讨论结果:动物的后代与亲代十分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4.科学家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吧!(播放视频资料: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小结:与植物王国一样,正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动物。活动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1.自然界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才能认清这些动物呢?请你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用课件展示8种动物的图片)2.我们可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呢?3.小组讨论并汇报分类方法。可以按照身体特征,分为昆虫、鸟类、鱼类等;可以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可以按照生存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4.各小组确定一个标准对8种动物进行分类,再在这一标准下添加其他动物成员。1.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也存在遗传变异现象。2.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物种群内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动物是多种多样的。3.由对一种动物的认识延伸到整个动物世界。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感知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三、研讨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现象?2.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发学生对身边动物遗传变异现象的关注。拓展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动物宝宝与它们的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以“动物和它的妈妈(爸爸)”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身边动物的研究兴趣。板书设计多种多样的动物多种多样原因 分类遗传变异现象(普遍存在) 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观察探究课,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上直接展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动物的观察不局限于课本上给出的小狗,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动物获得结论。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5课时相貌各异的我们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本课依照“对比不同个体的相貌相似程度,最终理解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逻辑开展。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在同班同学之间开展上述归纳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亲子或胞亲间相似度较高的照片,这更利于学生理解“相似程度高的人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一点,也能利用遗传变异的知识理解亲缘关系与相貌相似之间的关系。本课活动开展难度较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在课程结束后的生活中仍保持自主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人类后代与亲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人与人相貌特征的相同与不同。2.能将人的相貌特征整合起来比较分析人与人的不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归纳不同生物个体间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三代或四代同堂全家照、双胞胎照片、人类遗传转轮图、有关遗传病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小镜子、某一家庭后代与亲代的照片、记录表。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导入:用课件展示教材主题图。我们已经知道动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一员,我们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2.播放关于人脸识别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用到的是什么技术?你觉得这种技术安全吗?为什么?3.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发展,是因为我们的相貌是独一无二的吗?它真的无懈可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它的秘密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直接提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二、探索活动一:观察不同个体相貌的异同。1.我们如何判断两个人长得像不像?你会关注哪些地方?一对双胞胎长得完全一模一样吗?为什么?2.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你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相貌吗?用镜子观察自己,并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同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有相似之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同的。3.在观察自己和与同学做比较时,你观察的是哪些外貌特征?活动二:观察几种典型的相貌特征。1.选取有无耳垂、发际(V形或平)、舌尖能否向内卷曲、下颌有无沟痕、大拇指能否向外弯曲5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教师解释:我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的特征称作性状。2.请大家根据这5种性状,在组内观察,看看你和其他组员的相貌有什么异同?3.观察过程中,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4.小组汇报,教师对数据进行统计。5.通过统计数据,你发现了我们相貌特征的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这些数据能说明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吗?6.观察人体遗传转轮(用课件展示转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组合的性状越多,出现的相貌种类越多。小结:我们人类遗传组合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身高、体重、头发、眼睛的颜色等都有无数种组合。组合性状越多,出现的相貌种类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的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到仅人体的脸部,相互之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2.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不存在两个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三、研讨1.人除了相貌特征,还有哪些遗传现象?2.在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什么?拓展观察你的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相貌特征,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与自己的相貌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问题:一些疾病是可遗传的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遗传变异现象,关注自己家庭的遗传病史,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板书设计相貌各异的我们性状耳垂发际舌尖向内卷曲下颌大拇指向外弯曲有无V形平能不能有沟无沟能不能人数 教学反思除了观察不同个体相貌的异同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方面的不同如身高、体重等。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型资料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图片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课前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化石认识古生物,了解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联,这些内容都可以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查阅、整理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推测。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提供一些设备和模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化石信息分析出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代生物化石图片、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生物化石、古代生物与相应现存生物的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橡皮泥、羽毛、树叶、鱼骨,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播放昆明鱼的视频资料,再展示昆明鱼化石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古代存在生物的?你知道哪些古生物?小结:化石是古生物死后,其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过长期的石化作用形成的。昆明鱼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2.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复原出古生物的样貌及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什么生物相像?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活动一: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1.结合资料,以一种恐龙为研究对象,分组讨论,说说它与现在的哪种动物相似。2.小组成员选取一种恐龙化石,根据资料,观察描述该恐龙化石的特点(可以从体型大小、是否有角或头冠、运动方式、食性等方面研究),结合研究结果,说说它与哪种现代动物相似。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为记录员,填写记录表,记录讨论结果。3.小组汇报,各小组发表自己组的讨论结果。4.播放介绍恐龙的视频。5.用课件展示恐龙骨骼化石和鸟类骨骼图片,学生对比恐龙骨骼化石和鸟类骨骼,说说发现了什么。研究表明,恐龙与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除了恐龙和鸟类,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与现代生物具有亲缘关系呢?6.用课件展示猛犸象化石和复原图。观察猛犸象化石,你发现它与现代的什么动物相似?7.猛犸象与现代的亚洲象十分相似。观看猛犸象视频资料,推测猛犸象的生活环境。小结:猛犸象化石出土于北极圈附近,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体表有厚厚的毛发。由此我们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活动二:观察更多的古生物化石。1.(用课件展示各种古生物化石)观察这些古生物化石,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完成活动手册。2.用课件按顺序依次展示菊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鱼化石、蕨类植物化石和鸟化石。请大家根据化石描述这些古生物的形态。3.查阅资料,说一说上述的生物哪些在今天看不到了?哪些还依然存活着?小结:这些生物有些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生存了下来,比如蕨类植物;有些为了不断适应改变的环境,一直在演化,比如鱼类和鸟类。但也有些由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灭绝了,比如菊石、三叶虫、猛犸象和恐龙等。4.演化和灭绝。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时代具有差异的现象。演化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演化是长时间的。灭绝是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存在。当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该物种就灭绝了。1.通过观察对比,将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相结合,教学没有那么枯燥。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和对比对化石进行初步研究的。2.