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试

语文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美国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的正确书名,事实上应该是《西方古今数学思想》。在全书中,只有介绍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第9章才涉及到非希腊传统的东方数学。尽管如此,在该章之首却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在数学史上,希腊人的后继者是印度人,虽然印度的数学只是在受到希腊数学成就的影响后才颇为可观。”

只要对中国的传统数学略有所知,即知此语之谬。作为一名中国的数学工,首先应对自己的数学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为此,必须首先对成书于公元1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与成书于公元3世纪的《刘徽注》有确切的了解。

数系统的每一步完善都是数学进展的重要标志。无理数的发现,曾在西方引起了数学危机。但是负数概念与完整的实数系统在西方很晚才得到确认。克菜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中曾经说过:“负数虽然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欧洲,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它们是数。”“数学史上最使人惊奇的事实之一,是欧洲实数系的逻辑基础竟迟至19世纪后叶才建立起来。在那以前,即使正负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最简单性质也没有成逻辑地建立,连这些数的定义也还没有。”

然而在我国,至迟在《九章算术》中,就已记载着有理数与正负数的各种运算规则。不仅如此,对于古代希腊认为迷惑不可理解的开根不尽之数(无理数),在《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中直截了当地“以面命之”,给出了独立成数的定义与某些运算法则。事实上,通过这种不尽小数的引入,以及开方与圆周率的极限计算,《九章算术》与《刘徽注》实际上已完成了整个实数系统。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成。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是形影不离并肩地发展着的。但在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里,几何学则独立于数量关系而以单纯研究空间形式的格局发展着。

希腊传统的这种排斥数量关系于几何之外的研究方式可能给数学包括几何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欧洲长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数学的发展陷于停顿,几何也是如此。笔者怀疑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那种单纯依靠艰涩而迁曲之形式进行的推理方式,正是造成这种停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论笔者的怀疑有多少真实性,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世纪时的阿拉伯世界——无疑是由于东方的影响——已经充分掌握了当时数量关系方面的许多知识与方法,当然可能还有不少自己的创造。通过回教、蒙古与土耳其的西侵以及十字军的东征,这种知识与方法传入了欧洲,前面所说负数的传入正是其中之一。这种传入无疑促成了中世纪以后欧洲以数量关系为主而与欧几里得传统大相径庭的种种发明创造。

与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相异,我国的传统数学在研究空间形式时着重于可以通过数量来表述那种属性,几何问题往往归结为代数问题来处理解决。面积、体积与圆周率的计算导致无理数概念的引入,相当于“卡瓦列利原理”的“刘祖原理”的发现以及极限方法的创立。把几何问题化为代数问题的做法,则导致方程、天元等概念的引入,多项式运算与消元方法的建立以及各种方程的系统解法;并使几何代数化有途可循,有法可依。17世纪笛卡尔解答几何的发明,正是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与方法在几百年停顿后的重现与继续。

笔者曾在多种场合,指出我国的传统数学有它自己的体系与形式,有着它自身的发展途径与独到的思想体系。我国的古代数学基本上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概念与方法,并上升到一般性原理,进一步应用于多种多样的不同问题,由于形形色色的问题往往归结为方程求解,因而方程求解就成为中国传统数学自《九章算术》以来发展中的一条主线。我国传统数学在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主旨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以机械化为其特色的算法体系,而《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是这一机械化体系的代表作。这与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作的西方数学之以定理求证为中心的公理化体系可谓东西辉映。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深刻影响了数学的历史进程。

研究《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不仅对于数学的历史,即使对于数学的现状,也可提高认识。

肇始于我国的这种数学机械化体系,在经过明代以来几百年的相对消沉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已越来越为数学家所认识与重视。《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所贯穿的机械化思想,对数学的现状正在发挥它日益显著的影响。它在进入21世纪后在数学中的地位,也几乎可以预卜。

总之,要预见数学的将来,就不能不研究《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功绩,也不能不正视正在崭露头角的这种思想对数学现状的影响。

(摘编自吴文俊《关于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虽然也涉及了非西方传统的印度数学,但是仍然认为印度数学是受到西方数学成果的影响才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的。

B.欧洲16、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负数是数,且实数系的逻辑基础直到19世纪才建立起来,而中国数学家最晚到公元3世纪就已完成了数系统。

C.欧几里得的艰涩推理方式是造成欧洲中世纪数学发展停顿原因之一的结论不好确定,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后来西方几何的进步受到了东方的积极影响。

