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专题训练(解析)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让我顺水漂流

(鄂温克)乌热尔图

三十五岁那年,我当了营地的“新玛楞”①。这是营地里的男人和女人闭着眼摸到我头上的。你看我能干些什么?大家无非是因为林子越来越糟了,让我挑头为猎手们找一找像样的猎场,隔上那么几天,还要为驯鹿群选一块苔藓铺地的好牧场,这样的事你要翻来覆去不停地琢磨。过去这可不是一件难事,现在你要糟心了。林子再也不属于你了,她就像嫁出去的姑娘,她的模样还有她的心一下子全变了,变得叫你再也不敢认她了。

当了“新玛楞”的头一夜,耳朵里听到的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他笑的声音挺长,一遍又一遍,那笑声真像一桶凉水灌进我的耳朵里。我觉得这是他特意笑给我听的,当时觉得浑身冷飕飕的,心被什么东西攥住了。那一夜我根本就没合眼。第二天早上我可有点慌了,营地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等你拿出一个主意来。这片林子确实待得太久了,驯鹿的蹄子把草皮和树根都踩烂了,应该换个新营地了,可下一个营地选在哪条河边?那儿的牧场怎么样?驯鹿喜欢的苔藓多不多?这些你都要装在心里,最后亮出你的主意大家才会服气。幸好那天早上我和卡道布老爹走了个碰面,他还像往常那样,恶狠狠地瞪着我,一声不吭地走过去了。他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听到一阵咬牙声。这已经不再让你奇怪了,奇怪的是他走了几步远,我的耳朵听到了一个声音,那声音说,我知道你想往玛日奇搬,是的,你是想往玛日奇搬。我知道那条小河不错,是不错,这你也知道。我转过身,瞧着卡道布老爹的背影,他好像并没说什么,可那声音是从他的脊背透过来的,那确实是他的声音。

别提玛日奇了,真让人难受。

我们在玛日奇河边扎下了营地,把驯鹿群撒在方圆五十里左右的一片林子里,让它们自己去觅食。到了一个新营地,大家手头的活儿都不少,你忙你的,我忙我的,过了几天才想起应该拢一拢驯鹿了。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在心里许了个愿,不拢回鹿群绝不回来。这天我走了整整有一百里,看到一片糟透了的林子。山上的树早就被砍光了,就像被剃得溜光的死人脑袋,地上别说苔藓了,就连蘑菇都不长。驯鹿群是在光秃秃的山洼里找到的,山洼里被人挖了许多小土坑,在那小土坑旁卧着二十几头驯鹿。我走到跟前,一下子傻了眼,驯鹿全死了。后来我才弄明白,是那些砍光了林子的人,说是要栽一栽树,而栽树的话还得灭一灭鼠,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了灭鼠药,结果扔在那儿就走了。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像狗一样咬紧了牙。我们又搬到了下一个营地。迁徙的时候,女人们又抹起了泪,她们想起了那几头心里喜欢的驯鹿,这弄得我真不是滋味。选择新营地那天,一双双大眼睛盯着你,看你要把营地里的老老少少领到什么地方去。为了这个,我整整想了一宿,我把装在脑袋里的林子、山谷、小河,拿出来都翻了一遍,最后让我选中了央格奇。可当着大家的面,看到卡道布老爹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不知为什么,我顺嘴说出了开拉奇。可那地方的林子到底怎么样,我也讲不清楚。

搬到开拉奇营地的当晚,卡道布老爹还是和往常一样,等林子全黑下来的时候,他才走出帐篷,一步一步地走进林子里,在那里走啊走啊,就像一只孤狼。营地里的人谁也猜不出他到底想干什么。他那不同寻常的喊叫,我是在后半夜听到的。他那沙哑的声音不算大,却像天边的闷雷似的传得很远。听那声音,他喊的时候挺快活,一定是挥着手、跺着脚。他在喊:着吧,着——吧!火——火——火!我看见你……烧红了天,我看见你……烧光了山,我看见你……烧死了人。着吧,着——吧!火——火——火!他的喊声刚落,林子里有了回声,先是一群狼嚎了起来,接下来是几头熊的吼叫声,那野鹿的叫声也不同于以往。

