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2021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2021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2021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2021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备战考研新闻传播专业复习知识点和

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目录

第一部分复习知识点......................................2

知识点一:正确认识新闻...............................2

知识点二:新闻事业的性质.............................3

知识点三、新闻评论...................................5

知识点四:网络新闻评论...............................7

知识点五:访问......................................11

知识点六:网络新闻采访..............................12

知识点七:采访的准备工作............................14

知识点八: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15

知识点九: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18

知识点十:连续报道..................................19

知识点十一:事件营销................................21

知识点十二:新闻真实................................24

第二部分重要名词解释汇总...............................28

第一部分复习知识点

知识点一:正确认识新闻

新闻事业普遍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1、新闻具有独特的魅力

世界需要新闻,因为人们需要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社

会生活,人人都希望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种

种重大事件,了解客观世界的新变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以便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

位,制定相应的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

展,“地球村”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全体“村

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

上互联网,成为人们摄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

2、新闻工作有自身的规律,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它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学科体系。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成为一种职业。

3、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1)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

他学科起着统领作用。它是新闻学的“学科之母”。

(2)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宏观指导作用。

学好新闻理论,可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

学好新闻理论,可从根本上提高新闻业务能力。

学好新闻理论,可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学好新闻理论,可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结构。

1)新闻学的基本含义。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

的一门科学。

2)世界新闻学形成与发展的简要历程a)世界新闻学的

萌芽时期(17世纪中叶);b)世界新闻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20

年代);c)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3)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结构。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的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

闻学、管理新闻学。

知识点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

(2)新闻报道的内容具阶级性

(3)新闻事业阶级性的独特表现形式:

a、选择事实

b、描写事实

c、表现形式(配发评论、版面安排)。

二、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

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新闻事业产生于阶级社会,且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B、强调了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特点是通过

特殊的新闻手段形成舆论

C、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是代表一定

阶级发言的机关。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三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党性和人民性也是一致

的。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

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

最高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

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

路线。新闻事业是以党报(台)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

并存的格局。

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知识点三、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

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

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

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特点:

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功能作用:

一、引导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

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

针硬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

误;为群众解疑释惑;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指明方向。

二、监督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评论在舆

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

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

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朱镭基总理在1998年10月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的工作人员座谈会时曾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还赠给

编辑、记者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

三、表态作用

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

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形成社

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四、深化作用

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

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通过对事实

的分析,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

分析的方法。

最常用的几种新闻评论的形式为:

一、以中央和上级指示为内容写评论。这种评论能起到

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作用。是报纸上很常见的评论样式。而

写这类评论,一则要吃透精神,二要上下结合。

二、配合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写的指导性评论。这要要

求作者要注意任务明确,道理要讲清。

三、针对一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想或者是模糊观点来写

的评论。写这种评论,则需问题要抓准,说理要透彻。

四、为突出新闻、通讯的思想性为其配发的评论。也就

是在对问题作了事实的回答之后,再给予理论的、思想的回

答。这要作者写作时,一要结合紧密,二要画龙点睛。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评论。

六、有关节日、纪念日以及重大活动的新闻评论。

七、对敌进行论战的批驳式的评论。

八、对某个问题进行理论阐述的评论。这则要求作者,

射箭要对靶,道理要讲透。

知识点四: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上对新近发生的某一新闻事

实,迅速、及时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意见。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1、网络速度快,可以针对新闻进行及时点评

2、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十分巨大的传播空间

3、网络新闻评论在交互性传播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好的

舆论效果。

网络新闻评论的形态:

1、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对实事的看法

2、通过新闻组来组织个人对实事的看法

3、通过网上聊天来交流彼此对实事的观点

4、通过BBS论坛交流与汇聚对实事的意见。

网络媒体论坛:

一个BBS通常提供的服务:阅读文章、粘贴文章、收发

电子邮件、在线讨论、聊天。网络媒体论坛的分类:

(1)根据主题、内容和形式分:时事论坛、思想文化

对话论坛、网友俱乐部论坛、嘉宾论坛、公益论坛。

(2)从时间长短分:临时论坛、永久论坛。

(3)按使用对象和网站性质分:校园BBS、专业BBS、

商业BBS、非商业性BBS、新闻媒体BBS。

设立网络新闻论坛的意义:

(1)为网民提供一个公共舆论空间

(2)反映社情民意

(3)促使政府决策透明化、公开化。网络新闻论坛的

特性:

①意见传播的交互性

②意见传播的迅捷性

③意见传递的开放性

④言论的匿名性。

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与管理

程序:定位一一内容策划一一策划调整与跟进。

1、定位:对象调查与定位论坛细分个性化精品栏目的

建设。

2、内容策划:

(1)论坛选题策划:现实性,具有新意要有全局观念

见微知着。

(2)讨论主体策划:借助新闻事实根据时局发展确定

根据节日确定

(3)交流方式策划:自由上贴式嘉宾主持式。

(4)整体形象策划。

3、调整与改进:

网络新闻论坛言论的特点:传递快速、观点丰富、写作

随意与匿名发表、观点相异。

版主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版主,又叫斑竹,是一个论坛

的管理者,承担管理论坛言论和主持人的角色。他们不仅要

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且也要有较高水平的政治理论修养。

(1)对计算机、网络运作比较熟悉,能灵活操作论坛

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2)不断学习,积累各种知识

(3)善于交流,拥有宽容的胸怀

(4)果断处理言论的能力

(5)善于引导

(6)创新能力。

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与主观性的

有机统一及坚持雅正性。

一、真实性原则

二、在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寻求有机的统一:

客观性原则: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手法来报道新

近发生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

客观性原则要求:对事实的高度重视;将事实和言论分开;

公正的报道立场;客观报道方法。

主观性原则要求:由于社会控制和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

新闻报道中必然存在主观性和倾向性。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

交互性,更加有利于主观意见的表达。

坚持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要求:大力强化新闻客观性

的根基作用;善于在客观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充分发挥

新闻倾向性的主导作用。

三、网络新闻应该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

雅正性:与煽情性相对,指新闻传播应当具有高雅纯正

而不追求低级趣味的文化境界;要求新闻报道严谨、深刻、权

威。

如何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

1、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把握好

网络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准;

2、处理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处理好比

例,软新闻硬化、硬新闻软化);

3、网络新闻可运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强雅正性。

知识点五:访问

访问也称访谈,是指访问者经过口头交谈等方式,探望、

寻找被访问者,借以询问、追究实际情况。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

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

易进步,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

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

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

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一、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

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

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

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

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

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

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

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

的一手一一激将,既“正话反说”。

二、提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

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

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

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

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

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

和体验。

知识点六: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采访具有两重含义:“利用网络进行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的采访二

一、利用网络采访的依据:

1、网络是新闻采访的辅助通讯工具;

2、网络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抢到某条新闻;信

息整合;零星信息挖掘);

3、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背景材料;

最新动态;竞争对手报道动态)。

二、利用网络采集新闻信息的方式:

1、信息获取型:浏览万维网;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查阅

网上数据库。

2、人际联络型: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络寻呼工具如

OICQ等。

3、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电子论坛;聊天室;新

闻组;邮件列表等。

三、对网上信息的搜寻和评估:

评估:

1、网站或网页的拥有者是否可靠?

2、网页是不是经常更新?

3、网页材料是否是第一手的?

4、信息发布者是否权威?

5、信息来源是否可靠?能否得到相关的证实和支撑?

6、信息发布的动机?

7、信息的准确程度如何?观点是否前后一致?