D.虽然诞生于我国并影响了数学史进程的数学机械化思想后来经历了几百年的相对消沉,但是计算机的出现又提高了当代数学家对这一思想的重视程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缺乏客观认知,这可能也与中国数学家对自己的数学历史认识不够深刻、对相关著作宣传介绍力度不够有关系。

B.负数“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欧洲”,但这并不能证明欧洲数学家关于负数的认知和运用没有受到以《九章算术》和《刘徽注》为代表的中国数学著作的间接影响。

C.中国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形影不离、并肩发展;但在希腊传统里,几何则独立于数量关系而发展:这说明古希腊的数学至少在几何领域是落后于古代中国的。

D.从本文对《九章算术》的介绍来看,中国古人研究数学自有一套别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它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或许对现代科学更好地走向未来有所裨益。

3.下列选项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篇,论证语言就表现出严谨的风格,“尽管如此”“至迟”等用词体现出其论证的谨慎,而“略有”又体现了高度的自信。

B.文章第3到7段,针对克莱因的观点,主要从中国古代数学对实数系统的完善、对西方几何发展的影响两个角度展开驳斥,论证有力。

C.第8段开头使用道理论证,对《九章算术》的数学方法与规律进行了归纳概括。后又就其与西方公理化演绎体系的优劣作了对比论证。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但整体来看,丰富的事实论证是所有论证的基础,这彰显了作为科学工重视实证的科学态度。

4.小刚同学不了解“数学机械化体系”,假如让你对这一概念作介绍,请列出要点。(4分)

5.有读者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驳斥克莱因的观点。”假如让你对该读者的看法予以批驳,请列出批驳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嫂沈从文

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

王嫂在这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毛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因为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腹痛就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她相信八字。

说起女儿死去情形时,她说:“他们忙着收麦子,大麦稞麦,用车子装满一车一车马拖着走,下田去了。我女儿要喝水,喝不到,把水缸脚脚喝下肚,可怜,她嚷痛也痛,就死了!死了她男人哭,不许棺材抬出门。自己可要去做壮丁,抽签到头上,过盘龙寺当兵去!生死有命。”说的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下半天是她洗衣的时间,天气好时,王嫂更忙。院子中有两大盆待洗的衣服:老先生的,先生的,太太的,小姐的,学生的,小娃子的,还加上自己在茶业局作小勤务十二岁小儿子的。衣服虽不少,她倒不慌不忙的做去。事情永远作不完,可并不使她懊恼。一面搓衣一面间或还用本地调子唱唱歌,喉咙窄,声调十分悦耳。①偶然为主人听到时,要她好好唱下去,就觉得害臊,把个脸羞得红红的,决不再开口。唱歌的用意只在自己听听,为自己催眠,凭歌声引带自己到一个光明梦境里去。

她目下有十二块钱一个月,儿子却有十五块,两人赚的钱都没有用处,积聚一年可捎回乡下去买一亩二分田地。仗打下去,米粮贵,一点收入少虽少,利上翻利,五年不动用,会有多少!再过八年儿子长大了,所长保举他进军官学校,接一房新媳妇,陪嫁多的不要,只要有三五亩地,一头水牯牛。

三月后天气转好,镇日长晴,城区经常有空袭警报。飞机来到她头上也不怕。为什么不怕?孔子遗教在这颗简单的心上有了影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还记起一个故事,“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数的八方有路难逃,不在劫数的,坐下来判官不收你。”②两句简单话语和一个简单故事,稳定了这个简单的心。

一个客人向她说笑:“王嫂,你看见了日本飞机?”

“二十七架,高也高!哪,那边高射炮蓬蓬的响了,那边机关枪咯咯响了,亭通,兵通,飞机场炸了。我不躲,我不怕的。”

“真不怕吗?炸弹有水缸大,这房子经不起!”

“要炸让它炸,生死有命。”

第二天到了下午,天气还是很好,并无警报,到两点左右,③小狗忽然狂吠起来。原来那个在茶业局当差的小儿子来了。

小孩子脸黑黑的,裤子已破裂,要他母亲给缝补缝补。

“昨天警报你在哪里?”

孩子说:“我在河甸营。”

这一来王嫂呆住了。“你怎么到飞机场去。日本飞机不是把河甸营炸平了吗?炸死好多好多人。你去看热闹!有什么好看的!”