那天晚上,我缩成一团,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悄悄地摸近卡道布老爹的帐篷,轻轻地把苫布掀开一条缝,看见卡道布老爹闭着眼躺在那儿,一动不动。这和往常没啥两样,只是他的眼角流出了两行泪,这可叫我觉得奇怪。

那场百年不遇的大火,是卡道布老爹在林子里喊叫的第三天着起来的,这我记得清清楚楚。大火着到第九天的时候,突然变了风向,那火头伸长了脖子,朝开拉奇营地扑过来,我们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四周全是火光。先是驯鹿群整个被裹在火堆里,接下来是开拉奇营地,我们营地上的帐篷,帐篷里所有来不及拿走的东西,全被大火吞下去了,一点儿也没剩。要不是营地里的老老少少跑过一个大沙滩,鱼似的躲在小河里,早就变成一堆堆烤肉了。

在黑烟滚滚的火光里,我听见了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

(取材于乌热尔图同名小说)

①新玛楞:鄂温克人的家族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三十五岁就当选了营地的家族长,足见营地人们对“我”的爱戴和拥护。

B.面对重担,“我”恐慌但并不回避,决定努力去寻找适合人们生活的理想营地。

C.搬到开拉奇的当晚,老爹在林子里不停奔走、呼叫,投射出其内心的焦灼不安。

D.驯鹿的生存问题是营地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是展开情节叙写的重要内容。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青年猎手担任新玛楞的头夜,耳朵听到的就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突出了老爹在其内心的威慑力,也引起了读者对老爹的关注。

B.“别提玛日奇了,真让人难受”文段承接上文提及的玛日奇,为下文描写新营地的惨痛生活营造了情境,一个“真”字写尽青年猎手的伤痛之情。

C.本文用词表现力强,“我第一次像狗一样咬紧了牙”中“咬紧了牙”形象描绘了青年猎手下定决心找到好营地的情状,为他最终实现夙愿作好了铺垫。

D.文章意蕴丰厚,以卡道布老人与青年猎手两位人物双线贯通,描述了鄂温克族在森林中的生活现状,传达出生态不断恶化带给人类的启示甚至警告。

6.小说中的卡道布老爹是一个怎样的鄂温克老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小说以青年猎手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但在叙述过程中第二人称“你”经常出现,运用第二人称,在文中有何表述效果?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魂筑

蔡楠

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

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被炮火掀去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

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的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

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

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燕惜却流着泪嘟哝着,好什么好,这十三根铜弦还断着一根呢!

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

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

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

(有删改)

1.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不合时宜的评价,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

B.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

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击筑时不惜暴露身份,唱起了《易水歌》,因此被抓。

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作为一个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理。

C.秦始皇熏瞎燕惜眼睛,是想让他专心于音乐,因为秦始皇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爱好音乐。

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高渐离的形象特点。

4.《史记》中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以“筑”的视角叙述此事,这样的视角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15分)

父亲是个兵

邓一光

1945年,东北的战争态势捉摸不定,大部分大中城市落入苏军之手,少部分为抗日联军占领,楚汉两界开始频繁易主,新的军事势力迅速地渗透东北。东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最大的产粮区和军事工业所在地。

1945年11月,冀东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火力接触,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11月7日,我的父亲揣着十九旅代旅长兼山海关卫戍司令的委任状,带着几名参谋和警卫员星夜赶往山海关。在他们身后,相隔一天时间,父亲的老四十八团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山海关。同时,国民党13军石觉的部队在美式道奇十轮卡车的运载下,已抵近山海关。

裆里磨得皮开肉绽,半伏在马背上不断地摊开军用地图看,途中与国民党展开遭遇战,丢掉通讯参谋和警卫员,自己的左腿被子弹击中……

如果仅仅是上述这些小麻烦,父亲无论如何不会犯下他此生最大的一次错误。就在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的军事局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方山海关守军仅八千,面对全美式装备的三万国民党军队,无异于以卵击石。守军请求避免正面作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部队在11月14日开始不顾一切地往下撤。

