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无答案)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无答案)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无答案)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无答案)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专练

一、阅读说明文《黑洞: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回答6〜8题。

黑洞: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①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

(EHT)宣布了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

全球同步发布。新闻中的主角之一,黑洞有话说。

②嗨,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黑洞。你们人类无数观测数据之中都证明了

我确实存在,但从没有人见过我的真实模样,现在,我的照片就摆在你的眼前,

不知道这样的我让你失望了吗?

③昨天,小编们特意搜罗了网上关于我样貌的想象图,真真把我的样子做得

很美,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感觉我的照片显得有些逊色了呢?但,这就是真正的

我。其实,为了我的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呢。作为宇宙空间中一

种超高密度的天体,我有着超强的引力,就连光也无法逃脱我的引力束缚,所以

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我。

④我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奇点”在我的周围形成一

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这个光线不能逃脱的临

界半径被称为“视界面”,也就是视线所能到达的界面。那么你们的天文学家根

本看不到我,怎么确定我的位置,又怎么拍到我呢?

⑤我自身不发光,所以要想通过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测是很难的。目

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盘和喷流,

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样,我也

就被发现了。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置了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

虚拟望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

⑥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

极高、数据处理复杂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面对这些难点,天文学家们发挥了超

强智慧,拿出了不少应对的妙招。

⑦首先,为了解决我阴影“小”的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在我众多兄弟姐妹中

找到最适合拍照的那一个,同时还要提高望远镜的实力。

⑧其次,我周围气体在1毫米附近的辐射强度最高,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

附近1毫米有个比较干净的观测窗口,被同步自吸收的作用会大大减弱,而我周

围气体的辐射也会变得透明。所以,科学家们还要实现高技术观测波段。为了保

证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在观测波段内正常观测,科学家们突破了天线在技术上的一

个大门槛,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

⑨此外,“冲洗”照片的过程中会涉及庞大的数据,处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即使现在人类的运算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也还是需栗近两年时间才能把我的照片

“冲洗”出来。

⑩虽然我的这张照片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清晰,那么令人震撼,但,这

可是你们人类观测我的一个重要成果呀。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

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我相信,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

我会让你们一步步走进我的世界,告诉你们我的秘密。

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不事项的一项是

A.作为宇宙空间中一种超高密度的天体,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就连光也无法

逃脱它的引力束缚,所以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

B.黑洞最中心的“奇点”处集中了它所有的质量,“奇点”在黑洞的周围形

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

C.黑洞发出的光无法逃出引力场,所以要想通过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来直接观

测是很难的。

D.人类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把黑洞照片“冲洗”出来,因为这一过程会

涉及庞大数据,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7.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判断,木正砚的一项是

A.目前,你们人类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我,比如观测我周围的吸积

盘和喷流,它们由于气体摩擦而产生了明亮的光与大量辐射,很容易被探

测到,这样,我也就被发现了。(举例子)

B.这次,200多位科学家在地球设置了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望

远镜阵列,这些射电望远镜一起运作了数年,这才终于拍到了我的照片。

(列数字)

C.为了给我拍这张照片,科学家们遇到了我阴影“小”、观测波段技术要求

极高、数据处理复杂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打比方)

D.对了,你们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我的人类,真是好运气。(作比

较)

8.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不无娜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一则新闻开篇,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黑洞。

B.文章第⑦到⑨段说明了科学家如何解决拍摄黑洞照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C.文章在最后暗示人类今后对于黑洞的研究会一步步向前推进,不断取得进

展。

D.本文以科学家的口吻叙述,使文章生动有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金凤

①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

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

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世外桃源"。

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关专家表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

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宇航员“中招”的

风险更大。

微生物在空间站曾劣迹斑斑

③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美国国航航天局

(NASA)在对空间站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类时,发现了包括葡萄球菌、肠杆菌、

芽花杆菌和红酵母等四大类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指出,在办公室、健身房和

医院等普通地球环境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细菌,因此空间站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其

他“人造环境”其实较为类似。

④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微生物中,丰孝存在的致病细菌包括葡萄球菌、

链球菌和微球菌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内

脏组织器官感染;而链球菌中的肺炎链球菌易使宇航员患上肺炎;变型链球菌

主要存在于人体牙斑中,是造成字航员牙齿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此外,部分微

球菌会寄生于人体皮肤、咽部和眼睛,当宇航员抵抗力下降时,会引发脑膜

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⑤除了威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外,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

