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上海专用)_第1页
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上海专用)_第2页
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上海专用)_第3页
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上海专用)_第4页
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上海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名著综合练习之《经典常谈》1.(2023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和《经典常谈》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根据造字法可知,汉字“鱼”“口”“手”“田”等都是形声字。C.书中讲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的是《礼记》。D.《春秋》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鱼”“口”“手”“田”等都是象形字。故选B。(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今年四月,××学校举行“读经典、学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2.任务一: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②3.任务二:八2班的小张同学对《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很感兴趣,知道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想用造字法来探究字义。请你参考“武”的例子和他一起探究“孝”这个字。例:“武”是会意字,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武器的“戈”,下面是表示脚趾的“止”,它的含义是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敢、英勇。“孝”是字,字形结构:,它的含义是。【提示:“孝”与“老”“孕”有关。】【答案】2.①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②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3.“孝”是会意字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老人的“耂”,下面是表示孩子的“子”。它的含义是儿孙搀扶老人(或服从和侍奉老人长辈,或即为孝顺)【解析】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题干要求,要仿照示例,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①根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原义“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可知,这句话从教育意义方面,应从做人做事上谈起,是教育我们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不能半途而废。②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可知,这句话从教育意义方面,应从做人上谈起,“他山之石”既“别人或指别人的意见”,“攻玉”即“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是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3.本题考查探究字义。根据提示:“孝”与“老”“孕”有关。结合“孝”的字形为上下结构,上面“耂”与老人有关,下面“子”与孩子有关,上下结构合在一起表示后辈人要侍奉老人,要将老人放在自己之上,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尽心尽力地奉养老人。“孝”符合合成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的规则,故属于会意字。4.(2023下·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圆豆同学推荐大家采用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并请你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任务一:学完教材中《诗经》二首以后,小九同学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向她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任务二:橙子同学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1)根据上述“方法提要”,请推测圆豆推荐大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2)任务一:(3)任务二:()【答案】(1)选择性阅读(答案不固定,意对即可)(2)任务一:《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三点中解释其中一点即可给分)(3)任务二:D【详解】(1)考查阅读方法。根据“方法提要”中的“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可知,圆豆推荐大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2)考查名著阅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比就是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3)考查名著内容。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辞赋第十一》。故选D。1.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C.《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部伟大的工具书。其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这“六书”是由许慎创造。D.“赋、比、兴”是前人概括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2.下面各句出自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B.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C.《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前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D.《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3.为了方便同学们借阅图书,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白话典范 D.山水名文4.下列对《经典常谈》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B.“三礼”是指现存最古的三部礼书,即《仪礼》《礼记》《周礼》。C.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并常常都是隐蔽的。人能看得到的是阳,看不见的是阴。D.孔子说“中庸”之“中”即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周易》之“中”是度的问题。5.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一人。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6.根据《经典常谈》,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书目主要内容《说文解字》________《战国策》________①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②作者早年游历各地,搜得大量史料。后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这部纪传体通史。③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④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A.①

② B.①

④ C.③

② D.③

④7.选出对《经典常谈》表述有误的一项(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C.《史记》作者左丘明,字子长。他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D.墨家的创始者是墨翟。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而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8.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B.《经典常谈》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被筑路工人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英雄形象,赞扬了保尔个人主义的革命理想和精神。9.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朱熹将《大学》《中庸》《礼记》《孟子》合并为“四书”,后又将其列入“十三经”。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D.儒家所说的“礼”就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10.关于《经典常谈》的概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B.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和近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C.作者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D.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等情况。11.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对人格和个性的勉励。B.朱自清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这让作者对中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有了更深的了解,为《经典常谈》一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相仿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书籍。D.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关古典书籍的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12.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13.下在关于《诸子第十》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B.《婴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C.老子以为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D.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材料一】①孔子名丘,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自己做了一个儒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②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儒家。所谓旧文化、旧制度,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孔子相信是文王、周公创造的。继续文王、周公的事业,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他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述的,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③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孔子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君没有君道,臣没有臣道,父没有父道,子没有子道,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天下自然乱了。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他是给封建制度找了一个理论的根据。这个正名主义,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他所谓“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就是理论化旧文化、旧制度,要将那些维持下去。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便在这里。④孔子以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孟子名轲,邹人;荀子名况,赵人。这两位大师代表儒家的两派。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但更进一步的加以理论化和理想化。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这却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了。和王政相对的是霸政。霸主的种种制作设施,有时也似乎为民,其实不过是达到好名好利好尊荣的手段罢了。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积久了,习惯自然,再加上专一的工夫,可以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为的。孟子反对功利,他却注重它。他论王霸的分别,也从功利着眼。孟子注重圣王的道德,他却注重圣王的威权。他说生民之初,纵欲相争,乱得一团糟;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礼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作用便在明分;乐是调和情感的,作用便在息争。他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材料二】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作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瑁,被放了出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胡适《白话文学史》),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孔子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B.孔子的政治学说给封建制度找了一个理论的根据。C.杜甫,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D.李白的诗只用来写自己,杜甫的诗则全部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15.下列说法有误的选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儒学三大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B.孔子,春秋时期齐国人。他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并将自己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C.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因为他的诗歌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D.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到了唐代,名家辈出,如“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16.【材料一】列出了孔子的开创性做法,请概括梳理。17.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选自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经典”?1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1)这段通俗浅显的文字,出自为中学生撰写的《》。(2)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部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3)轻轻地翻开《史记》,蕴藏的是厚重的历史:静静地吟诵《诗经》,饱含的是真挚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请结合你阅读这部作品的体验,谈谈你的收获。19.如果让你在《经典常谈》这本书中选择一篇经典诗文与同学分享,你会从哪一个篇目里挑选呢?为什么?20.在班级“读名篇·传经典”读书活动中,同学们选择的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朗读的诗文节选《经典常谈》篇目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①(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②A.《诗》第十二