所有这一切父亲都不知道。

父亲碰到第一支大逃亡的部队时简直惊呆了。父亲问:你们是哪支部队?营长喘着气抹一把汗说:十九旅四十六团X营的。父亲说:谁让你们撤下来的?营长说:还能是谁,当官的呗。父亲说:现在我命令你停止撤退,原地待命!营长说:你是谁?你凭什么命令我?营长说完,跳上马背,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快步去追自己的队伍。父亲怒气冲天,钢发乍立,一把拽出警卫员胯下的盒子枪,对准营长的坐骑就是一枪。马应声倒下,把马背上的营长摔了个老王抢瓜。父亲吼道:让你的人立刻停下来!再走一步,我打烂你的头!

父亲就这样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走出了最致命的一步,在山海关战役后被指认为独立建制思想,受到行政撤职的处理,从此一蹶不振。实际上,父亲不久就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严酷局势,并且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他完全可以让参谋长通知部队按原撤退方案进行,然后调转马头,轻轻磕一下马肚子,轻松地离开那个造成他人生误区的是非之地。从我日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来看,就父亲个人的军人生涯而言,他所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他属于那种素质和运气都不差的军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父亲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做出了坚守山海关的决定?

11月15日上午,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总指挥是名将杜聿明。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13军以整团的兵力实施强攻。守军则苦多了,没有太多的重武器,装备落后,战斗一开始就用上了全部兵力,八千男儿,各据一隅,顽强抵抗。美丽宁静的山海关被飞机炸弹、120毫米榴弹炮和82毫米坦克炮弹整整翻了一个个儿。

入夜时,进攻停止了。父亲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清点伤亡人数,清理弹药和抢修工事。父亲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抱有一丝幻想,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下山去袭击13军的一个野炮阵地,企图扰乱敌方的阵脚。父亲没有等回那个派出去的连队,山脚下密集的枪声疏落之后,父亲知道,再也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了。

16日凌晨,旅指挥所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父亲带着那个脸无血色的宣传员来往奔跑于各个阵地,父亲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父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战斗员。

事过半个世纪后,我已经知道了,就在父亲和他的八千兄弟顽强坚守山海关时,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绥中守军已经开始撤退,绥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死死守住他自己的阵地,用他军人的荣誉、信念和十九旅八千兄弟的血肉之躯。

父亲拖着他那条浮肿发亮的伤腿在战壕里移动,在战死或战伤的战士面前停下来,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们。父亲浑身浸透了鲜血,阵地上,到处都是十九旅士兵安静的尸体。

撤退的命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送到父亲手中,四边的枪声此刻已稀疏了。远处的山头用力支撑着一大片令人心怵的铁青色积雨云,天空是那种摇摇欲坠的样子,部队这个时候正在抓紧空隙补充弹药,掩埋尸体。父亲从电文纸上抬起目光,看了看面前被打废了的山海关,良久,才沙哑着喉咙对身后的参谋长吐出两个字:“执行!”

17日凌晨1时,山海关守军留下两千余具遗体,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撤离阵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1月7日”“17日凌晨1时”,这些具体时间,突显战事的紧迫性,集中表现了父亲从接受任命到撤退的紧张过程。

B.小说草蛇灰线,匠心深藏,如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其实早在开篇对东北战争态势的描写以及对东北重要性的介绍中已作了充分交代。

C.父亲在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仍决定坚守,以卵击石终遭惨败,可见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父亲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D.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味道,阴暗、压抑的景象既呼应了故事凄惨的结局,也是对父亲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2.作品题目为“父亲是个兵”,父亲这个“兵”身上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采用了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虽世代相传,却鲜为人知。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以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当老孙再次见到玉碗后,顿时惊呆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朵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一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得了市民间艺术大赛手艺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拒绝了。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

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越拒绝,人家越求他。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冯淳淡淡地说:“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万元才能购入改造后的楼房……

因为一直拒绝沾染铜臭,冯淳家有限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计,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

有无数人找老孙求购“玉碗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最后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元。后来冯淳才知道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要不是经过镶嵌,2000元怕已经是最高价位了。冯淳心里颇感不平。