8、信息是不是最新的?等

应用:

由于网上信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目的各异,信息总

量巨大,故我们要树立以下基本认识:

1、网络上的资料信息只能作为报道线索,要完成报道

还要进一步证实和采访调查;

2、对于网上庞杂的信息要做科学有效的取舍,避免时

间浪费;

3、网络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有些信息传统方式

更容易获取或根有权威性、可靠性;

4、搜集和整理资料永远不可能代替记者的亲自采访,

要随时做好深入一线采访的准备。

四、网络媒体的新闻采访:

网络记者采访的特性:

1、采集方式的多样性,录音、摄像等十八般武艺全面

出击;

2、更强的时效性,争分夺秒毫不含糊;

3、可能的交互性,随时准备与受众面对面。

知识点七:采访的准备工作

采访的准备工作是指接受具体报道任务后记者的准备

工作,也可以说,还包括相关人员对如何更好地完成报道任

务的准备和策划工作。

采访的准备工作不仅是记者的个人行为,往往是新闻媒

介组成报道组计划报道的一部分。

1、明确报道思想

记者要找准备工作中认真把握新闻的深层内涵,加强报

道的针对性,对采访思想了解的越透彻,采访中主动权越大。

2、熟悉新闻采访的对象的相关材料。

3、和报道对象有关的政策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突击学习与采访对象有关的知识和行业,包括历史、习

俗、专用术语。

4、积极的心理准备

要充分估计采访中遇到的难题,设计多种对策和政策。

特别是批评报道,善于创造良好的谈话场,为采访对象解除

心理负担,真心诚意地尊重和配合采访对象,形成配合默契、

和谐的采访氛围。

5、做好广播采访的物质准备、电池、话筒连线是否完

整,进入现场(特别是广播记者)周围环境对于传稿的影响。

制定采访提纲,采访的时间、地点等。

知识点八: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1960年,利克

莱德《人机共生》。90年代,万维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指全球性信息系统

(1)经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

址是建立在“网络间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基础上的

(2)可以经过“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TCP/IP)

或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网络间协议”兼容的协议来进

行通信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

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基础设施之上的。

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ARPANET阶段,略具雏形。(1969-1986)

第二阶段:NSFNET阶段,在科研教育中发展。(1986-1992)

第三阶段:互联网阶段,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1992-

今)

万维网:又称WWW,是一种在INTERNET之中扩增其力

量的网络技术,能够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存取因特网信息文

档,并支持图形、声音、视频和文本。

三、互联网的功能及应用

1、技术特征:多媒体、超文本、分组交换、同步传播、

交互性。

2、功能:多媒体、信息检索、超链接、媒介数据库等。

3、应用:电子邮件、万维网、在线聊天、网上论坛

等。

四、网络新闻传播

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全球第一家拥有报纸网络版

1993年《杭州日报》,我国新闻机构的最早网上行1995年

《神州学人》,我国第一份电子报刊1995年《中国贸易报》,

我国第一家传统媒体电子版日报。1998年“德拉吉报告”,

报道克林顿丑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0年千龙新闻

网、中青在线、东方网标志着我国网络媒体合纵连横进入整

合期。

早期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少,重复性高,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的拷贝,

时效性还晚于传统媒体

2、新闻分类不科学,编排不醒目,工作人员不懂新闻

规律,缺乏新闻修养

3、网络新闻单调陈旧,假新闻、假消息泛滥

4、服务功能单一。

网络新闻的优势:

1、网络新闻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2、迅速及时,不受时空限制

3、信息承载具有海量性

4、网络新闻检索方便

5、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网络媒介指互联网这种形式,网络媒体则指体制化的传

播媒介组织。

五、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形态

传统媒体网络版商业网站新闻中心或新闻频道整合多

家传统媒体资源组建的新型新闻网站。

上网媒体: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网上媒体:以比特为原生形态出现的的网站,节目只存

在于互联网,现实中无相对应的媒体。

在信息资源、媒体信誉、政策法规方面,上网媒体占有

优势在资金来源、人力资源、观念意识方面,网上媒体占

有优势。

知识点九: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

1、内容的海量性和多样性

2、形式的多媒体和超文本

3、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4、受众的个人化和主动化

5、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传授关系的交

互性。

二、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共识:

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局限,网络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