B.《尚书》第三

C.《诗经》第四

D.《战国策》第八21.【材料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材料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1)【材料一】中的“他”是。(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22.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完成文后任务。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2)品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3)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创作的一本字书。这本书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对每个字的意思进行解说;它也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B.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戴圣编辑的《小戴记》。“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可实施的;也有理想的,如《大道之行也》。C.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拥护旧文化、旧制度的是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提倡顺其自然的是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D.李白用诗来书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书写那个大时代。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用乐府的精神描写社会生活,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如“三吏”“三别”等。23.《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24.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经典常谈》目录序/001说文解字第一/004周易第二/011尚书第三/018诗经第四/025三礼第五/032春秋三传第六/037四书第七/042战国策第八/047史记汉书第九/051诸子第十/073辞赋第十一/073诗第十二/080文第十三/091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任务一:请你在《经典常谈》目录页面补写出作者姓名是。(2)任务二:“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这段话节选自《经典常谈》,请对照阅读《式微》,说说《式微》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式微》,你会选择《经典常谈》中的哪部分内容进行对照阅读?请写出“目录”中的章节名。(3)任务三:请你为《经典常谈》写一段推荐语,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25.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③26.阅读名著文段,回答以下问题。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的《经典常谈》。该书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史记》等经典著作。(2)以上文段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27.为贯彻“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理念,节约纸张,学校举行线上名著阅读比赛,请你参加,完成各题。(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的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2)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如图所示)。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你帮他完成。A:(性格特征)B:(人名)C:细节①细节②28.班级里举办以“了解经典常识,开阔知识视野”为主题的读书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写推荐语。读书会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这本书,请围绕作者、作品内容、作品风格三方面写一段推荐语。(2)盘点名著。在读书会上,你还要与同学分享“盘点《经典常谈》”,表格中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目录分类内容精要《说文解字》第一文字学“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日”“月”两字运用了这种造字法。《四书》第七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其中,《论语》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史记》《汉书》第九《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写《史记》是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反驳观点。读书会上,有同学就“中学生该怎样阅读经典”这个议题表达如下看法,你需要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阅读经典应该“观其大略”。首先,观其大略,才能利用有限时间涉猎更多的经典,开阔知识视野;其次,中学生又不是专家,对经典有所了解即可,没必要咬文爵字,过分深究。所以,泛读经典,效益最高。29.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指六种造字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B.《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C.《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D.汉代所见的“记”流传至今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30.《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和。3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33.完成下列小题。(1)《经典常谈》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2)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①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注释】①筌,quán,捕鱼的竹器。34.八年级(3)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名著,下面是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三是“①________”,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②________”,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声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1)根据原著,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造字法的名称。(2)上文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请简要概括《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35.班级开展“《经典常谈》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问题。经典呈现问题探究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该文段选自《经典常谈》中的《》(填篇名)这一篇。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他却将玉比人,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③“断章取义”原指不顾原意而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段中孔子却“断章取义”、“将玉比人”。你是怎么理解的?36.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边阅读《经典常谈》,一边进行知识整理和心得总结,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笔记的撰写。(1)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意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②①②37.下面是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的目录节选,请根据兴趣,任选其中的一篇,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原因。《经典常谈》目录(节选)《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38.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下面问题。(1)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说说你的理由。(2)小记者:《经典常谈》里不见得所有篇目我们都有兴趣,若进行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后面的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没有书,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口口传唱。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39.概括歌谣的特点。40.《蒹葭》是歌谣还是诗?为什么呢?4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甲】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jìng胜。【乙】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bèi,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行不bèi()