这年下半年,冯淳一直深居简出。有一个多月时间,干脆闭门谢客,即便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呆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筹钱在县城繁华地段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品,并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盒,冯淳打开后顿时惊呆。

“你不是早把这宝贝出手了吗?”冯淳惊问。

“是有无数人打算买,可我能卖吗?即便卖,那也得你卖呀!买这碗时,我就打算送给你!至于以前为什么故意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

冯淳定定地看了老孙好一会后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老孙也急忙作揖回礼。那时,人们看见两位老人的眼里都有泪光闪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金镶玉近乎失传的现状,既凸显了这门技艺的珍贵,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B.冯淳身怀绝技,却只当做业余爱好,世人也把他看做普通农民,体现出主人公为人低调,也暗含着对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

C.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玉碗的修复过程,让读者领略到民间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D.小说以玉碗金莲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了民间手艺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又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引人深思。

5.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冯淳原本只是把金镶玉手艺作为业余爱好,后来还是决定开店营业,你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母亲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鲜明。如“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母亲的坚强的性格却凸显出来了,并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已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

B.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

C.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

D.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

8.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

9.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让我顺水漂流

(鄂温克)乌热尔图

三十五岁那年,我当了营地的“新玛楞”①。这是营地里的男人和女人闭着眼摸到我头上的。你看我能干些什么?大家无非是因为林子越来越糟了,让我挑头为猎手们找一找像样的猎场,隔上那么几天,还要为驯鹿群选一块苔藓铺地的好牧场,这样的事你要翻来覆去不停地琢磨。过去这可不是一件难事,现在你要糟心了。林子再也不属于你了,她就像嫁出去的姑娘,她的模样还有她的心一下子全变了,变得叫你再也不敢认她了。

当了“新玛楞”的头一夜,耳朵里听到的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他笑的声音挺长,一遍又一遍,那笑声真像一桶凉水灌进我的耳朵里。我觉得这是他特意笑给我听的,当时觉得浑身冷飕飕的,心被什么东西攥住了。那一夜我根本就没合眼。第二天早上我可有点慌了,营地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等你拿出一个主意来。这片林子确实待得太久了,驯鹿的蹄子把草皮和树根都踩烂了,应该换个新营地了,可下一个营地选在哪条河边?那儿的牧场怎么样?驯鹿喜欢的苔藓多不多?这些你都要装在心里,最后亮出你的主意大家才会服气。幸好那天早上我和卡道布老爹走了个碰面,他还像往常那样,恶狠狠地瞪着我,一声不吭地走过去了。他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听到一阵咬牙声。这已经不再让你奇怪了,奇怪的是他走了几步远,我的耳朵听到了一个声音,那声音说,我知道你想往玛日奇搬,是的,你是想往玛日奇搬。我知道那条小河不错,是不错,这你也知道。我转过身,瞧着卡道布老爹的背影,他好像并没说什么,可那声音是从他的脊背透过来的,那确实是他的声音。

别提玛日奇了,真让人难受。

我们在玛日奇河边扎下了营地,把驯鹿群撒在方圆五十里左右的一片林子里,让它们自己去觅食。到了一个新营地,大家手头的活儿都不少,你忙你的,我忙我的,过了几天才想起应该拢一拢驯鹿了。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在心里许了个愿,不拢回鹿群绝不回来。这天我走了整整有一百里,看到一片糟透了的林子。山上的树早就被砍光了,就像被剃得溜光的死人脑袋,地上别说苔藓了,就连蘑菇都不长。驯鹿群是在光秃秃的山洼里找到的,山洼里被人挖了许多小土坑,在那小土坑旁卧着二十几头驯鹿。我走到跟前,一下子傻了眼,驯鹿全死了。后来我才弄明白,是那些砍光了林子的人,说是要栽一栽树,而栽树的话还得灭一灭鼠,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了灭鼠药,结果扔在那儿就走了。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像狗一样咬紧了牙。我们又搬到了下一个营地。迁徙的时候,女人们又抹起了泪,她们想起了那几头心里喜欢的驯鹿,这弄得我真不是滋味。选择新营地那天,一双双大眼睛盯着你,看你要把营地里的老老少少领到什么地方去。为了这个,我整整想了一宿,我把装在脑袋里的林子、山谷、小河,拿出来都翻了一遍,最后让我选中了央格奇。可当着大家的面,看到卡道布老爹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不知为什么,我顺嘴说出了开拉奇。可那地方的林子到底怎么样,我也讲不清楚。