“我有事去。飞机来了,丢下十二个炸弹,三个燃烧弹,房子烧了,倒了,我前前后后是人手人脚,有三匹马也炸个碎烂。机关枪答答答答乱打。最后我也死了,土把我埋了。有人摸我心子,还有一点气,汽车装我到甘美医院……”

孩子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毫不觉得可怕,也毫不觉得这次经验有何得意处。坐在他母亲洗衣盆边,裤子破了一个大裂口,把手抹抹,瘦瘦的腿子全裸露出来了。王嫂声哑了,“咦,咦,咦,你不炸死!你看到死人?看到房子倒了烧起来?你看到人手人脚朝天上飞?人家抬你到医院去,九点钟才醒。回去主人骂不骂你?来,我看看你裤子!”

小孩子走到她身边去,她把破裤子一拉,在孩子精光光的瘦臀上巴巴的打了三下。“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省得吃水缸大炸弹五马分尸!”小孩子却嘻嘻笑着,看看母亲的眼睛,已湿莹莹的了。

孩子说:“我不怕日本,我长大了还要当兵去!”

她看看天,天上蓝蓝的,有一团团白云镶在空间。恰有三只老鸦飞到院中尤加利树高枝上停下来,孩子一拍掌,老鸦又飞去了。王嫂把裤子缝好后,用口咬下那点线头,把针别到头髻上去,打抱不平似的,拉住孩子脏耳朵说:“你当兵去,老鸦就叼你到树上去。福寿,你能当兵?”

孩子不作声,只快乐的微笑。他心想:“我怎么不能当兵?人长大了,什么都做得好。”④孩子走后,家中人知道了这件事,都以为王嫂人好,心好,命好。王嫂不作声,只是微笑。到晚上,却悄悄的买了些香纸,拿到北门外去烧化。她想起死去的女儿,死得太苦了,命可不好,有点伤心,躲在自己房中去哭了好一会,不曾吃晚饭。这件事一家人谁也不知道,因为她怕人知道要笑她,要问她,要安慰她。这一切她都不需要。

写于1940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写王嫂儿女双全,写她佯装“骂骂”儿子,写她工作、生活及其“护主”的动机,隐约透出她对现状的知足。

B.第三、四段都述及女儿死去的情形,内容基本相同,王嫂的再述不仅无重复之感,反而让情节具备了更触动人心的力量。

C.王嫂在女儿去世之后,“竟还是一切照常”,不慌不忙做事,间或用本地调子唱唱歌,表现出她的乐天安命、勤劳和麻木。

D.王嫂与祥林嫂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到“主人家”做工做佣,都失去了心爱的孩子,但两篇小说这样安排的创作目的不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细节传神,从中可看出王嫂内心纯净又传统:“觉得害臊”“脸羞得红红的”“决不再开口”,显示她内心很淳朴,在主人面前恪守本分。

B.句子②第一个“简单”是说王嫂话语不繁琐,第二个是说故事简短,第三个是说王嫂内心不复杂,看似简单的点评,却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句子③“忽然”用得巧妙,在细微处让情节起了些许波澜,在难得的平静气氛中平添了紧张,并与“原来”呼应,表现出王嫂见到儿子的欣喜。

D.句子④中“这件事”指儿子要当兵;“命好”既是夸王嫂,也是夸她儿子,但终归还是夸王嫂好人有福报,这暗示了民众救国意识已经有了觉醒。

8.本文以日本侵华作为背景,其设置处理得很有匠心。请分析。(4分)

9.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教学生创作,强调最多的是:“要贴着人物来写。”请结合小说第7段之后部分对王嫂的刻画,分析这一创作观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高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为临淄宰?”称管穆焉。王曰:“穆,容貌陋,民不敬也。”答曰:“夫见敬在德,且臣所称,称其材也。君王闻晏子、赵文子乎?晏子长不过三尺,面状丑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赵文子其身如不胜衣,其言如不出口,非但体陋,辞气又呐呐,然其相晋国,晋国以宁。诸侯敬服,皆有德故也。以穆躯形方诸二子,犹悉贤之。昔臣常行临淄市,见屠商焉。身修八尺,须髯如戟,面正红白,市之男女未有敬之者,无德故也。”王曰:“是所谓祖龙始者也,诚如先生之言。”于是乃以管穆为临淄宰。

(节选自《孔丛子·对魏王》

材料二: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术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照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馀,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伸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桓公渴A馁而死B南门之寝C公守之室D身死E三月F不收G虫H出于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担任相国,与《陈涉世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用法不同。