也形成了破坏。“和平”号空间站结构材料被微生物腐蚀,形成了一个2毫米的

凹陷:"联盟"号飞船舷窗曾因霉菌的生长使能见度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平时人畜无害的病毒,一上天就变脸

⑥在人体的肠道、肺部、皮肤等组织部位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

菌、病毒和真菌等。这些共生微生物已经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跟

人和平相处。

⑦而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站,微生物和字航员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微生物

在太空中会因为受到环境压力而发生各种变化,空间辐射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变

异,空间微重力还会使微生物发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例如毒性、致病

性和抗药性会增加。此外,在太空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这在非特异

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都有所体现。在地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太空中进

行的实验里,实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

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⑧太空中宇航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导致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

降。有一些病毒在人体内看似休眠,主要是因为受到免疫系统的压制,而不是

真正的失活,一旦在太空飞行期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它们就可能被唤醒。

想在太空作恶没那么容易

⑨不过,纵使病毒花样再多,人类也总有破解它们的招数。

⑩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

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

消杀处理,以火星等可能存在地外生物的星球为目标的探测器,就是本件进行

微生物防护的。如果航天器的构件以及里面的空气、食物和水没有受到污染,

那么剩下的感染源就是宇航员了。为避免病毒被带上太空,在宇航员执行太空

任务之前,还会对其进行医学隔离和检疫,确保他们不携带活性病毒升空。

⑪今年4月,国际空间站将面临宇航员轮换,NASA正采取严格措施防止

新冠病毒进入空间站。NASA医疗工作人员巴茨马诺娃说,各国航天机构一直致

力于防止任何病毒进入国际空间站,“考虑到增强的安全措施,新冠病毒进入国

际空间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

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字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

B.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办

公室、健身房和医院等地球环境较为类似。

C.在太空中,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

也会随之下降。

D.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

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

消杀处理。

7.对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形

成了破坏。

B.打比方,作比较,形象地突出了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

形成了破坏。

C.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也

形成了破坏。

D.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宇宙飞船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使能见度

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表示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

的特点。

B.第①段的加点词“这样”指出了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

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

处理。

C.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地球疫情暴发,只要

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逃到太空就一定安全了。

D.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世外桃源”“和平相处”等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

动性。

三、阅读《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回答6—18题。

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

①快递于今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由快递包装所产生的污染,

似乎还没有引起够的重视。据媒体报道,眼下每年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

物达到了百万吨级,回收率却不足10%。而在2015年,全国快递包装所用的

胶带总长为169.85亿米,能绕地球赤道425圈。这些胶带的主要材质是聚氯乙

烯,降解需要近百年。

②这些数字的确触目惊心,它不禁让人们强烈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

惯,暗下决心,让自己的消费习惯尽量绿色化起来,比如强化垃圾分类。

③这样的环保意识当然是宝贵的,值得大力点赞。但问题是,如此良好的

做法能坚持多久呢?每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个人有意识的内在规

范,也有赖于现实条件的外在约束。二者不仅缺一不可,甚至绿色环保是否能

够系统化、闭环化,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④仍然以垃圾分类为例。应该说,号召和宣传已有不少年头,在很多小区

以及路边的垃圾箱,也大体上做到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区别。可是垃圾分类

究竟又做得怎样呢?有多少人家里会准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有多

少办公室也准备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

⑤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地为个人环保意识差找理由,而是说,良好的初衷若

想成为良好的现实,不能过多地寄望于人的自我规范,而应主要从可操作性上

想想办法。

⑥快递包装的污染如何治理,需要确定什么样的治理方法更具可操作性。

有污染的快递包裹胶带每年用量这么大,尽管人们会随着宣传的深入而逐渐加

强分类处理,但是人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显然过于耗时。能否从源头上就将

这样的污染控制住,能否从技术上寻求符合环保栗求的胶带替代现有产品?与

其总是埋怨公众环保意识差,不如换个思路从其他角度找找办法。每年百万吨

级的包装回收率不足10%,问题又究竟出在哪里?是公众的分类意识不强,

还是回收体系存在批漏?报道中提及,这些包装的持有者常常不知道怎么处

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了垃圾场填埋。但依我的日常观察,这种情况的存在

与消费者其实关系并不很大,目前包装垃圾的回收率,比那些收废品的小贩差

好远。

⑦快递包装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环保意识的宣传虽然必不可

少,但从治理的效果上来说,还是要将重点更多地前移,比如从行业标准、技

术替代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多下点功夫。

(选自《中国青年报》)