搬到开拉奇营地的当晚,卡道布老爹还是和往常一样,等林子全黑下来的时候,他才走出帐篷,一步一步地走进林子里,在那里走啊走啊,就像一只孤狼。营地里的人谁也猜不出他到底想干什么。他那不同寻常的喊叫,我是在后半夜听到的。他那沙哑的声音不算大,却像天边的闷雷似的传得很远。听那声音,他喊的时候挺快活,一定是挥着手、跺着脚。他在喊:着吧,着——吧!火——火——火!我看见你……烧红了天,我看见你……烧光了山,我看见你……烧死了人。着吧,着——吧!火——火——火!他的喊声刚落,林子里有了回声,先是一群狼嚎了起来,接下来是几头熊的吼叫声,那野鹿的叫声也不同于以往。

那天晚上,我缩成一团,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悄悄地摸近卡道布老爹的帐篷,轻轻地把苫布掀开一条缝,看见卡道布老爹闭着眼躺在那儿,一动不动。这和往常没啥两样,只是他的眼角流出了两行泪,这可叫我觉得奇怪。

那场百年不遇的大火,是卡道布老爹在林子里喊叫的第三天着起来的,这我记得清清楚楚。大火着到第九天的时候,突然变了风向,那火头伸长了脖子,朝开拉奇营地扑过来,我们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四周全是火光。先是驯鹿群整个被裹在火堆里,接下来是开拉奇营地,我们营地上的帐篷,帐篷里所有来不及拿走的东西,全被大火吞下去了,一点儿也没剩。要不是营地里的老老少少跑过一个大沙滩,鱼似的躲在小河里,早就变成一堆堆烤肉了。

在黑烟滚滚的火光里,我听见了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

(取材于乌热尔图同名小说)

①新玛楞:鄂温克人的家族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三十五岁就当选了营地的家族长,足见营地人们对“我”的爱戴和拥护。

B.面对重担,“我”恐慌但并不回避,决定努力去寻找适合人们生活的理想营地。

C.搬到开拉奇的当晚,老爹在林子里不停奔走、呼叫,投射出其内心的焦灼不安。

D.驯鹿的生存问题是营地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是展开情节叙写的重要内容。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青年猎手担任新玛楞的头夜,耳朵听到的就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突出了老爹在其内心的威慑力,也引起了读者对老爹的关注。

B.“别提玛日奇了,真让人难受”文段承接上文提及的玛日奇,为下文描写新营地的惨痛生活营造了情境,一个“真”字写尽青年猎手的伤痛之情。

C.本文用词表现力强,“我第一次像狗一样咬紧了牙”中“咬紧了牙”形象描绘了青年猎手下定决心找到好营地的情状,为他最终实现夙愿作好了铺垫。

D.文章意蕴丰厚,以卡道布老人与青年猎手两位人物双线贯通,描述了鄂温克族在森林中的生活现状,传达出生态不断恶化带给人类的启示甚至警告。

6.小说中的卡道布老爹是一个怎样的鄂温克老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小说以青年猎手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但在叙述过程中第二人称“你”经常出现,运用第二人称,在文中有何表述效果?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A

5.C

6.①举止怪诞,性情古怪,难以接近。如“嘿嘿嘿的笑声”“恶狠狠地瞪着我”等。

②熟知鄂温克族居住的森林的地貌特征,在鄂温克猎手心目中颇有威望。如青年猎手担任新首领的当夜,脑子里全是老人嘿嘿嘿的笑声;老人搬到新营地开拉奇,就预测到这里将有一场大火等。

③热爱鄂温克族,关心鄂温克族人的命运。如“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卡道布老爹闭着眼躺在那儿,一动不动。这和往常没啥两样,只是他的眼角流出了两行泪。”