B.迁,指移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之迁”的“迁”意思相同。

C.刚愎,意思是倔强、固执,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刚愎”意思相同。

D.游,出游,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中的“游”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王认为管穆容貌丑陋,百姓不会尊重他。子高用晏子在齐国获得尊重,赵文子最终让晋国得以安定的事例加以反驳。

B.屠商身高八尺,须髯如戟,脸盘方正红润,却因为无德得不到人们尊敬,子高举此例的目的是让齐王明白要重视德行。

C.齐桓公向管仲问政,管仲年事已老,又以此推辞,他告诉齐桓公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让他自己去测验他们的忠心。

D.在管仲去世以后,齐桓公任用竖刁为相。竖刁率领易牙、公子开方等作乱。齐桓公最终落得个为臣所弑的悲惨结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见敬在德,且臣所称,称其材也。(4分).

(2)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4分)

14.材料一管穆论“材”重德。管仲与齐桓公讨论人选时从不同角度贯穿了这一标准,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①见赠五首(其三)

苏轼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群欲上惊峭率②。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①集古人句,即集句诗,古代诗词的一种:撷取前人已经创作出来的现成诗句进行再创作写成的新诗词。②跛样,瘸了腿的母羊。峭率,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毅父集古人句成新作赠给苏轼,苏轼作此诗作为回赠,既作了酬答,又探讨诗理。

B.诗歌开篇提出了问题:天下学杜甫诗歌的人并不很多,是否因为其中精髓确实难得?

C.第二联感慨杜甫诗歌造诣如同山岳当前,欲得其妙就犹如瘸羊登峰,只能望巅惊叹。

D.第三联与开篇呼应,言杜子美诗歌中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其真谛却罕有人能领会。

16.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诗情理兼具,请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雪》中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北国雪景非常壮阔;而《登泰山记》中写“________,________”,其泰山雪景也格外雄浑。

(2)《六国论》中的“________”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的“________”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

(3)《将进酒》开篇写黄河之水从天际奔腾而来又奔流而去,紧接着又以“________,

________”感慨容颜易老,以黄河起兴充满气势,以岁月落笔悲凉无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江西九仙优越的仙山灵境,甚至让植物界的“大熊猫”红豆杉,也扎根于此。要知道,①野生红豆杉生长条件近乎苛刻,②对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要求严格,③一般成树大约需要百年以上。④不但它成树后可以全天释放氧气,⑤而且吸收能力强。⑥不仅对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吸收作用,⑦对甲醛、甲苯等致癌物质也有很好的吸附性。

如果说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的九仙山,是众多珍稀植物的“避难所”;那么富含偏硅酸。千百年来,泡汤已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氟的九仙温泉,___(1)____。千百年来,泡汤已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一条手巾,三五知交,氤氲的水雾,爽朗的笑声,当地的耄耋老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接受自然的“洗礼”与恩赐。他们之所以如此青睐温泉,___(2)___:恢复疲劳的“休养”,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保养”,以及治疗疾病的“疗养”。

九仙山,就好比一颗宝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序号并说明如何修改。(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几个短语简单组合,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到了北平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21.有人认为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觅食振翎”可以改为“振翎觅食”,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如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D.九仙山,就好比一颗宝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吗?有哲人认为,美并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独自存在于眼前的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辨明概念,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临沂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测试

语文参考解析及评分标准

2023年11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3分。“完成了整个数系统”错,完成的是实数系统)

2.C(3分。“古希腊的数学至少在几何学领域是落后于中国的”错。一个点的落后,并不能得出整个面的落后,属于推理不当)

3.C(3分。“就其与西方公理化演绎体系的优劣作了对比论证”错,没有对比优劣)

4.①数学机械化体系,是一种数学的算法体系。

②它把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归结为方程求解,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③它是肇始于中国的一种数学思想,代表作是《九章算术》与《刘徽注》。④它与西方以定理求证为中心的公理化体系相对应,共同影响了数学史进程。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中明确要求:“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题目设计了一个社会生活情境,要求学生用文本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向小刚完成概念的介绍。有关本概念的信息主要在第8段,学生如果能对有关信息准确地完成筛选和整合,就不难作答。