6.下列对“快递污染”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快递污染”是指快递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B.每年产生的快递污染量大,但回收率很低。

C.解决快递污染的根本做法是强化分类处理。

D.解决快递污染更多寄希望于人们的自我规范。

7.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处画线句说明了全国快递包装用的胶带之多,也因此带来严重的环

境污染。

B.第二处画线句说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的内在规范有很大的关

系,但与现实条件约束的关系就小了很多。

C.第三处画线句写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已经逐渐加强了对垃圾的分

类处理,但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效果。

D.第四处画线句写了包装的持有者将大部分的包装垃圾都直接送进了垃圾

场填埋,垃圾回收率并不高。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递业的发展加速了快递污染,但这一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B.作者将“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设为标题是为了提醒人

们要重视快递产生的垃圾,并及时采取行动治理。

C.垃圾分类不到位的事例重点告诉我们个人环保意识差,要加强个人的自

我规范。

D.快递包装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和全社会的积极参

与。

四、阅读《人体的独特性》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

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

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

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

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木多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

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碳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

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

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

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

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

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

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

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

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

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

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

到90%o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

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

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

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

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

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6.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体的独特性,下列内容中并未涉及的一项是

()

A.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长相

B.牙齿和呼吸

C.指纹和步态

D.耳朵的形状和心跳

7.以下各项对于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B.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C.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D.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8.下列各项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B.第①②⑤自然段中的加点词“据估计”“大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C.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处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本文的结构为“总一

一分一一总”形式。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小题。

五、阅读《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金凤

①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

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

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世外桃源

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关专家表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

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宇航员“中招”的

风险更大。

微生物在空间站曾劣迹斑斑

③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美国国航航天局

(NASA)在对空间站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类时,发现了包括葡萄球菌、肠杆菌、

芽抱杆菌和红酵母等四大类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指出,在办公室、健身房和

医院等普通地球环境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细菌,因此空间站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其

他“人造环境”其实较为类似。

④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微生物中,丰学存在的致病细菌包括葡萄球菌、

链球菌和微球菌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内

脏组织器官感染;而链球菌中的肺炎链球菌易使宇航员患上肺炎;变型链球菌

主要存在于人体牙斑中,是造成字航员牙齿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此外,部分微

球菌会寄生于人体皮肤、咽部和眼睛,当宇航员抵抗力下降时,会引发脑膜

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⑤除了威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外,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

也形成了破坏。“和平”号空间站结构材料被微生物腐蚀,形成了一个2毫米的

凹陷:“联盟”号飞船舷窗曾因霉菌的生长使能见度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平时人畜无害的病毒,一上天就变脸

⑥在人体的肠道、肺部、皮肤等组织部位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

菌、病毒和真菌等。这些共生微生物已经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跟

人和平相处。

⑦而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站,微生物和字航员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微生物

在太空中会因为受到环境压力而发生各种变化,空间辐射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变

异,空间微重力还会使微生物发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例如毒性、致病

性和抗药性会增加。此外,在太空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这在非特异

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都有所体现。在地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太空中进

行的实验里,实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

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⑧太空中宇航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导致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

降。有一些病毒在人体内看似休眠,主要是因为受到免疫系统的压制,而不是

真正的失活,一旦在太空飞行期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它们就可能被唤醒。

想在太空作恶没那么容易

⑨不过,纵使病毒花样再多,人类也总有破解它们的招数。

⑩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

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栗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