7.①叙述者直接用“你”来代指“隐含读者”,增强亲近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有真实的参与感。如“你看我能干些什么”就是青年猎手在担任新首领时直接与读者的交流,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年猎手此时内心的惶恐和担心。

②便于叙述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读者对话。如“这样的事你要翻来覆去不停地琢磨”“过去这可不是一件难事,现在你要糟心了”就直接用“你”来代替“我”,自然流畅地抒发了青年猎手内心的郑重,对鄂温克族人命运的深沉的担忧。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

A.“足见营地人们对‘我’的爱戴和拥护”错误,原文中强调“这(担任家族长)是营地里的男人和女人闭着眼摸到我头上的”,并不能看出营地人们对“我”的拥护和爱戴。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为他最终实现夙愿作好了铺垫”概括错误,结合文章节选内容可知,青年猎手最终找到的开拉奇营地被大火吞灭,并非理想的营地。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当了‘新玛楞’的头一夜,耳朵里听到的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他笑的声音挺长,一遍又一遍,那笑声真像一桶凉水灌进我的耳朵里”“幸好那天早上我和卡道布老爹走了个碰面,他还像往常那样,恶狠狠地瞪着我,一声不吭地走过去了。他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听到一阵咬牙声”“看到卡道布老爹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中,可以感觉到卡道布老爹举止怪诞,性情古怪,很难接近。

从“奇怪的是他走了几步远,我的耳朵听到了一个声音,那声音说,我知道你想往玛日奇搬,是的,你是想往玛日奇搬。我知道那条小河不错,是不错,这你也知道。我转过身,瞧着卡道布老爹的背影,他好像并没说什么,可那声音是从他的脊背透过来的,那确实是他的声音”“搬到开拉奇营地的当晚……他在喊:着吧,着——吧!火——火——火!我看见你……烧红了天,我看见你……烧光了山,我看见你……烧死了人。着吧,着——吧!火——火——火……那场百年不遇的大火,是卡道布老爹在林子里喊叫的第三天着起来的”可见,卡道布老爹对于鄂温克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能立即猜到“我”想搬去哪里,能预测到新营地的大火等;他在猎手中很有威望,“我”刚当上新玛楞,时刻留意着卡道布老爹的反应,如“当了‘新玛楞’的头一夜,耳朵里听到的是卡道布老爹嘿嘿嘿的笑声……我觉得这是他特意笑给我听的,当时觉得浑身冷飕飕的,心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可当着大家的面,看到卡道布老爹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不知为什么,我顺嘴说出了开拉奇”,如果老爹的反应不对劲,“我”就会觉得心里凉飕飕的,十分不安。

从老爹“恶狠狠地瞪着我”“用他缠着血丝的眼珠盯着我”可看出,老爹对于“我”这个新玛楞决定的新牧场在哪里十分关注;老爹预料到会有大火后,“闭着眼躺在那儿,一动不动……眼角流出了两行泪”,可见他对鄂温克族的悲剧十分关心,反映出他热爱鄂温克族,关心鄂温克族人的命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人称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的第二人称有两种用途,一是指代读者,如“你看我能干些什么”,仿佛在和读者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参与思考,从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青年猎手内心的惶恐和担忧。

二是用来抒发主角内心的感情,如“这样的事你要翻来覆去不停地琢磨。过去这可不是一件难事,现在你要糟心了。林子再也不属于你了,她就像嫁出去的姑娘,她的模样还有她的心一下子全变了,变得叫你再也不敢认她了”“就等你拿出一个主意来”“这些你都要装在心里,最后亮出你的主意大家才会服气”“看你要把营地里的老老少少领到什么地方去”,此处的“你”其实就是“我”,自然地写出了主角内心对于搬营地的事的慎重认真,以及对于鄂温克族人正在渐渐失去自然家园的担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魂筑

蔡楠

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

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被炮火掀去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

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的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

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

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燕惜却流着泪嘟哝着,好什么好,这十三根铜弦还断着一根呢!

