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_第1页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_第2页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_第3页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_第4页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解放与深化改革

专题立意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与三十多年前“摸着石头过河”时相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深层次矛盾和“成长的烦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理顺利益格局,革除造成尖锐矛盾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良性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的关键。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中外思想解放与重大改革是备考重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外主要思想解放潮流世界古代的改革世界近现代的改革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近代地位受挑战现代弘扬思考:简述演变的内容、特点、原因、影响?为什么儒学历经风雨,仍长期传承?还原历史真相:如何看待孔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典例1】节选(2013·江苏单科,21)【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孔子的为政以德(德治)和孟子仁政的主张。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一家和睦”“宗族称孝”“乡党称悌”等不难归纳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从不同角度考查儒家的主张

【角度释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命题主要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集中考查对道、墨、儒、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理解。要重点关注儒、墨、道、法四家的主张及各家主张的异同点,运用诸子百家的言论作为原材料,从时代特征和阶级特点上理解认识其主张的特点。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根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点击放大/缩小规范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提21.(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冶!”

——《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突破1】(2013·山东青岛一模)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突破2】(2013·安阳二模)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从题干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道法自然”等信息可知,儒家、道家和法家都看到了自然有其规律,所以D项正确。解析:关键信息: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这风传递给世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A项是墨家尚贤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典例1】(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法家及阴阳家思想加以发挥,在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沿袭了儒家一贯的“仁”“仁政”主张,主张“轻徭薄赋”,以缓和阶级矛盾。“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及劫富济贫都不是其理念。故选A选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历史影响

【角度释解】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影响,特别要注意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异同点的比较,对其进行全面评价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关键信息【突破1】(2013·广东六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突破2】2012•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根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虽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佛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答案:(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角度归纳】理解董仲舒新儒学(1)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3)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4)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主要考点是儒学及其演变、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宗法制、仁政、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其中周孔之道是命题者为学生提供的新考点,它的基本含义隐含在汉唐以前的儒学发展的史实当中。题干设定了汉唐儒学发展为宋代以后儒学变化的场景,要求我们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孟子思想中的道德观(人性观)被程朱演绎成“天理”而大加推崇,从而使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统治思想,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包含对《孟子》的解释,因此C选项正确命题角度理学与心学的基本主张及影响

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2】(2013·课标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角度释解】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成熟和定型的标志。主要是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宋明理学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命题考查。复习备考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搜集一些关于理学和心学的名言、典故、后世的遗存等,加深对理学和心学异同的比较认识。实际是“促……变化”因素是说明儒学的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而非变化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维系统治的主要纽带兴起于明朝,时间不符【突破】(2013·济宁月考)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突破】(2013·广东汕头模拟)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从题干信息“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及条件二中三纲五常思想,可以判断这是宋明理学的主张,故答案为A.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吾心”“赏心”,作者认为明月、山河等一切都在心中,可知是心学的思想,选择D项。【典题1】(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封建伦路道德的内容,但依然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C。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解放和自由。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李贽的“异端”思想

【角度释解】明清社会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诞生了李贽对孔子偶像和儒家经典的抨击,对“道统”论的反驳,表现了反对封建权威、反教条、反传统的精神。近几年高考多考查李贽的反理学内容及其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可贵精神,同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比较也较多涉及。审题:两种思想的比较逆向选择【突破1】(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突破2】(2013·苏锡常镇徐连六市调研)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解析:从材料看,儒学长期被士大夫阶层垄断,而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思想学说要为大多人服务,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现状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故选C。解析:李贽属于地主阶级的儒学思想家,是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抨击,而非放弃,所以C项明显错误。。【典题2】(2012·浙江文综,38,节选)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考点三【解析】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及历史影响

【角度释解】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张、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主要思想主张及特点,注意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的异同,同时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核心信息规范答案(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分)【突破1】(2011·课标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突破2】(2013•平顶山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总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解析: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解析:材料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张。由此选择D项【典题3】(2011•山东文综,2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第(1)问,“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是从黄宗羲的阶级属性及儒家思想传统角度而言;“新见”是指其民主启蒙思想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第(2)问,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特定方法有两个: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即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用历史的方法即可以从时代需要及阶级利益角度评价。第(3)问,按材料三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应该既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又受外来思想启迪,二者共国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明清儒家活跃思想对社会演进的推动作用