体,只能是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共存共荣,推进人类信息

交流的进步。

1、海量性让公众不知所措

2、新闻公信力差抵消了快捷性

3、技术依赖强,使广泛性受到限制

4、大众化程度低,使信息的全民共享停留在理想阶段。

三、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

主要是在传统媒体一一媒体网站一一商业网站之间展

开。

合作:一体化合作(传统媒体与媒体网站)、利益性合作

(传统媒体与商业网站)、整合性合作(新闻资源整合如东方网

新闻与资本如中青在线)、业务性合作(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

竞争:找准网络媒体的类优势明确网络媒体的市场定位

不断进行网络新闻传播创新。

知识点十:连续报道

一、定义: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

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及时的

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取材于

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时间相应于新闻事件始末。

二、特点:综合。整个报道以消息为主,每则消息都侧

重于反映事件的最新发展。在关键阶段及时配发不同规格的

评论,牢牢把握住报道的主动权,既紧跟事件的进程,又注

意留有余地。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体裁,如消息、通讯、评

论、述评等。

三、四个基本属性:以新闻事件为报道对象以时效性为

生命提供多数听众关注的最新信息为听众提供获得完整认

识的条件。听众只有经过持续收听,不断积累收听印象,才

能有完整的印象。主要有适当交代背景,从当重复此前报道

过的、有助于更好理解后续报道的事实。

四、连续报道的题材:

(1)能吸引受众

重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事情与听众休戚相关的事情

存在认识分歧,需要加以引导的事件

(2)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3)适于持续报道的过程

但是排除持续时间太长、节奏太缓慢的或者持续时间

太短促的事件

五、注意的原则

(1)注意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把握事件发展的阶

段性密切注意每一新变化,尤其是标志性、转折性的事件,

是连续报道中变被动为主动,防止被某些表面现象迷惑的关

键。

(2)坚持用事实说话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判断性

的语言和无根据的猜测

(3)重视交代新闻来源

不仅是处于报道策略的考虑,交代新闻来源,为受众理

解事实、做出判断提供暗示和帮助。对于不存在疑问的来源,

适当交代来源也有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保证整体真实置于首位,时效性和真实性是不可

分离的,统一的。

知识点十一: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

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

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

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

手段和方式。

特点:

1、目的性

事件营销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这一点与广告的目的性是

完全一致的。事件营销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目的,

然后明确通过何样的新闻可以让新闻的接受者达到自己的

目的。

通常某一领域的新闻只会有特定的媒体感兴趣,并最终

进行报道。而这个媒体的读者群也是相对固定的。

2、风险性

事件营销的风险来自于媒体的不可控制和新闻接受者

对新闻的理解程度。例如上述的公司,虽然企业的知名度扩

大了,但如果一旦市民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很可能会对该公

司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从而最终伤害到该公司的利益。

3、成本低

事件营销一般主要通过软文形式来表现,从而达到传播

的目的,所以事件营销相对于平面媒体广告来说成本要低的

多。事件营销最重要的特性是利用现有的非常完善的新闻机

器,来达到传播的目的。由于所有的新闻都是免费的,在所

有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也是没有利益倾向的,所以制作新闻不

需要花钱。事件营销应该归为企业的公关行为而非广告行为。

虽然绝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公关活动时会列出媒体预算,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件新闻意义足够大的公关事件应该充

分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采访的欲望。

4、多样性

事件营销是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

广手段,它具有多样性的特性,它可以集合了新闻效应、广

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来进行营销

策划,多样性的事件营销已成为营销传播过程中的一把利器。

5、新颖性

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事件营销往往是通过

当下的热点事件来进行营销,这样事件营销就是拿当下最热

的事情来展现给客户,因此它不像许多过剩的宣传垃圾广告

一样让用户觉得很反感了,毕竟在中国体制下,创意广告不

多,而像“恒源祥”那样的烂广告太多了,而事件营销更多

的体现它的新颖性,吸引用户点击。

6、效果明显

一般通过一个事件营销就可以聚集到很多用户一起讨

论这个事件,然后很多门户网站都会进行转载,效果情况显

而易见。

7、求真务实

网络把传播主题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不平衡彻底打破,所

以事件营销,不是恶意炒作,必须首先做到实事求是,不弄

虚作假,这是对企业网络事件营销最基本的要求。这里既包

括事件策划本身要“真”,还包括由“事件”衍生的网络传

播也要“真二

8、以善为本

所谓“以善为本”,就是要求事件的策划和网络传播都

要做到:自觉维护公众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营销管理也不断走向

成熟,企业在推广品牌时策划事件营销就必须走出以“私利”