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

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

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

(有删改)

1.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不合时宜的评价,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

B.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

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击筑时不惜暴露身份,唱起了《易水歌》,因此被抓。

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作为一个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理。

C.秦始皇熏瞎燕惜眼睛,是想让他专心于音乐,因为秦始皇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爱好音乐。

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高渐离的形象特点。

4.《史记》中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以“筑”的视角叙述此事,这样的视角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1.D

2.C

3.①有政治远见。从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行为,能预知燕国不保。

②怀念故友,眷恋故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

③以死报国,刺杀秦始皇。忠于燕国,从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可看出。

4.①从人物形象上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对“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

②从主旨上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

③从表述效果上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引人入胜。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A.“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错。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

B.“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错。高渐离许久不弹筑,再次拿起时换上华服,整容净面,一方面是出于对音乐的尊重,就如古人重视祭祀,凡祭祀必沐浴斋戒;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不需要再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了。

C.“因此被抓”错。文章没有写他因此被抓,而是写“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写他准备去行刺秦王。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是想让他专心于音乐”错。结合原文“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知,秦始皇知道这是高渐离,熏瞎他的眼睛是想让他放弃报仇。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

根据原文“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可知,高渐离有政治远见,能通过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做法,预知燕国不保。

“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被炮火掀去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高渐离忘不了荆轲,忘不了燕国,“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高渐离不再弹奏筑,因为知音已逝,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可以看出高渐离与荆轲感情深厚,他始终在怀念故友,眷恋故国。

“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为了报仇,高渐离来到秦宫;果然,秦始皇被他的音乐吸引,“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高渐离最终做出了行刺秦始皇的选择,并最终为此殒命,由此可见他忠于燕国,以死报国。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叙述视角与叙述特色的能力。

作品以“筑”这一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静物“筑”开口,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塑造高渐离的形象,如写“筑”的心理和行动,“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等。这些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

“筑”作为高渐离身边的事物,不仅能看到高渐离的言行举止,还能看破高渐离迫于时势外在伪装下的真实想法,如“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正是这些内心所想,促使高渐离不断做出新的选择,使得人物的遭遇更加真实丰满。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

文章表现的虽是高渐离这一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平经历,却没有从他的视角展开描写,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筑”的视角来写,视角独特,引人入胜;且赋予“筑”以人的感情,作为高渐离最终击杀秦始皇不成含恨而去的见证,这一视角另辟蹊径,使文章充满新意。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15分)

父亲是个兵

邓一光

1945年,东北的战争态势捉摸不定,大部分大中城市落入苏军之手,少部分为抗日联军占领,楚汉两界开始频繁易主,新的军事势力迅速地渗透东北。东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最大的产粮区和军事工业所在地。

1945年11月,冀东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火力接触,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11月7日,我的父亲揣着十九旅代旅长兼山海关卫戍司令的委任状,带着几名参谋和警卫员星夜赶往山海关。在他们身后,相隔一天时间,父亲的老四十八团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山海关。同时,国民党13军石觉的部队在美式道奇十轮卡车的运载下,已抵近山海关。

裆里磨得皮开肉绽,半伏在马背上不断地摊开军用地图看,途中与国民党展开遭遇战,丢掉通讯参谋和警卫员,自己的左腿被子弹击中……

如果仅仅是上述这些小麻烦,父亲无论如何不会犯下他此生最大的一次错误。就在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的军事局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方山海关守军仅八千,面对全美式装备的三万国民党军队,无异于以卵击石。守军请求避免正面作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部队在11月14日开始不顾一切地往下撤。

所有这一切父亲都不知道。

父亲碰到第一支大逃亡的部队时简直惊呆了。父亲问:你们是哪支部队?营长喘着气抹一把汗说:十九旅四十六团X营的。父亲说:谁让你们撤下来的?营长说:还能是谁,当官的呗。父亲说:现在我命令你停止撤退,原地待命!营长说:你是谁?你凭什么命令我?营长说完,跳上马背,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快步去追自己的队伍。父亲怒气冲天,钢发乍立,一把拽出警卫员胯下的盒子枪,对准营长的坐骑就是一枪。马应声倒下,把马背上的营长摔了个老王抢瓜。父亲吼道:让你的人立刻停下来!再走一步,我打烂你的头!

