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高考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

五年高考

说明:本部分包含2020—2023新高考(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七道,2022新高考Ⅱ古代诗歌阅读真题见学生用书讲解册“真题导入”第340页。

一、(2023新课标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解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解析

1.A

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美丽,但已失去了根基,只有枝头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作,要“自参”“亲炼”,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二、(2023新课标Ⅱ,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解析

1.C

2.①王国维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我”的思想情感、眼光观点等来观察事物(景物),事物(景物)上就会明显带有“我”的情感色彩、评价观点等。②从首句可知,诗人的心境是澄净、恬淡、宁静的,所以他眼中的景物都像蓬瀛仙境一样澄净、美丽,桥横水面、山寺云峰等也悠然自得。③本诗中诗人晚归,有归思之情,所以他看到的红莲婀娜多姿,似乎是在欢迎他归来。

三、(2022新高考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A

2.(6分)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四、(2021新高考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B

2.(示例1)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示例2)①第二句用“惠远”“东林”来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惠远东林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述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情绪而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五、(2021新高考Ⅱ,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解析

1.C

2.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每点3分,解析的概括性要强,若只是翻译诗句,须酌情扣分)

六、(2020新高考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述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述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述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B

2.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七、(2020新高考Ⅱ,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B

2.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经典真题回顾

2020—2023年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涵盖了咏物言志诗、酬唱赠友诗、哲理诗等题材,主观题除了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外,还涉及了比较鉴赏、赏析炼句、赏析语言特色等考点;而往年的北京卷、浙江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虽然在题型设置上与新高考有所不同,但都重视考查诗歌的意象和诗歌比较鉴赏。训练这些题目,有利于考生深入地认识各类诗歌题材的特点,熟悉古代诗歌阅读各考点的设题方式,掌握答题方法,全面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题组一全国卷组

一、(2023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解析

1.A

2.①词人展开想象:垂柳袅袅,艳影荡漾在江水中;梅花凋谢了,隐藏在枝头残雪中。寥寥数语,总体上描绘了东溪春天的美景,色彩对比鲜明。②以“春柳”“冬梅”烘托渲染了清新凄美的氛围,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友人真挚的情感。③结尾两句以景结情,以春光美景收束,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美好的春光中,以乐景写哀情,伤感中又有乐观豁达。(每条2分,其他解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2023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述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解析

1.D

2.①直抒胸臆:“看破空花尘世”“身闲心太平”等词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词人不再计较名利得失,无官一身轻,内心平静。②借事抒情:穿着蜡屐登山赏景饮酒、自由自在地行走、闲来溪边题诗等体现了词人身心的闲适。③融情于景:细雨初晴,烟雨蒙蒙外听到菱歌之声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幽的氛围,衬托了词人内心的闲适。(每条2分,任意答出三条即可,其他解析,酌情给分)

三、(2022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A

2.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四、(2022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A

2.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五、(2021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趣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六、(2021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D

2.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每点3分)

七、(2020全国Ⅰ,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述的思想感情。(6分)

解析

1.A

2.①表述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述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每点3分)

八、(2020全国Ⅱ,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解析

1.B

2.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3分)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3分)

九、(2020全国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每点3分)

题组二地方卷组

一、(2022北京,11—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12分)

病柏①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出非不得地③,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④,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⑤,浩荡难倚赖。

[注]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长。④鸱鸮:猫头鹰。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述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述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6分)

解析

1.C

2.B

3.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述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二、(2022浙江,19—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8分)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和,寄寓鉴戒之意。(2分)

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

解析

1.勤政楼千秋节(每空1分)

2.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述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3分)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3分)

三、(2019北京,13—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解析

1.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三年模拟

A组基础题组

一、(2023云南、吉林、黑龙江、安徽四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9分)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②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2.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①暮春时节,风雨连绵,诗人游园所见应是桃李凋谢,满地落红,但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②诗中展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有随缘自适的气度和顺其自然的心境。(每点3分,第①点概括诗歌大意,第②点总结诗人的人生态度)

二、(2023江苏南京、盐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春归①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诗人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

B.“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状。

C.诗人“醒复醉”,与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同样表现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

