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故求新:政治制度第1-2课知识要点梳理时期中国西方皇帝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斯巴达

寡头政治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帝制封君封臣制王权与教权的长期并立法国的等级君主制英国的议会君主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中古

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远古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重点: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聚焦高考年份地区题型考点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选择题民国时期2022全国甲卷选择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2023全国甲卷文综选择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学习任务一、(独立完成,用时8分钟)

时期画用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1912.1-3北洋政府1912.3-1928.1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缔造共和破坏共和确立、完善共和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革命根据地1937-1945抗日根据地1946-1949解放战争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抗日战争【时空观念】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学习任务二、【体系背诵】所有任务自己独立完成,如仍有疑问,可同桌相互讨论,完善答案。用时8分钟

1、

2、

提示:相关材料课本P14页历史纵横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结合课本材料及所学概括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临时约法》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缔造共和)参议院总统总理内阁法院参议院多数党经参议院同意任免选举弹劾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进步:反专制制度。推动民主化、法制化。局限:“因人设法”;一纸空文;反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1: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政党数量多参政意识强国民党共和党材料2:政治倾向分野明显材料3:国民党是当时最具革命性和影响力最大的党派政纲趋同,大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寿命短——民主共和的“变质”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军政、训政、宪政军政:以党建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后来指武装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独立。训政:以党治国的维权统治时期,开启民智,培养民众民主意识。政府派出人员到各县筹备自治,对人民进行民权训练。宪政:“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训政”时期:①背景: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同年8月,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破坏共和②实施:国民大会国民政府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领导指导、监督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总揽五项治权“训政”的实质是什么?: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国民党专政)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2)“宪政”时期:①概况:破坏共和《中华民国宪法》1946.11-12,制宪国大1948,行宪国大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实质:用宪法形式确立国民党独裁统治目的: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统治②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民初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寻找中国早期政治民主化途径的伟大尝试,......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而言,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浅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都是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队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整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小组合作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全体起立

用时8分钟民初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寻找中国早期政治民主化途径的伟大尝试,......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而言,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浅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都是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队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整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①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④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⑤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⑥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⑦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小组合作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全体起立

用时8分钟

1、1912年12月,中华民国举行了参众两院议会首次选举。经统计,两院席位的选举结果如下:民主党得到24席、统一党得到24席、共和党得到175席、国民党得到392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革命打碎了旧的体制 B.标志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选举的基础广泛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这表明()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B.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的政体C.临时政府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集权于一身的专制制度AD学材对点练习B学材对点练习3.1928年,由国民政府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反复宣传孙中山的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论。教科书同时强调要“以党治国”,即“以整个的党掌握治权,根据党的主义和政纲,去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A.塑造政府抗日形象 B.企图构建一党专政C.严格控制青年思想 D.培育国民宪政理念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B

学习任务三、【体系背诵】所有任务自己独立完成,如仍有疑问,可同桌相互讨论,完善答案。用时8分钟

提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结合课本找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时期制度建设地区意义敌后抗日根据地苏维埃政权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行政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材料一: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三条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全体起立小组讨论(用时8分钟)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

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2)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推翻国民政府变为团结一切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3)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的深化: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理论和政权建设理论也不断深化。

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2022·全国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A(2023浙江卷)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政权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49年9月195419571966-19761982《共同纲领》: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基础(2)确立(3)挫折(4)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地位: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1)过程: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49年1954年1956年改革开放后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二届政协会议,确立制度,政协职能发生转变(停止代行全国人大职责,转变为各民主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一届政协召开,代行人大职能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间发展历程1947内蒙古自治区设立1949《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确定目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年—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政党政治开始出现转折:“宋案”结果:袁世凯复辟始末“训政”时期:颁布《训政纲领》“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边区政府实践:行政区的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缔造共和破坏共和探索共和确立完善共和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

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2.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如图是当时的选民证,由此可知(

)A.人民当家作主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