为中心的的误区,不但要强调与公众的“互利”,更要维护

社会的“公利自觉考虑、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也应该成为

现代网络事件营销工作的一个基本信念。而营销实践也证明

自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更有利于企业实现目标,反之,如果

企业只是一味追求一己私利,反倒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

去应付本来可以避免的麻烦和障碍。

9、力求完美

所谓“完美”就是要求网络事件策划要注重企业、组织

行为的自我完善,要注意网络传播沟通的风度,要展现策划

创意人员的智慧。

在利用网络进行事件传播时,企业应该安排专门人员来

把控网络信息的传播,既掌握企业的全面状况,又能巧妙运

用网络媒体的特性,还能尊重公众的感情和权利,保护沟通

渠道的畅通完整,最终保护企业的自身利益。

知识点十二:新闻真实

1.定义

新闻真实就是要求新闻报道的人物、时间、数据和思想

观点符合实际,而且要反映事实的真相。

2.新闻真实的实践层面基本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完全真实;

(2)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要真实可靠;

(3)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

(4)新闻与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须完全相符;

(5)对人、单位、事件的评价要客观;

(6)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7)新闻报道的语言必须准确。

3.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真实性内涵包括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新闻的具体

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新

闻的总体真实是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

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

准确无误。这是对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新闻真实性

的最基本的条件。

(2)新闻中引用的材料,包括引语、数据、事例等必须准

确可靠,即使是每个细节也必须完全与客观实际相符,更不

该弄虚作假,生搬硬造。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全面客

观。

(4)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概括要合乎事实自身的逻辑,要

力求从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深刻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

要防止简单、片面的认识事物和反映事物的方法报道新闻。

4.三种错误认识

(1)本质真实论:要求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出该事实发生

发展的原因及本质。原因:它不符合时效性的要求,同时报

道真实不等同与事实真实。这种观点在主观主义上对本质的

要求是抽象的,但这并不与新闻真实与否有关。

(2)合理想象论:记者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没有采访到而

可能发生的“事实”,并将其作为事实来报道。原因:主张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用文学的虚构手法,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新

闻报道特定的真实性要求。

(3)有闻必录论:有录必须有闻,历史上利用这个口号为

揭露反动统治的掩护发挥过积极作用。原因:有闻必录实际

上是否定了倾向性和选择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论调,也不

符合新闻实践实际情况,容易产生虚假新闻。

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变化

(1)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从新闻传播主体角度看,以互

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系列新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