父亲就这样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走出了最致命的一步,在山海关战役后被指认为独立建制思想,受到行政撤职的处理,从此一蹶不振。实际上,父亲不久就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严酷局势,并且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他完全可以让参谋长通知部队按原撤退方案进行,然后调转马头,轻轻磕一下马肚子,轻松地离开那个造成他人生误区的是非之地。从我日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来看,就父亲个人的军人生涯而言,他所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他属于那种素质和运气都不差的军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父亲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做出了坚守山海关的决定?

11月15日上午,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总指挥是名将杜聿明。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13军以整团的兵力实施强攻。守军则苦多了,没有太多的重武器,装备落后,战斗一开始就用上了全部兵力,八千男儿,各据一隅,顽强抵抗。美丽宁静的山海关被飞机炸弹、120毫米榴弹炮和82毫米坦克炮弹整整翻了一个个儿。

入夜时,进攻停止了。父亲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清点伤亡人数,清理弹药和抢修工事。父亲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抱有一丝幻想,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下山去袭击13军的一个野炮阵地,企图扰乱敌方的阵脚。父亲没有等回那个派出去的连队,山脚下密集的枪声疏落之后,父亲知道,再也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了。

16日凌晨,旅指挥所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父亲带着那个脸无血色的宣传员来往奔跑于各个阵地,父亲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父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战斗员。

事过半个世纪后,我已经知道了,就在父亲和他的八千兄弟顽强坚守山海关时,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绥中守军已经开始撤退,绥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死死守住他自己的阵地,用他军人的荣誉、信念和十九旅八千兄弟的血肉之躯。

父亲拖着他那条浮肿发亮的伤腿在战壕里移动,在战死或战伤的战士面前停下来,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们。父亲浑身浸透了鲜血,阵地上,到处都是十九旅士兵安静的尸体。

撤退的命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送到父亲手中,四边的枪声此刻已稀疏了。远处的山头用力支撑着一大片令人心怵的铁青色积雨云,天空是那种摇摇欲坠的样子,部队这个时候正在抓紧空隙补充弹药,掩埋尸体。父亲从电文纸上抬起目光,看了看面前被打废了的山海关,良久,才沙哑着喉咙对身后的参谋长吐出两个字:“执行!”

17日凌晨1时,山海关守军留下两千余具遗体,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撤离阵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1月7日”“17日凌晨1时”,这些具体时间,突显战事的紧迫性,集中表现了父亲从接受任命到撤退的紧张过程。

B.小说草蛇灰线,匠心深藏,如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其实早在开篇对东北战争态势的描写以及对东北重要性的介绍中已作了充分交代。

C.父亲在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仍决定坚守,以卵击石终遭惨败,可见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父亲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D.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味道,阴暗、压抑的景象既呼应了故事凄惨的结局,也是对父亲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2.作品题目为“父亲是个兵”,父亲这个“兵”身上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采用了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B项,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复杂,开篇有关内容只是动机之一,并未充分交代。

2.①军人的勇猛、血性:接受任命后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即使麻烦不断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面对异常强大的敌军,只要有一丝希望也意志坚定,勇敢向前。②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守卫疆土是每个军人的责任,作为东北的关口,山海关的得失对于八路军至关重要,作为山海关卫戍司令,父亲殊死守卫,不甘放弃。③武断、冒进:在碰到大逃亡的部队时没有问清情况就开始愤怒,强行制止对方撤退;在收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最终惨败。(每点2分。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特点,那么就要从人物形象的描写角度来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

3.①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作为叙事人,“我”是小说故事的讲述者,又是红二代,所叙述的情节更具可信度。②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晚辈讲长辈的故事,使得小说在父亲的战争故事之外,还增加了“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即晚辈对长辈英雄故事与成败得失的审视与评判。③便于形象塑造。用晚辈视角叙事时流露的感情和思考引导着读者认识父亲形象的丰富内涵。④产生独特艺术效果。使读者身临讲故事的现场,贴近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读者注意力。(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给满分。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虽世代相传,却鲜为人知。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以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当老孙再次见到玉碗后,顿时惊呆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朵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一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得了市民间艺术大赛手艺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拒绝了。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

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越拒绝,人家越求他。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冯淳淡淡地说:“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