通过观察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使学生加深了对古代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三、研讨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2.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进一步构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拓展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步骤: 1.将橡皮泥压平。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板书设计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化石演化灭绝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之后,通过研讨对探索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在生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现存生物大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是借助化石研究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思考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拓展部分利用橡皮泥或者黏土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7课时保护生物多样性课型资料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知:1.从宏观上知道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2.对从古至今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能客观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基础认知都是学生比较欠缺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一些资料,如文字、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的重要资源。2.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3.人类不良行为使地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生活中获取证据,描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3.能够基于分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科学态度目标能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及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难点:基于分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播放一段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资料。提问: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2.地球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播放生物灭绝的视频资料)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话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呢?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人类生存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活动一: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播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视频资料)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动植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惩罚?2.用课件展示相关图文资料,提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怎样的威胁?学生阅读资料,交流讨论:(1)植物面临的威胁。(2)动物面临的威胁。(3)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4)人类面临的威胁。小结: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破坏、物种灭绝的加速和基因多样性的减少。3.结合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思考:为什么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结: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活动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阅读资料,说一说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2.小结: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②建立动植物园进行人为保护。③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④建立动物精子库。⑤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活动三: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报。1.小组商定海报的主题。2.制订海报内容,设计海报草样。3.制作海报。4.展示海报,相互点评。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制作宣传海报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三、研讨1.地球上生物种类那么多,人类为什么还如此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2.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3.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从自己和身边人的不良行为分析,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做的、不应做的,引导学生落实到生活中。拓展调查自己家乡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重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课型资料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日、地、月系统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太阳及太阳系。所以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证据意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提取关键材料来构建太阳系的概念。由于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程度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充足的资料辅助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科学探究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2.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深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难点:学会从收集、处理、完善信息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认识太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太阳系的基本资料单、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导入:用课件展示日、地、月系统图,回顾日、地、月系统的相对运动关系和主要特点。2.我们知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唤起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二、探索活动一: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1.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2.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例如:天体应该如何来表示?应该画在什么位置?3.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二:了解太阳。1.学生分享自己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识。2.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太阳的质量、大小、构造、演化、太阳活动等基本信息。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太阳的一些情况,比如太阳黑子、日冕等对地球的影响。4.教师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归纳总结并板书太阳的基本信息。活动三: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1.查阅资料,说一说太阳系包含的天体,并对这些天体进行分类。2.能直接观察到的天体有哪些,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有哪些?总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能直接观察到的天体有太阳、月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有天王星、海王星等。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天体,体验宇宙的奥秘。三、研讨1.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拓展播放介绍彗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体。板书设计太阳系大家庭恒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卫星:月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第三单元宇宙第2课时八颗行星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让学生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是十分渺小的,它们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科学探究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型。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按一定比例对八颗行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应排序。难点: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展示太阳系示意图。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三颗行星。3.提问:太阳系八颗行星有哪些?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与第一课时相结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二、探索活动一: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1.用课件展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自由分享,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活动二:给八颗行星排序。1.按离太阳的距离(远近)排序。2.按直径大小排序。3.要求学生填写活动手册。4.小结:八颗行星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直径最大的是木星。活动三: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每个小组准备材料: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2.学生将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3.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条折痕处?各行星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4.学生对照折痕处的数字,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5.小组展示各自组的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并做解释,其他小组给予评价。通过阅读、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排序活动只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比较,为后面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降低难度。三、研讨1.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2.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拓展1.观察木星及其卫星。2.播放木星及其卫星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板书设计八颗行星按离太阳距离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远按直径大小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