jìng()胜

劲()儿(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酬神作乐”不同的是(

)A.众人修饰 B.一唱众和 C.回肠荡气 D.消愁解闷(3)上面文段出自(人名)《经典常谈》的第四篇,该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4)歌谣为什么说是“多人的智慧”?结合文段阐明原因。42.完成小题。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域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1)《江雪》的体裁是(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2)《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3.《诗经》的原名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诗经》和《诗三百》?请简要回答。44.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请结合教材中《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45.老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经典常谈》昵?小宇:我们可以结合平时所学,选择性阅读相关内容。比如学习《蒹葭》时可以读读《经典常谈》中的(1)《》这一篇目。还可以根据兴趣或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对汉字文化感兴趣,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2)《》这一篇目。老师:我们现在想选择杜甫诗歌编辑成集,现在可以根据《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这一篇来确定主题方向。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呢?PPT: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小文:依据PPT展示的这段论述,我们可以将杜甫诗集的主题确定为(3),比如(4)。(以《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例,说明理由)。小宇:我明自了,学习《经典常谈》可以了解经典内容,可以了解一个作者的风格特点,还可以了解一个文体的发展脉络。归纳这些内容,利于我们系统学习经典。4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你对《经典常谈》的阅读经验,回答问题。《经典常谈》中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以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为例,简简单单一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通过对周亚夫的和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一位的“真将军”形象。让我们时隔千年,仍能透过他的文字瞻望到先贤风采。47.阅读明智,追逐梦想。下面是小明同学分享的名著中的精彩笔墨和他的阅读心得。请你将“心得”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阅读: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婉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心得:这段文字选自文学大家(人名)的《》,这部名著有许多生动精彩的笔墨,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学校举行“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积极参与。【知识竞答】4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朱自清先生是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编撰《经典常谈》的,他“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B.《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转注、假借属于用字法。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如旗、萌、植等。C.《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D.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启发和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保尔因偷了德国上尉的手枪被捕入狱后,朱赫来将他营救了出来。E.保尔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决定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重新参加战斗。在母亲和“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下,最终成功创作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笔记展览】49.在参展的优秀读书笔记中,几乎每个同学都摘抄了下面这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在什么情况下的内心独白?请你结合保尔的人生经历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话剧排演】50.班级拟将下面这段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参加学校比赛,小语同学认为这一情节带有负能量,有损保尔的英雄形象,反对排演这一情节,请你帮助说服他。现在,他的身体垮了,永远失去了归队的希望,他应该如何处置他自己呢?他已经逼得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等待他的必将是更加可怕的未来。那么怎么办才好呢?这道未解的难题摆在他面前,犹如一个恐怖的黑洞。既然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以往既然能够生活得不错,那么今天也应当能适时地结束生命。谁能责备一个不愿意做垂死挣扎的战士呢?保尔的手在口袋里摸到了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头习惯性地攥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保尔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盖上,恶狠狠地骂起来:“老兄,这不过是虚假的英勇行为!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冲着自己开一枪。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办法。活得艰难,就自杀。对于胆小鬼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冲破这个铁环呢?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沦斯基城下,是如何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克服千难万险,最终攻克了那座城市的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保尔站起来,朝大路走去……小语,51.《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D四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经典与观点经典观点《尚书》①《汉书》②《左传》③《离骚》④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史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D.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52.请概括原始歌谣的用途(每点不超过4个字)。53.如何理解“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54.《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面貌。请填空或回答问题。(1)阅读了《经典常谈》,知道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为。(2)判断正误。“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十五国风”。()55.请你举例谈谈如何对《经典常谈》进行选择性阅读。5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_______》,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______》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1)这段文字节选自的《》。(2)将文中空缺处的内容(两处均为同一部作品)补写出来。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57.下面是“莫”的几种字体,根据文段指出字体为隶书的一个,并推知其本义。隶书是(填序号),“莫”的本义是58.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用比、兴手法,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C.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要对全书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D.某同学如果想了解自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可以建议他先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诸子>第十》。59.阅读下面语段,结合名著阅读的经验,完成下面问题。作者在《经典常谈》这部书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①,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注】①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1)《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请选择你对《经典常谈》中最感兴趣的一篇并写出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80字左右)。(2)作者的这个比喻:“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意义?60.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1)以上文段出自所著《经典常谈》。本文段选自其第四章——。(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61.洋湖中学八(12)班举行“《经典常谈》大家读”交流会,请你替语文课代表陶子结合本书内容向同学们推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并说说推荐的理由。(150字左右)62.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请谈一谈你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6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功课。这些是从前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的,他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造了所谓儒家。(1)这段文字选自名著《》,作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概括文段内容,选文中提及“他”的贡献有和(2)下列关于名著及其文本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书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B.该书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C.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认为“经书都是圣人所作”,推崇“尊经”“崇古”,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精神。D.作者说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64.2023年春季,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进入我们的教材,大家运用选择性阅读等方法对经典进行学习。现在,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吧。(1)朱自清谦称《经典常谈》中“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其实,选择什么样的说法介绍给读者,也能显示出作者的学术眼光与功底。请选择你所研读的《经典常谈》中的一篇,向同学们介绍你研读经典所生发的观点、心得、见解和体会。(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读了《经典常谈》,你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认识?请结合自身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65.请结合下面的语段,简要谈谈《左传》在文学创作上的得与失。晋范宁作《縠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这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所以《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6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左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1)以上选段出自(人名)所著的《经典常谈》。(2)根据范宁《谷梁传序》的评论,概括左丘明的写作特点。6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经典常谈》全书共_________________篇,这部作品的作者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_________________。A.10