【角度释解】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未提出理想社会的政治构想,也没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并转化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启迪作用。近年高考中多有涉及规范答案答案(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点击放大/缩小(3)考生应作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典例】(2011•山东文综,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展的原因做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突破1(2013•岳阳二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突破2】(2013·徐州、宿迁三模)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根据题干提供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和”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故选A。解析:从“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可以看出,张载和顾炎武都主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此题选择A项。【考点提升】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二、中外主要思想解放潮流突破两个凡是束缚突破姓社姓资束缚突破姓公姓私束缚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少数民族封建化明清:早期民主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三大潮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古代近代现代(一)中国古代思想解放简述儒墨道法代表人物及主张。为什么说百家争鸣解放了思想,为中华文化奠基?运用思想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原理,说明百家争鸣与当时政治、经济的联系。请比较早期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在背景、内容、影响上的异同。思考:(二)古希腊的思想解放有人说智者运动是雅典地理环境造就的,你同意吗?说明理由。有人说古希腊真正的智者是苏格拉底,请以史实说明?作为古代先贤,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有何异同,对中西历史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百家争鸣作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巨大,它与西方的智者运动有何异同?【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2012·浙江文综·38)(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角度释解】近年高考命题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及产生的历史渊源考查较多,横向对比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异同,分析不同的原因是常见命题方式。二者从哲学的研究对象看,都实现了从神和自然界到人和社会的转变。东方中国侧重于对社会的研究,趋向专制、集体、等级秩序;西方侧重于对人的研究,趋向个体、民主、平等。东西方哲学家都重视人的修养、道德和知识问题。中国古代思想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例如注重道德、礼仪、仁义;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等思想。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规范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审题着眼点命题角度比较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主张【突破】(2013·吉林长春调研)《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突破4】(2013·广东汕头模拟)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解析:从材料可知是考察古代礼法制度的发展,古人由敬鬼神、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逐渐呈现理性色彩,因此选D项。解析:结合中国汉字和儒家思想等影响,可知A、B、C都正确。【考点提升】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的哲学思想。(三)近代世界思想解放什么是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在背景、核心、矛头、形式、涉及领域、范围、影响方面有何区别和联系?什么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潮流?举例说明其兴起产生的影响?【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根据时间“15世纪”

和地点“佛罗伦萨”,可以判断为文艺复兴。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命题角度揭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1】(2012·福建文综,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角度阐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体现及其影响等方面;从考查特点看,主要集中于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准确理解。复习时注意把握文艺复兴的背景以及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体现;理解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及其蕴涵的人文主义内涵。时间地点,文艺复兴【突破1】(2013•安溪联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C.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D.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突破2】(2013•安徽六校联考)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解析:人文主义关键就是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C项符合这一意思,故选C。解析:A项“核心思想”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C项“完全一致”太绝对化,排除;关键信息: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D项正确。【角度提升】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提倡个人宗教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是宗教信仰中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典例2】(2013·浙江文综,39)(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解题关键仍在于对时间的把握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三国政治、思想方面重要变革的相关史实,都是主干知识,难度不大。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角度释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二者的背景和影响的考查多集中于二者的异同点和相承性等方面:都是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的结果;都受到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资产阶级力量有限,都借助了复兴古典文化或宗教改革的形式,都发展了人文精神,解放了欧洲思想。(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答案: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突破3】(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突破4】(2013·江苏南通模拟)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析:材料中“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也就是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在这一时期,“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就是指文艺复兴,选择B项。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性质都在于思想解放。故选B。【考点提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侧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二者的倾向性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宗教改革打击罗马天主教的权威,用另一种权威来代替它。【典例1】(2013·江苏单科,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解析】阅读材料可知“自然科学”让人类支配世界,而理性引领人类建立理想的社会,这就是思想家认识的“进步”。所以带领社会进步的最终是人的“理性”。故选A项。B项与“自然科学……支配世界”不符;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也不相符。命题角度一揭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涵、本质

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启蒙运动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即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言论自由。卢梭提出了“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康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自由。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层面上。“进步”的体现启蒙运动【突破1】(2013·湘潭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政治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下列属于启蒙思想家在这些方面的建议的是(

