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4课时 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_第1页
第31-34课时 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_第2页
第31-34课时 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_第3页
第31-34课时 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_第4页
第31-34课时 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因素、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考点一知识整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地形人类活动影响力渐弱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热带温带寒带)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主要影响降水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地形地势不对。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的迎风坡多为东南坡,但并不是所有山地东南坡都是迎风坡,例如在西北地区,天山的北坡为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比南坡多有同学认为我国山脉的迎风坡都是山地的东南坡,对不对?为什么?方法技巧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季风等,即大气环流的不同。(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解题探究题组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B解析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正确。答案B题组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据图2分析,形成Q城与B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两城市的经纬度判断B城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Q城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故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题组三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综合影响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西海岸,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应属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沿岸势力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答案①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②(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③(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考点二知识整合020406080103050709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夏季多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少雨且集中于夏季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全年少雨全年少雨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全球气候理想分布图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描述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常见句式全年{气温}{降水}①夏季{气温}{降水}冬季{气温}{降水}②全年{气温},夏季{降水}③冬冷夏热,全年少雨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13种)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地形高山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受地形影响全年高寒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图册41页)1234567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对流作用弱,降水少。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23456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常见气候类型快速判断终年皆高温:>15℃冷季最低温:0℃<T<15℃冷季最低温:<0

℃全年多雨降雨特别均匀,但年雨量较小雨热同期雨热不同期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原/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十二字方针:确定南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依据数据指标判断气候(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mm~50mm为少雨,50mm~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图形突破读图方法图形等降水量线图1.宏观看趋势(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3)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2.微观看特殊(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2)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3)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读图训练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2题。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A.400 B.550C.600 D.720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DC图形等温线图1陆南、7陆北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2题。1.(2013课标Ⅱ,6,4分)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2.(2013课标Ⅱ,7,4分)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CA读图训练图形常见气候类型图

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题。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甲图显示为西北风;乙图显示风由中心吹向四周,说明该处为高压中心;依据题意,不同季节分别受西风和高压控制,可能是地中海气候。A主观题型题型二气候特征类答题模板题型二气候特征类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降水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光照①光照的强弱;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较弱);光照充足(不足)尝试应用1.(2011·上海地理)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A地B地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答案

A地B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2.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解析答案解析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均温年较差小;从图中降水柱状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600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干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C);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全球气候变化考点三知识整合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在冷热干湿不断地交替变冷变暖都是正常的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太阳辐射吸收散射大气反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逸出逸出(大气辐射)返回地面(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温室效应原理:温室气体(CO2、H2O、CH4等)阻止地面辐射热透过大气层来源:燃烧化石燃料、生产生活排放加剧:森林、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

带来影响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整个

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减排吸收适应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的变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气候变暖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气候变化除了冷暖变化外,还有干湿变化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不认可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大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全球变暖会给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解题探究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解析答案(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解析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答案A解析答案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C题组二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解析答案3.(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答案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答案B练出高分右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解析甲是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mm,年降水量大于400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D解析答案模拟题组123456789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洋流

D.人类活动解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B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甲图显示为西北风;乙图显示风由中心吹向四周,说明该处为高压中心;依据题意,不同季节分别受西风和高压控制,可能是地中海气候。A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4~5题。4.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解析从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可以看出,雨热不同期是其主要特征,同时气温最低月均温高于0℃,属于地中海气候。答案B模拟题组1234567895.甲、乙两地气温数值大小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地分别属于南北半球,纬度基本相同,但海拔有较大差异,则可排除纬度,确定地形;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沿岸有寒流经过。答案A模拟题组123456789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据表回答6~7题。城市位置海拔/m月份1月4月7月10月12月年平均A城37°47′N16气温10.413.214.916.311.413.8122°25′W降水116114023108529B城33°39′N308气温7.116.12617.16.716.484°25′W降水113114120621111197模拟题组1234567896.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城市位置海拔/m月份1月4月7月10月12月年平均A城37°47′N16气温10.413.214.916.311.413.8122°25′W降水116114023108529B城33°39′N308气温7.116.12617.16.716.484°25′W降水113114120621111197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解析表中A城降水数据显示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影响。答案A模拟题组1234567897.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大气环流C.洋流

D.纬度位置城市位置海拔/m月份1月4月7月10月12月年平均A城37°47′N16气温10.413.214.916.311.413.8122°25′W降水116114023108529B城33°39′N308气温7.116.12617.16.716.484°25′W降水113114120621111197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解析表中数据显示B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答案B模拟题组123456789研究发现,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暖期利于耕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读“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回答第8题。模拟题组1234567898.根据图文信息,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区扩大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模拟题组123456789解析答案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温度较高,利于农业发展,北方农耕区扩大。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唐朝初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升高,河西走廊地区冰雪融化量大,绿洲农业发展迅速。明清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负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下降,黄河流域适合种植水稻的面积减小。答案D模拟题组123456789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非洲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甲地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1月7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模拟题组123456789(1)描述甲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

1月7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答案特点:终年温和,温差小。原因:纬度低,海拔较高。模拟题组123456789答案(2)分析本区7月风向的形成原因,并说出该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1月7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答案原因: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影响: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或偏转后变成西南风,从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