阅卷标准:4分。答出一条得1分,答对4条得满分。如有其它合理表述,可以酌情赋分。可以酌情赋分的有关要点主要在第7到第8段的有关信息里。如根据第7段中“与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相异,我国的传统数学在研究空间形式时着重于可以通过数量来表述那种属性,几何问题往往归结为代数问题来处理解决”的表述,可以概括出“它研究空间形式时用数量表述属性,用代数解决问题”;根据第八段的“我国的古代数学基本上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概念与方法,并上升到一般性原理,进一步应用于多种多样的不同问题”,可以概括出“它从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形成概念、方法、原理,以此进一步解决问题”。诸如此类,可以酌情给分。

5.①这一观点是错的。因为本文写作目的是阐明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以预见其未来。②依据在哪?题目是对写作目的高度概括,最后一段也有对写作目的的明确交代。③那文章为什么要先驳斥克莱因的观点呢?是为了给后面的论证和立论作出铺垫。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中明确要求:“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章结构思路),“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批判性思维),“并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本题是反驳题干观点)。本题目既考查了对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思路的把握,又结合“批驳”题干观点和“列出批判思路”两个任务指令,考查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实证性思维,能力考查较为综合。审题时,应注意是列“思路”,解析中问号标明的是构思的过程和路径,与思路是吻合的。

阅卷标准:6分。明确文本的真实写作目的得2分;能从题目或结尾段,为判断真实写作目的找到依据得2分;能从解释“驳斥克莱因观点的作用”角度说清文章的整体论证思路得2分。

其中,第一条,写作目的表述为“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为了预见数学发展的未来”“为了阐明数学机械化思想的影响”等均可得2分;第二条,仅提到题目或仅提到最后一段都可以给2分,如果从后半部分的作用答,如“文章后半部分用了大量篇幅写数学在中国的历史成就与对现在的影响”也可以给2分;第三条,重点从文章前半部分(驳斥克莱因观点)的作用作答即可得2分。第二条和第三条合起来作答的,意思全可以给4分,不全的话酌情赋分。但阅卷时有相关要点即可,对标示思路的“问句”格式可不作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3分。“麻木”错,即使王嫂有麻木成分,但至少这里更多地体现了她的坚忍;应该注意到:从最后一段看,王嫂对女儿去世并非无动于衷)

7.D(3分。这件事应指“儿子大难不死”;边地乡民虽然很善良,但应该大都和王嫂一样未必有明确的救国意识)

8.①并没有直接描写日本侵华,而是用警报声和人物的讲述等来隐现,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②将战争与人性之善、社会风情之美作了反衬,凸显了战争残酷,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2明确要求:“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学业质量水平4则进一步要求:“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本题目涉及的“背景设置”,对小说来说显然属于文学的表现形式。有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小说学习经历作比照,本文在背景设置上的巧妙之处,也不难体会。但难就难在题目设问作了去套路化处理,对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阅卷标准:4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两条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第一个要点的关键要点为“没有直接描写”“隐现”,答成“侧面描写”也可以,学生只要有相关感受,意思对即可;第二个要点,指向主题揭示,意思对即可。

有关主题的解析,言之成理即可,如果主题理解成批判战争,要点就是“与美好社会风俗与人性的反衬”;但如果把主题理解成“批判底层百姓对战争的麻木”“对民众的唤醒”,要点也可以是与“王嫂的麻木”形成映衬,均可给分。

此外,除了以上两个要点外,如有其它合理解析,也可给分。如“没有描写战争下的凄惨,而是重点写了战争到来时底层社会风情的百态,引人思考”“以一个边远市镇的视角,写战争渐渐逼近时的市井生活与小人物的命运”“从一个边远市镇的视角,以战争的临近感,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言之成理即可。判断学生解析是否有合理成分,应该依据学生的表述看其是否扣住了背景的“设置”并有合理的个性化解读。

9.①贴着人物身份写。写她反复说“生死有命”,符合底层妇女的身份。

②贴着人物性格写。写她缝好裤子、咬下线头、别好针再教训儿子,符合冷静内敛的性格。

③贴着人物处境写。写她人前隐忍,独处则不禁伤感,符合人物处境。

④贴着人物关系写。写她日常话语简洁内敛,与儿子对话则畅快淋漓,符合人物关系。

⑤贴着人物心理写。写王嫂听说儿子要当兵后“看看天”,符合她心理的微妙变化。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本题设置了一个真实的学科认知情境,来综合考查小说的人物及其体现的文艺思想(创作手法),对学生的综合阅读鉴赏能力要求较高,但仔细阅读题干和原文也不难作答。情境之所以真实,一是来自汪曾祺对沈从文的回忆;二是,沈从文表述此观点的时间与小说创作的时间几乎同时。学生要结合原文仔细体会“贴着人物来写”的内涵,找到合适角度方可作答。