考学 B.11

鉴别 C.12

玄谈 D.13

文化68.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为旺盛的阶段,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一书,说说中学生阅读古代经典有哪些意义。69.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段一】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文段二】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文段三】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乐工)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乐工的老板叫太师……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1)以上材料选自《》,作者。(2)请简述“歌谣”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70.学习完《经典常谈》,班级举办读书分享会,你们小组分到了《〈史记〉(汉书)第九》一章。分享会上,请你向大家简要介绍《汉书》这一部国学经典。71.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全书共篇。梳理了包括、、、诗经、三礼、春秋三转、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2)《经典常谈》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篇做简要分享。72.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滋养精神。阅读《经典常谈》,完成下面的问题。(1)填写下面的空白。文学大家(作者名)为我们中学生撰写了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主要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2)请你说说《经典常谈》的作者写这一部书的目的是什么。73.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1)小语想要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他可以选择阅读的是《》;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他可以从《》读起。(2)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简要阐述《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7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1)相传中国文字的创造者是;许慎编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2)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75.在读完《经典常谈》后,小华有个疑惑:科举时代,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请你帮他解答。76.古典文学研究家钱伯城评价《经典常谈》:“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对此评价,请你联系整本书内容谈谈感受或启示。77.如果朱自清先生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你想针对《经典常谈》对他进行采访,请将下面的采访提纲填写完整。采访时间2023年4月5日上午10:00采访地点学校多功能会客厅采访对象朱自清采访对象身份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采访目的采访问题答案汇总小贴士:所提问题要具体,要有针对性【甲】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②“人都到那里去了?!”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借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⑤“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⑥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乙】《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有人说,孔子删《书》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7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B.【甲】文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C.【乙】文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D.【乙】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使用文言文精练的典范。79.【甲】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出自【乙】文中谈论到的《》一书,此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80.【甲】文中讲述先生教学生读经典古书,【乙】文中谈论古代经典丛书发展。请联系【甲】【乙】全文,谈谈文中对“经典古书”各持有怎样的态度。81.请阅读下面文字,说说歌谣与诗的不同之处。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经典常谈》)82.请结合名著《经典常谈》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2)小明最近对古籍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选哪本比较好。作为他的朋友,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古籍的阐述,从《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中任意挑选一本古籍推荐给他,你会跟他怎样说?请把你的推荐语写在下面吧!83.《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请结合书中内容,举例说明。84.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和。(2)简述《经典常谈》中《尚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85.如果让你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你会怎么说?①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书,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②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③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④这部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86.这几段文字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著作《》。由这几段提示性文字可知,这部书是《》。朱自清先生,字,号秋实。八年级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先生的代表作《》。87.阅读《<诗经>第四》后,请在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已有文字,也有唱的歌谣,但没有写的诗。B.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和乐歌都是随着乐器唱。C.徒歌没有节奏,手舞脚蹈不是帮助节奏的;乐歌是有节奏的。D.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88.西汉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请你简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前因后果。89.按要求完成题目。(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经典“谈”经典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②《》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③《》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④《》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2)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同学:①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同学:②90.朗诵会上,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文段,小语发现这些文段出自的著作《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及。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国学经典著作和文段相符。国学经典著作文段①文段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文段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A.《诗经》

B.《尚书》

C.《离骚》

D.《史记》91.班级开展“读经典,悟常谈”专题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谈经典《经典常谈》作者是,共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2)【任务二】谈经典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一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92.《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93.运用你积累的知识,完成填空。《经典常谈》是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94.《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学者(人名)所著的传统经典普及读物,共十三篇,内容涵盖了古代典籍的几大主要门类。其中谈到《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创造了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即“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根据此理论,“梨”采用的造字方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