)。①“开明专制”②“因信称义”③“三权分立”④“社会契约”⑤“阶级斗争”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突破2】(2013·徐州、宿迁三模)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B.推翻专制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解析:“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的主张,排除带②的选项;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但又提出“开明专制”的主张,所以①应选。由此B项符合题意。解析:康德认为革命“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可见他重视思想方面的自由。故C项符合题意。【角度提升】启蒙运动中的“理性”:理性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思考什么(人的自由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说到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将理性主义变成了反封建的旗帜和手段,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典例2】(2013·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考点二【解析】:孟德斯鸠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并有著作《论法的精神》,题干中三种政体只有第二种体现出法律在政体中的作用,所以据此可以选出C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二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重要思想

【角度释解】启蒙运动中各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与特点是近年高考常见命题内容。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所体现的民主、自由、法制思想对我国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启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体现的观点启蒙运动【突破3】(2013•湖南五市联考)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解析:从材料“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只是服从的问题。”可以看出官吏行使权力时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他选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答案为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各事件之间是包含、递进的关系,“人非工具”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部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选择B项。A项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C项中三个事件是并列关系,D项是因果关系。【突破4】(2013·太原模拟)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典例3】(2011·山东文综,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解析】第(2)问,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所谓方法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历史史实。所以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即可。第(3)问,则要依据“传统与交流”的限定语,分别就两种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产生的影响作答。对黄宗羲思想来说是继承传统,对孟德斯鸠思想来说是“交流”的影响。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这些思想在17、18和19世纪逐步变为现实,如英国1689年首次建立了君主立宪,美国在1787年首次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不仅为西方民主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还影响到中国近代的民族解放运动进程,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体现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精神,基本源于启蒙运动。命题角度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启蒙运动规范答案答案:(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源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点击放大/缩小【典例3】(2011·山东文综,27)(节选)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略)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论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方法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角度阐述【突破5】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解析:孟德斯鸠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择C项。解析:由材料中信息“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可知答案为B。【突破6】(2013·安徽蚌埠调研)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各州,后有联邦,宪法就不得不尊重各州已有的权力。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权、货币发行权等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如外交、铸币等权力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这段材料所说的是()A.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制衡B.地方州和中央联邦的制衡C.联邦内各地区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制衡D.联邦内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平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18世纪初美国的文化现象分析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本质的能力,考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清楚“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的特点是“两项运动”的“共通之处”,而宗教改革显然不具有“崇尚理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法制”的特点。命题角度四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对比

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1】(2012·山东文综,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角度释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常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进行考查每次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影响及不同阶段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从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梳理三次运动,同时分析比较三次运动的异同;二要注意梳理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理解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分析反映的时代特征。二者共性启蒙运动【突破1】(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联考)“……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是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D、科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体现了启蒙思想中主张理性的核心思想。本题选C项。解析:无论是革命还是运动都从精神层面上开始注意并注重了“人”的力量,对天主教所推崇的“神”论开始提出质疑。所以正确选项为B。【突破2】(2013·山东泰安一摸)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四)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反封建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有什么差异?与二者比较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并根据当时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近代思想解放有何特点?以近代史实说明,思想解放将极大促进社会变革。以改革开放时期思想解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产生的影响说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典例】(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魏源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各国律例》等文献资料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由材料“九州”、“四海”的提示,不难看出这部著作是《海国图志》。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视野,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信息提示【典例】(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解析】根据材料“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说明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故B错误。C项说法和史实相违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排除D项。根据材料“故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看出,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故答案为A。。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重点。要重视分析康梁维新主张所体现的特点。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上升到制度层次。考点一理由结论同: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异)①思想武器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名义下,批判封建因循守旧思想,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②反封建道路(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统治③反封建程度维新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为立宪政体,但末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思想照搬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比较进步性所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口号,对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批判,直接指向孔子旧礼教,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作了思想准备。

三股思想解放潮流的局限性①维新思想未能把封建制度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结合起来②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彻底批判③新文化运动虽补上这一课,但未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道路

思想解放潮流的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定义及内涵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三、评价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历史的标准;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改革综述三、世界古代的改革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少数民族封建化明清早期民主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中春秋: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