新闻生产传播能力,使传播自由、新闻自由获得了更大的可

能性,不同新闻传播主体更会以各自的方式特别关注自身关

心的、有兴趣的事实侧面,从而使同一事实往往呈现出不同

的事实面目。

(2)新闻样态的变化。从新闻样态来看,新的新闻样态的

不断生成,使报道真实实现的具体新闻方式不断增多,比如

全媒体媒、融媒介的出现,使新闻报道既获得了多种具体媒

介形态的呈现方式,以“合”的方式取长补短,共同呈现新

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完整面貌。

6.基础概念非常重要!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基础

知识,看似掌握了或者也背下来了,但是不知道怎样去使用

怎样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知识体系中。另外大家不要小看这

种基础概念,他们往往是初试、复试拉开差距的关键。我们

今天就从新闻真实这样一个简单的基础概念入手,让“小知

识”也有“大用途”。

关于新闻真实这个概念该怎样掌握,有以下三个需要注

意的地方。首先,关于新闻真实,我们要掌握它的定义、具

体要求、内涵、意义以及围绕它的争论。要特别注意在实践

层面的具体要求,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考研的理论知识,同时

也会是你将来走向记者岗位的行动指南和操作手册。

其次,我们要掌握关于新闻真实的几个相关概念,比如

说有整体真实和具体真实、现象真实,我们记忆的时候可以

简单记忆成: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所报道的具

体事实要准确无误(5W+1H完全真实可靠)、所涉及的概括事

实必须真实。(准确、客观、全面)、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

全面的反应,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纪录。

再次,常考的点是关于新闻真实的几种错误看法,比如

说本质真实论、合理想象论和有闻必录论。关于错误认识的

原因,非常容易出论述题目。建议大家结合参考书整理成三

个小的简答题形式进行记忆。

7.如何运用新闻真实来答题

关于新闻真实该怎样运用怎样用来答题?我们可以从以

下角度思考整理。

首先,新闻真实可以和一些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比如说

李普曼经典的拟态环境、媒体的把关人、虚假新闻、有偿新

闻、媒介事件和媒介假事件等概念联系起来,我们遇到类似

的问题都可以有话可说。

其次,新闻真实在网络时代都会有哪些变化,这本质上

是技术赋权问题。比如新闻真实对专业媒体的报道时效性冲

击、新闻真实对于自媒体的要求、新闻真实对于我们被网络

赋权,既而拥有广泛传播权力的个人的要求等等。想起来前

两天微博上何同学提到的5G技术对我们将来的影响,新闻

真实在5G时代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再次,关于新闻真实我们可以联系后真相时代。后真相

时代,我们对新闻真实的要求是否发生了变化,曾经我们对

事实的坚持是否会被预先的价值判断取代,我们在事件中要

求得到的具体真实是否还可以不受干扰的得到,这些都是我

们答复杂题目可以用的思考角度。

第二部分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1、新闻与信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信息是客观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一切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期刊,资料等,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

2、“有偿新闻”

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以酬金或实物等方式报偿新

闻机构,以换取一定的新闻作品,版面,播出时间,为该人

或该单位及其产品,社会活动进行宣传的所谓的“新闻报道”,

往往带有浮夸虚伪的成分,损害新闻真实性。

3、舆论监督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

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

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

行的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

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4、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与文学相区别重要的特征,

包括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整体真实宏观真实)。新闻报道

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5、集体的组织者

指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既是参与社会变革的产业,更是

担负道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肩负特殊社会重任的

新闻媒介不能满足于反映社会现实,而应充当“集体的组织

者”的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承担舆论引导的历史

使命。

6、新闻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

为本源,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是新闻传播

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要求。

7、客观报道

是新闻本源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就是依据事物的是非曲

直如实的报道新闻。

8、客观主义

一种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

“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9、新闻本源

即新闻的客观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和新闻的关系当中,事实

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

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

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

10、新闻来源

两种含义:1,提供新闻报道的渠道,如记者的采访,

通讯社发稿等。2,新闻出处,即新闻事实的提供者。交代

新闻来源可以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11、接近性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指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

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

12、时新性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指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

闻报道的及时程度,事件发生与报道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

就越大。

13、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新闻失实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不少记者

都是由于写文学作品转而报道新闻或进入新闻界的,记者并

非不知道新闻报道的应当是事实,但是又有意无意的接住了

不应该借助的文学想象。

14、舆论

舆论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近期发生

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问题的共同意见,舆

论是社会和时事的晴雨表,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

15、新闻道德

又叫新闻伦理或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

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16、视听率

广播收听率和电视收视率的总称,它是描述广播电视节

目拥有听众,观众人数的一项统计指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

不0

17、“客里空”

“客里空”是前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专门捕风捉影,

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前线》翻译介绍到我过并

在延安等解放区上演以后,我国新闻界就以“客里空”借指

“假新闻”或报道假新闻的记者。

18、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

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

音等,并且人们在接受这些媒体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交互性。

19、新闻政策

国家或政党依据特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纲领及其任务而

制定的新闻宣传的准则和新闻工作的规范。

20、“社会责任”论

西方新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