阅卷标准:6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6分。每一条要点1分,分析1分。如有其它解析,如答“贴着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特点写。沈从文此时在西南联大教书,文中人物的善良朴实符合沈从文对边地百姓的观察”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学生如果没有解析中诸如“贴着……写”之类的明确要点,应该依据学生的表述判断其解析是否有合理成分,意思上合理就应该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

10.CDG(3分)

11.B(3分。《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之迁”的“迁”特指迁都)

12.C(3分。原文为“君其试以心决之”,是让君主自己决断,而不是测验大臣的忠心)

13.(1)被人尊敬是因为道德高尚,况且我举荐管穆,是称赞他的道德和才能。

(2)有过错却不听从忠臣的劝谏,按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是丧失他崇高的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在自觉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在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翻译句子,就是考查学生基于此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力和表述能力。

阅卷标准:

第一句,4分。“见”“称”“称”各1分,大意1分。其中“材”,根据语境应该包含“道德和才华”两层意思,仅翻译成“道德”不扣分,仅翻译成“才华”则按大意扣1分。

第二句,4分。“过”“独行”“则”各1分,大意1分。其中,“独行其意”,意思对(能体现出独断、不听从建议的意思)即可,如可意译为“像独夫一样一意孤行”;则,可以翻译为“那么就是”(必须有表判断的意思在里面)。

整体上,翻译重点词语只要意思对,可不拘泥于具体措辞、用词。

14.①要心存敬畏,敬畏百姓,即要有“敬民之德”;②要亲父母、亲国君,即要有“敬亲之德”;

③要内心坚贞,行为廉正,少私欲,多守信,即要有“敬己之德”。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有通过语言学习深入理解、探究文化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意愿,能在阅读和表述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本题目旨在让考生结合作品中有关选人用人标准的论述,把握古人以德取“材”的文化观念,具体又考查了梳理、概括的能力。考生应该在梳理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分别结合材料二管仲否定“鲍叔牙”“公子开方”的理由和肯定“隰朋”的原因加以概括。

阅卷标准:3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三条得3分。解析在概括上有较强的示范性:既根据管仲否定“鲍叔牙”“公子开方”的理由和肯定“隰朋”的原因,对其德的具体表现予以了概括;又紧扣题干指出了这是一种什么“德”。阅卷时,能对德的具体表现有概括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

子高拜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以做临淄的行政长官?”子高举荐了管穆。齐王说:“管穆长得很丑,百姓不会尊重他。”子高回答说:“被人尊敬是因为道德高尚,况且我举荐管穆,是称赞他的道德和才能。大王您听说过晏子和赵文子吗?晏子身高不到三尺,且面貌丑陋,但是齐国从君主到老百姓没有不尊崇他的;赵文子身体单薄好像穿不住衣服一样,说话好像说不出口,不但体态丑陋,说话又迟钝,但是他做了晋国的相国之后,晋国得以安定。各地的诸侯无不敬重钦服,这是有德行的缘故啊。以管穆的身躯相貌和这两个人相比,哪个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我常常去临淄,在市场见到一个从事屠宰的商贩。他身高八尺,须髯如戟,脸盘方正红润,但是集市上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尊敬他的,这是他没有德行的缘故。”齐王说:“你说的是市场里的祖龙始,他确实和先生说的一样。”于是,齐王任命管穆担任了临淄的行政长官。

材料二:

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于一致而恢复了正道,成为五霸中的第一个,管仲辅助他。管仲老了,不能治理政事了,退休住在家中。桓公去问候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不值得您咨询了。虽然这样,我听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您不妨试着按自己想法来决定人选吧。”桓公说:“鲍叔牙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鲍叔牙为人,刚强任性而崇尚凶暴。刚强就会粗暴地侵扰民众,任性就得不到民心,凶暴了臣民就不听他使唤。他心里什么都不怕,所以不是霸主的辅佐。”桓公说:“这样的话,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行。齐国、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行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望他的父母亲,这不是人之常情。他连父母都不亲爱,还能亲爱君主吗?”桓公说:“这样说来,那么哪一个行呢?”管仲说:“隰朋行。他的为人,内心坚定忠贞而行为清高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内心坚定忠贞,就足够用来作为臣民的表率;行为清高廉洁,就可以担任重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够在上统治他的民众;很守信用,就能够亲近邻国。这是霸主的辅佐啊,您还是任用他吧。”桓公说:“行。”过了一年多,管仲死了,桓公没有任用隰朋而举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三年,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览,竖刁便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造反。桓公因为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那是桓公的家族所守卫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齐桓公的军队曾在天下横冲直撞,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却被他的臣子杀害了,而他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是不听管仲忠告的过错啊。所以说,有过错却不听从忠臣的劝谏,按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是丧失崇高的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三)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15.B(3分。第一联意思应为:天下学习杜甫诗歌的人有很多,但谁又能学得其中的精髓?)

16.①既表述对世人学习古人诗句时只能领会其皮毛的讽刺之情,也表述了对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的敬仰,还有对孔毅父赠诗的赞美。

②揭示了“只有学得古人精髓,方能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哲理。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本题目,通过一个具体的学科认知情境设置,让学生把握和分析古诗中的情感和理趣,学习苏轼的关于诗歌的创作观念。诗歌选自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节选的诗歌为其三。孔毅父曾作集句诗赠给苏轼,苏轼依韵写五首诗作为回赠。集句诗在宋代颇为流行,但根据史料来看,苏轼好像对这种肤浅的作诗、学诗之风多有讥讽,并有自己独立的诗歌创作观和对待学习古人作诗的态度——这些情和理,在本诗中都有透露。当然,从“前生子美只君是”来看,苏轼对孔毅父所赠的集句诗还是有肯定的。

阅卷标准:6分。答出讽刺得2分,答出赞美之情得2分,答出哲理2分。其中,赞美之情有两条,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2分;哲理只答学习杜甫“不要只学皮毛”或“应该学其精髓”,“作集句诗要深入领会古人所作诗歌的感情”“作诗要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等意思均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言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能克终者盖寡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题目解答:本题目着眼于考查语文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并学以致用。

阅卷标准:6分。填对一句得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则该句不得分。其中第(2)题的第二个空,如果写成“功成而德衰”也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18.(1)则是当地居民的“养生池”

(2)是因为相信温泉有“三养”

题目解答:本题目着眼于语文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考查学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述的能力。第一句,考生根据“如果说……是……;那么……”所含有的语言逻辑,不难判断解析中应有“则是”“就是”等关联词;但难点在于前文“避难所”,是一个很好的比喻,空线处要填的句子最好也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词语。第二句,根据上一句“之所以”所含有的语言逻辑,不难判断解析中应有“是因为”的关联词,但难点也是对“休养”“保养”“疗养”的概括。

阅卷标准:4分。写对一处得2分,写对两处得4分。每条关联词、句意1分;引号处的关键词,能措辞恰切1分。

第一句中的“养生池”,可以与解析不同,但底线是必须是一个形象的词语,如“安乐窝”“养生地”等,是比喻更好,也可以不是比喻;

第二句中的“三养”,可以要求低一些,只要整句对后面有个笼统的概括即可,如“是因为它可带来放松和健康”“是因为它对人有很好的康养”等。

19.(1)语句③:删掉“大约”(或删掉“以上”)。

(2)语句④:把“它成树后”放到“不但”之前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述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在表述时,讲究逻辑”。本题目通过病句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考查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阅卷标准:4分。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

语句③:删掉“大约”或者“以上”都可给2分;但删“一般”不给分。(“一般”和“大约”的修饰对象不同,意义也不同,“一般”修饰整句,意思为“通常情况下”,“大约”修饰百年,两者意思不重复)语句④:只把“它”调到关联词前,可以给1分——这属于看出了错误,但修改不完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有学生把语句①“生长条件”改成“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本着鼓励的原则,可以给2分。(原文本句就是“生长条件近乎苛刻”,无改动。其实如果理解成是“条件”做主语,本句没什么不妥,顶多可以理解成“红豆杉”后面省略了一个“的”;但如果非理解成“红豆杉”做主语,本句也存在主客问题。两种理解都表述同一个意思,在表意上不存在歧义,所以完全可以按第一种理解,无语病。