消杀处理,以火星等可能存在地外生物的星球为目标的探测器,就是ip手进行

微生物防护的。如果航天器的构件以及里面的空气、食物和水没有受到污染,

那么剩下的感染源就是宇航员了。为避免病毒被带上太空,在宇航员执行太空

任务之前,还会对其进行医学隔离和检疫,确保他们不携带活性病毒升空。

⑪今年4月,国际空间站将面临宇航员轮换,NASA正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新

冠病毒进入空间站。NASA医疗工作人员巴茨马诺娃说,各国航天机构一直致力

于防止任何病毒进入国际空间站,“考虑到增强的安全措施,新冠病毒进入国际

空间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

更多的可乘之机,字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

B.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办公

室、健身房和医院等地球环境较为类似。

C.在太空中,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

随之下降。

D.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要

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处

理。

7.对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形成了

破坏。

B.打比方,作比较,形象地突出了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形成

了破坏。

C.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也形成

了破坏。

D.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宇宙飞船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使能见度降

低、光学性能下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表示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

点。

B.第①段的加点词“这样”指出了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要保

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处

理。

C.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地球疫情暴发,只要采取

一定的防护措施,逃到太空就一定安全了。

D.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世外桃源”“和平相处”等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

性。

六、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6〜8题。

人工智能,有了定制“大脑”

①日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发布了全

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名为“寒武纪”。该课

题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计算所陈天石博士透露,这项成果将于今年内正式投

入产业化。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靠、

易用。

②前不久,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

棋手李世石,其中,“AlphaGo”的成功秘诀就是模仿人类通过神经网络进行

“深度学习”。

③“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通俗讲就是指计

算机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决策。近年来,这种

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它在近期和未来都将

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

强说。

④陈天石说,“深度学习”能发展到现今阶段,得益于计算系统运算能力

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正是作为技术支撑的处理器爆炸式发展的结果。目前,

“AlphaGo”使用的处理器是在其他领域通用的CPU处理器。2010年,谷歌使

用1.6万个处理器运行7天来训练一个识别猫脸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围棋

上战胜了人类的“AlphaGo”则需要更多的处理器,普通人要想使用这项技术是

不可能的。

⑤“普通的处理器就好比瑞士军刀,虽然通用,但不专业。如果厨师栗想

做出像样的菜肴,就必须使用专业的菜刀,而专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这把

更高效、更快捷的'菜刀'。"陈天石说。

⑥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给电脑创造出模仿人类大脑多层大规模人工神经

网络的芯片。在深度学习处理器的运行当中,计算系统的运算能力提升是决定

深度学习处理效率的关键。而中科院计算所此次发布的“寒武纪”处理器,比

“AlphaGo”所使用的处理器在性能上提升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它能够让人

工智能跑得更快、更远。

⑦据陈天石介绍,今年课题组和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孵化了中科寒武纪公

司,正式准备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未来应用瞄准企业、科研院所里的高性

能服务器、高效能终端芯片、机器人芯片三大领域,实现更多功能。比如用手

机拍照就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可对众多视频进行智能归类,图片搜索也将更

加准确易用,只要在路边随便拍下一棵树,就可以搜索到这棵树的所有资料,

而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文字搜索。据介绍,“寒武纪”未来可服务的领域既包

括社会民生,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

⑧在不少人工智能专家看来,尽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

了巨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依然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

“当前,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在单

点突破、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超越人类智能。比如日本仿人机器人、美

国猎豹机器人、德国工业机器人,以及我国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说。

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

年,科学家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让机器人能像人类

一样爬、抓、行、跳等。徐杨生打了一个比方:前50年,我们研究的多是机器

人“穿衣服”这个动作,却没有让机器人学会“要不要穿衣服”等感知和认知

能力。

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谷歌、百度等公司陆续推出

“AlphaG。”“百度大脑”等深度学习程序,推动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谭铁

牛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和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

深度交叉融合。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3日)

6.下列关于“寒武纪”芯片说法,无项的一项是

A.“寒武纪”是全球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B.前不久,搭载了“寒武纪”芯片的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

国棋手李世石。

C.“寒武纪”芯片的应用,将使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

靠、易用。

D.该课题组人员透露,“寒武纪”芯片已于今年正式投入产业化了。

7.下面对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事硬的一项是

A.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阐释了“深度学习”的概

念。

B.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

高效。

C.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寒武纪”处理器的性能更

加强大。

D.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

不足。

8.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IE项的一项是

A.因为“深度学习”能迅猛发展到现今阶段,所以技术支撑的处理器得到了

爆炸式发展。

B.“寒武纪”项目未来可服务的领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民生。

C.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

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

D.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水平也会不断进步。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