战国:魏-李悝、楚-吴起、秦-商鞅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梭伦、克里斯蒂尼、伯利克里改革西社会转型的改革:商鞅变法少数民族封建化:孝文帝改革挽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变法(一)中国三次改革从内容上看有何共同点?任举一例说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知识梳理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在政权,发展封建经济。2、目的: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3、性质: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4、核心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5、作用:①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发展了封建经济;③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④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②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③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2、内容: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3、作用:①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加深。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封建危机。3、性质:地主阶级调整统治秩序的改革。4、核心内容:理财;具体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5、作用: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6、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二)西方:梭伦改革梭伦改革对西方民主的发展有何影响?对现阶段深化改革有何启示?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的不同,谈谈中西文明的差异。四、世界近现代的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三大潮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西方工业革命时代的改革1832英国议会改革19C六七十年代改革20C二三十年代改革20C中后期的改革(一)西方工业革命时代的改革1832英国议会改革19C六七十年代改革(德、意、俄、日)英、俄、日改革在原因、内容、影响上有何异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日趋斗争2、目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3、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或干涉农奴的生活②经济: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需赎买。4、意义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作用:1861年俄国改革的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5、局限性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①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反抗斗争。②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③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改革措施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废藩置县在政治上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承认土地私有使明治政府取得了新地主的支持;同时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地税的实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并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3、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的影响。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封建国家掀起的走向近代化的三大改革运动的比较及认识。1、三大改革运动分别是指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三者虽然都是封建国家向西方学习,但结果却迥然不同,这不能不令人深思。2、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富国之道。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宣布废除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残余势力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情况下,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3、近代化结果的检验:1894~1895年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洋务运动破产。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加强了在远东的势力,认识:三国改革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中日当时时局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特性的认识。1、社会背景:日本的新阶级力量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大分化,人民反抗强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用武力推翻幕府,天皇有实权;中国的维新派不发动群众,依靠无权的皇帝,措施无法实施。3、国际环境:日本:当时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且列强正集中兵力侵华。中国:当时西方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一)西方20C二三十年代改革社: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资: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及启示。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新政为例,说说其主要有哪些内容?【典例】(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考点二【解析】把农民出售粮食看成是投机倒把并予以惩罚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对此进行调整,规定农民纳税后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所以,能反映该政策的应是A项;推行农业集体化时新经济政策已经终止,排除B项;C项是罗斯福新政中的内容,排除;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本题考查的正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调整,可以排除。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策是高考的高频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知识点考查较多。复习备考时,应重视对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掌握,分析比较其异同。新经济政策即不能从政治上对待出售粮食【典例】(2013·北京文综,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解析】题干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面的“蓝鹰”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D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高考几乎每年都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是考查的基础点。复习时,要从微观角度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体会其体制的创新性,思考其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改革的启发。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蓝鹰标志”【突破3】(2012·广东文综,1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整顿金融、发展工业、稳定农业和改善民生等,分析每一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逐一与各个选项进行比对判断。故C项符合题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业、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故排除B、C、D三项;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突破4】(2013•临沂一模)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专题感悟1.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20世纪以来苏联、美国、中国的体制创新(1)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创新之处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创新之处在于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得以恢复。(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其创新之处在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进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西方20C中后期的改革社:苏联(赫、勃、戈)东欧资:改革什么是斯大林体制?弊端?苏改革失败根源、教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何变化?带来哪些影响?战后各国形成哪些经济发展模式?从文明史范式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典例】(2012·海南单科,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考点二【解析】本题以战后英国大选为命题情境,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之一,即对“福利国家”制度的提出的理解认识。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工党竞选的策略。据题干材料反映了工党在竞选中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强调工党上台的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A项对于丘吉尔是有利条件;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解析审题角度释解【角度释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是高考的常考点,而且多是隐性考查;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福利国家”制度在高考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的必然性及影响,适当链接苏俄、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等;二要注意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对“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背景、措施及利弊的理解认识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工党策略【突破3】(2013·武汉调研)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滞胀的现象,AB项排除;70年代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排除;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是80年代的经济滞胀,D项正确。【突破4】2012年7月,英国联合工会发表声明说:“伦敦数以千计公交客车员工投票决定,如果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上班没有奖金,就在奥运会开幕前举行罢工,以寻求奥运会期间每名上班员工发500英镑奖金。”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再思考。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B.福利范围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解析:B项与史实不符;福利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不能实行全面国有化。选A项。【考点提升】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调整生产关系,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等。四、世界近现代的改革中国晚清三次新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突破两个凡是束缚突破姓社姓资束缚突破姓公姓私束缚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52土改1952-1956三大改造1978后改革开放决策、开始市场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大发展一国两制(二)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改革开放从背景、指导思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