但学生非理解成第二种,说明也有较好语感,所以可以鼓励性打分)。对其余各句修改的,不给分。

19.①画面感极强,生动形象,为说明增添了文学性。

②语言简练,结构整齐又富有变化,充满节奏感。

③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温馨、快乐之情跃然纸上。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本题目通过对说明语段中文学性语句的赏析,考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考查直觉思维和鉴赏能力。为避免学生答题套路化,问题只指向了“什么艺术效果”,并未涉及其它。

阅卷标准:4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出两条得4分。如有其它要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意象性强,让人身临其境”“一条和三五,用简单数字修饰,写出了当地人简单的生活态度;氤氲和爽朗,写出了泡温泉的状貌”“语言简洁,画面生动,很好地服务说明”等等——只要学生能从语言形式、画面状貌、情感态度、与说明的关系等角度写出效果,即可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1.不可以。①“觅食振翎”是并列结构,既写出了鸟飞出的目的,也写出了鸟儿的欢乐。“振翎觅食”有偏正意味,欢乐的味道略显不足。②“振翎”放后面,与后文谈天说地、叫个不休衔接,写尽了鸟儿欢乐。

题目解答:《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明确要求:“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段选自郁达夫《北平的四季》,选文本身有较强的教考衔接导向。本题目通过对经典散文中描写性语句中言语形式的赏析,考查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生作答应结合的描写目的。

阅卷标准:5分。回答是否同意1分;把“觅食”和“振翎”拆开理解,赏析“觅食振翎”2分;赏析“振翎觅食”1分;能结合后文,从语意衔接的角度作出赏析,1分。需要指出的是,解析中对“振翅觅食”的赏析,措辞用的是“有”偏正意味,所以并未否定其有并列意味,而是着重赏析了其增加的偏正意味的表述局限性。阅卷时,应坚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鼓励个性化品读。

22.A(3分。A项,表类比;B项,表通感;C项,表猜测或想象;D项,表比喻)四、写作(60分)

23.参考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吗?有哲人认为,美并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独自存在于眼前的世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辨明概念,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分析

从2023年高考真题来看,作文命题呈现出精简材料表述、降低审题难度、注重思维考查、贴近学生体验的导向,本题目设计考虑了这个趋势和特点。

一、材料分析

材料只有两句话,但概念导向和思维导向明显:

一问一答,既提出了“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的命题;又有明确导向,至少哲人的话倾向于是“主观感受”。学生在写作时,最好支持哲人观点,批判“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但是从本话题的特点来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本身都能讲出道理,且材料表述上也“隐隐”留下了反向思考和辩证思考的空间,阅卷时也可以放宽立意要求:

1.既然是发问聚焦在是否“真的是”客观存在,回答又是有的“哲人”的观点,暗含的意思只是有人认为,命题人只是陈述了“有人只是这样认为”一个客观事实,至于是否真的是,则留给考生思考。考生如果支持“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批判“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可以不算跑题。

2.当然,美到底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自古以来本就争论不休,考生能兼而论之,只要前提明确、概念清楚、条件清晰,论述合理,也可成文。

题目抛出争议话题,给了学生多重联想、思考和思辨的空间,又聚焦审美,考查了学生的对美的观察、认识和思考。

题目看似简单,阅卷也不想在立意上设置过多障碍,但写好确实也不容易,难点有三:

1.概念的辨识。

“美”“客观存在”“主观感受”都很考验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辨析能力。

如果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美就是一种特征、一种对象表现出的特点。和谐的、规则的、积极的、向上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真善的、充满力量的等等都是美,它只是一种客观特征,它不会因为人的意识存在与否而存在或消失,人只是发现了美、看到了美、享受了美,但美不会因为人的出现才出现,也不会因为人的消失而消亡,人有代谢,但美却永恒;相反,人类诞生之前,自然界或许更美,人的出现,反而增添了诸多的“丑陋”。即使是心灵美、精神美,也是人做为“物”的属性所表现出的客观特征,比如岳飞是伟大的、苏词是豪放的,只要岳飞和苏词存在,美就存在,而不决定于欣赏它的人。

如果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那客观存在的就只是美的附着物,万物皆客观存在,但美与丑,只是“物”的特征映射在人的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感受和评价,而那种特征没加进入人的感官前就只是一种客观特点,而不能称之为美。万物只有人类有灵性,能感受、会感知,人类不存在,世间的一切存在都只是事物本身,而非它的美丑。能用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来观察世界、评价美丑的只有人。所以,艺术,是人类诞生后的产物。只有人能发现美,也只有人能创造美。认为美是主观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