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

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

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

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

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

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

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

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

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

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

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

解、触发矛盾。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

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

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

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

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

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

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

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对选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B.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C.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D.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7.下面对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道理论证对比论证B.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送的一项是()

A.演讲、辩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言之成理。

B.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C.在沟通的过程中,轻视语言的力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轻则言不由衷、表

意不明,重则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语言和行动关系密切: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八、阅读《燃烧的木棉花》,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

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湍急

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

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

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

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

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

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

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

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

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

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

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

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

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

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

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

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

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

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

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

十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

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

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

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

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

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

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

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

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

一树花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

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

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泅开的淡淡

的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

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

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

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6.作者笔下的木棉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列出。

17.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

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氐颐的两项是()()

A.文体上看,这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通过对木棉花多角度的真切描写,充

分展现了木棉花的美。

B.文章以木棉花为描写、表现的对象,而第①段对金沙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游离于中心之外,无疑是一个败笔。

C.文中写人的笔墨不多。在第⑤段写到了“爷爷”,意在赞颂像木棉花一样默

默无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在作者笔下,木棉花肯给予、善奉献,朴实、隐忍,有着非凡的气度,这种

气度也正是乡村所具有的。

E.文章最后一段称赞木棉花给了远方游子以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脚步坚

定,前行有力。

19.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九、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

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

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

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

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

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

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

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

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面

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

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

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

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

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

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

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

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

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6.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

的声调。(作比较)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

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

研究成果。

十、阅读文章《古人的智慧一样卯》,完成下面小题。

①俗话说“样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桦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

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样卯结构在我国建筑史

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桦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

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样,凹进部分叫卯。可

以说,桦卯工艺是堪称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

学原理,实用性极强,不易锈蚀又方便拆卸。

③样卯结构历经数千年发展,其中明清家具的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桦卯

种类,展现了样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作为一种巅峰技艺,桦卯结构组合的

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首先,桦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

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

具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

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

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除耐用外,样卯结构的制

品还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

④历数样卯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

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样”、“企口样”、“燕

尾桦”、“穿带桦”、“扎桦”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栗用作横

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

样”、“双桦”、“双夹桦”、“勾挂样”、“锲钉桦”、“半样”、“通样”等等。还有

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

一些桦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

桦”、“长短桦”、“抱肩桦”、“粽角桦”等。

⑤桦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含而不露,透露着儒家思想的平和中

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又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由此可见,

桦卯技术表象背后隐含着古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一种体

现。

6.对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写作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柳卯结构历经数千年发展。

B.什么是樟卯结构。

C.棒卯结构的优势。

D.样卯结构中蕴含的思想。

7.对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俗语,说明了样卯结构最重要的特点一一结构复杂。

B.第二段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桦卯。

C.第三段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梯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结实耐用。

D.第四段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样卯的三大类型。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桦卯是中国古代制作家具的结构方式,样卯工艺堪称中国国粹。

B.历经数千年发展,明清家具的制作展现了样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

C.梯卯的构成方式十分丰富,每种类型的样卯里面又包含有很多种具体的构成

方法。

D.桦卯中透露着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又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①)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情。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②)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

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

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一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

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

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

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

疑和明辨上。(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

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④)若使后之学者都墨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

就不会进步了。

6.选文列举戴震质疑《大学》的例子,引用法国笛卡尔的名言是为了论证

()

A.大的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C.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要具有怀疑精神,就一定会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7.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A.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B.哲学家王阳明通过“格”院中的竹子来探察物体,得到知识。

C.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一一陈献章

D.对明天的认识的惟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怀疑。一一罗斯福

8.对选文内容和论述特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说治学过程依次分为怀疑、评判、辩论、修正、创新等五步。

B.选文的语言准确,对事例分析透彻,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C.选文中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

意味。

D.选文中既有正面论述,也有反面论述,正反对照,拓展深化了论述视野

和深度。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勘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

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

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

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

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

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

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

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

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

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

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

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

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

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

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

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

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

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靖头奔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

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

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

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

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

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

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b)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

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

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

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

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

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

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

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

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

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

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

的。

(《中学生百科》)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

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7、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8、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

美舒缓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了轻柔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十二、阅读《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

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

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