D.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

2.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1)欣赏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2)倚杖看石,倾壶就沙,借酒解愁;(3)“吾生亦有涯”用典,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述随遇而安的思想;(4)故作达观,以“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

三、(2023河北邯郸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①杜诗运用了白描和比喻手法,运用白描勾勒出了鹭鸶“雪衣公子”的形象,还把落在树上的一群鹭鸶比作一树梨花,突出了鹭鸶的洁白和美丽。

②罗诗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鹭鸶虽有“素白”的外表,却有“羡鱼”的内心,突出了鹭鸶的庸俗和道貌岸然。

四、(2022广东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述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B

2.①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②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的好感。③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

五、(202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述的思想感情。(6分)

解析

1.D

2.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化,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B组提升题组

一、(2023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本题第2小题,以《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黛玉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为设题情境。审题、答题都有一定的难度。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维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6分)

解析

1.C

2.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述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

二、(2023安徽蚌埠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本题第2小题,考查诗句的言外之意,需要联系一定古代文化知识,对诗歌意旨进行深层挖掘,有一定的难度。

猛虎行

高启

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燑燑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着意描写山中寒风阵阵,乌鹊悲啼,为猛虎的出现蓄势,烘托出猛虎的森然可怖。

B.“燑燑”,火光明亮的样子,诗中指猛虎的目光像火一样明亮,突出了猛虎的贪婪凶狠。

C.第四句写将军一见到猛虎就大惊失色,以致惊掉了手中的弓箭,侧面表现出老虎的威猛。

D.猛虎出行,人已先知,山中百姓提前做好防护,日落前收回牲畜,就可以避免被猛虎侵扰。

2.有人评价第七句“虽曰可喜,然多可悲,意在言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作简要说明。(6分)

解析

1.D

2.同意。(1分)诗歌表面上写猛虎只在深山横行值得庆幸,但暗指深山之外有比猛虎更可怕的东西,(2分)借以批判当时苛政无处不在,表现出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无道统治者的憎恨,(3分)因而足见可喜之外多可悲。

三、(2023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本题第2小题设问较新颖,体现了“教考衔接”。学生不仅需要联系教材中词人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来判断,还需要调动所积累的与词人相关的文学常识来判断。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前三句点明了环境和天气。庭院萧条,重门紧闭,兼以细雨斜风,引发了词人心中的惆怅。

B.“征鸿过尽”是虚写,使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词人欲向丈夫诉说相思而信使难逢,点出词人愁绪的由来。

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新长的桐叶引发了游人的喜悦,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悲凉。

D.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2.通过与南渡后的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请你判断: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从词的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理由。(6分)

解析

1.C

2.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①从内容来看,《声声慢》(寻寻觅觅)选用凋谢黄花、雨中梧桐等意象,极力营造凄凉哀伤的氛围;而本词中“宠柳娇花”“新桐”都是清丽明快的意象。(或“重门、垂帘、玉阑干可看出较为富裕的生活状态”“慵倚阑干、被冷香销的描写可看出是年轻女子”等)

②从情感来看,本词与《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了孤独寂寞之情,但《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而本词还有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四、(2023山东临沂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本题第2小题考查课外古诗的比较鉴赏,其中苏诗表述的情感较难把握。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

苏轼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钅工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

张耒③

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②钅工:油灯。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耒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C

2.①苏诗写诗人在清幽的佛寺静卧,拨火听雨,冷暖对照,透露出恬然安适的心境,表现了超脱宁静的情怀;②张诗写诗人羁旅他乡,道中遇雨被阻小店,寒夜难眠,卧听雨声,表现出漂泊中的悲凄与孤独。

五、(2022河北保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9分)

本题选用清朝林则徐的诗,在选材上有所突破。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试题的综合性强,“高壮”的艺术风格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增加了审题解题的难度。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①

林则徐

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感慨万千,写下此诗。②严关:指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接,城墙绵亘,似乎压低了陇上层云。

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写大漠苍茫,条件艰苦。

D.尾联用“崤函之固”来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雄伟、险奇。

2.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这首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里。(6分)

解析

1.C

2.①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